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道3000年 > 014、如果有来生
  在一个院落里,一个蒙面人跟五六个家丁搏斗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眼看蒙面人有些体力不支,又一个背着包裹的蒙面人冲过来,三下五除二击退家丁。

  “走”

  两个蒙面人迅速跑出院落。

  家丁们追出来,一个蒙面人突然向身后撒了一把满天星,家丁惨叫着停了下来。

  两个蒙面人又跑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一个死胡同。

  背包裹的蒙面人停下来,向房顶甩出飞狐爪,拉着另一个蒙面人向屋顶飞快爬上去。

  在屋脊上,两个蒙面人摘下面罩。

  其中一个是姜洋,另一个是浓眉大眼、英姿飒爽的年轻女子。

  姜洋得意地从身上解下包裹。

  “嘿嘿,这户人家宝贝不少呢”

  但突然之间他就愣住了。

  他手上有血迹,都沾染到包裹上了。

  “四娘你受伤了”

  姜洋放下包裹凑近过来。

  四娘胸口靠近腋下渐渐有鲜血弥漫出来。

  姜洋一把搂住她“是不是刚才”

  四娘淡然一笑“我也不记得了。”

  “你个傻瓜,走我找最好的医生给你治疗。”

  “别折腾了,就在这里坐会儿吧。”

  姜洋流下眼泪“你不会有事的”

  四娘捏捏姜洋脸蛋“老家伙,你这辈子一定爱过很多姑娘”

  “这一世只有你四娘四娘”

  姜洋呼喊着,从躺椅上惊醒。

  摸一摸腮帮子上,还有冰冷的泪珠。

  姜洋不由得苦笑。

  大白天的,睡个午觉也能做梦。

  3000多年,历经五世,姜洋阅人阅事无数。

  他曾当过6次县令、做过10次大将军。

  他曾当过9次和尚、17次道人。

  他曾占山为王,他曾当过赏金猎人。

  他曾漂泊海上十数载。

  他曾浪迹大漠二三十年。

  他驯服过世间最烈的马。

  他爱过人间最彪悍的女子。

  但他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

  大到皇朝兴衰,小到爱人的性命。

  姜洋正叹息着,楼下阳台上突然传来一阵吉他弹唱。

  你从一座叫“我”的小镇经过

  刚好屋顶的雪化成雨飘落

  你穿着透明的衣服

  给我一个人唱歌

  全都是我喜欢的歌

  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

  等候鸟飞回来

  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

  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

  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

  就这样吧

  是范思雨在下面的阳台上弹着吉他唱歌。

  姜洋忍不住探头出去。

  “这叫什么歌啊”

  “如果有来生。好听是不是”

  “嗯,挺有意境。”

  “你下来,我教你。”

  从四楼阳台到三楼阳台有个小梯子。

  姜洋顺着小梯子就下来了。

  范思雨穿着小裤衩、人字拖,披散着头发,露出两条光洁修长的腿,看起来真是青春可人。

  “你会弹吉他吧”

  “会点。”

  姜洋拿起吉他拨弄几下。

  “哇,你这是古典吉他弹法”

  “是啊,这琴弦有点硬哦。”

  “这是民谣吉他来坐着。”

  姜洋又拨弄了几下,范思雨惊叹不已“高手啊在哪里学的”

  “呵呵,胡乱学的。”

  其实,姜洋的吉他学了快有100年了。

  当年在美国留学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妹子教他的。

  后来又跟其他人学了几手,渐渐地越来越熟练了。

  建国后,在江北大学当老师时,姜洋也时不时弹几下。

  梅晓芙迷恋上他,也有很大程度是被他的吉他声蛊惑了。

  休眠以前,姜洋就把吉他送给了梅晓芙。

  “嗯,差不多,来,我教你”

  以前人们在四月开始收获

  躺在高高的谷堆上面笑着

  我穿过金黄的麦田

  去给稻草人唱歌

  等着落山风吹过

  姜洋感叹“这歌词写得不错哦。”

  “那当然了,矮大紧还是有些才华的。他的同桌的你知道吧。”

  “知道,那个略俗了点。”

  “嗯,我也觉得,歌词太直白了反而不美好。”

  “可这歌词你能理解吗你从一座叫我的小镇经过”

  “我觉得文字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多义多内涵。不同的解读都有一定道理。比如我理解就是你出现在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坦诚布公地愉快地交往”

  “嗯,反正是讲述一段爱情或是感情的故事。”

  “也可能他这段歌词讲了两世的故事。”

  “这是怎么理解的”

  “你看他这一段,我穿过金黄的麦田去给稻草人唱歌,等着落山风吹过这是今世,她在回忆前世的过往。或许她前世是只鸟或者其它的什么。”

  “哈哈,可以这么理解。可这一段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就这样吧。你怎么理解”

  “他这段歌词我觉得有拟人的倾向。就像一对鸟一样,相爱了,在一起了,抚育后代了。后代飞走了,他们也各自分开了。毕竟,一夫一妻、白头偕老并不是大自然的常态,而是一种违反自然的现象。”

  “可作为人,你不觉得太冷酷、太绝情了吗”

  “不啊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不可能一生一世都在一起。或许是生离,或许是死别。或许是一两年的缘分,或许是几十年的缘分。反正总有分开的一天。没谁能长生不老对吧”

  “唉”

  “矮大紧有美国的生活经历,应该也有点欧美人的亲情观念。比如,很多欧美父母把儿女养到18岁就一拍两散了。”

  “是啊,我前几天看一部电影少年时代。一个单身母亲把一双儿女养到十八岁,送他们出去上学以后,就立刻把大房子卖了,换了套小房子。儿女回家来就再也没地方住了,只能住宾馆旅店。”

  “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不认为我国的父母们比西方父母更有爱心,他们只是缺乏独立人格。”

  “哈哈,你这么看你的父母”

  “本来嘛。尤其六零后、七零后这几代人。他们信仰破灭、失去理想,就把孩子当唯一的信仰了。甚至有一种要跟孩子同归于尽的劲头。”

  “哪有那么严重”

  “只是一个比喻嘛。你的父母呢”

  “这个”

  “哼老实交代,你到底是不是我叔叔”

  “唉,只是一个称呼嘛。”

  “那我们有没有血缘关系”

  “这个,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我也是你的长辈”

  “讨厌”

  “对了,你太爷昨晚怎么没回来吃饭”

  “他忙着吧”

  “他不是退了吗忙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