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太子妃她有点怂 > 第119章圈套
  郑贵妃突然坐起身, 宫女手抖了一下,捣烂的花泥滴落在郑贵妃指间, 一点殷红。

  宫女吓得跪地叩首。

  郑贵妃不耐烦地挥挥手,指甲上还没有干涸的蔻丹溅得到处都是, 双手一片淋漓鲜红, 看起来有些狰狞。

  宫女连忙端来清水, 服侍郑贵妃洗手。

  郑贵妃皱眉问“怎么会不见了各宫都找过了是病了还是躲到哪里偷懒去了”

  掌事女官回道“各处都找过了, 也问过了,没有人看到宋宛,和她同住的女史说她昨天还好好的, 今早出去以后就没回去过。她的箱笼好好的放在房里, 衣裳鞋袜也没少, 看着和平时一样。”

  郑贵妃冷笑“她还能去哪儿一定是去碧玉轩了,你们去找过了”

  碧玉轩和仁寿宫离得近,皇子们去仁寿宫一定会打那里经过,宋宛经常找借口去碧玉轩。

  掌事女官点点头“碧玉轩也找过了, 那里的洒扫太监说昨天确实见着宋宛了,不过今天宋宛没去碧玉轩。”

  郑贵妃眉头轻皱。

  她早就没心思往朱瑄身边塞人了。宋宛是她自己挑的,她当初留下宋宛不全是为了打东宫的主意, 其实更多是为了争一口气。自从见了金兰以后,她都快把宋宛忘到爪哇国去了,偶尔想起来问一句, 听说宋宛还老实, 就没有下手处置。

  毕竟是她费尽心机栽培出来的秀女, 不好随意打发。

  “再派人去找。”郑贵妃沉声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见不着活人,总不能连尸首都找不着吧”

  宋宛只是她手中的一颗棋子,还是一颗废子,但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她倒要看看谁有胆害了宋宛

  掌事女官领命而去。

  屋中内官对望了几眼,其中一人大着胆子道“娘娘您说会不会是东宫那边动的手”

  郑贵妃扫一眼说话的内官,眼神凌厉。

  内官跪倒在地“娘娘,宫中人都知道太子妃殿下最忌讳两个人,一个是胡广薇,另一个就是宋宛,两位女史是她的心头大患。”

  其他人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一声。

  郑贵妃沉默了一会儿,笑了笑,招手示意内官靠近“你倒是机灵,你怎么知道太子妃忌讳宋宛”

  内官手脚并用着爬到郑贵妃脚下,姿态谦恭“娘娘,太子妃能够辖制住皇太子,怎么可能真的没有一点心计手段小的听说太子妃平时不许宫女近身伺候太子,宫女中相貌清秀标致的全都打发到外殿当差,平时内室只有内官能够进去服侍。谁敢违例,轻则杖责,重则直接赶出东宫太子妃未必贤良,宋女史是您千挑万选为太子爷预备的,不论相貌还是才学都是一等一的好,太子妃殿下一直提防着宋女史,仁寿宫的胡广薇到了东宫以后一步不能多走,一句话不敢多说,据说现在养得膀大腰圆的,连她姐姐都认不出她了太子妃这一招不可谓不毒啊”

  郑贵妃没有说话,唇边噙着一丝讽刺的笑。

  内官继续说“不敢瞒着娘娘,小的前些天见过宋宛,她说她很怕太子妃,见了太子妃就浑身发毛,她还说太子妃看她的眼神让她害怕,夜里总是做噩梦。”

  郑贵妃冷声道“她确实得发毛,太子妃是东宫正妃,她想要爬上太子的床,免不了心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先心虚了,恶鬼不缠她缠谁”

  内官听不懂郑贵妃这话到底讽刺的是谁,怔了怔,抬起头,一脸疑惑。

  下巴刚刚抬起,只见眼前一阵冷风袭来,啪的一声脆响,郑贵妃的巴掌狠狠地甩在他脸上。

  郑贵妃平时打自己的兄弟那都是留了力气的,打内官用不着注意力道,一巴掌冷冷地扫下去,旁边几名内官吓得直打颤。

  内官被打得晕头转向,喉中涌起腥甜之意,噗通一声倒在了地毯上。

  屋中众人忙都跪了下来。

  说话的内官半天反应不过来,趴在地上哼哼了一声。

  郑贵妃站起身,居高临下俯视着内官,细长双眸微微斜挑,嗤笑“你也是伺候本宫一年的人了,居然这点眼力见都没有,想挑拨本宫和太子妃,好让其他人坐收渔翁之利这还是本宫当年用过的招数”

  当年嘉平帝登基,先娶了年轻娇美的吴皇后,又同时纳了几位妃子。她只是一个年长嘉平帝十几岁的宫女,身份低微,地位尴尬,没有人为她主张,周太后嫌弃她年纪大,钱太后认为嘉平帝对她的迷恋不容于世,假如让她当了妃子,天下人必定议论纷纷,委实不光彩,也不同意立她为妃。

  那时候钱太后不怎么管事,虽然不认可郑贵妃,倒也没有极力反对,她是先帝原配,自然对先帝下旨册封的吴皇后爱护有加,希望将吴皇后培养成一代贤后。

  周太后不喜欢郑贵妃,更不喜欢吴皇后,见钱太后支持吴皇后,于是转而和郑贵妃达成同盟。

  郑贵妃利用两宫的矛盾获得晋封。

  吴皇后年轻气盛,不满郑贵妃得宠,骂她是老妇,找了个由头当街杖打她。

  郑贵妃不满十岁就入宫当差,在宫里生活二十年,和各宫宫人总有几分香火情,吴皇后进宫还不到几个月,性情又骄纵,哪里是她的对手这边吴皇后刚刚命人杖打她,立马就有人飞跑着去报信。

  嘉平帝闻讯赶到,郑贵妃哭着扑倒在嘉平帝怀里,求嘉平帝准许她落发出家,以免连累他的清名。嘉平帝一怒之下就要废了吴皇后,她眼角的泪花还没干,已经偷偷笑出了声。

  钱太后劝嘉平帝再给吴皇后一个机会,废后之事可大可小,不能说废就废。

  周太后极力鼓动儿子废后你是皇帝,是天下之主,你想废了皇后难道还要经过嫡母的许可当初你看钱氏残废,可怜她,给了她太后的尊位,还为此和我赌气,我是你娘,舍不得叫你为难,只能忍下一口气。我们母子对钱氏仁至义尽,她不知道感激,转头就对你的后宫事务指指点点,实在是忘恩负义

  嘉平帝嫌钱太后多事,不顾群臣反对,怒而废后。

  从此钱太后在宫中的境遇一日不如一日。

  郑贵妃不仅了解嘉平帝,也了解周太后,她知道周太后平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她肚皮争气,生了一个好儿子,平生最忌讳的事情则是她只是一个妃子,不是先帝的原配,即使她贵为皇帝的亲生母亲,生前死后,她还是要屈居钱太后之下。

  嘉平帝是皇帝又如何

  史书记载,钱太后就是先帝的元配皇后。

  哪怕钱太后瞎了眼睛,瘸了一条腿,先帝生前放心不下的依旧是和他同甘共苦的老妻。

  先帝临终前,死死拉着顾命大臣李阁老的手,嘱咐李阁老“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李阁老含泪答应。

  先帝神志模糊,说话颠三倒四,江山社稷,子孙后代,一生的功过荣辱,他全都忘了,唯独记得老妻半生孤苦,又年老残废,一遍遍叮嘱李阁老“钱皇后与朕同葬。”

  生同衾,死同穴。

  在先帝心中,周太后永远比不上钱太后。

  在世人眼中,钱太后永远排在周太后之前。

  在青史记载里,周太后永远是妃位出身。

  这就是周太后心中最大的心结,只要钱太后多活一天,她就一天不痛快。

  郑贵妃就是利用这一点成功获得周太后的支持。

  后来钱太后抑郁而终,周太后没了对手,发现儿子嘉平帝对她言听计从,心中恼恨,开始看她处处不顺眼,她的日子明显就不如以前顺遂了。

  周太后不愿坐视郑贵妃独得圣宠,扶持王皇后、频频选秀充实嘉平帝的后宫、收养抚育皇孙,想重新掌控嘉平帝。

  可惜那时候嘉平帝已经离不开郑贵妃了,周太后动不了她。

  外人看她烈火烹油,风风光光,殊不知她这些年从未掉以轻心,她先是巧妙地利用周太后、钱太后和嘉平帝之间的矛盾封妃,后来又利用嘉平帝对朝臣的厌恶心理提拔钱兴、和郑阁老里应外合,不断搜寻美人讨好嘉平帝,时不时和嘉平帝闹闹别扭,欲情故纵,牢牢将嘉平帝困在身边,她的宠爱是一天天积累下来的。

  郑贵妃冷笑。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居然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想让她和东宫太子妃结仇。看来背后之人消息实在闭塞,以为她和东宫势如水火、你死我活。

  金兰什么时候留意过宋宛

  那傻丫头连只蠢狗都要舍命去救,怎么可能把宋宛吓得夜不能寐说不定她连宋宛的相貌是什么模样都没记住胡广薇被她好吃好喝养着,这么久了连伤风感冒都没有,一天比一天精神,走起路来浑身带风,胡令真都不好意思说什么,她会害宋宛

  还不如说宋宛自己想不开找个地方寻短见去了。

  被打的内官趴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郑贵妃冷冷地道“本宫生平最厌恶吃里扒外的人,拖下去交给掌事太监料理。”

  内官们上前,七手八脚拖走地上的内官,小心翼翼地问“娘娘,要审问清楚吗他最近手头阔绰,行为古怪,鬼鬼祟祟的,一定是被人收买了”

  郑贵妃摇摇头,冷笑一声“无缘无故的,跑来本宫这里进谗言,不是被人收买的话,那就是愚蠢至极了。不必审问,审问出来又有什么用难道仁寿宫会承认吗直接打死”

  人证物证俱在也不会有人相信她,而且她身边的人居然被人收买,她实在丢不起这个脸

  打死干净。

  内官想了想,又问“说不定他知道宋宛去什么地方了”

  不然不会特意拿宋宛失踪的事来抹黑太子妃。

  郑贵妃愣了一下,心头忽然一道电光闪过,双眸蓦地瞪大,睚眦欲裂原来周家只是个幌子

  什么进献美人,什么豢养歌伎,全都是圈套,真正的后手在仁寿宫

  朱瑄亲自去买了南炉鸭。

  天气冷,宫人怕南炉鸭冷了风味不好,特意从宫中带了攒盒出来,攒盒里面中空,一层层分层,夹壁空隙用棉花团子塞好,饭菜放进去可以保温很久。马车里又有热酒的酒盅,热水煨着,更不会冷。

  朱瑄在宴席上吃了几杯酒,马车晃晃荡荡,醉意上来,靠着车壁睡了一会儿。

  马车慢慢晃进大内宫城。

  华灯初上,灯影幢幢。仁寿宫的宫人等在阶前,含笑道“老娘娘请千岁爷过去说几句话,问问庆宁侯府寿宴的事。”

  马车里的朱瑄睁开眼睛,嘱咐扫墨“你先把南炉鸭送回去。”

  扫墨应是,提了攒盒跳下车辕。

  马车朝仁寿宫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