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64章 第64章
  苏妙真听出来他语气里已有答应的意思,忙绽开笑,扶挽绳索,缓站起来。苏问弦道:“有你站稳了,我要送了。”

  那秋千便被推了出去,来回荡着,荡得越来越高。

  苏妙真犹不满足,喊着让他大点力气,苏问弦无奈,应不住她软语相求,微微加力,把秋千相送出去。

  见她荡在半空中,水蓝底百寿字缠枝花对襟褙子随风猎猎作响,石榴红百褶织金裙飘荡起来,四下翻飞,红云漾金,在日光下映衬得波光粼粼,恰如瑶池飞仙一般。

  苏妙真却一点不见害怕,咯咯直笑,望着远方激动喊道:“我好像能看见府外头呢。”

  打了许久,苏妙真的裙角挂住秋千板,苏问弦怕她摔了,便缓下速度,把人扶了下来。苏妙真顽了一回,很是尽兴,叽叽喳喳地跟他讲,说看见了府外街道有许多摊贩人烟,路上满是人。

  苏问弦含笑一概听了,两人又在花园里逛了半晌,还遇上了苏妙倩。

  苏妙真又记起,苏问弦因猎获鹿雁等物,做了几首不错的颂词,让乾元帝有所赏赐。忙让他带自己瞻仰一番,苏问弦否了几次,说刀兵之物凶气重,怕她见了害怕。苏妙真自然不服气,缠着苏问弦把御赐宝刀取来瞧瞧。

  二人便到了明善堂,过了转角苏妙真先见侍书和称心在竹林口唧唧哝哝地讲话,见她二人过来,侍书忙缩着脑袋立到一边。称心亦是垂手立着。

  转入供奉御赐宝刀的一耳房里,见供案上裹黄绢,刀架上沉沉稳稳地摆放了一耀眼精精美的金桃木鞘宝刀。

  苏问弦抽手拔出,将刀锋反过,朝向他那侧,招呼苏妙真过来观赏。

  苏妙真上前一步,见这刀镀金镂雕,嵌有金银云铜纹,玉为刀柄,绒鞘上贴金桃木皮,护手雕云龙紋饰,乍一看只觉华贵庄重,但那刀锋冷冽上翘,似被一股青气笼罩,却让人顿生寒意。

  苏妙真凑近去看,见那刀柄处刻了“武德鹰飞”四字,更有编数为“十七”。

  她疑惑不解,问过才知,这刀乃是乾元六年御造,共二十把。陆续被乾元帝赏了出去,此次南苑行猎讲武,除苏问弦以外,陈宣傅云天顾长清三人也各得一把。宁赵二人善弓箭,没赐此物,五皇子最为荣耀,他拿到手的乃是乾元帝此次行猎所佩戴“三”字号。

  苏妙真抬手去触碰那刀鞘上的宝石,轻轻道:“五皇子很受恩宠。他没婚配,圣上既然连侄子的婚事都定了,何以却对五皇子的婚事迟疑不决呢。”

  苏问弦合上御赐宝刀,搁回刀架,他正欲开口。

  苏妙真道:“想来也忌惮着外戚干政,但五殿下和贵妃乃圣上所爱,两相比较,难免迟疑不决。”

  数十年前先帝诸子争位,因各个外戚都势大骄横,陆续抢了五六年,你死我活,甚至有传言称先帝久病而死也与之相关。最终数败俱伤,血雨腥风,才有远居封地不受宠爱的乾元帝践祚大位,这样的前车之鉴,乾元帝难道真的无动于衷么。

  而镇远侯乃兵部尚书,执掌京营团练。苏妙真凝望着那把宝刀。

  *

  三月二十八乃东岳大帝的生辰。东岳庙处设有行宫,按惯例,乾元帝应去进香,但黄河汛情严重,乾元帝不愿劳动扰民,就命几位皇子前去替代进香,由宫内三经厂的道经场建立醮场,做善事七日。

  并颁行旨意,谕传下来,命有司各衙供应钱粮,京城被敕封过名号的真人天师进内协做法事。

  二十八日一早,京城里有名号的道士从东华门进皇城来,在隆德殿建醮大作法事。

  各宫妃嫔都命本宫的管事牌子进奉素盒点茶,贵妃送礼尤为丰厚,不仅使管事牌子张笙准备了十八盒素席和十八盒点茶前往问候,更在午膳完毕,亲往隆德殿去。皆因听闻进宫建参黄箓大醮中的诸位道士里头,有不少能断生死富贵,尤以三清观张天师为首。

  贵妃出身一般,非世家豪族。她家世虽不出众,比不得贤妃皇后,但容貌殊绝,善于逢迎,自打十四岁就侍奉了乾元帝,比现皇后还早,与乾元帝一同经历许多风雨,乾元帝甚为宠爱她。

  月初贵妃要来了傅家女儿的生辰八字,让钦天监测过一回,虽非上吉,也是中平,仍放心不下,想要过来再问凶吉。

  舆辇落下,跪侯的内侍齐声问安,贵妃在宫人的搀扶下出轿,跨过殿门。隆德殿内扬幡挂榜,四下香烛辉煌,斋供往来呈进,周备有序,钟鼓清鸣,殿内跪着的内侍道士们听得脚步,忙在内侍的带领下恭请贵妃隆安。

  贵妃献过香方叫起,为首的须发皆白,有清虚化神之相,便知这是德高望重的张天师

  。贵妃往侧殿安坐,只叫来张天师,因他年高德众,便不设帷幔,问过几句斋醮事宜,便转入正题。

  一宫人把红纸送往张真人手上,贵妃等他看过,问道:“这两人八字可合?”

  张天师一见便道:“并非上吉,但是中平,算是相合。”

  贵妃听他说得与钦天监别无二致,更信了张天师的确有些神通。点点头,道:“这是傅家女儿与本宫儿子的,既然大师也说相合……”张天师却道:“敢问娘娘,这可是镇远侯府的傅家。”贵妃听闻话里有话,忙道:“正是,张天师,可是有什么不妥处。”张天师道:“回禀娘娘,因小道年高,各府女眷前去打醮做法事也是不避讳的,见过那傅家女儿几次。”

  贵妃忙问道:“那便如何。”张天师不疾不徐道:“古往今来,测命算运之法非仅有生辰八字一法,测字,手相,面相都是有的。否则这天底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几多儿女,岂不都是同样的命运福气?”

  贵妃道:“老神仙说得有理,便是与本宫同日出生的幼年相熟姐妹,也是颠沛流离,早早撒手人寰,再无音讯了的。可见仅有生辰八字而断命运吉祥,并不妥当。”

  又问五殿下与傅绛仙二人的面相命理,张天师道:“五殿下的面相小道去年见过,还记得,那是大贵之相,那等贵气盈面,再难得了,自不消说,但……”

  贵妃听得喜不自胜,听张天师“但”了一字,却不下讲,疑心问:“怎得?”

  张天师道:“好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傅家那位姑娘,虽也面相富贵,可却与五殿下两人面相似乎刚好相克,若凑到一处,反而未必能好。”

  贵妃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若这样,傅家的这位姑娘可就娶不得了。又疑心是皇后等人从中作梗,想要破坏这桩婚事,转念一想,又觉未必,三皇子早已婚配,取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为正妃。

  贵妃沉思半晌,不能断定究竟,不动声色问道:“那么,这傅姑娘若是嫁来,可到底有什么不妥呢?”

  张天师道:“也不算大凶,只是傅姑娘面相显示,她未来富贵,却平淡庸常,诰命做到一品就是顶头了,和五殿下的大贵之相不太符合,所以小道疑心傅姑娘的终身不该落在五殿下身上。当然,这种情况,若能顺利嫁入,自然无大的妨碍,只也许有些拖累而已,好比掺水四分的酒遇到了佳酿醇酒,混在一起,当然也能喝,不过变成掺水二分,稍稍带累了那佳酿而已。”

  贵妃听张天师只说傅绛仙是一般富贵,可能会拖累五皇子,但并未直接肯定地提二人决不能成婚,那疑心他为人指使的想法便去了大半:若真是被皇后等人指使,定然是要把三分不吉说做十分,更不会说五皇子有大贵之相……傅绛仙那丫头,若命里只有一品的富贵,真嫁来,却拖累了达儿的前程。

  贵妃平民出身,入王府侍奉后,因容色过人被当时仍为楚王的乾元帝宠幸,其间的大落大起,现在回忆仍是如幻梦中。由一个平民成为贵妃,她总感命运无常一切天定,素来笃信神佛。

  “不过小道有一言,若傅姑娘未嫁来前便屡生风波,那说明相克难解,还是另觅佳媳的好。”

  贵妃心里已然信了三分,但念及傅家兵权在握,仍是迟疑,回宫后辗转反侧,焦虑不已.

  被近身伺候的崔尚食看出。崔尚宫做得一手好汤水,尤善鄂菜,人又解语看眼色,贵妃甚为倚重她。崔尚食屏退宫女内侍,给贵妃捶着腿,一面小心相问。

  贵妃便把前因后果讲来,道:“听那张天师所言,傅家那丫头和我儿八字虽合,面相却犯冲,若婚前平安无事,婚后不过略略拖累,二人也可鸾凤和鸣……若娶来前有了是非,便说明甚为相冲,还需另觅。”

  崔尚食因傅绛仙素来不给这些宫人们多好的脸色,早有些不满,此刻道:“傅家那位姑娘看着也傲傲的,老神仙既然说那姑娘只有一品的富贵,过来了,岂不带累我们殿下也没了那最上等的尊贵?”

  “可她是傅家三代唯一的女儿,要拢住傅家可不就这条路了。老侯爷把绛仙那丫头看得比儿子还重还宠,对儿子还听说时常拿鞭子棍子教训的,对这女儿,那是一个宠溺。”

  崔尚食琢磨出贵妃的口气,道:“话虽如此,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老侯爷看着教训小侯爷教训的厉害,这里面难道就不是存了慈父心肠,指望着小侯爷成材么。娘娘未能生下公主,只有五殿下这么一个龙子,但不是还有个外甥女么,要抓住傅家,不一定非得是为五殿下娶妻,还可以是舅爷的三女,刚好年岁相当。”

  贵妃一听提起她兄弟和外甥女,凤眼一眯,恨铁不成钢,哼道:“本宫哥哥是个不成器的,好容易谋得了户部仓场侍郎的缺,他整日价只晓得在通州醉生梦死,内帷不修,和小妾厮混取乐,正经没养下来一个嫡女来。别家还好说,傅家历来挑儿媳只挑嫡女的,这事京里人都晓得的,你让我怎么跟傅家开口。”

  说着,贵妃随手把一定窑粉花卉纹茶盏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几声脆响,那茶杯碎了一地。如此发了一通火,犹不消气。

  忽地一宫人屁滚尿流地滚进来,嚷道:“娘娘,不好了,五殿下不小心惊了马,摔了一跤下来。”

  *

  贵妃听了,吓得魂飞魄散,愣在塌上半晌,方急急唤人备驾去探看。

  一路上不住地想临走前张天师那后一句“不过小道有一言,若傅姑娘未嫁来前便屡生风波,那说明相克难解,还是另觅佳媳的好”,心里不住想,难不成真是命里犯冲?

  五皇子所居离得启祥宫不远,也就百步路,贵妃驾辇到达后,朝跪了殿门口一地的内侍宫人们冷冷剜开一眼,不叫起,说一句“都给本宫跪着”,就急如旋风地奔进后殿右梢间。

  见五皇子靠在炕上,炕几上摆了一个高可等身的鸟笼,里面跳着只灰毛百灵。他的脚被白布缠裹,面色还好。正拉着一面逗弄百灵,一面拽着一个美貌宫人不撒手,让她坐在怀中给剥瓜子吃。手甚至探进那宫人的衣襟里,那宫人娇羞,扭着头躲避,媚声媚气地推就。

  二人厮混的种种放浪之态,让贵妃看了,怒从心来,立马让人把那美貌宫人扯开,跪下,喝骂道:“好你个小贱人,勾得皇子不学好,你们就都称心了,给我拿大棍子来,扒了这小贱人的衣裳,狠狠地打上三十棍,看还有没有,胆敢叫上一声,乱棍打死。”

  那宫人吓得魂不附体,低着头半点不敢抬。

  “母妃,是我让她来伺候的,别打了。”

  五皇子在苏杭等地乱要美人供奉,很让乾元帝不满,贵妃也是恨他骄纵浪荡。

  见在角落里打完了三十棍,仍不消气,自己上前跨步,用那留得长长尖尖的指甲在那宫人脸上重重一挖,掐出几道口子来。

  又让崔尚食抡起鞭子照脸去打,崔尚食忙喊住一内侍让他去,鞭落如雨。那宫人脸上皮开肉绽,血流如注,早不成人形,但畏于贵妃威势,半点不敢吭气,生生受了这几十鞭子。

  还差十几几鞭子的时候,这宫人受不住,两眼一番白,晕了过去。贵妃居高临下地瞅了一眼,道:“拖出去用井水淋醒接着打。”

  这么处分了那美貌宫人,贵妃勉强消气,转向看炕上靠着的五皇子,见他满脸不以为然,正逗着鸟笼里的百灵,道:“母妃,你打人也该早拖出去!这百灵学的是‘净口’,听不得杂声。母妃你坐,我让这百灵给学一下这十三套。”

  贵妃坐在炕沿边儿,恨铁不成钢瞪了五皇子一眼,道:“母妃哪有心思听这些玩意儿。怎得就惊了马了”

  便有内侍过来讲解,贵妃方知情由。

  原来五皇子前往东岳大帝庙进香后,就生了冶游赏玩的心思,便甩开大部队,叫了几个侍卫内侍在东岳大帝庙附近四处闲逛。

  谁料出了四山街,过一地上有小坑的拐角街口,那马踩过去,本也该像来时候般,如履平地,不知怎的,它大发脾气,又踢又咬。

  四处乱窜,踩过四山街几家摊位小贩,闹得整条街的人四处逃窜,后来几位侍卫合力制住,但五皇子下马时还是不小心滑了一跤,太医看过,说并无大碍。

  贵妃这才放下心来,又传来别的太医再问一遍,知确无大碍,方不住埋怨五皇子道:“平白无故地到处乱窜什么,多少热闹非凑在这天去?被你父皇晓得了,保不准又是一通申斥。”

  五皇子被养得体宽怕热,被贵妃这么半天骂很不耐烦,抓起炕几上的扇子摇了一通,道:“儿子知道错了,这不是张宝来报说,那四山街上的晓飞阁掌柜准备转让店铺,带着这百灵溜之大吉,我才忙赶忙地亲去要来,要不然也不能有今天这事。没大碍,母妃也少生些气,不要坏了身体。”

  贵妃听了,立马竖眉狠狠道:“不成器的东西,为了只鸟四处闲荡,人家那掌柜既然不肯相让,你又怎么得来的。”

  五皇子得意洋洋收起折扇,黑胖的脸上显出得意来“那还不简单,京官里想要巴结咱的还少了,今儿那掌柜一拒绝,我自然……”他顿了顿,清清嗓子道:“我自然直接回宫,结果不小心惊马了。自有想巴结的人设了法子拿他到衙门,说一句拖欠说税银,便把这百灵抄了来,这不,人前脚刚把东西送来,没片刻,母妃你后脚就来了。”

  贵妃听了,也不言语,明知这百灵不是现下送来的。但道:“你既然喜欢,弄来也就弄来了。但是这事可得做得不落人话柄,若是把那掌柜拿到衙门去,须得斩草除根,别让人说你为了一样玩物坑得人破家败业……”

  *

  天色渐黑,四山街各处酒楼店铺悬起纱灯帘幕。

  天香楼临街包厢处。

  残席撤过,掌柜的跑上楼,殷勤又让上新酒,亲自把盏,一一给席上众人倒酒。

  傅云天笑道:“你这老骨头素来仗着生意好家大业大,不亲自劳动的 ,怎么今儿却这么奉承来了。莫不是知道这里面坐着的都是各处给事中,掌管天下言路,想指望着他们给你到处说说好话?”

  掌柜的道:“这等福气,小的却从没指望过。不过小的瞧见晓飞阁掌柜被官中的人拿走问罪,难免物伤其类,心有戚戚……赶忙来几位大人面前显显眼,日后多照看则个,真遇上了事,好歹念小的此刻的孝心。”说着,亲来递送净手的热毛巾,对众人唱个肥诺,恭恭敬敬地退出包厢。

  齐言从临窗处走过来,坐下道:“今儿这一出临街纵马,不晓得踏伤了几多人命。”

  今日东岳大帝生辰,京城平民陈列鼓乐旌帜、楼阁亭彩,导引东岳大帝圣像游街。所过之处,路人千百,人山人海。傅云天先一日定了临街包厢,请来吏部、礼部和户部三处的给事中,再三相邀,这三人碍不过盛情,便来了。

  上午果见坊肆满人,行者满路,各处百姓都出来观看圣像过街。但及至中午,不知为何,见那五皇子不呆在东岳大帝庙进香,反而纵马急急过来,进了隔壁的晓飞阁。临走时,见那五皇子趾高气昂地打马离去,而隔壁的晓飞阁里头则哭天抢地。

  众人下楼一看,正巧碰见晓飞阁店铺被砸的稀巴烂,而掌柜被套上枷锁被顺天府尹带走问罪。

  私下打听过才知,原来不过是为了一样百灵。

  齐言冷笑道:“就为了一只百灵,害的人破家灭业,也算不能能耐。”

  傅云天叹口气道:“谁说不是呢。愚兄还记得,令尊曾经癖爱收集好砚,天下名砚十之八九都经过手。后来被县令巧取豪夺,害得兄弟你破家败业,令尊也身死牢狱……”

  “幸亏兄弟你奋发上进,考中状元,叩请圣上翻案治罪,这才报了令尊的冤仇。这案子刊载天下邸报,谁人不知兄弟的孝心……可惜,可惜那晓飞阁掌柜并无如兄弟般出息的儿子,而对方也不是个小小县令,而是……”

  傅云天顿住话,没往下讲,起身为齐言斟酒。齐言似为此事触动往日旧恨,面色变换数次,都极为难看。此刻看也不看,连喝三杯。

  座中请来的,都是朝里有名的年轻言官,年岁尚轻,又是言官,都还有些“他们身负皇恩,需拼死谏言的烈性。”

  礼部给事中魏江将眼睛瞪得铜铃般大,道:“怎得,所谓王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难不成就因为对方身份,就放过不究了么。”

  傅云天又给自己斟酒,故意再叹道:“这话怎能瞎说的,让人知道了几位兄台议论他的过错,到时候传出去,几位兄台或许就会被贬官,虽得个不畏强权的名声,到底有碍前程。”

  这几位给事中在此宴饮一整日,傅云天又有意劝酒,请来酒楼里供奉的说书先生唱曲艺人轮番过来献艺佐酒,气氛极好,便都喝得醉醺醺的。

  俗话说“酒后壮人胆”。礼部给事中魏江醉得满面通红,哼道:“五殿下行事恣意狂妄,我们做臣子的,若是没见着也就算了,既然看见了,怎么能当不知道。”

  礼部尚书乃皇后的伯父,魏江很得礼部尚书的恩遇,也是保立三皇子一派的人,顾家老太爷上书立储时也跟着进言,要求早立嫡子,以安民心,以定社稷,好避免先帝在世时的腥风血雨。乾元帝将相关立储的折子一概留中不发,被群臣在朝见时问了,也不过一句“朕尚壮年之时,诸卿不必心急”应付过去,被问多了,反而骂一句“诸卿莫不是望着朕早死,好拥立新君”。这话一出,朝臣们很是消停了一段日子,但私下仍有议论。

  嫡子只有二三皇子是,二皇子乃先皇后所出,体弱多疾,一贯没什么存在感,故而争储位的焦点在三五皇子之间。

  魏江此刻便嚷嚷道:“以我说,回府了我就上书痛陈,让圣上看看五皇子的骄横放纵,不能被蒙蔽了。圣上如何裁夺处理,那是圣上的事情,我们做言官的见恶而不发声,却是我们的过错。”

  傅云天一拍桌案,大赞一声:“好。”

  他望向魏江,故作一种钦敬神色出来:“想不到魏兄有此等的豪气忠心!只是那到底是五皇子,为了自身前途,愚兄得劝一句,不要意气用事,魏兄还是作罢吧。”

  魏江口舌不清,仍嚷嚷道:“此言差矣,既然身为臣子,怎能顾惜一己之安危,而陷百姓于水火。”

  户部给事中宋力亦是醉得不轻,结结巴巴说道:“魏兄有这样的豪气,我怎么能落于人后,我也要上书弹劾这纵马行凶,强占财物的恶行……齐兄,你呢,你是六科给事中之首,这事也该给个话吧。”

  六科给事中不属于六部三法司,反而能参政议政,监察六部三法司,弹劾群臣。与科道御史同为一类,朝野上下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宗藩勋爵,都受其监督。官品虽低,却清贵无比,以敢于谏言闻名天下,便是为人主者有过失,他们一样敢上书痛言,先帝在世时还曾廷杖过几位谏言的言官,但那几位言官身死而名存,世人提起来,都称赞一个“忠”字。

  齐言重重搁下酒杯,他虽微醉,目光也清明,但此刻却是愤恨冷笑,道:“此等冤案,我若不尽责上报,就连我爹,也是会死不瞑目。”

  傅云天听他们几人开始议论奏本一事,暗自一笑,想:傅绛仙这计策,果然灵而又灵。

  先找人出高价买晓飞阁掌柜的店铺,晓飞阁掌柜自然心动,结果被五皇子内侍晓得,还以为他要携着百灵跑路,急匆匆趁着东岳大帝生辰进香一事来强行抢夺。

  又安排他提早请了几位素有清名的给事中在隔壁聚饮,果不其然,这几位给事中路见不平,岂能无动于衷,尤其这齐言父亲蒙受冤情的过程,与那晓飞阁掌柜如出一辙,他岂能不作为?!

  更交代他先用母马粪便,涂抹街道坑口,引得惊马纵马伤人一事……

  如此智计百出,看来绛仙是真的不想嫁过去。

  不过这样也好,五皇子行事如此,能不绑上去,还是不绑上去的好。

  只是不知,傅绛仙从何得知,五皇子看上了晓飞阁掌柜的那只百灵,她又怎么晓得齐言父亲死于冤狱——这案子虽刊载各处邸报公文,朝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平日并不见她看那些东西。

  绛仙许诺,会在生辰时,请来许家那位姑娘过府,到时候他便可一解相思……傅云天按不住这兴奋心情,招呼过三人,喝过一轮,忙回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