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 > 第 25 章
  创新科技大赛, 规格极高。

  全国大赛总决赛的时候,不仅有全国青少年参与, 还有国际的学生队伍参。

  评委身份出众, 国家领导人、院士和知名企业家出现在总决赛现场致辞都是例行日常。

  但那是全国赛。

  现在, 院士要来省赛当评委

  带队老师们都是一脸惊疑不定。

  不过, 没人再反对公开答辩的事情了。

  毕竟,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见不到院士级别的科研专家, 更别说去听他们的一次点评了。

  古青来喜形于色回到队伍,“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你们先听哪个”

  学生们看的眼神都透露出太过时了太落伍了,“古老师你直说吧。”

  被自家学生嫌弃,古青来有些伤心, 但巨大的喜悦支撑着他, 激动的说道“待会单独答辩会变成公开答辩”

  “哦。”大家反映十分敷衍,“这算什么好消息啊。”果然老师的脑回路与学生不同, 竟然会觉得公开答辩是好消息。

  古青来嘿嘿笑, “这是坏消息。好消息是,评委增加了一位院士, 你们可以听到林勤忠院士给你们的项目做点评啦”

  对于高中生来说,院士的头衔尤为新奇。

  在他们心里, 做研究能做进中科院,绝对是科研界顶尖中的顶尖了。

  不过一会儿,林勤忠院士的资料就被他们迅速的翻找出来。

  这位院士来自数学物理部,主导解决了高精度算法难题, 主持研发了一系列基于超级计算机的各种数值模型和应用。

  复杂的物理学理念列在林勤忠的简介上,学生们看他慈眉善目的照片都有一种面对主考官的恐惧。

  “妈呀我、我觉得待会我都不敢说话了”

  “林院士研究的东西我一个字都看不懂,待会我的项目会被批得一无是处吧。”

  学生们又惊又喜,掏出答辩稿子再次回顾自己的项目,唯恐到时候院士说话吓到他们忘词。

  大家慌成一片,乐得古青来哈哈大笑。

  “你们当院士都是阎王吗”他觉得自家学生心理素质太差,直接点名道,“看看欧阳和沈明洲,只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做好充足的准备,谁来也不怕。”

  认真背稿的欧阳,一脸诧异抬头,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里惶恐说道”别学我啊,我害怕,正在重看项目报告”

  连欧阳都慌了,大家心里一惊,赶紧看向沈明洲。

  果然,沈明洲依旧沉着稳定,不仅没有紧张的看实验报告,他还有心情慢悠悠的吃东西

  不愧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同学们心里宽慰又怅惘,立马埋头再背一次稿子。

  林勤忠院士的排场特别隆重。

  省委书记省长市长,能来的领导全都陪伴在左右,将创新科技大赛答辩现场衬托得庄严肃穆。

  大部分学生只在电视上见过这么前呼后拥的场景。

  以至于他们看向林勤忠的眼神,都透着按捺不住的好奇。

  那是一位戴着眼镜气度儒雅的中年人,双鬓有些斑白可嘴角的笑意让他看起来充满善意,即使不再年轻,走路时肩膀挺直的模样,让人觉得仍是朝气蓬勃的青年。

  林勤忠跟学生们想象中头发花白垂垂老矣的老学究截然不同。

  他视线扫过在场学生,随即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各位参赛选手们,早上好啊。”

  也许是他态度亲和,也许是在场领导没空打官腔,学生们居然觉得给院士答辩也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而且,还能照稿念。

  场地变成宽阔的学术报告厅。

  一组一组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上台答辩。

  毕竟他们是年轻学生,不少人首次直面这种台下坐满了领导、还有记者媒体不断拍照的场合,一些选手说着说着,自己都卡了壳。

  “没关系,不要怕,继续说。”

  林勤忠院士总是率先出声安慰,然后鼓起掌来。

  气氛融洽而轻松,全场参赛选手都随着他的掌声,善意的给台上的答辩者鼓励。

  每一组答辩结束的提问环节,林勤忠院士都会给出温和的建议。

  沈明洲原本困顿的神经,都因为林院士的声音清醒了过来。

  对待高中生,林院士也没有打算敷衍的意思。

  他不仅能在简单的答辩里听出选手的意图,还能够迅速的给出接下来的改进方向。

  从算法到程序,甚至能够举出一系列的论文,在选手诚惶诚恐的视线里补充道“待会你下来,我的助手会把刚才我提到的论文写给你。”

  林勤忠准备全面,提到的论文让沈明洲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甚至随着台上选手的答辩,像林院士一样思考如何改进这个学生作品

  约莫过了三组人,沈浩忽然上了场。

  其他人的反应不论,澄明中学一列参赛选手,都悄悄在台下发出了嘘声。

  “沈浩还敢来答辩啊。”

  “因为他知道我们不能打死他呀”

  实验室被毁,再加上沈浩令人愤慨的袭击人的行为,澄明中学是加倍的看不上他。

  然而,再看不上,也只能忍着。

  这种重量级人物在场,他们就算恨不得为沈浩喝倒彩,也只能白眼一翻敷衍鼓掌。

  沈浩的答辩准备得比无人机本身更充分。

  专业图表、完整数据,顺便将自己的作品吹嘘得天上有地上无,囊括了市面上所有能够唬得人一惊一乍的新科技。

  连澄明中学的学生,听了报告都觉得“艹,这也太牛逼了吧”。

  沈浩一脸得意结束答辩。

  林勤忠院士听完,点了点头,“无人机的构想不错。”

  就在沈浩一脸喜意,等待夸奖的时候,林院士突然说道“虽然我对无人机领域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我仍旧推荐你去读一篇论文,名字叫做新时代下小微型飞行器的思考,相信读完之后,你会对无人机出现的目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更深的理解。希望你以后在无人机领域脚踏实地,走得更加长远,谢谢。”

  沈浩收到无数掌声,一脸茫然下台。

  远在报告厅后排的沈明洲忽然笑出声。

  “怎么了”欧阳博艺好奇看过来。

  沈明洲摇了摇头,却止不住脸上的笑意。

  如果邵炼在就好了,那么他可以直白而没有负担的分享快乐。

  因为院士所说的那篇论文,沈明洲做无人机的时候,也扫过一眼。

  通篇批判当前无人机的制造误区,什么理论方向

  没有的。

  只有论文作者痛心疾首,奔走呼号“你们一天天的想把无人机搞成航天火箭,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就不能脚踏实地只做一台无人机吗”

  知识分子,连提醒选手都显得内敛和幽默。

  沈明洲远远的看向林勤忠院士的背影,只觉得这位长辈来到这里,心中怀着的不止是眼前这一片狭窄的舞台。

  而是看向了更广阔的未来。

  哪怕有沈浩这样不切实际的浮夸吹嘘,他也不会残忍无情的剥开学生虚伪的外衣。

  轮到太阳能小组登台的时候,原本打算只做一个无人机操控者的沈明洲,连视线都变得灼热。

  他曾经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见到院士级别的人物。

  如今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自然叫他心绪澎湃,精神奕奕。

  “评委老师们早上好,我们是澄明中学的参赛选手欧阳博艺和沈明洲。我们参赛的项目是新型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模型的特殊研究。”

  沈明洲占据了台前的电脑与投屏。

  欧阳博艺开始解说他们研究项目的意义和内容。

  整个会场随着投影上巨大的太阳能转换技术模型图,渐渐吵杂起来。

  “这就是他们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技术,这图我在网上见过。”

  “卧槽,这图画的什么我完全看不懂,这就是学霸的世界吗”

  “你这话说得本学霸不高兴了,ene啊,国际期刊啊,全英文的啊。这叫学神,懂”

  场下议论纷纷,场上答辩的欧阳镇定自若。

  在评委们专注的视线里,她总结似的说道“这次实验主要是由沈明洲负责,我十分感谢他在实验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他在论文刊发的时候将我列为了第二作者。实验之中我能做的事情很少,一直在向沈明洲学习,一直在努力追赶沈明洲的身影。没有他,我们的太阳能转换技术根本不可能走上舞台。谢谢。”

  小姑娘锲而不舍的为沈明洲正名,惹得认真切换t的沈明洲抬头困惑的看她。

  可沈明洲没想到,欧阳博艺说完这番话,竟然郑重其事的向他鞠了一躬。

  他吓得赶紧将电脑前的坐式麦克风拨过来,解释说道“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得到的结果。最开始,太阳能转换技术是你的研发目标,没有目标,实验项目也不可能顺利启动,更不用说什么论文了。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实验,不存在什么学习和指导,我才应该感谢你,定下了一个值得付出努力的创意。”

  在他看来,欧阳博艺做到了一个研究员应做的所有事,甚至比他接触过的部分研究员做得更好。

  独揽成果这种事情,沈明洲以前没做过,以后也不会。

  研发领域技术至关重要,可是创意、灵感、目标,才是一切的基础。

  舞台上言辞恳切的选手互相感谢,激得台下的选手情不自禁的鼓掌。

  林勤忠院士笑着拿起话筒,在一片真挚的掌声里出声说道“小朋友都非常谦虚,我也受益匪浅。学习是互相的,也是永恒的。其实,这次我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向你们学习。”

  报告厅呼声更甚,大家都以为林院士在附和沈明洲和欧阳。

  可下一秒,林院士忽然说道“我和澄明工程大学的谢春应是很好的朋友,十几年了,可以说他的太阳能建模,百分之九十都是我帮他建立的。超算、数模,可以说是我的本行。但是你们的这项研究,列出的太阳能转换技术模型,我是照着论文上的数据,也重现不出来。”

  林院士从未质疑过任何一个参赛选手的数据,也从未要求任何一组实验重现报告里提到的模型。

  此时,他却言辞困惑直白的说道“沈明洲,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项技术到底能不能实验应用,这个模型到底要什么条件的程序算法才能实现”

  国外为了论文特地开会,得出的结论是理论研究,看看就行。

  消息在高端人群里传递,不过是几条聊天记录的时间。

  林勤忠看过论文,联系过谢春应。

  这篇论文里让国际太阳能研究专家挠破头的模型,同样难住了一众国内专家。

  他帮谢春应完美重现过上百次的模型要求,现在居然有论文可以参考,都做不出来了

  电话连夜打给谢春应,只听得他可恶的朋友在那端呵呵笑。

  “你做不出来,我也做不出来,美国梅拉德、英国的希克斯都说,这是邵炼提出的未来理论,做不出来很正常。但是,这跟邵炼没关系啊,我早几个月就在中学实验室见过了。”

  “第一作者沈明洲,就能做出来。”

  林勤忠不闲,很忙。

  但是再忙,也想赶到传说中沈明洲全力以赴参赛的现场,亲眼见见第一作者。

  现在,人见到了,答辩听了。

  理论他懂,图表他看得清,然而最关键的程序算法、应用实现的可能性,沈明洲和欧阳博艺统统没提。

  对其他普通学生,他的态度包容温和。

  对沈明洲,他的态度严肃急切。

  林勤忠说“我想看看这项技术的建模过程。”

  沈明洲站在台上,犹豫片刻。

  模型建立的过程不难,可是会场的电脑性能,不足以支撑模型需要的运算。

  于是,他说道“建模过程很简单,但是这里没有相应的程序软件。”

  拒绝得果断,林勤忠有些失望。

  然而,沈明洲继续说“我先给您看看这项太阳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吧。”

  林勤忠

  一直摆放在沈明洲身边的减震箱,汇聚了报告厅上百双视线。

  太阳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参展学生都见过。

  一台银灰色无人机,能扫描,能建模,还能阻止沈浩伤人。

  厉害归厉害,但他们不懂里面具体涉及的技术,并没能第一时间感受到科技的震撼力。

  如今,林院士的话,勾起了学生们全部的好奇和疑问。

  “太阳能技术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院士都做不出建模”

  “难道是开玩笑”

  “我感觉林院士没有开玩笑,不然当着我们这么多人的面说这种话,传出去不怕闹笑话吗”

  “我就说,ene怎么可能随便能上的沈明洲的建模到底多厉害啊”

  建模多厉害,全场没几个人知道。

  当沈明洲取出那台外观迥然,融合了太阳能技术的无人机,所有人都伸长脖子,恨不得奔到台前看个究竟。

  “这台无人机叫做蜻蜓。是我根据谢春应教授的要求,专门用于太阳能技术展示的。”

  沈明洲将它放在地面,退后几步,拿了遥控器。

  他身后巨大的投影,已经连接上了蜻蜓的万物系统电脑。

  屏幕一片灰色,尚未展现出什么与众不同的画面。

  台下评委都好奇的盯着蜻蜓。

  他们还没发出疑问,蜻蜓瞬间启动,占据舞台的投影出现了面前的全部影像

  清晰的热成像令人发出惊叹,红橙蓝多种色彩,勾勒出台下全部成员轮廓,引起了一阵惊呼。

  “卧槽,这是什么”

  “好像是蜻蜓的热成像建模,我在项目展示的时候见过。”

  “不是这也太恐怖了吧,我们最后一排诶为什么我这排后面还有影子”

  投影巨大,而且清晰。

  报告厅一共20排,可蜻蜓捕捉到的影像,在20排往后,还能见到热成像的身影,在走来走去

  蜻蜓在展示会场显示出场内的所有人,他们只是觉得新奇好玩,沈明洲说可以穿墙,也只是听听而已。

  现在他们才发现,它真的可以穿透墙壁,抓住报告厅墙外等候的人员。

  报告厅一片哗然,连带着台下的评委都没空顾及领导和院士的想法。

  “这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没有报告”

  “因为这是沈明洲单独做的演示,他是为了演示太阳能”

  “演示太阳能为什么要用这种无人机”

  这种

  哪种

  这种无人机完全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参赛项目,直接递交报告将评委们秒杀得体无完肤,根本不需要去讨论什么原理、意义、未来应用方向,就能送交全国大赛,顺便再来一次震撼国内的新闻报道

  当然,沈明洲已经用太阳能技术震撼过国内外了。

  现在,他的蜻蜓轻描淡写飞在空中,震撼着报告厅的每一个人。

  林勤忠之前还能稳坐台下,等待解说。

  在他看清蜻蜓穿透墙面,用几秒的速度完成了整个报告厅的建模,立刻坐不住了。

  他几乎是迈腿奔上舞台,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和镜头。

  “沈明洲,你这蜻蜓是太阳能驱动的这套系统的信息传输速度是多少你怎么解决远红外穿透墙体的技术难点的”

  一连三问,视线都没从蜻蜓上挪开。

  沈明洲将蜻蜓稍稍降点儿高度,落在与林院士视线齐平的位置。

  他说“详细的数据报告我都做了相关的说明文件,在我电脑里,但是涉及一些专利技术,可能不方便公开,因为我已经卖给公司了。”

  “什么公司国内还是国外”林勤忠紧张的问道。

  这么优秀的技术,要是落在外国人手里,他绝对会纠结得睡不好觉。

  幸好,沈明洲回道“是澄明市的高科公司,老板叫邵炼。”

  他害怕林院士不认识邵炼,特地补充道“中国公司。”

  “啊、他啊”林勤忠露出了一个茫然又诧异最终恍然大悟的表情,“是的,我想起来了,他是你那篇太阳能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他就好,是他就好。”

  林院士轻松的笑出来,看着蜻蜓不转眼。

  他的视线欣慰又怀念,语气赞赏道“沈明洲,今年的全球科技大赛,你是必须参加了。”

  当晚,林勤忠院士亲自给参赛选手们颁发了省赛奖杯。

  沈明洲和欧阳博艺获得了当之无愧的一等奖。

  澄明中学参赛项目大满贯,二等奖、三等奖全都收入囊中。

  然而信誓旦旦冲着一、二名去的沈浩,只获得了优秀奖,这奖人人有份,以资鼓励。

  第二天,省报、澄明市报,外带科协下属报刊,都以相似的内容,正面报道了创新科技大赛某省赛区圆满结束的消息

  林勤忠院士担任某省比赛评委,盛赞学生项目创意领先国际

  内容中,白纸黑字,点名表扬澄明中学参赛学生沈明洲、欧阳博艺参赛项目新型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模型的特殊研究喜获一等奖,将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大赛,角逐行星奖。

  作者有话要说  行星奖,你们懂的吧就是那个、那个什么、拿到了就可以这样那样的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