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东唐再续 > 党项族拓跋部的发展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唐僖宗逃往四川,关中地区大乱。宥州刺史拓跋思恭,纠集夏州党项及其他少数民族兵数万人,和口延节度使李孝昌会兵口州(今陕西富县),杀牲起誓,共同镇压黄巢起义。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四月,僖宗授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暂代夏、绥(今陕西缓德县)、银留后。拓跋思恭即进军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包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但初战不利,兵士死伤甚众。七月,拓跋思恭又和李孝昌引兵进驻东渭桥(今陕西西安市东),与黄巢起义军将领尚让、朱温对峙。八月,拓跋思恭遣其弟思忠迎战朱温、尚让。在追击中拓跋思忠战死,于是拓跋思恭领军退至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一月,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利用唐朝各藩镇都想保存实力、迟疑不愿前进的机会,袭击富平,拓跋思恭势孤力单,逃回夏州。十二月,拓跋思恭经过一番整训以后,再次请求出战,受到唐僖宗的嘉奖,赐其军为定难军。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一月,唐僖宗授拓跋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拓跋思恭再度领兵进驻渭桥,受宰相王铎指挥。拓跋思恭以八千精锐疯狂屠杀农民起义军,受到了唐王朝更进一步的重用。八月,进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暂代知京兆尹事。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四月,拓跋思恭和雁门节度使、沙陀族将领李克用一起攻入长安。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战功”,于同年七月晋爵为夏国公,再一次“赐李姓”。唐朝利用藩镇的兵力虽然镇压了黄巢农民起义军,但藩镇势力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同时朝宫与宦官、宦官和方镇势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宦官田令孜为争夺盐铁之利,使口宁节度使朱玫与拓跋思恭合口、夏兵三万人,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大战于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拓跋思恭利用各藩镇混战的机会,派其弟拓跋思孝袭取口、延,自称留后,逼唐僖宗封其为保大军节度使。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拓跋思恭卒,因其子仁佑早死,孙彝昌年幼,军**推其弟拓跋思谏为定难军节度使。

  公元907年,黄巢农民起义军的叛徒朱温(唐赐名朱全忠)杀唐末帝李祝,自立为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历史上称为后梁。唐朝灭亡后,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朱全忠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派兵攻夏州时,曾援救过拓跋思谏,因此在朱全忠推翻了唐王朝以后,拓跋思谏即归附于梁。梁太祖封其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拓跋思谏卒,思恭孙李彝昌嗣位。翌年二月,李彝昌为其部将高宗益所杀。三月,夏州诸将杀死高宗益,共推彝昌的族父李仁福为留后。梁太祖以检校司空、定难军节度使授李仁福。

  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李茂贞和晋王李存口合兵五万围夏州,经梁太祖派兵援救,夏州才解围。十二月,梁太祖以李仁福抗击李茂贞有功,授以检校太保同平章事,以后又进封为陇西郡王。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晋王李存口攻梁,李仁福向梁贡战马五百匹相助。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灭亡了后梁,以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都城,国号唐,历史上称为后唐。

  李仁福因附梁时多次和李存口作过战,内心十分恐惧,于是派其从兄、宥州刺史李仁裕到洛阳,以进贡为名试探后唐的态度。后唐庄宗新立,也想趁机拉拢党项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晋爵李仁福为朔方王。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二月,李仁福卒,其子李彝超嗣定难军节度使。在方镇割据、军阀混战中发迹的后唐统治者,当然也恐惧长期占据夏州的党项族割据势力向南侵入关中,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趁李仁福卒的机会,企图将李彝超调离夏州。三月,后唐明宗任命彝超为延州留后,以原延州节度使安重进为夏州留后,并派口州节度使药彦稠、宫苑使安重益率马、步兵五万人送安重进赴任,压彝超就范,并下令威胁说:“从命者,秋毫无犯;违命者,全族必诛”。党项族拓跋部从唐朝以来割据夏州,世代经营,积蓄了一定的力量,自然不肯轻易放弃,于是借口因“三军百姓拥隔,未遂赴镇”,拒不离开夏州,并调集境内党项部族进行抵抗。七月,后唐兵围夏州。夏州城是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时的都城,城墙用蒸土夯筑,坚如铁石。党项兵士据城坚守,李彝超又以万余骑抄掠后唐军队的粮运,后唐军队不能前进,明宗无可奈何,只好下令撤兵。李彝超乘其兵退,下令追击,后唐兵大败而归。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二月,李彝超卒,其弟李彝殷嗣定难军节度使。

  公元936年,后唐节度使沙陀部人石敬瑭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称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历史上称为后晋。石敬瑭为了利用党项族,加李彝殷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夏州党项族发生内讧,绥州刺史李彝敏密谋勾结夏州衙内指挥拓跋崇斌攻袭夏州。李彝殷发觉后,先下手为强,将拓跋崇斌斩首,并出兵攻李彝敏。李彝敏逃奔延州时被捉。这时,李彝殷以绥州新乱,请晋出帝任命李仁裕权知绥州州事。因李仁裕屡有战功,“西羌服其威猛”,绥州之乱渐平息。

  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晋出帝改变了以前对契丹称臣的惯例,引起契丹的不满和攻掠。李彝殷便纠合蕃、汉兵四万余人,自麟州渡过黄河进攻契丹的西境,为后晋牵制其兵力。

  公元946年,契丹灭后晋。公元947年后晋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刘知远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称帝,国号汉,历史上称为后汉。公元948年,后汉隐帝为了拉拢李彝殷,授其为侍中。同年二月,护国节度使李守贞叛后汉,派兵扼守潼关(今陕西潼关),自称秦王,并派人以重货贿赂李彝殷,要他派兵相助。李彝殷见中原地区各个割据势力互相攻掠,无力危及夏州,于是顺其所请,出兵予以助战。后汉隐帝明知其事,但由于当时国内矛盾激烈,也想利用李彝殷的力量,只好装作不知,反而于乾佑二年(公元949年)以静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地归李彝殷,“赐”他为中书令。

  公元951年,后汉邺都留守郭威灭后汉称帝,建都汴,国号周,历史上称为后周。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封李彝殷为陇西郡王。李彝殷对此不予理睬,反而遣使附于刘崇建立的北汉。尽管如此,周世宗为了拉拢拥有强大割据势力的李彝殷,仍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封李彝殷为西平王。显德二年(公元955年),由于后周在府州(今陕西府谷县)置永安军,任命府州防御使折德椅为永安军节度使,加强军事力量,危及夏州利益;李彝殷便以折德椅和自己职位相等为借口,出兵阻塞道路,不许通行。周世宗派人持诏严加谴责,李彝殷才不得不撤兵。显德四年(公元957年),李彝殷见后周势力强大,叛北汉归附后周,自唐朝末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以来,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封建军阀混战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到后周末年,已经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在其割据的围内,拓跋部贵族不仅征收赋税,而且任命官吏。史称党项族拓跋部贵族“虽未称国,而自其王久矣”,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