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119章 第119章
  苏妙真一听这话,魂飞魄散,连忙从鸡翅木太师椅上起身,她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却听身后传来清脆的一声响——

  “咔擦”。

  杯盏摔地的动静同时伴随着文婉玉的呵斥声传入苏妙真耳中,“递盏茶都能烫到我身上,当得好差事!出去跪两个时辰。”

  苏妙真即刻回身看向文婉玉,文婉玉似是因烫伤而煞白了脸,被一堆官眷婢女们拥着,正也向她看来。婉玉应该并无大碍,苏妙真便没上前问询,回身抓住一脸忧心的绿意,“好好的怎么就受了伤,不是还多要了知府的衙役走么?”

  “我也不知,顾寅只说是运河上报闹起来害得姑爷伤着了——姑娘,咱们赶紧回去看看吧。”

  这时节,鹿轩二楼的诸位诰命都听得分明,俱从文婉玉身边散开,站起身望向苏妙真。苏妙真稳住心神,转脸看向文婉玉,因外人都在场,便只道:“世子妃娘娘,妾身这就要告辞了。”

  一说完,苏妙真便要疾步下楼,却被急急推开擦裙角丫鬟的文婉玉一把拉住,“坐轿子出府再换马车,你来时的马车怕不够快……”

  说着,文婉玉就扬声唤来了得力的媳妇子,嘱咐那媳妇子即刻备下轿马送苏妙真回钞关官署。那媳妇子见世子妃催的急,慌不迭走下楼办,不一时,回禀说一切办妥。

  文婉玉的秀脸上难掩震惊担忧,把苏妙真送至连通二层穿廊的屏门处,四下一望,低低声道:“顾主事与我们世子相熟,妙真,你回去了好歹捎个信过来,要是有什么不对劲儿,世子爷还可以搭把手……”苏妙真连声称谢,扶着绿意提裙起来,蹭蹭就下楼去。

  鹿轩假山下的庭院里早停了一顶四个体壮仆妇抬来的小轿。苏妙真就要进去,却听得身后穿廊传来一声不阴不阳的“苏安人”。

  不用扭头,她也晓得那是谁。苏妙真懊丧咬牙。

  冤家路窄,阴魂不散!苏妙真不住心骂,但她哪肯转身和来人面和心不合地瞎客套,便要当没听见好赶紧走人,哪知那抬轿的婆子们却落下轿来,跪身磕头,满口齐呼“世子爷安”。

  “起吧,”来人道,“苏安人这是不喜吴王府里的酒戏,还是看不惯吴王府里的哪个人,又或是哪种物件,又或兼而有之——这才要匆匆离去,连给孤几分薄面都不愿意?”

  再度被点名,苏妙真没法继续装聋作哑,松掉提裙的手,强忍烦躁,深吸口气。待心绪平稳几分,这才转身,朝来人蹲了个万福。

  她不欲和来人打嘴仗浪费时间,便压下不满,垂目轻声道:“世子爷安。妾身的夫君在钞关上受了点伤,这会儿妾身得回家照料一二,便不打扰了……今日多谢世子爷与世子妃娘娘赐宴,妙真感激不尽。”

  “来日,来日若有机会而世子爷又不嫌粗陋,妾定然亲治酒菜,招待世子爷与世子妃娘娘……”

  宁祯扬从未见过她如此柔顺乖巧,不由一怔。

  “妾身告退……”

  再回神时,只见一只纤纤小手掀起了湘幔轿帘,暗绿织金窄襕潞绸马面裙款款而蹙,拖在轿板外,似不舍如此无情离去,却被另一小手急急一拉,那裙上艳色夺目的红菊就在刹那间收了光彩,安分而又迅速地消失在黑黢的轿内。湘帘落下。

  来日……宁祯扬略略一楞,可随即却听轿中人催促起来,莺啭的娇声里带了急切,“快走罢,我夫君他……”

  夫君……宁祯扬顿住上前脚步,朝那几个面带犹疑顿着脚步的仆妇重重扬手,转身离去,头也不回地进到鹿轩。

  午时已尽,秋阳高悬,日光射进钞关官署的前堂。

  堂下齐刷刷地跪了一地人,俱都煞白着脸,抹汗候着后面传来的消息。兵巡头役李四山瞟一眼地上的人,冷笑:早提醒过这顾主事没那容易被糊弄,这回好了,不说银子没捞到,还害得顾主事被刺伤,大家一块受发落。

  李巡总正胡思乱想着,就见那上任不足十天的顾主事已然换了一身簇新簇新的六品绣鹭鸶青色官袍,踏入前堂,全身上下并无异样,只除了左手用白绢包扎着,上头洇出来星星点点的血迹,李巡总心中一轻,还好不是重伤。

  却听顾主事一拍堂木,沉脸喝声道:“今日是你们这些委官蠹吏上下串通,多收船税扣押商船,才惹出的乱子,结果还谎报船商闯关,企图嫁祸,若非本官的下人和诸位乡贤在栅楼处看了正着,本官岂不要听信你们的谗言!你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寒了船商的心,堕了浒墅关的名,还致使本官受伤,险些丢了性命……若非本官粗习武艺,孙委官、许总甲……你们是准备替本官收尸么?”

  李巡总冷眼瞧见那被点了名的人都白着脸膝行出列,额上冒出豆大豆大的冷汗来,连声求饶,而这顾主事面色铁青,沉声喝道:“你们数人,既行诬告陷害,又肆意诛求增课,按律当入狱问罪,来人,先打三十大板……”

  堂内即刻响起板子打在人身的啪啪声,一下更比一下沉重,伴随着鬼哭狼嚎的求饶声,听得人直牙酸腿软。

  这新上任的顾主事充耳不闻,再度一一点名:“沈、胡、路丈量,魏、刘、靳书算……你们几位的五年任期该是满了吧?”

  偏斜进官署前堂的日影越来越亮。

  李巡总踏出仪门,听着心腹兵巡抱怨:“这顾主事要新募书役丈量等人不说,还要另外裁撤核招巡役,我们要是一不留神,那不就没饭吃了,都怪孙委官他们闹出事来,平白连累咱们兄弟……”

  李巡总听得这话,冷笑一声:“没孙大脑袋这事,顾主事也迟早能找出别的理由裁人换新……你们都老实点,这顾主事看着端方温文,可是个有成算的人……老子看钞关上的事,起码这一年都是他说了算。”

  心腹兵巡一奇:“老大,不说顾主事在这里也就干一年,完全来不及弄清浒墅关上下,他就是能干两年,一个外地来的,又不懂收税账务,肯定最后还是得要靠书算他们,现在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已……”其他人七嘴八舌附和称是。

  “没今天这事,你们会知道顾主事的家仆一直暗中看着咱们么?他绝对是有备而来……”李巡总再度冷笑一声,“就这眼界,要不说老子才是你们的头。”

  且说苏妙真那边,她火急火燎回到官署后宅,却没见着顾长清人影,可卧房里却又分明换下了沾了血迹的官服,便格外心急如焚,在后宅转了半日,隐隐约约听见前衙传来哭嚎声,几欲要去前衙看看究竟。

  但她仍是沉住了心,差顾寅去打探消息,这么等了许久,顾寅才缩着脑袋回来。

  顾寅立在院中,吭吭哧哧回道:“小的去瞧瞧过了,我们爷这会儿还在前衙断事儿处置人呢,那板子打得瘆死人——总之,奶奶别忧心……“

  苏妙真一听这话,心先放下半颗,顾长清既然能去前衙理事,想来只是轻伤。但她仍恼声道:“这人,怎么半点不知道爱惜自己!他就是不爱惜自己,好歹也得想想有人还在后面悬着心呢。”

  顾寅忙劝道:“奶奶,咱爷这是忙正事,还不晓得奶奶回来了。奶奶与其置气,莫不如先亲手煎了补药好汤,等爷回来见了,那只有欢喜的,伤也好得快了……”说着便给绿意使眼色,绿意会意过来,也上前劝道:“这话有理,姑娘想想给姑爷炖些什么汤,奴婢这就去备食材……”

  苏妙真点头,便如此这般地安排下去,在灶上忙活了半日,炖好汤水,便往明间歇息,没坐一会儿,却见院中走来一人,可不正是顾长清。

  拾阶进堂,他错愕地看了一眼苏妙真:“妙真,你怎么这会儿就回来了,吴王府的戏班有名的好,一唱就是几个时辰,你也没多留?”

  苏妙真眼尖,瞧见他背过身去的左手上缠了白绢,“我一听说你在浮桥那边受了伤,就赶回来了。哪里还有心思听戏看杂耍。你明明都受了伤,不说回来养一养,又往前衙去了。我回来没见着你人,可吓得很呢……”她轻轻拉过顾长清的左手,瞧了瞧伤势。望向顾长清轻声道:“你身边该是跟了巡役,更别说还有从知府那里借来的衙役,怎么还受了伤呢,实在蹊跷……”

  “不是有句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么,你好歹还是读过圣贤书,中过榜眼,怎么这个道理,还没我一个女子清楚呢?”

  明间里的人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顾长清见得苏妙真双颊添霞,面有微愠,可语气仍是柔甜似水,半点重声也没对他发,不由心中一叹:她的脾性果然极好的,却不像……

  顾长清犹自沉思,忽察觉官袍被轻轻一扯,却是苏妙真抬脸看着他,蹙眉如柳,眸似点漆,轻轻声问,“你不能和我说实话么?咱们虽然没,没——可也是拜过堂的夫妻呀……不过,若是你为难,也当我没问过吧。”

  顾长清任由苏妙真牵着他坐进紫檀木龙凤成祥东坡椅,看向苏妙真,见她立在他跟前,仍是俏生生温柔柔的模样。他不由心中一软,忆起她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女子,只怕心中已有思量。他不欲让她多想伤神,便道:“妙真,这事你无须担忧,今日这事的结果正和我意……”于是温声分解来。

  原来顾长清早知关吏仍背着他层层课税盘剥船商,但一来没抓到实据,二来被推出来顶罪的都是胥吏,三来他新上任,手下人并不服管,便有心先安插些得用人进关.恰逢今日重阳,一扬商贩卖湖绸要往临清去,查货时关吏见顾长清不在,便想多课,上船盘货时索要孝敬银两,对方交足了税,自然不肯再送,便争执起来。

  而那关吏又是个一灌黄汤就不知天高地厚的。且因着顾长清在,这几日早觉得憋闷,此刻逮到了机会,便指挥着巡役将湖绸开,箱毁损许多,却不知那扬州船商大有来头,自不服气,吵将起来,船上水手便和关吏打了起来。顾长清又因此受了伤,就借此裁撤不少关吏。

  苏妙真疑惑:“那船商既然有来头,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敢得罪对方呢?”

  顾长清笑了一笑,“因为船单虽在,货单却不见了,他们自然不知道货主是谁。”他顿了顿,“今日被我裁撤下去的委官是织造衙门过来的。”

  苏妙真自然晓得他在说什么。船单上载有船主的籍贯姓名,货单上才是货主籍贯名姓,,多是前一日交单纳税,后一日放关开船。当值关吏查得多只是船单,自然不晓得对方来历,又急着科罚,就这么闹将起来。

  她揣度出来顾长清的语气,心道:这么说,顾长清多半是故意受伤的了,毕竟上司因着属官的舞弊而受伤,那到哪儿都说不过去,顾长清更能名正言顺地免掉其他不服管的关吏。

  又听他的后半句,更是一呆:难怪他没办法直接赶人——那委官原来是织造衙门的人。想了想仍是道:“我听婉玉说,这任织造似乎也,也和五皇子有点关联,你多少提防着点儿——”

  “好。”顾长清答应得迅速。

  苏妙真抬眼看向顾长清,仍是忍不住轻声问道:“那货单,是你动的手脚?而你又早打算在今日调那孙委官上去当值?甚至也算好了要受个小伤?”

  她以为顾长清不会回答,然而顾长清却痛快颔首。“我也没料着这机会来的如此快,可既然来了,当然要抓住——妙真,我也粗学过武艺,算得准当,左手只受了轻伤——我这边只有把最麻烦的人裁掉,才能免除后顾之忧,陆续办其他事……至于织造衙门,我也有打算,你不必忧心……”

  苏妙真听他承认,愣愣地看向顾长清,他端正的面容上仍是温和沉稳的神情。

  苏妙真心中五味杂陈,也不知说什么是好,道:“可,可你也不该拿自己的安危冒险,刀剑无情,万一混乱中你失算了……”

  但见顾长清笑道:“妙真,你有所不知,这钞关甚是紧要,我既然奉了皇命来此,合该尽心竭力,不计己身安危……”他顿了顿,笑意更多,“或者这么说,富贵荣华险中求……”

  她怎么会不知道,她就是太知道了——本朝赋税收入来自三大处,一是田赋,二是盐政,三就是钞关……苏妙真心中一动,想起转任盐政的苏问弦来。他是不是也如顾长清这样处在风霜刀剑的境地里呢,可他昨日来的信里半分没提,只讲了些盐场缉私的趣事,再就是对她的叮嘱……

  她以前总觉得顾长清和苏问弦在很多地方都截然不同,可现在看来,他二人还是有类似之处的,都是一样的心智深沉,都是一样的手段练达,也都是一样的抱负远大。

  她凝神半晌。忽地,却被顾长清抽走衣摆的动作惊醒,她看着空落落的右手,又望向顾长清,见他不着痕迹地起身走开一步。

  但他向她认真许诺:“妙真,等我忙过这阵,就带你去钞关上玩儿,钞关上繁华至极,船多人多。岸上店铺云集,还有些小摊贩,卖泥人糖人……对了,还有演皮影戏的,你见了肯定喜欢……”

  这是在哄她么?苏妙真哭笑不得,但暗暗一叹:这么看来,他二人就连待她,也都是差不离的——可不都拿她当小孩子照管了么。她想说些什么,因见得他疲乏,便只是点头答应。不提。

  *

  且说顾长清仍是夙兴夜寐地早出晚归,让苏妙真连和他说句话都难,如此这般过了十数日。某天夜里他忽地回来说次日便能领她上关,问苏妙真想怎么去。是扮成丫鬟小厮还是戴上眼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