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198章 第198章
  苏妙真在金陵待到初三,视察过名下的绣铺当铺等产业后,便辞别了朱氏、顾三叔母和顾三叔父等尊长,出了金陵城,一路轻车便马,往扬州方向而去。金陵到扬州只一百余里,算来最多就两日半的路程。

  蓝湘翠柳黄莺都被苏妙真招进马车陪伴,四人挤在不算宽敞的暖壁马车内,颇有些挪腾不开。蓝湘几度要腾地方,但苏妙真因为赵越北能轻易突破护卫小厮,进到车厢,而留了心病。时刻都想让人陪着,又缺人解闷儿,便没允许。

  “在三房那会儿,奴婢在后面看着,顾家三老爷一听姑娘要去扬州,脸色都全黑了。奴婢想,幸亏姑娘的婆母答应了,而他不是姑娘的正经公公,否则肯定要教训姑娘一通,不会允的。”翠柳不住摇头,“顾三老爷太讲究了。”

  蓝湘看一眼天边的暖阳,道:“何止如此,你俩不记得了么,前年从京城到金陵,姑娘给三房长辈敬茶时,那顾三老爷一看到咱们姑娘的长相,就扼腕摇头,又旁敲侧击地叮嘱姑爷不能沉迷女色……那半个月,还总‘之乎者也’地说咱们姑娘衣着过分华丽,装扮过分出挑,不好不好什么的……那会儿连见到绿意的指甲留长了,他都要叫住绿意训斥一番……”

  顾长清的二叔在临清河台手下办事,性格随和开朗。顾三叔父却不同,他是庶子出身,非常看重规矩脸面,甚至因着他自己是庶子而不肯充任族长,非要空给顾长清。苏妙真还听下人说,三房完全做到了食不言寝不语。

  而她两次在顾家里瞧着,也觉得三房上下的主子奴婢们,都是同一种安静刻板。而三房的几个姑娘们更是连没留头的小厮都不许接触,从小到大见到的全是清一色的妇人女子——这让当初刚嫁入顾家的苏妙真大感震惊担忧。

  好在顾三叔父还注重嫡庶尊卑,凡是朱氏这长嫂和顾长清这顾家嫡孙决定的事,他也不插手做主,顶多叽歪劝诫两句。

  这让苏妙真不由庆幸,更暗暗庆幸她自个儿的正牌公公早已去世,婆母又只吃素念佛,她除了必须去朱氏跟前立规矩尽足儿媳的孝道外,家事上都不太用受拘束,反少了许多家庭矛盾。

  “可不是,就为了三叔父他这种迂腐想法,我除了大年初一,就没正经穿过新衣裳。”苏妙真亦无奈摇头,放下车帘。

  她听着扬州城内的叫卖呼喝声和虹桥下的吹拉弹唱声,皱眉道:“也不知怎得,我觉得三叔父他老人家越来越不喜欢我,好像觉得我是什么狐媚子般的人物,明明这回在顾家,我始终都是素面朝天,每次到三房也只穿家常旧衣,不用钗环的……”

  黄莺凑趣笑道:“那还不是因为姑娘天生丽质么。”

  苏妙真闻言一笑,丢开此事,另寻了事情做。她一面翻着手中的地契账目管理文书,一面时不时用炭笔在章程文书上圈圈画画,同时对蓝湘三人道:“对了,今年又是武举年了,我这回专门带上你和翠柳,就是想让你们两个去见见敖勇孙荣,若是互相看得上眼,就在他们上京城前把婚事办了……”

  “扬州常州的纪香阁开张都没到半年,刚好缺熟练掌事去帮忙,且这挣得是富户女眷们的胭脂水粉钱,女子打理也较为方便,你二人这次若是能嫁在扬州,以后就多费些心……”

  谈及自身婚事,蓝湘翠柳两人都不好说话,只能默默点头。黄莺在旁等苏妙真讲完,就急急忙忙道:“那姑娘身边岂不又走了两个大丫鬟,得再买人进来吧。”

  苏妙真笑道:“不用,侍琴侍棋侍画现在离二十岁还有四五年,到时候让她们从金陵到苏州服侍,还比较方便。”

  又看着黄莺轻声道:“我以前没好开口问你催你,但这次说到她两个人了,你如今也二十一了,在这地方算是大姑娘了,可是真打定主意不嫁人么?”

  顿了顿,道:“若是一时激愤而做此种决定,我只怕你日后后悔。但你若是深思熟虑,想好了后果,那我就再不问你,开始替你铺后路,先放你去苏州的织坊或是金陵的绣品庄历练,以后给你一处产业立身,再替你寻个孩子过继膝下,不会让你晚年无着。”

  黄莺起先一怔,听到后面,满脸动容,她泪眼朦胧轻着声道:“姑娘,我没有父母亲眷,我也真的不想嫁人,姑娘若不嫌弃,我宁可在姑娘身边伺候一辈子。”

  苏妙真和蓝湘翠柳见黄莺神色坚持,也都唏嘘感慨不已。三人拉着黄莺安慰了一会儿,便听车轮的轱辘轱辘声停下——已然到了扬州运同府。

  赵盼藕穿了一身妩媚装束,亲亲热热地出到大门迎接,将苏妙真往内院领。她一面悄声感谢苏妙真相助的恩情,一面指着洒扫一新的庭院笑道:“知道真真妹妹要来,我就早早让人收拾了整个府邸,又推了今明两日堂客官眷们的应酬,想着只陪真真妹妹几天……”

  苏妙真从见到赵盼藕时就开始打量观察,见赵盼藕衣物的料子花样都是最时新的,首饰头面也都是扬州乃至京城里最上等,而她面容气色也挺好,料得该是过得不差,心中一定。

  此刻听出赵盼藕能在苏问弦的后院执掌家事,更松口气。便一壁看着丫鬟婆子们将箱笼搬进内室,一壁和赵盼藕叙话。

  但等苏妙真进堂屋坐定,喝了小半碗木樨花茶,瞥到赵盼藕欲言又止,而她身后成堆的婆子丫鬟们里只有三个赵家的陪嫁后,就心中一沉,明白她这嫂嫂虽衣饰奢华,生活优渥,但恐怕还是没将苏问弦哄转回去,而苏问弦也仍防着赵盼藕。

  苏妙真不免暗暗叹息。

  赵盼藕在京城就知道赵夫人和赵越北为着她的终身,想要替苏问弦纳个贵妾。她甚为不甘怨愤,但又无可奈何,明白让苏问弦娶一个卫照玉是最优办法。结果到了去年六月赵越北入京去兵部办勘合时,他却告知赵盼藕说,苏问弦不但不纳妾还要把她接到扬州。

  赵盼藕又得知了此事乃苏妙真一手促成,心中虽不免对苏妙真没早点帮她而犯嘀咕,但更多的却是感恩戴德,同时欣喜若狂地打点准备离京事宜。

  结果苦苦等到十一月初,苏问弦遣来的人才姗姗来迟。赵盼藕难免有几分埋怨,到了扬州拉拢了连娘,向连娘悄悄打听后,才知道之所以会拖到年底,似乎是因着苏妙真的缘故。

  而自打赵盼藕到了扬州,也没能跟苏问弦同房,苏问弦就是有什么需要,似乎也都是在外面解决了。赵盼藕正值青春年华,如何能忍得住,便夜夜辗转。当她一听说苏妙真前来,心知有了机会,便希望苏妙真能替她再美言几句。

  赵盼藕状不经意笑道:“对了,你哥哥这段时间都在跟运司衙门下面的属官,还有几个大盐商应酬,估摸得下半夜才回来,但要是席间有甚么貌美女子,可能缠住他,那就得明早了……真真妹妹急着见他么,要是急的话,我替你送个信儿……”

  苏妙真当然听出了赵盼藕的小算盘,又是想笑又是想叹,道:“那就劳烦嫂嫂替我传个话,让我早早见到哥哥。”话音刚落,便有婆子出去传话。

  她瞥一眼欢喜而笑的赵盼藕和连娘,就再度暗暗叹气,她仔细思索,也没急着别的事,又开始讲如何讨苏问弦欢心的话。譬如少耍心眼,少做畏态,多说甜言蜜语,多做针线女红等语。

  赵盼藕听得眼睛眨也不敢眨。而连娘虽然早早跟了苏问弦,但二人一年到头说不了两句话,就也仔仔细细听着,时不时跟赵盼藕一起问了些苏问弦的喜好忌讳。

  苏妙真把这些年巴结讨好苏问弦的心得半点不敢漏地讲完,已是口干舌燥。赵盼藕连娘二人犹然恋恋不舍,还是因到了午时,这才领她去用饭,苏妙真舟车劳顿两天,草草吃完饭就去沐浴换衣裳。

  等她在内室烘干头发,看着天色仍早,想着她为了谭玉容那事儿,可不得还有求于苏问弦,必须得下一番苦功。

  她微微叹气,靠在暖炕上,要来银针、竹绷子、狼毫画笔、各色丝线、双玉连环还有潞绸杭绢等物,描了个花样子,开始做绣活。

  所以当苏问弦挑帘而入时,见到的就是苏妙真正靠着炕边引枕,抬腕绣着一条栓金三事儿和凤香蜜茶盒的翠色汗巾,一针一线,极为用心。

  他收到苏妙真的信后,心中为苏妙真要还赵越北人情而猜疑不已。但他还是从苏妙真所言,留出了个两淮盐运司提举的官职准备给赵家。

  此刻见苏妙真破天荒地不用他催,就主动为他动了针线,苏问弦心中疑虑更甚。但说到底,最多的还是缱绻和爱恋。尤其见她低垂了一张桃花似的小脸,晶莹如玉的十指慢慢穿针引线,而她的雪腕在鲜翠镶金边袖口的映衬下,越发白嫩显眼,霎时间,他心底的欲念伴随着柔情陡然升起,难以克制。

  苏问弦再三忍耐,缓着脚步走到她面前,看了她半日,直到见苏妙真叹着气揉了揉手腕,方抽走她手中的物件,柔声道:“真真,你也该歇会儿了。”

  苏妙真抬眼一看,苏问弦已经落座在她对面,她嗅到他身上一片清爽,不免惊讶:“哥哥,不是说你这段时间都在外头寻欢应酬么,席间竟不喝酒?”忽地恍然大悟,抿唇一笑道:“原来是为了去掉脂粉味儿,怎么,是遇到可心的姑娘了?”

  “谁在你面前乱嚼舌?”苏问弦闻言神色骤然一变,眉头一皱:“赵氏,连娘?还是如意?”

  苏妙真一愣,想了想,觉着苏问弦仍忌讳让她听到这种男女之事,摇头一笑道:“哥哥,你还拿我当小孩子瞒,扬州府就如苏州,都是风流地界,你又是个成年男子,在外面是怎样的情形,我当然猜得出一点……只是,嫂嫂她们三人成日见不到你,这样对她们却不太——”

  因见苏问弦面色不太好看,她心中一悔,忙道:“我只是随口一说,并非想在哥哥内院里的事置喙。哥哥,我知道你当时答应我把嫂嫂接到扬州,已经是很委屈了。我也,我也没想逼你去亲近嫂嫂……”

  苏问弦久不见她,回府后第一件事就去沐浴换衣,唯恐让她看出个不妥。却不防苏妙真如今越发机灵。

  他原清楚她对男人的要求,当下不愿让她乱想,就道:“新上任的盐政大人在对运司衙门百般示好,哥哥暂时不想和他起冲突,所以他暗地里送的女人,我也没有明着拒绝,但只是场面上过去而已……至于那个赵氏,真真,哥哥实在不喜欢她,但我也半分不亏待她。”

  苏妙真暗暗叹气,面上不显,笑道:“我晓得的,你就按自己心意来处置吧。”见苏问弦面色转好,苏妙真想着得赶紧办答应赵越北的事,就站起身,又是给苏问弦斟茶倒水,又是给他捶背捏肩,又是给他量腰身和肩宽,大是献媚。

  苏问弦久不见她,正是思念至极的时候,上次临走时苏妙真还在病中,为着那几样生辰礼物也不肯理他。如今见她柔声细语婉转亲近,自有一番难言欣喜,面上笑意也越发浓厚。

  他百般克制,在兄妹名分内和她亲昵许久,方拉着她起身,慢慢笑道:“别卖乖了,赵越北的人情哥哥自是会替你还上,不过一个盐运司提举,你若是想要,就是运判和副使我也能给你弄个空位,刚好我也腾开手了……”

  苏妙真先前没得到苏问弦的回信,心中不免忐忑,此刻见苏问弦干脆应下,忙忙收了软尺记下一组数字,拉住苏问弦的衣袖,弯起眼睛脆生生道:“多谢哥哥。”又假意懊丧,不住叹气道,“早知道哥哥你这般大方,我就要个副使的官位了……”

  见苏问弦果然哈哈大笑起来,苏妙真未免得意,心道她如今这看菜下碟儿讨人欢心的能力算是日渐精进,正暗暗高兴间,忽被苏问弦抬起下巴,问起了其中缘故。

  苏问弦的语气虽漫不经心,苏妙真却晓得他在意得紧。她也不敢糊弄他惹他反悔,低着头吭吭哧哧半天。还是听得苏问弦叹了口气,无奈地说了句“真真,你在我面前可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今还要瞒我么”,才小声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讲给他听。

  而为了解释她何以如此忌惮陈芍,她就不得不把陈芍和顾长清昔年曾有来往也大致告诉苏问弦,但等她讲完,室内却沉默下来。苏妙真等了很久,终于耐不住抬眼去瞄,却见苏问弦并不是她所预料的怜惜共情,面色里反而透着些微妙不定,。

  他在室内来回踱步,忽地扭过头盯着她看,剑眉一挑:“你是说,她跟顾长清曾有一段往事?”

  ……

  因苏问弦爽快答应了苏妙真的要求,苏妙真便大是安心,从初五到初七,连着放了三晚上的烟花。而初八灯市一开,她又叫上赵盼藕连娘如意儿等人,在奴仆的围从下一起去观花灯、走百病、摸门钉。

  扬州的灯市热闹繁华,比苏州金陵不遑多让。苏问弦腾出空后,又领着她往玉合春去看戏,原来《鸳鸯记》在十一月底传到了扬州,不过扬州的班子有嫌这戏目过分悲哀的,将其改编成了大团圆的喜剧,玉合春却是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