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鸾归桐 > 第两百九十八章 蚀米(两章)
  正旦朝贺的前一晚,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翌日郭圣通和刘秀起早带着刘疆乘辇往前殿去大宴群臣时,便见宫阙重重皆覆盖上了层白茫茫的厚雪。

  纵目远望,没有一处不白的通彻。

  寒风凛冽,刮过庭中松柏,碎雪簌簌往下落。

  天际边红日乍现,柔和了天地间的光线。

  郭圣通坐在辇上,听着车轮碾过宫道的声音,耳边时不时又传来积雪压断了树枝的咯喳咯喳声,只觉得静谧到了极点。

  她抱着手中的鎏金手炉,轻声同刘疆说话:“一会下了辇跟父皇去前面见大臣们害怕吗?”

  刘疆进学了,在朝臣们眼里就是大孩子了,都盼着在宫宴上见见太子。

  刘秀一向又觉得刘疆聪慧明彻,全天底下就没有人及的上。

  臣子们一提,立马就应了。

  这么小的孩子,也不知会不会怯场。

  郭圣通是很有些担心的。

  刘疆摇头,声音软糯:“不怕,父皇去,太傅也去。”

  他又拉着郭圣通问:“外祖母和舅舅今天也来吗?”

  况儿腊月底才回来,隔天便进宫来把母亲接出去了。

  郭圣通点头。

  郭况眼底泛开笑意来,到下了辇分手时还小大人般地叮嘱郭圣通:“母后不要喝酒,肚子里有弟弟。”

  都说小孩子眼睛干净,母亲住在宫里时便指着郭圣通问刘疆母亲怀的是弟弟还是妹妹?

  他半点都没犹豫,立时很肯定地说是弟弟。

  话音一落,满殿人都被他逗笑了。

  只有郭圣通知道如果按照前世的轨迹,这胎的确还是个男孩子。

  她不免有些心惊,私下里问刘疆为什么是弟弟。

  他看了她一眼,很奇怪地问不能是弟弟吗?

  她这才明白过来,他以为她想生什么就生什么。

  她便继续柔声问他为什么要个弟弟?

  刘疆的眼睛一下亮了,“弟弟能陪我玩,跟我一块写字。”

  陪你玩?

  郭圣通:“…………”

  怎么有种养猫养狗的感觉?

  “妹妹不行吗?”她问他。

  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勉强道:“妹妹也不是不行,只是我还是喜欢弟弟。”

  行吧……

  郭圣通只能哭笑不得地结束了这场对话。

  再之后,为了怕郭圣通生出不能陪他玩的妹妹,他总是要格外强调郭圣通怀的是弟弟。

  郭圣通当下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了,母后会听我们疆儿的话。”

  刘疆满意地点了点头,那小模样真是惹的人想捏他的脸。

  刘秀迎上来牵过疆儿,又叮嘱郭圣通:“若是身子疲倦了,就先回去,不要硬撑着。”

  郭圣通点点头,“陛下在前面也少喝点。”

  被儿子叮嘱完,又被夫君叮嘱,父子俩个都当她小孩似的,她心下有些好笑,但更多的却是温暖。

  因着百官和命妇们都要进宫朝贺,前殿一早就把雪扫净了,免得叫人脚底打滑摔跤。

  郭圣通和刘秀父子分手后,由青素和羽年一左一右搀扶着一道走的很是顺利。

  不多时,便进得殿中。

  落座后,宫人捧来热汤,郭圣通一口气喝了,寒气尽除。

  这样大雪天,又怀着身孕,还得应付一天人。

  羽年心疼的不行,一时给郭圣通腰后垫个枕头,一时问郭圣通想不想吃点什么?

  郭圣通瞧着她这忙乱样,便拉了她的手笑道:“不值什么,好些人家都是子时刚过就阖家起身了,比我苦的多。”

  又过了两刻钟,命妇们断断续续地到了。

  郭圣通一一接见,说上几句闲话。

  轮到阴丽华时,她心底到底不受控制地泛开了涟漪。

  命运真是神奇。

  若是她对阴丽华说,前世时她们的命运牢牢绑在一处,她只怕会瞪大了眼看她,以为她在说胡话吧。

  “马都尉在外辛苦征战了一年,夫人在家辛苦了。”

  阴丽华垂首淡淡一笑,“殿下言重了,这都是应该的。”

  她仰起头来,黑宝石一般的双眸熠熠生辉。

  她的目光落在郭圣通隆起的肚子上,语气真诚地关切道:“殿下如今是双身子,可不能累着。”

  郭圣通知道阴丽华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但是不知怎地,她仍觉得有有些讽刺。

  前世时,她们只差闹的鱼死网破。

  今生却能笑着说话,一派和气。

  郭圣通点头笑笑,谢过她的好意,叫人带她下去坐了。

  阴丽华走后,羽年忍不住轻声感慨:“马夫人生的真美。“

  郭圣通笑,一句南阳第一美人堵在嘴边差点冲口而出。

  羽年见她笑,估摸着她也不讨厌阴丽华便又接着道:“人都说红颜薄命,但马夫人婢子瞧着却是极好的。”

  这倒是。

  前世时,郭圣通是她的手下败将,她最终母仪天下。

  而今生,她没有嫁给刘秀,也过的平安喜乐。

  马成今年随安平侯盖延征战,先是南击敖仓,继而转攻酸枣县、封丘县。

  三地皆破后,又南伐刘永。

  先攻下襄邑,进而攻取麻乡县,于是围刘永于睢阳。

  数月之后,尽收田野之麦,乘夜以梯入其城。

  刘永惊惧,引兵逃出东门,盖延追击,大破刘永军。

  刘永弃军逃奔谯,盖延进攻,杀鲁郡太守。

  彭城、扶阳、杼秋、萧县望风而降。

  继而攻破沛郡。

  刘永部将苏茂、佼疆、周建领三万余人前来驰援,盖延与战于沛西,大破其军。

  刘永军乱,落水溺死者大半。

  刘永弃城走湖陵,苏茂奔广乐。

  盖延由此平定了沛、楚、临淮等地,修高祖庙,设立啬夫、祝宰、乐师,以主持庙祀。

  如此大胜,郭圣通哪能不知道?

  马成到如今也是战功彪炳了,阴丽华虽为臣妇却不见得会过的不如前世。

  羽年说的没错,她的命的确是好。

  郭圣通垂眸笑了笑,打起精神来继续接见命妇们。

  到了午时,宴席终于开始。

  自先秦起,宫廷宴会饮食礼仪便已是相当完善了,对上下等级严格划分。

  《礼记.礼运》: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国语。楚语下》中言: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尚书.洪范》亦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礼记.王制》还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如此这般,虽是宫宴,但膳食却是各不一样。

  汉室宫廷饮食俱交由少府,下设太官、汤官和导官,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

  太官令下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

  太官和汤官各管奴婢三千人,为皇家膳食负责。

  汉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

  如今汉室新立,虽比不得从前,但到底也差不多哪去。

  珍馐佳肴摆满了食案,侍膳黄门紧盯着郭圣通,见她要吃什么便连忙使玉筷夹给她。

  郭圣通用了一碗半饭,又喝了碗酸笋鸡皮汤,便再也用不不下了。

  她刚停了筷子,忽隐隐听得外殿有喧闹声传来。

  殿中女眷纷纷抬眸,但并没有人好奇,更没有人叫去问怎么了。

  很快便当没听着,继续观赏着歌舞用膳。

  因为,她们听着了似乎是在说什么阳安侯。

  阳安侯是皇后父亲的封号。

  郭圣通心下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

  喧闹声很快就散了。

  就像是石子投入湖中,涟漪阵阵,却终究要归于平静。

  宴会直到入夜才散,郭圣通累的极了,便没等刘秀,先行坐了辇回来。

  等她洗漱完后,刘秀方才带着刘疆回来。

  他一进来就笑:“我们疆儿今天真不错,见了那么多人都落落大方,对答如流。

  朝臣们都宽赞太子,说太子聪慧。”

  疆儿被他夸的有些不好意思,拽着郭圣通的衣襟说:“父皇在疆儿身后,疆儿不怕。”

  郭圣通问他:“那父皇要是不在呢?”

  刘疆想了想,依旧大声地道:“也不怕。”

  “哦?”刘秀问他为什么。

  “太傅说,疆儿是君,君不必怕臣。”

  他奶声奶气的说着这话,双眸清澈见底。

  刘秀脸上笑意越来越深,他一把抱起刘疆:“太傅说的对,即便父皇没陪着疆儿,疆儿也谁都不必怕。”

  宫灯下,他眸光深邃,郭圣通总觉得他意有所指。

  她想起宴会时那短暂的喧噪,不禁轻轻皱起了眉。

  是有人又说什么了呢?

  朝臣们防着外戚她是知道的。

  更何况,为了让她母亲到洛阳来,刘秀大封郭氏祖宗,能有几个人不看绿了眼睛?

  也就是她身为皇后,又生育了皇长子,朝臣们才说不出她狐媚惑主的话来。

  她叫青素牵来刘疆下去,柔声叮嘱他道:“累了一天早些睡下,也别写字了。”

  刘疆不肯:“太傅说每天都要习字,为君必先自律。”

  郭圣通只得道:“那写完要是饿了,叫宫人给你吃点夜宵,消消食再睡。”

  刘疆乖乖点了头,跟着青素下去了。

  郭圣通忍不住感慨:“邓禹教的很好,疆儿跟着他我放心了。”

  刘秀笑:“朕还能让不靠谱的人教朕的太子?”

  笑着笑着,他脸上又起了阴霾。

  等情绪过去后,他拉着郭圣通坐下说话。

  “于汉室无寸功,却总跳着脚跟朕要这要那。

  朕也就是气性好,懒得搭理他。

  便得了个刻薄寡恩名。

  邓禹说的没错,君君臣臣,没有君怕臣的道理?”

  郭圣通这才知道,原来是今日刘嘉见刘秀格外礼遇郭况,连赐五道菜,却看也不看他。

  又想起投汉以来过的憋屈至极,要权没权,要兵没兵,还不如从前割据一方呢。

  心下不顺,便喝起了闷酒。

  酒盖了脸,便发起酒疯来。

  端了杯酒去敬郭况,郭况客气的很,忙道:“您是客气了,该我敬您才是。”

  刘嘉听了这话,猛地发作起来,不阴不阳地冷笑道:“不客气能怎么办?

  诸吕威风谁敢忘?”

  殿里一下静了大半。

  刘嘉这话是在说吕后当年掌权后大杀汉室宗室,外戚耀武、不可一世。

  如今郭圣通独宠后宫,兄弟又争气,朝臣们不是不担心的。

  可在这样的场合说出这样的话来,其心可诛。

  刘秀当时就上了脸,冷冷喝道:“族兄酒多了,上些醒酒汤来。”

  刘嘉又笑:“族兄?”

  他叹气:“说出去,臣也是高祖后人,到如今却是没脸站出去。”

  到了这时,谁还不明白他这是借酒耍疯。

  说郭氏的荣耀,说自己的落魄。

  归到一处去,就是刘秀慢待了他。

  他也不怕刘秀把他怎么样。

  天下未平,根基未稳,刘秀不敢杀宗室,还是来降的宗室。

  闹到这时,刘秀的脸色已是铁青。

  彭宠当庭按剑喝道:“谁敢以下犯上?目无尊卑?我彭伯通容不得他。”

  早有谣言说彭宠能复得圣意,是因为皇后从中疏通。

  刘嘉不好继续和皇后的人硬刚。

  人家手握兵权,自己有什么?

  发够了牢骚,将了陛下一军,也就够了。

  刘秀越说越来气:“想这么逼朕给他个一官半职,真当朕是面人性子。”

  他喊赵昌海道:“去,把朕的印绶取来。”

  这是要下旨?

  郭圣通虽也被气的心下发堵,但刘嘉却是计较的没错。

  刘秀不能杀他,杀了他会寒了宗室的心。

  刘嘉虽是无理取闹,但宗室朝臣们对外戚的忌惮却是真切的。

  她忙去拉刘秀:“陛下消消气,为这样小人不值当。”

  刘秀回头看她:“你当朕要杀他?”

  要不然呢?

  气上头的人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刘秀冷哼一声,“他给朕添堵,朕也不会如了他的意。”

  赵昌海取印绶来后,他当即挥毫落纸。

  郭圣通凑过去看。

  “……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

  这是要大封刘氏宗室。

  但跟封郭氏一样,封赏的都是故去之人。

  他唇边漫起笑来:“想逼朕就范,是那么容易的?”

  郭圣通见他不杀刘嘉,便松了口气。

  “刘嘉只怕要被你气吐血。”

  刘秀狡黠一笑:“那朕就管不得了,自找上来的。”

  翌日还是宫宴,刘秀令人当众宣读了。

  宗室们哪有说不好的?

  尤其是那无甚依靠的年轻一辈,听了这话,更是热泪盈眶,连道陛下圣恩。

  郭圣通特意叫青素去看了,青素回来告诉她刘嘉气的话都说不出来。

  原想着逼刘秀封赏他,如今叫旁人白捡了好处,如何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