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你要做影帝 > 第九章 交通电台
  那家叫天府鱼庄的店挺显眼,门脸很大,门前灯光通明。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有不少食客。

  阳光城是一座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新城,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持续不断的涌入这座城市,直到今天还是这样。

  各地的民风习俗,也汇集在这座充满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比如说大鼓和相声,属于北方传统曲艺,在南方并不是很流行,

  但在阳光城却十分兴盛,概因这座城市,有大量的北方人。

  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家乡味道。

  全国各大菜系,东南西北的名菜小吃,都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这是阳光城独一无二的魅力。

  号称不出城就可以吃遍全国,每天一味,可以一年都不重复。

  阳光、沙滩、美食和影视、明星,是这座头号旅游城市的名片,每年吸引上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

  天府鱼庄就是一家原滋原味的巴蜀店,在城中小有名气。

  两人走进店内,报上杨永亮的名字,被服务生引进一间包厢。

  杨永亮已经等在那里。

  人家也不客套,上来第一句就问“能吃辣吗”

  魏良富是北方人,而且他口味重,日常吃饭就无辣不欢,点头欢快的答应一声“能。”

  熊大维不嗜辣,不过也能吃,回道“没问题。”

  “那行,”杨永亮爽快的一笑,道“服务员,上原味的。”

  都是开车来的,也没叫酒,三个人互相客套的几句,红彤彤的一锅鱼很快就端了上来。

  表面飘着厚厚的一层红油,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再配上几道开胃小菜,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杨永亮拿起筷子,道“先吃,这家用的是当天捕的新鲜海鱼,鲜味十足。”

  阳光城滨海,世界几大渔场之一的南海渔场就在跟前,各种海鲜自然应有尽有,价钱还便宜。

  熊大维和魏良富是真饿了,站台上站一个小时不停说,是很费体力的。

  晚餐那点东西早就消化干净。

  两人也不是喜欢端架子客套的人,一顿饭吃的是大汗淋漓,尤其是魏良富,一个劲叫爽,辣的他呼呼的叫唤。

  到了八分饱,杨永亮倒上茶,慢慢的道“我的来意,你们也能猜到,就是想请你们,参加我们电台的节目。”

  熊大维看看魏良富,问道“有什么要求吗实话说,我们两个都是半路出家,

  不怕你笑话,是真没钱了,为了生计来说相声的,以前都不是干这个的,只怕自己才疏学浅。”

  熊大维将他和魏良富的经历简略一说,什么也不隐瞒,包括他们俩前后脚挑了人家导演的片场,暴揍了导演一顿。

  杨永亮听完,忍不住大笑,对二人真是刮目相看,现在像他们两人这样的二愣子,真不多了。

  “你们二位还真是性情中人,魏老弟你也是,够耿直,眼里不揉沙子。实话说,和你们这样性格的人打交道,爽快踏实。”

  杨永亮很会和人打交道,净捡好话说,把两个人都夸了一遍,道“我也直说,你们比大部分专业出身都说得好,我先给你们介绍下我们的情况。

  我那,只是综艺二部的一个小编辑,我们城市交通电台的一部,是做新闻,我们二部呐,就是做综艺的。

  今晚看到你们的相声,我才有了邀请你们的念头,至于能不能行,我也不敢跟你们二位保证,因为还要先过我们二部部长那一关。

  但是我很想认识你们二位,我做了这么多年节目,听了不少相声,也认识不少说相声的,像你们二位说的这么好,性格这么直率的,还真的不多。

  我感觉你们二位以后肯定会飞黄腾达,先结个善缘吧。“

  熊大维听的一笑,端着茶杯,道“借你吉言,你有心了,我们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杨永亮也是一乐,举起茶杯和两人一碰,道“明天我就给我们部长说去,你们留个电话,一有消息我就通知你们。”

  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后告别。

  回到公寓之后,魏良富还很兴奋,他那一帮一起长大的发小,都是曲艺圈子的,大都苦哈哈的混茶楼剧场。

  没想到他马上就要成为第一个上电台了。

  一天之后,熊大维果然接到电话,电话里杨永亮还是和上次一样热情,邀请他们当天就去电台录节目。

  这两天两人也正好休息,他们俩也不是机器,不可能连续一周不停的干,趁着不是周末,先休息两天。

  不过这个休假计划也泡汤的,熊大维和魏良富可没有怨言,相反还挺激动。

  这可是上电台

  虽然从电视机普及之后,电台不复四五十年代,统治老百姓闲暇时光的黄金时代,

  但依然是主流媒体之一。

  老百姓每天都有一部分时间,花在听广播上。

  一直到网络时代,电台才彻底没落。

  城市交通电台,是阳光城本地广播电台,

  它的信号覆盖范围,只有阳光城和周边地区。

  和那些全国性广播电台没法比,好在阳光城本地,有大批忠实听众,在本地电台中排名前三,实力不俗。

  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收听率碾压同行,

  路上开车司机们的都会收听,因为城市交通电台会实时报道路况信息。

  公司位于城中的广播路,建台有三十多年历史,拥有一栋独立的办公大楼。

  楼顶竖立着高高的信号发射天线,倒是挺好找的,离的远远的就看到了。

  两人在门卫处报上名,杨永亮亲自下来,将两人领了进去,先带着两个人在电台里面逛了一圈。

  给他们介绍下不同部门的工作,最后才把两人带到二楼的录音室。

  录音室外间有不少人,还有人带着乐器,都在耐心的等待着。

  杨永亮解释道“你们先录,录完了我们再剪辑,然后放到这两天的节目中播出。台本带了吗”

  “带了,”魏良富把打印好的本子递给他。

  杨永亮粗略的一翻,笑着道“行,我拿着去给我们部长看看,等我安排好了就叫你们。”

  房间里就只剩下几个同样干等着的人,互相看了看,也没人说话,还有点相互防备的意思。

  毕竟,录了不等于能播出,用谁不用谁,最后还是电台决定的。

  有人被电台的工作人员带进去,短则十分钟,长则半个小时就出来了。

  最后就只剩他们两个了。

  两人足足等了一个小时,杨永亮才回来,他连说了几声抱歉,递给两人一份合同,允许电台在节目中播放他们的相声,每段相声给二十块钱。

  钱很少,不过也没人在乎这点。

  谁也不是冲着钱来的,电台也是意思一下,不能说找人来白干。

  签了字后杨永亮把合同收起来,解释着道“因为你们录的时间长,我就把你们安排到最后,剩下的时间,都是留给你们的,我们慢慢来。”

  径自带着两人推门,走进了录音间。

  房间并不大,地上铺着地毯,墙壁上贴着吸音材料,跟前两个半人多高的话筒。

  一扇厚厚的玻璃窗隔开另一面的控制室,那里坐着好几个人。

  跟前有正在录音和录音结束字样的指示灯。

  杨永亮搬把椅子,坐在两人身后,还向熊大维他们挑挑拇指鼓励下。

  熊大维和魏良富低声商量了下,排出个先后顺序,然后向对面的录音师比了个手势。

  正在录音的红灯亮起。

  相同的段子,两个人已经说了几十次,换了个没有观众的地方,尽管有点不习惯,但是不妨碍发挥。

  熊大维和魏良富说的都是精简过的,电台不会给他们三十分钟说完一段相声,也没有和观众的互动,

  一般要求就是十到十五分钟一段。

  精简之后的结果就是笑点密集。

  玻璃窗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刚开始还皱着眉头,望着录音间的两人。

  很快也忍不住,和其他人一样笑出了声。

  到魏良富说了“你来晚了,把他推下去那人已经替他了”,更是拍着腿哈哈大笑,录音室的气氛都变得快活起来。

  第一段录完,录音室内忽然挤进了更多的人,也不知道是谁把同事叫来的。

  稍微休息几分钟,正在状态的两个人,马上又开始第二段录音。

  到了魏良富声情并茂的说“转身出来站在洗手间门口儿,我觉得我的心情好多了,有打对过儿洗手间出来一个男的”

  外面观众的笑声,高到录音室都挡不住了。

  等熊大维他们把五段录完之后,录音室外面已经挤的满满的都是人。

  看他们结束录音,所有人直接鼓掌。

  “说的好。”

  “好久没见过说的这么好的了”

  “他们是哪找来的”

  “听杨永亮说是春和堂的。”

  “春和堂没听说过。”

  “有空去看看。”

  “让杨永亮请客。”

  “”

  熊大维和魏良富,向玻璃窗另一边的观众们鞠躬致意,领着自己只有一百块的报酬,离开了电视台。

  杨永亮又把他们送到门口,并向熊大维保证,会尽快在电台播出。

  他回到大楼,敲开了部长的门,部长就是刚才坐在录音室的老人。

  他身边的录音带正放着刚刚录下来的相声。

  主编摇着扇子,道“你让他们加个班,今天就把内容做好,明天一早就播。”

  等杨永亮出去之后,主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号之后,说道“你那节目不是说缺人吗我知道我知道,你要最好的,我今天找到俩好苗子,行,我再观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