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95章 第95章
  苏问弦推开虚掩着的角门,踏过被夏风吹落在地的芍药花瓣。他瞥眼一望,见台中的藤椅上的确躺了一个人——正是他心尖上的那位。

  苏问弦拾阶而上,走进芍药台,耳边听得夏虫鸣叫,溪水潺潺溪;眼前见得苏妙真躺在他常用的凉箪,沉沉睡去。苏妙真一贯贪觉,不是睡饱绝难叫醒,而他听侍书说,她早早醒了去看苏妙娣,想来这会儿正是疲乏难醒的时候。

  苏问弦低头去看。只见概是因天热,苏妙真身上的天青色蕉纱比甲被她脱下折成四褶,当枕头垫着,芍药花瓣飞了她一身。而她在髻边斜簪着一枝红榴与一朵粉芍,鸦黑鬓发与艳红鲜花交相辉映,分外引人注目。

  苏妙真偏着脸睡去,雪化的一截藕臂自海棠红金线袖口中伸出,春笋似的右手则半拿不拿地抓一把宫扇,软绵无力地垂在凉箪边,露出的肌肤无不是白得颤人眼,嫩得勾人心。

  云鬓挽墨,肌肤胜雪。苏问弦深吸一口气,定住心神,伸手替苏妙真拂去一身飞红。见她似怕夏日暑光,用落红逐水纹样绣帕搭在她自个儿的脸上,挡去大半的面目。

  然而不用看脸,苏问弦也知这娇娇儿是如何的娇艳无匹、国色天香。他从不信神,这会儿也疑心苏妙真或是从九天之上谪下凡间,总有一日要复归瑶池琼台。

  “非是人间色,偏欲掌上怜。”苏问弦不以为意想道:不错,纵然真真不属于这人间,他也定要留下她来。

  苏问弦抬步,悄无声息地更近藤椅,细细端详:苏妙真全身上下,无处不是肤如凝脂,吹弹可破。她的身段亦越发长成——柳枝儿腰,嫩葱手,胸前鼓涨,上衫的红宝扣子松动些许,领口边缘依约可见的是一抹欲滴翠色。

  晃眼。痒心。

  苏问弦喉咙一干,不自禁猜详:她襟下这鲜翠肚兜儿上的纹样,是虎驱五毒,还是蜂蝶赶菊,又或是荷绽清波?——她尙是在室处子,总不会是比翼鸾凤,并蒂莲枝,亦或交颈鸳鸯。

  苏问弦许久不近妇人,此时瞧见苏妙真贴身衣物,但觉酒意上涌,几乎按捺不住胸腔内勃发欲念。他紧紧握拳,恨不能立时搂人在怀,肆意爱怜。

  苏问弦待要伸手,恰此时,听得苏妙真嘤嘤咛咛地哼了一哼。苏问弦蓦地惊醒,立时移眼,看向台下花圃,低声道:“不是时候。”

  他二人仍有兄妹之名,总得再忍忍,否则要了她却是害了她。

  苏问弦迎风闭目,渐渐清醒。忽听得身后有簌簌的动静,到底抵不住诱惑,他又重新转身看去。只见苏妙真睡着睡着,又换了个姿势,侧卧在凉箪上,枕着右手。右手先前持握的芍药花开缂丝宫扇悄然坠地,盖在脸上的落花逐水绣帕也落在地上,露了一张桃花也似的粉脸儿。

  这人睡相一贯不好。苏问弦低低一笑,俯身拾起手帕宫扇。再起来时只见她蜷着身子,蹬掉了一只绣鞋,露出一只白嫩嫩、窄削削而又尖翘翘的脚丫来,他难以自持,几欲摸上一把,又收回了手。

  “非礼勿行。”苏问弦如此这般地告诫自己。他捡起那只大红罗缎白绫平底绣花鞋,勉强在这鞋上放着心思。见这鞋绿线提跟,鹅黄线锁口,做得十分精致,似是上回在梢间的针线笸箩里见过。

  苏问弦将这只绣花鞋托在手心把玩了片刻,错眼间,因见苏妙真蜷着脚趾头,把脚缩进裙中,他一怔,知虽是夏日,她也怕凉。便立时撩衣,半跪下膝,轻轻掀开她银白缕金裙儿的下摆,伸手虚握住她的脚踝,一寸一寸地,为她穿起这大红罗缎白绫平底绣花鞋来。

  苏问弦越想着目不斜视,越是心猿意马,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做起来便足足耗了一盏茶的时间。直到他心下一狠、移开目光、只手上动作——那绣花鞋方又成双成对、齐齐整整地套在这纤纤玉足之上。

  许是他耗时过久,又不小心握紧了她的脚踝,让苏妙真不大舒服,只听苏妙真软着声,又哼了两句梦话,这回清晰许多。苏问弦移身挡住烈烈日光,但见苏妙真眉心微蹙,杏眼关阖,糯米牙轻轻咬着樱红檀口,是一句“不想姐姐嫁人”。

  苏问弦皱眉,探手。“你只想不让二妹嫁人,可知我却不愿你出嫁。”她鬓边斜插着这朵芍药翠绿茎身、粉金花蕊,恰是难得的艳态。苏问弦抚上她如云发鬓,可纵是花中之相,也及不上她半分容色,夺不去她半分嫣然。

  苏问弦心念一动,回想着这段时日的所见所闻。

  苏妙真在大觉寺接生助产的事传得沸沸扬扬,京中早有议论暗讽苏妙真不贞静。伯府上下的主子心里都门清,但没人向苏妙真提及过,又或是苏妙真已然知晓,但仍故作不知安亲人的心。与此同时,赵家因着苏妙真犯了忌讳,失了名声,便算计着要先纳柳娉娉做妾,提前了几日递进风声,直到今日赵夫人便正式向王氏提起,王氏要拒也难,要应更不愿。

  苏问弦结合先前之事,大概明白赵越北表妹常年寄居赵府,他两人该是已有情意,否则关照庇护一个女子,不是非娶进府不可。

  但赵家给的理由冠冕堂皇,说是柳娉娉的母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某次咳血时嘱托了赵夫人办下此事,柳家不要名分,只要能让柳娉娉嫁进赵家。给她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即可。赵夫人多半是一方面不忍拒绝柳母重病期间的请求,一方面又料着伯府不能拒绝——毕竟是苏妙真先失了名声,赵家不退亲已然是开恩了。

  然而与理直气壮的赵夫人截然不同的是闷闷不乐的赵越北。

  原来方才。苏问弦在前堂招待各府子弟时,冷眼瞧见赵越北只顾一杯一杯地喝闷酒,倒不像是即将要迎娶心上人的欢欣,反而是怅然若失的无奈。

  待之后苏问弦借口离席时,赵越北更把他拉住问起苏妙真的近况。苏问弦不动声色地探究下去,才从赵越北处得知,大觉寺一夜苏妙真胆大包天,闯进西敞厅想去寻她,和再度与赵越北有了一面之缘,更让赵越北记起了元宵大火所遇的女子是苏妙真。一般的男人,若知道苏妙真元宵外出冶游,又知道她助产接生,都会如宁祯扬一般嗤之以鼻。可赵越北言语间却不见恼怒,倒有些为苏妙真担心的意思……若说是武将门第忌讳少,却也不通,赵夫人的态度明摆是不待见这件事…

  苏问弦也是男人,自然知晓赵越北如此言行,动情上心的前兆——他当时便极为不悦。

  “簌簌”地,苏妙真再度于睡梦中翻了个身。苏问弦回过神来。冷冷一笑:赵越北一介武夫,也配肖想她?先前若非他清楚——第一时下官员武将若上任赴边,而父母尚在,都是留正妻服侍。第二、这婚事若无特殊理由,难以被彻底撼动——他就是变着法子,也要拆了这门亲。

  苏问弦面沉如水。这人儿还没嫁过去,和赵越北也只见了两次,赵越北待她就已有几分上心,若成亲后两人耳厮鬓摩,赵越北岂能舍得放手,最终只带妾室赴任,容苏妙真留京自由自在?苏问弦的手指捏得咯咯作响,绝无可能。

  只要和她朝夕相处上一段时日,只要对方是个不眼瞎的人,都看得出来,她这人儿万中无一。而只要对方是个正常男人,到了她面前,也只有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份上。

  苏问弦抚了抚她饱满白嫩的额头。用一种低不可闻的声调自言自语,“就好比我。”不及一年,他就神魂颠倒,换了赵越北,又需几多时日。

  苏问弦移开手。触到她长如蝶翼的睫毛,略一并指合掌,手心传来微微的痒意,直接痒到他心里,他默默盘算,心想:钱季江父母皆亡,别无亲族。若进伯府做赘婿,钱季江的前程家业自然全由他说了算,不但欺负不到苏妙真头上。且有他在,略施手段,钱季江轻易碰不得她。他原想若别无良机,苏妙真又能留京,那赵越北也不是不可以把人娶走。但如今赵家既然亲自送上来一个绝好时机,他又得钱季江这个人选,那他就——苏问弦冷冷一笑——断不容苏妙真离开出嫁。

  “钱季江的确也绝对配不上你,可他能做赘婿,又是个内向软绵的性格,却是个上佳的人选……真真,哥哥只是…”只是自私地要留住她。苏问弦低声叹息道,望着苏妙真出神。到底打定主意。

  苏妙真似应和他一般嘤咛了一声。苏问弦伸手轻压她馥馥红唇,登觉柔软娇嫩,如绸如缎,他欲要流连。只听“哐当”一声,角门外传来响动,有人埋怨道,“拿个食盒都提不住,冒冒失失的,要你何用。”

  苏问弦沉脸收手,皱眉转身,见苏妙真的大丫鬟绿意走进来,身边跟了两个丫鬟捧四个什锦攒果盒,又有两个丫鬟提四个掐丝戗金五彩大食盒,身后也跟进来抬桌拿碗的几个婆子,众人见苏问弦冷脸,先是一愣。

  “三公子什么时候来的,”绿意见苏问弦冷脸,不免尴尬,懦声道:“是我们姑娘想借用芍药台吃个晌饭,才不告而来,三少爷可别见怪……”

  她话刚说完,就见苏问弦点点头,指了指芍药台上的空地,示意她们摆饭。绿意提心吊胆、气不敢喘地便指挥着丫鬟婆子铺放桌碗,片刻的工夫,一径办好,妥妥当当。

  绿意碎步走到凉箪上犹至熟睡的苏妙真,先瞥苏问弦一眼,见他面无表情,咬牙,用力推。了推苏妙真,“姑娘用饭罢。”一下不成,绿意额头冒汗,只能重重拍拍苏妙真的脸蛋,这才见苏妙真揉着眼坐起身。

  绿意松一口气,抬脚要给她拿饭,还没把食盒揭开,见苏问弦扬了扬手,示意她们都出去,他反而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揭了食盒的盖子,将食盒里的一盏六安松萝茶取了出来,递送到苏妙真面前。

  三少爷能服侍得好她们姑娘么。绿意咋舌,但要反对,见苏问弦动作温柔,而她们姑娘也迷迷糊糊地就着三少爷的手,把茶一径喝了,便没吭声。

  绿意又记起这本来就是明善堂的地盘,平安院的人可不站理,而瞧三少爷这模样,多是有什么话要和她们姑娘说,便麻利地把八碗小菜端出来排开,带着丫鬟婆子,识趣地从角门退出。悄无声息

  再说苏妙真。她没睡好,人就有些钝钝的,直到吃完第一筷子清蒸糟鲥鱼,才觉出不对味儿。她摇摇头,定住神、放眼一看,见坐在她身边、伺候她用饭的乃是一身鸦青曳撒的苏问弦。

  便惊喜地先望天,算算时辰,方揉着眼笑道:“哥哥,怎么是你,你不在前堂招呼各府男客么?”

  苏问弦哈哈一笑:“听说我的院子被人鸠占鹊巢了,那怎么得也来亲眼瞧瞧,不妨是你。”苏问弦望着她,问道:“倒是你,怎么没去明心堂招呼客人,你那几个小姐妹今日想是都来了吧?”

  苏妙真咬唇,想了想,把王氏的嘱咐和自己的猜测告知了苏问弦。说完又道:“我自己,我自己其实没什么感觉,但娘可能怕我在席间被年纪小不懂事的姑娘议论,听着不舒服……”

  苏妙真不知怎的,有几分丧气,眼也不眨地盯着苏问弦面上表情,试探问:“现在外面,究竟传成什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