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野岭迷宫 > 第三十六章:劫难
  刘云飞见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非常鲜艳,赞不绝口。

  于老师说这些都得归功于矿物颜料的应用,这对古文化是个了不起的贡献啊,它为我们真实的记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是后人了解历史最有效的捷径。如果说文字符号把人们心底最幽深的情丝表达了出来,那么这些壁画则直接把过去生动的保存了下来,意义非凡。敦煌许多保存完好的壁画就是用矿物颜料绘制的,甚至有人说,敦煌是矿物颜料的大世界,在那里,矿物色彩被发挥到了极致,和眼前的一样!

  我发现这里的壁画和之前的有些特别,画里出现了大量头戴红色尖角帽的僧人,看上去和西藏的佛教徒装束相差无几。刘云飞也有些疑惑,问:“这到底是哪里啊?我怎么感觉像到了西藏?”我笑道:“是啊,我也有这种感觉,就像在布达拉宫,又像在大昭寺!”

  第一幅壁画是僧侣和国王在宫殿里互相算计打斗,然后就是万丈雪山下血腥的战争场面。

  刘云飞最怕这类动脑筋伤神的事了,问我看明白没有,怎么回事儿,这里一看就是密室,怎么到了这里全是画儿了,连个像样的物件都没有。

  我看着壁画告诉刘云飞,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看走眼,会错意,从画面上看来,我个人觉得这伙僧侣念经忽悠老百姓可以,可打仗就不成了。一看就没练过什么《易筋经》、《洗髓经》等上乘内功心法,身在佛门,竟然连达摩老祖的一招半式都没学会,这可有些说不过去啊!从画面上看,那些僧侣武功可不怎么地,输得那叫一个惨啊,死伤遍野一败涂地……

  刘云飞估计是电视看多了,顺着杆儿就上,说这也难怪,天下武功出少林嘛。雪域上的武功当然没少林达摩院的厉害了,想想那个少林七十二绝技就知道了……

  我告诉刘云飞,话可不能这么说,少林武功那是相对于中原武林而言,要放到西域就不成了。西域佛事比中原还早,算起来那得是带头大哥。要追本溯源,那得说天下武功出天竺,天竺武功出瑜伽。据说瑜伽祖师帕坦伽利创作了《瑜伽经》,帮助人们发挥身体潜能。后来达摩老祖东渡,将天竺上层武功传到了中土,才有了少林武功这一脉。

  不过从画面看,随着战争的结束,僧侣一伙战败了,有俘虏的,有关押的……最残酷的莫过于被钉在木板上丢进河里。大量的佛墙寺院也被大火焚毁,庙宇化成了瓦砾,经书烧成了烟灰……

  僧侣们面无表情,看着恶业之火吞噬了佛刹庙塔。或许是修为有道的高僧,面对灭顶之灾,我无法从画面上猜测出他们当时的心情。相反,所有幸存的僧侣无一例外的眼睛都画得特别的明亮,让人猜不透他们明眸中是种下的因,还是结下的果,疑惑是解空见性,六根清净。心里面没有挂碍,也没有恐怖,虽寄生刀山,也好比是道场,随境接缘,感情是到哪里都能念经,仿佛真的能立地成佛……

  刘云飞有些不信,说,那些败落的僧侣还有那份定慧?明哥,你解错了吧?哦——打了败仗才想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早干嘛去了!他娘的投降就是投降,画得冠冕堂皇的。

  我说反正画面上是这样的。从画面上来看,在历史上某些时候,哪怕是吃斋念佛日子也不好混啊。最后这日子实在是混不下去了,连佛主都看不过意,就悄悄的给这帮和尚托了个梦,算是姑且指了个去处吧。

  画面里侥幸幸存下来的僧侣开始外逃,从魔鬼的黑暗中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逃去。从这一点不难判断出,逃难的僧侣是朝着东方去的。

  简短的画面交替绘制着鲜花、绿树、秋霜、冬雪还有戈壁、荒漠……

  画里的意思比明白他娘还明白:逃难的僧侣正经年累月的经历着长途跋涉的艰辛。虽然被整得惨了点儿,但我个人以为,这对人类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可以看成是一次文明的苦行。想想读书时谁不是打骂出来的,挨了打,那成绩蹭蹭蹭就上去了……

  刘云飞听了不以为然,说什么文明的苦行?明哥,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虚伪了?要我说打输了就是打输了,逃难还他娘逃出境界了,真会忽悠。

  我说你别急啊,你这是别断章取义,你看后面的壁画。逃难的僧侣几经磨难后,一位威武的将军用最虔诚的磕长头的大礼接待了他们。僧侣们在这里受到了最高的礼待,并且开始了设坛讲经。听禅的不光是僧侣,还有一部分身披铠甲的将军武士。你可能还不知道,在古代,地位低下的小兵是没资格穿戴铠甲的,什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那都是骗人的鬼话,战场上刀枪无眼,没有铠甲,麻布青衣那就等于是赤膊上阵,砍不死你。其实啊这丘八爷(兵:上丘下八)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这和当时物资紧缺有关。所以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些身披铠甲的武士身份都很尊贵。往后的画面里,僧侣成了将军府上的座上宾,备受尊重,并且出现在将军生活里的方方面面。

  这时郭叔已经看完壁画,说道:“小刘啊,小叶说的和壁画内容大致吻合,虽然有些出入,但出入不大。这些壁画了不起啊,它为我们保留了第一手最生动的史料,历史的真相有时千金难买啊!”

  我问郭叔,这些壁画和之前的多有不同,似乎还有些出格……

  郭叔告诉我们,那是因为这间密室里的壁画都是记实性的,所以和之前看到的,教义不一样。如果推测的没错,这应该和历史上一千多年前,西藏吐蕃王朝大规模灭佛有关。你们看,这些僧侣头上戴的红色尖角帽,这就是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标记,因此藏传宁玛派又有红教的别称。从画面上不难看出,这都是劫难,藏传佛教受到权贵残酷打压后,无奈之下只好出逃,一路往东,传到了大漠地区,并逐渐深入到大漠权贵的生活中。

  刘云飞见郭叔说到这里壁画就没了,有些意犹未尽,说:“多新鲜的故事,怎么能才开个头就断片儿了呢!存心吊人胃口不让人知道故事结局不是?”

  于老师笑着说:“小刘,你急什么?精彩的还在后面呢?走,去密道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