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荣华记 > 第241章 第241章
  苏妙真欢欢喜喜地将苏问弦迎入明间,先谢过了他前些时日的遮掩,又问他最近在忙些什么,怎么见天地看不着人。

  苏问弦先跟她讲了些朝堂上的事儿,又解释他眼下虽挂着两淮盐运使的职,但将来必是要卸任的,就在替心腹运同牵线运作,要把两淮盐道上的缺俱留在手中,而这些官职一贯惹人垂涎。他又提前盘算起将来的封地,故而忙碌,正从扬州调银子过来,预备着上下打点。

  苏妙真恍然大悟,因知道两淮盐道的水深,而要谋到富庶藩地也甚为麻烦,就试探性地问了两句他急不急需现银打点,若是需要,她能腾出一大笔银子给他。

  苏问弦失笑不已,又心中熨帖,忍不住探手拧了拧她的小脸。

  他含笑道:“用不着,账上本来是有四五十万两的现银,不过年初挪出去一笔,最近赵家又要借一笔,一时半会儿有些紧张。等过几日苏安从扬州回来,就无妨了。”

  苏妙真闻言一愣,递出去的径山茶顿在半空,“赵家,赵家为什么急着用银子?”又疑惑道:“赵家该是家底很丰厚的,何必要借呢?”

  苏问弦顺势接过烟青茶盅,慢慢地抹着茶盖,先道:“因着户部拖欠饷银,宣大军屯里的膏腴田地,又皆被巨户豪族,或是镇守官兵,欺瞒侵占。赵家似是就按军中惯例,虚报军士冒领军饷,又以此生财,也不怪赵总督,笼络部属,蓄养私兵都得拿真金白银出来……”

  见苏妙真糊里糊涂,半偏着小脸看着他,苏问弦端起茶盅,喝了口茶,压住念想,这方笑道:“大同镇今年递解去的饷银本该是按时发放下去,但就因我方才所言,军中常有挪用生财之事,赵家又有快四千的精锐私兵要养,这次自然也不例外暂扣挪用了。

  “结果却被一位心腹卷走大半,那人被抓住后自尽身亡,银子一时半会儿追不回来。偏偏大同那边又传出来风声,巡按御史的已经写了密折,赵家正发愁着赶紧填大同镇的军饷,否则一旦扯开,拔出萝卜带出泥,也得带上他们此次与先前的所作所为。”

  苏妙真原晓得前些年的赵家,就因着贿赂户部侵吞军饷,而被弹劾,但有惊无险地过去了。没想到如今又被人抓了把柄。亦或是为人设了局。

  苏妙真仔细一想,心道:赵家原籍湖广都司,在宣大根基不深,而屯田日益败坏,非一日之寒。而赵总督又一心想要调入京城执掌京营团练,他更犯不着去查屯田得罪人。

  而户部拖欠军饷也极常见,且因着军户苦不堪言,私逃军士一年比一年多,得用的精锐尽出将领蓄养私兵,赵理更不是本地人,能信任的自然是身边所蓄私兵,又得一大笔花销。难怪他们要寻门路生财。好比苏问弦在扬州也养了一干私卫,为的就是行事方便安全。

  苏妙真见苏问弦言语间云淡风轻,似是不怎么在乎此事,而他句句又都是机密中的机密,忙道:“哥哥,那你肯定是给赵家借了银子的。你借了多少,够他们填账么?”

  苏问弦喝了口茶,随意道:“这事跟我原本无关,我出二十万两已是对得起他们赵家了,剩下的他们要么从陈宣手上借,要么抵自己的家产出去。”

  苏妙真心中咯噔一下,道:“可要是不够,赵总督和赵大人不就麻烦了么?哥哥,你先前说过,慕总督把持了辽东私市,又不愿看着赵总督压他一头。想来一旦赵家出了麻烦,再有众人的反对,这封贡互市不就悬了么?”

  绞着帕子,苏妙真轻声道:“再者,那究竟是你的岳家,不说将来会不会被此牵连,若是眼下能多出些力,又何乐不为呢?”

  苏问弦听得“岳家”二字,剑眉一皱。

  他将茶盅随手放到紫檀木螺钿案几上,看了苏妙真一会儿,忍住冲动,柔声分解,道:“真真,并非我不想帮他们,只是一则我手上调不出六十万两,二则赵家就是倒了,也牵连不到我——京中人都看得明明白白,我不喜赵氏——如今我拿出二十万两,已经是仁至义尽。”

  见苏妙真垂下眼,似在思索什么,苏问弦忍不住叹了口气,伸手包住苏妙真的小手,安慰她道:“且陈宣这几年在那六百里漕河上捞了不少油水,陈赵两家亲密无间,陈宣定然要施以援手。而封贡之事上又有傅尚书在,你不用操这个心。”

  见苏妙真点了点头,苏问弦缓了一口气,看着她慢慢笑道:“真真,我怎么觉得你倒是很关心赵越北,难不成想嫁到赵家去?你若是——”

  苏妙真突听他后一句话,惊了一跳,只怕他要撮合自己同赵越北,忙忙摇头,瞪着他道:“我可不喜欢他,赵大人他也对我没那个意思。你若是乱点鸳鸯谱,我跟你没完。”

  苏问弦面上笑意越深,捏了捏她的脸颊,柔声道:“既没这个心思,就别管他们家的事儿了,你到哪儿都是惹人注目——重阳过后的几天里我听得有人嚼舌,说你如何如何如传闻般貌美。既这样,更该小心点儿一举一动,别让人拿了话柄。”

  苏妙真一听这话,心里不悦,可不及她发火儿,苏问弦笑道:“真真,哥哥在隔壁的府邸已经建得差不多了,趁没下雨,哥哥带你去逛逛?”说着,便把她牵了起来。

  苏妙真见他对赵家漠不关心,想说些什么劝劝,还是止住冲动。

  她知道苏问弦觉得赵越北待她别有居心,他也很是厌恶赵盼藕,而当年他虽娶了赵盼藕,但这些年因着先去了盐道,除开给孙荣等属下在宣府大同两地谋了官职,并没怎么承赵总督的情。

  且苏问弦既然手上调不出现银,要他再去尽力,却是难为他。但她却还握着三十余万两,本是预备着科学试验、投资生产,和资助印书等事,并非急用,倒可以耽搁一二……

  苏妙真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轻轻一笑,道:“好哇,我还从没逛过皇子府呢。”

  接下来五*六日,王氏夫妇仍是极忙,苏问弦却得空,他见苏妙真神思厌倦,就领她往京里京外转了许多地方,有城北的什刹海、崇国寺,城南的金鱼池、李家园,城东的春场、泡子河,城西的城隍会、老人塔……

  苏妙真平日虽爱游冶,但因着记挂着赵家的事儿,便毫无心情,连着玩儿了几日,就推说身上不适,只想跟几个好友来往说话。苏问弦自然不可能去见傅绛仙许凝秋等人,便差人护送,等下午时再亲自去接。

  苏妙真日日出门,一直让黄莺去东城赵府看看赵越北的踪迹,却始终没有消息。她又来来回回往苏妙娣傅绛仙文婉玉等亲友家去,待到十月将尽,初冬第一场雪落了下来,文婉玉下帖请她和几位姐妹去赏雪看花。

  当日苏妙真就早早起身,坐了绿围暖轿,一径到了吴王府。为方便赏花,吴王府开了东西花园的角门。鹤轩里暖意融融,摆了近百盆暖房烘开的牡丹芍药,鹤轩外雨雪纷纷,廊上廊下皆有插瓶供奉的梅花山茶。

  苏妙真喝了几杯东阳酒暖了身子,看着苹果青美人瓶里的红梅花,胭脂水釉花盆里的白山茶,听文婉玉讲了这些日子宫里宫外的种种见闻。

  原来文婉玉这一月来常常被传召进宫,与皇后妃子们说话,虽是天大的荣耀,可也着实麻烦疲累,只怕走错一步说错一句。众人听了,又替她好笑又替她心累,又七嘴八舌地说她已是王妃,纵然有什么不周到,皇后贵妃们也不会真的苛求降罪。

  用罢午饭,苏妙真见得许府婆子催许凝秋返家,暗暗摇头。送走许凝秋,她又与文婉玉傅绛仙说了会儿话,见天色暗暗,雪势愈大,正要起身告辞,忽听一阵响动,王府下人掀帘进房,报说是赵越北过来,宁祯扬要设宴招待。

  落雪纷纷,宁祯扬走至阶下,见赵越北的身影穿过风雪弥漫的花园,已经走至远处,他轻轻抚了抚酸枝木高脚案几上摆放的芍药花与海棠花,俱是暖房烘开。

  宁禄顺着他的视线去看,道:“王爷,赵家能答应分边市的五成么?会不会一急之下,去问别家借了?”

  宁祯扬掸掉黑底彩绣蟒纹祥云偏襟长袍上的飞琼,盯着案几上的娇艳鲜花出神,心不在焉道:“辽东私市有夷人的马匹、红参、貂皮、山货、东珠,也有汉人的粮食、盐、布匹、绸缎、陶瓷……慕家每年的进项至少六十万两,若没里头的银子去塞巡抚巡按御史们的嘴,慕家这些年糟心事那么许多,也不会安安稳稳地留在蓟州辽东。”

  他伸出手折了一朵,把在手中赏玩,“若是换做宣府大同沿路开了官市,纵然不似私市利大,累计起来,也能两倍。吴王府纵要走一半,赵家也能再落一半,够赵理用了。”

  “苏问弦眼下在为两淮的事儿活动,他被皇宫内外的无数双眼睛盯着,最多给赵家拿三十万两。陈宣那边,他去年刚大兴土木。陈宣看着不言不语,可内里是个穷奢极欲的——府里光戏子就养了三班。且他俩若是给赵家凑够了,又或是别的地方能凑齐,赵越北今日也不会一回京就来吴王府……

  宁禄恍然大悟。因此事涉及军饷,前些日子慕家还放了风声出去,已经有不少人知道赵家的麻烦。而如今据说那位杨世南杨大人跟慕家女勾搭上了,想来那位杨大人到时不落井下石,就算赵家烧高香了。

  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今更赶上廷议争执的当口儿,哪有门户肯趟浑水,借给赵家银子?就是有,半个月内也不能变出那么许多现银。

  宁禄正暗暗点头,宁祯扬又叹了口气,道:“若非去年市舶司一关,海禁收紧,府里的海船折了不少本钱……我更也不想向赵家要这个数儿,但皇叔已近五十,接下来太平不了,没够数的银子,怎么保得住吴王府?如今宗室藩王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吴王府位于苏州,离海极近,一向有海船出海贸易,但因有海禁,并没有记在王府名下,而交由管事经营。结果因着海禁收紧,被查封许多,吴王府就是想伸手去捞回来,也得顾忌着流言蜚语。

  宁禄也叹了口气,欲要附和,忽地视线东面又出现一个黑点,不由一愣,“王爷你看,那是……”

  宁祯扬眯了眯眼,他看了片刻,脸色骤然一冷。

  赵越北走在通往更衣退室的绵延游廊里,一身墨蓝玄色二色织金江崖海水翻毛裘袍,腰间挂着松花绿系玉佩汗巾,浓眉紧皱。

  赵六在旁看见他的神色,低声道:“吴王爷那意思他名下的商铺至少得拿走五成,咱们家到时候喝西北风去,能就这么答应他?”

  赵六犹豫着比划了个三,低声道:“咱们家能拿出来这个数儿,盐运使又给了二十万两,宣府那边零零碎碎也能弄到十万两,不如再让陈大人那儿送来四十万两,那不就齐活了?”

  赵越北揉着眉心,看着廊外红梅浮琼,道:“抒言去年不但建了景园,还在金陵临清等地置办了家业田产,又得在漕运上四下撒钱笼络人心,听说顾长清有变漕为海的意思,他那边肯定挪不出来足够现银。”

  赵越北叹了口气,揉着眉心,“偏偏赶上苏问弦手里紧张,不然从他那儿就能够借足饷银,犯不着来吴王府找宁祯扬……”

  赵六听着这话,也跟着叹了口气,忽地轻声道:“爷,其实还有一个人,倒是可以问问。”

  赵越北扬了扬眉,疑惑道:“谁?”想到一处,登时眉皱得死紧,“顾长清那边是绝不成的,不说顾长清未必肯借,单说顾长清和她——”

  赵六忙得摇头,见赵越北顿住脚步,压低声道:“小的说的不是顾大人,是顾夫人,不对,是苏姑娘……”见赵越北神色一怔,继而脸色转沉,赵六心中咯噔一下。

  赵六自小跟在赵越北身边,就是跳脱些赵越北也都容了,赵越北大小机密之事也从不避他。但唯独收到朱记织坊的分红时,赵越北没让他知道是谁送来的,只是让他退了回去。

  赵六退完银票给来人后,左思右想,又听说那织坊兴起于苏州府,心中渐渐有了模糊意思,晓得多半属于那位遇事镇定的苏五姑娘。

  他这两年看着那朱记织坊渐渐占领了江南大半布匹绸缎生意,心中惊讶敬畏之余也有几分佩服,但见赵越北从不提起,也没敢多说。他又明知赵越北喜欢那苏五姑娘,暗地里不知道替那苏五姑娘做了多少事,还从不让他人过手,俱是亲力亲为,就更加不敢多舌。

  此刻见赵越北沉了脸色,纵然赵越北御下宽和,义气公道,赵六心里也不免打鼓。他往漆红阑干边靠了靠,寒风一吹,稍稍镇定后咳了两下,压低声道:“小的,小的也是猜出来的,从没跟任何人提过。”

  舔了舔嘴唇,赵六道:“那朱记织坊听说日进斗金,去年苏姑娘送了两万两过来,想来她自己怎么也有二三十万两。苏姑娘手上又有陪嫁,顾大人更没要回当年的聘礼,小的见苏姑娘对爷,似是有几分另眼相看——她对傅大人、吴王爷还有慕少东那些人,一直都是不假辞色,唯独对爷,倒是好声好气的……”

  见赵越北神色缓和,忙道:“再说,这回革职本也是为替苏姑娘寻人,苏姑娘能不感恩?她又心善好性儿,若是咱们家向她张口,可比向吴王府借要好得多。爷定然要回报她,不会让苏姑娘做白工。且说不定日后,日后两家还可能成一家人……”

  赵越北凝神片刻,赵六缩了缩脑袋,往手心里哈了哈气,但觉冻得发僵,听赵越北摇头缓道:“没道理让一个姑娘家烦心男人的事,我更不能让她看低了我和——”

  赵六心中一急,待要跺脚相劝,忽见得赵越北神色一怔,握紧了拳。赵六一奇,回头一看,凛冽风雪迎面扑来,却是不远处假山后走出一个身影。

  赵越北驻下脚步,见得那身影越来越近,披着银红织锦缎绣折枝花卉裘皮斗篷,身穿绯色五彩遍地锦面通袖袍,与品月色明月团花貂鼠皮裙。

  她的面容虽被银红缎面白狐皮里观音兜儿遮去大半,但仍可见其人眉目如画,纤纤素手捻着几枝清寒白梅,娇艳红梅。

  她拾阶而上,带来满廊的浮动暗香,解了兜帽儿,一枝步摇金钗在如云绿鬓边微微颤着,盈盈敛裙,道了个万福:“赵大人,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