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151章 第151章
  却说苏妙真,被王府婢女引出凉亭送至鹿轩,文婉玉正在差人去寻她。而黄莺翠柳也都是一脸焦急,一见得她来,俱都松一口气,拉这苏妙真左问右问。苏妙真眼瞅见小藕官已然不在鹿轩,正急急想让人把小藕官给送回来,忽地瞧见宁禄走到鹿轩廊下,但不进来,招呼人把惊魂未定的小藕官送入内。

  小藕官先前在退室面见宁祯扬时,已然揣摩出几分意思,她虽有心抗命,但因着一来宁祯扬没有明说,更提了“荆州府”三个字,小藕官疑心他并非要真的纳自己为妾;二来宁祯扬乃一地藩王世子,不似盐商官员能顾忌一二,不管宁祯扬究竟作何打算,她一个戏子却是毫无办法,而苏安人她再出身勋贵大族,也比不上宗室天潢贵胄。

  当时便只是心急如焚,甚至打算勉强应下,再连夜离开苏州。此刻被送到苏妙真跟前,又听得宁禄向前道:“苏安人,这藕官姑娘,世子爷吩咐过,由您带出王府。”登时心中一轻,晓得多半是苏安人使了什么法儿,消了宁祯扬没有宣之于口的打算。

  苏妙真亦是如此。她回来没见着小藕官还以为宁祯扬出尔反尔,此刻听出宁禄言下之意,便明白小藕官暂时是绝不用进吴王府了,当即定住心神,谢了宁禄几句。宁禄躬身道:“世子爷也吩咐过,苏安人若是别无他事,就可以即刻回府了。鹿轩外备了凉轿、王府外侯了马车——世子妃身子重,需要静养,受不得吵嚷……”

  这逐客令明白清楚,苏妙真哪有听不懂的。应了几声。文婉玉却是眉头一皱,道:“我身子还好,且妙真也不是个吵闹的人。宁禄,且托你回去禀报世子。让她在府里陪我到傍晚看完灯戏再回……”

  “别了——”苏妙真赶紧叫停要出去回话的宁禄。宁禄本就不愿去传这个话,若非是亲口吩咐他的是文婉玉,他多半要阳奉阴违,提也不提在外头绕个一圈就直接回来推说世子爷已经拒绝了。此刻见得苏妙真识相,当即也徘徊在鹿轩廊下,拿出副犹豫模样。

  苏妙真虽厌恶宁祯扬,但绝不愿因为她自己而让文婉玉夫妻失和。否则她先前也不会忍受了宁祯扬三番四次的出言讥讽。今日和他撕破脸,不过是一方面痛恨宁祯扬贪花好色对不住文婉玉,一方面厌烦他屡屡拿“妇德”来压她,另一方面则是忧心小藕官太过刚直得罪他反被发落,这才情急之下,与宁祯扬针锋相对互怼起来。

  宁祯扬再怎么不好,眼下却还是文婉玉的夫君,此地又没有离婚一说,她已然彻底得罪了宁祯扬,难不成还害得文婉玉也惹宁祯扬不快。

  便趁空对文婉玉悄声解释了几句,快速而模糊带过她与宁祯扬在凉亭处的大吵一架,最后附耳对她道:“总之,被我规劝之后——小藕官她不用进吴王府做妾,你且安心好好养胎——也别为小藕官的事仍心存芥蒂。你们世子本就是一时兴起,过几日撂开手,小藕官长什么模样他都记不住了……但我和你们世子爷眼下是两看两相厌,短时间内我也不能上门来探你了。”

  “再有,你在宁祯扬跟前可千万别替我说话。最好别等他开口,就先说我几句坏话,主动提出暂时不会招我进王府——让他听着舒坦点,免得迁怒到你或者给你脸色看——当然也未必,他可看重你还有你腹中的孩子了……”

  文婉玉被苏妙真这一连串的话弄得又惊又愣,看看苏妙真,又看看跪在门槛处忐忑不安更疑惑不解的小藕官,半晌才明白过来:妙真她为了拦住世子爷纳妾一事,多半在世子爷跟前受了大委屈。心下既是温暖又是感慨,反握住苏妙真的手,连连点头,应了下来、

  苏妙真见文婉玉应得真切,放心下来。便忙带了小藕官乘坐凉轿出府,直到在角门换了马车,离了吴王府大门前的御道,苏妙真方松口气。对马车里的翠柳黄莺及小藕官三人将凉亭之事大概讲了个遍。翠柳黄莺听后又是心悸,又是愤慨,更是后悔没跟着苏妙真出去散心。小藕官则再三道歉致谢,几乎语无伦次,让苏妙真连连摆手。

  苏妙真掀起车帘一角。瞧了瞧马车外的景色。

  金乌高坠,水道上穿梭的乌篷船不似往常繁多,船娘驾娘们被晒得也都懒怠无力地撑着船,没有以前的勃勃生气。待经过山塘街,见得对岸拂动的杨柳黛色绵绵,但杨柳后的鳞次栉比的店铺却大多闭门打烊,并无半分繁华景象。

  苏妙真凝望着在视野里渐渐远去的山塘街,因听见翠柳担心地唤了她一声,便扭头笑道:“不算什么。吴王世子本来就讨厌我,如今更也没人敢在他跟前明说规劝,婉玉又是个恪守妇德的女子,再有委屈也不会明言,和我姐姐妙娣倒相似……唉,偏婉玉还没我姐姐能拢得住夫君,更没我姐姐狠得下心辖制内院……我寻思着虽则跟他闹了一出,往后他更不会对我有好脸色,可我把你给保住了,更让婉玉暂时不用心烦,还挺划得来的。”

  又笑道:“你安心,我在苏州府一天,这苏州城里就绝没人能逼你做妾……要有人仗势欺人想要强娶你,我可不是没家世没依靠的,直接也仗夫君和伯府的势把他压回去……”

  “我可还没干过这事儿,正想体验一回二世祖的风光……”

  苏妙真这么絮絮叨叨地说完,马车里的三人都掩唇笑了起来,小藕官亦是连连点头,笑道:“我方才被宁禄管家送回鹿轩时,就听那位宁禄管家说了句什么‘安人的哥哥、父亲与夫君都是一方要员,更出身伯府,世子爷可以给安人使脸色,可以不喜安人,你们当下人的焉敢不周到’!现在想来,该是在申斥没有精心准备轿马的婢女仆役……”

  “那自然!”苏妙真得意附和。

  “不说我爹爹是湖光巡抚——单说我哥哥,那都能在扬州城说一不二。更别提我夫君也是出身名门,若非他执意替祖父多守丧了一年,现在早不该只是六品主事,说不得也到四品了呢。但即便如此,皇上也还记着他呢,让他来浒墅关掌了要职,连苏州知府都要给他薄面,那高织造更怕他掀了底……”她就说说笑笑地把顾长清和苏问弦狠夸了一通,正夸口到顾长清当年查仓时的种种英明,忽地身子一倾,险些跌倒。

  原来是马车已经行至城东南的葑门,路遇干坑,马车前轮被恰恰卡住,车身便登时颠簸摇晃,将苏妙真吓了一跳。

  让翠柳打了帘子询问,车夫只说片刻就好。

  苏妙真也就再度要拾起话茬,接着对小藕官炫耀,然而这回仍是话没出口,就听得车外一阵大喊大嚷——

  “打死人了,衙役打死人了——”

  苏妙真一听这话,哪里坐得住,慌忙以帕掩面,探头去看。只见得离葑门不远处的青石板路躺了一个年迈老妪,怀中抱了一匹粗布,竟然头破血流,似已然气绝的模样。。苏妙真定眼一看,发现那老妪周围站了五六个趾高气昂的皂吏,正指着地上那老妪骂骂咧咧。

  苏妙真眼见此等情形。哪有不知,晓得定然又是织造衙门的人在催逼布匹抽头,以至于出了人命,然而不等她要差王府遣来护卫的随从去打听制止,只见不知从哪里钻出来数十名身着短衫的青壮年男子,结成两队,怒不可遏地冲向那五六个皂吏,挥拳便打,其中两人似趁乱溜走。却被眼尖的人大声指出,登时,就见得有人朝那两人投掷石块。

  只见得那人群中一白衫短打的精壮汉子大声喊道:“织造局为布匹抽头雇佣这一帮子地痞无赖狐假虎威,前来征税,现在居然猖狂到要杀人!兄弟们,咱们织工染工要讨个公道,绝对不能坐以待毙!更要替天行道,还苏州城一个太平!”

  随即响成一片的都是附和声:“抓住他们!”“打死他们!”“杀人偿命!”“去织造衙门讨说法!”“不能等死!”

  几乎是眨眼间,那数十名青壮年一拥而上,将那几个皂吏按在地上拳打脚踢,皂吏无赖的哀嚎尖叫声与织工机匠们的愤怒咒骂声直接响彻云霄,冲向苏州城上空毫无云翳的碧蓝天际。

  葑门前查验关防放人进出苏州的兵甲们俱都乱作一团:有要上前维持秩序,却畏惧织工机匠们人多势众;有要去主持调停的,却喊到力竭声嘶也不被搭理;还有要去疏散城门的,忙得颠三倒四。

  兵甲们尚且如此,城门口往来进出的平民百姓更是慌成一堆,或是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或是绕道而行避之不及,或是上前助阵大喊解气,东走西跑,混乱不已!

  一时间,葑门处吵吵嚷嚷,挤得水泄不通,车不能旋人不能过,如菜市口般喧哗混乱,周围店铺更都见状不妙,赶紧闭门关户。

  那几个皂吏渐渐没了声气,城门有急愤震惊的兵甲大声嚷道:“你们竟敢打杀官府的人,衙门不会放过你们!”

  但这话刚一出口,那白衫短打的汉子喝声道:“我们只是浮食寄民的织工机匠,无田无业,朝不谋夕,得雇则生,失雇则死!眼下织造局将我们逼迫至此,不用他高大人饶过我们,我们先不放过衙门的人!一个都不放过!”

  那些义愤填膺血性上头的织工机匠户们霎时间嚷作一团。

  “不放过他们!”

  “不放过官府的人!”

  “反正都是一死!”

  “拖几个龟儿子陪葬要划得很!”

  “去召集兄弟们讨公道!”

  “对,去找葛成兄弟和钱贵兄弟,葛成兄弟最有胆色,我们都服他!”

  霎时间攘臂而起,你呼我应,都喊着要聚集城内织工,怒吼着要一起去讨个公平。

  小藕官从被苏妙真掀起的帘缝中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场激变,正颤声问苏妙真道:“苏州不是温柔乡么,怎么这些人悍勇至此?”

  还没得到回音,瞥眼就见得那群织工机匠们浩浩荡荡地分做一群,一群堵住城门的六个兵甲抢过兵器,一群抓起地上那几个皂吏无赖,就往马车这边的方向冲过来。

  或是这些织工机匠们过分热血上头,有瞧见这马车与马车旁的两个护卫,登时指了过来:“这也是官府的人,不能让他们通风报信!”

  说着,就有七八个个男人要冲过来抢车抢马,顷刻间,就听得马车外的王府车夫跳将在地,吓得结结巴巴大声解释着,而那两个护卫则亮出兵器,喝声叫停。

  小藕官大惊失色,身子一软就瘫在了坐蓐上,捂住眼睛靠着马车油璧,心惊胆战地等着随即而来的车毁人伤,然而忽听车内有一少年的嗓音响起。对外头喝声道:“诸位义士,我们乃吴王府的人,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该要找的可不是吴王府!”

  “这葑门的事说不准已经传入织造署了,再耽搁下去,高织造和他手下那帮无赖地痞们就全都望风而逃了!”

  马车里什么时候有个少年了……小藕官惊惧之下更心中一奇,悄悄掀眼,见得却是面有紧张的苏妙真正死死按住车帘,同时捏出一个少年声腔,再度大声道:“若你们要趁乱打家劫舍,欺侮我们吴王府,可绝称不上替天行道!”

  原来是苏安人……小藕官浑身冒汗,更疑惑至极——为何苏安人要捏少年的腔儿出来说话。

  小藕官正百思不得其解间,听见外头一汉子疾步上前喝住那七八个织工,大声赔礼道歉道:“原来是吴王府的人,是小的们冒犯了,还请大人不要介怀记恨,我们这是一时激愤……”

  “白,白大哥,干嘛不让我们跟他们拼一把,有句话叫官官相护,管他什么府的……”“就是,他奶奶的,干嘛放过他们……”

  被那叫白大哥的汉子喝声止住,“吴王府一贯体恤民力,从不做鱼肉乡里的恶事,你我既然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岂能冒犯无辜人等?”

  苏妙真听得这白大哥文质彬彬,言语条理,与寻常织工不同,不由松一口气。努力又安抚劝慰这些血性上头就不管不顾的织工机匠们几句,待听得人群走远,才急忙换声,吩咐车夫绕路而行。

  车夫在外头也是吓得不轻,一听吩咐,即刻打起马鞭,吆喝着调转车头,从另一处绕路而去。

  苏妙真悄悄掀帘见得马车后的小轿也安然无恙,放心下来。抽出腰间牡丹莲花纹样的临清帕,在额上擦了擦汗,不住地思量方才情形,然而她越想,越是心惊!

  苏妙真喃喃道:“这分明是课税过猛激起民变了。织工机匠们打死打伤了那几个皂吏,他们眼下和织造局已然成水火之势,一个处理不好,苏州城里三四万的织工机匠怒火中烧聚集起来,却有可能酿成暴乱,最终不知死伤几何……”

  恰如方才那白大哥所说,他们浮食寄民,既无田产也无祖业,虽不到“得雇则生,失雇则死”的地步,但也着实是朝不谋夕的状态!

  更别提织工机匠们已然近一个月无工可做,又被织造局横征暴敛去补亏空,万一激起暴乱,有人浑水摸鱼趁火打劫,那苏州城里哪还有安生日子?!

  她在前世也在国外见过不少游行示威活动,深知这种行为一个不谨慎,就会酿成大祸,而此世更不比前世,官府焉肯和这些织工机匠们好好说话?

  苏妙真情知放纵此事下去,织工机匠们多半会被知府派驻军镇压收监,到时候就无异于火上浇油……

  她越想越心焦,正要掀了车帘去看行至何处,听得车夫哭丧着声,扭过一张煞白的脸道:“不好了,巷口已经聚集了上千的人,把去往钞关的必经之路路给堵住了。顾夫人,咱们这是回吴王府,还是去哪儿?”

  苏妙真登时启开帘角,往外望了一眼,果见得巷外街沿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与攘臂高呼的机工织匠们。

  苏妙真的视线瞥向不远处山塘街的河道里,猛地想起方才那群织工机匠们曾提及葛成的名字,言语间更极为推崇信服,登时眼前一亮。

  她一咬牙,急道:“不去吴王府,也不回官署了——去山塘街我的铺子里找朱三和柳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