第一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戏梦京华 > 第六十三章:琴师
  “三形,六劲,八心,无意者十”这是梨园子弟练功的口诀。

  其中的“形”就是指横平竖直的工架,京剧演员有了形,功力就占到了三成。

  “劲”虽然听着有些玄妙,但可以靠着一些专业的训练达到,京剧演员身上有了那股子劲头,功力就达到了六成。

  等你拥有了心境,唱念做打、塑造人物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个就够八成了。

  所谓的‘无意者十’,那就是圣人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怎么演怎么好,到达这种境界,就是真正的梨园大家了。

  古往今来,寥寥几人而已。

  沈月楼的境界到达了八心,沈悠离八心之境稍差一点火候,他目前还没有那种澄澈的心境。

  一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

  心境这东西真的是玄之又玄,沈悠融合了沈月楼的灵魂也只模模糊糊摸到一点方向而已,想要破境还需要更多的积淀和机缘。

  其实,沈悠知道自己真正欠缺的是什么,与八心之境的沈月楼相比,自己欠缺的是骨子里对京剧的热爱。

  沈悠受沈月楼的影响对京剧充满了听之则喜的好感和莫名其妙的责任感,却始终没有那种由心而发的热爱。

  唱腔和身法或许可以从沈月楼那里继承,热爱却只能靠他自己。

  沈悠决定去听戏,坐到台下去听戏,从观众的角度去体会京剧的魅力,然后自然而然的爱上京剧。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沈悠一直在燕京城各大剧场里听戏,每日都听得如痴如醉。

  有时候台上演员唱到妙处,他就跟着台下的戏迷一起鼓掌叫好。有时候遇到演员荒腔走板,他也会跟着倒嘘几声。

  感受着剧情的悲欢离合,也感受着演员的喜怒哀乐,甚至连台下每个观众的情绪他都感受到了。

  一出戏就是一场梦,这场梦由戏台上的演员和戏台下的观众一起构成。

  不管是在台上唱戏,还是在台下听戏,沈悠都是这场梦的一部分。

  在梅先生大剧院,沈悠听了京剧一团的一出《天女散花》。

  他坐在前排,静静听台上的青衣唱:“祥云冉冉波罗天,离却了众香国遍历大千。诸世界好一似轻烟过眼,一霎时又来到毕岩钵前。”

  台上的青衣并不是角儿,但唱功十分不错。一套蝴蝶穿花的舞步,在台上迷乱人眼。

  沈悠没有去看台上的嫦娥,他在看台侧的琴师。

  从琴师导板过门拉响,沈悠就注意他了。

  那人大概四十多岁,穿一件灰色暗纹的中山装,头发很长,看起来很久没洗,有种颓废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