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452章 精神中国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
  天朝天兵来了!

  就像是平地惊雷似的消息,在崇祯十四年中秋前后在朝鲜北部传开了,进入朝鲜北部的平安道后,就没有继续向南进军。

  不过尽管大队人马没有继续向南进军,可是明军的侦骑却是四处出击,作为前锋的骑兵,甚至一度越过了大同江,他们是在进行侦察,以确定大军南下的道路上的障碍。

  和往日一样,在向南查探建奴虚实时,总是会碰到争相犒劳天兵的朝鲜民众,对此杨珍他们自然是越发的感动,甚至就连长官们都被他们感动了,一再向官兵们说道,不能强抢朝鲜百姓东西,一句话——吃饭要给银子。

  呃,朝鲜人不用银子,他们用铜钱,得,大家伙出门在外还要带上铜钱,可那怕就是在他们在朝鲜人那吃饭时,随手丢上几文铜钱。换来的自然是一阵感激涕零,一时间仁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名声传遍大半个朝鲜。

  这天在一阵感激声中,杨珍他们刚离开一座朝鲜市集,就在半道上遇到了一队朝鲜人,领头的是个朝鲜文官。

  那文官看到他们立即满面欢喜的走过来,长揖道:

  “下官见过各位天朝天兵,天兵辛苦了!”

  虽然出身将门,可杨珍也就是一个哨长而已,尽管知道朝鲜是藩邦,可是被文官这么恭维着,他还是受宠若惊道:

  “不辛苦,不辛苦,先生客气。”

  “诸位天兵不远千里,来救朝鲜,天朝如此大恩大德,两度救朝鲜于水火,让我等如何报答啊!。”

  那文官有些激动的说道:

  “诸位天兵为救朝鲜,不惜舍家弃子出征,还请天兵务必保重身体啊。”

  对于这样的叮嘱,杨珍等人自然是连连点头。这些天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朝鲜人的各种恭维,对于这样的嘘寒问暖当然也是习惯了。

  杨珍忍不住问道:

  “不知先生大名?”

  那文官笑道:

  “下官林庆业,得知天朝大兵来援朝鲜,特意携粮草犒劳天兵。”

  林庆业?

  对于这个名字,杨珍自然不知道,如果毛承志在这里的话,一定会骂上一句——老狗!

  当年满清攻皮岛时要求朝鲜发兵协助其攻击。朝鲜派出了水军支援,就是以林庆业为元帅。那一仗清军获得胜利,明军伤亡惨重。就这一点来说,皮岛的沦陷,确实有朝鲜人有他林庆业的责任。

  历史上,崇祯十三年,松锦之战时,林庆业再次作为朝鲜支援军的元帅支援满清。但这一次,他派遣一名僧侣再次前往明军,透露满清的计划。此战之中,朝鲜军没有真正地与明军冲突,后来林庆业下属的一员将领投降了清朝,透露了他与明军的关系。满清立即遣使赴朝鲜,强迫朝鲜交出林庆业并押赴沈阳。他便在黄海道逃脱,进入了一座佛寺削发为僧,次年逃亡到了明朝。

  到达大明时李自成刚攻陷北京,崇祯自杀殉国,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林庆业便与明将领马腾高并肩作战。尽管后来兵败被俘,但是以朝鲜人的身份为大明效命,也算是个忠臣。

  在他得知天朝大军越过鸭绿江后,立即携带着几千石军粮前来犒劳天兵,不曾想却在这里碰到了杨珍他们。

  得知这些天兵是在执行任务,林庆业自然又是一番关心,叮嘱,随后才领着兵丁力夫离开,往义州方向赶去。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林庆业和手下士卒,瞬间陷入沉默,心里总是有那么些感叹。

  “朝鲜人真是遍地义民啊!”

  “就是啊,昨日我等借宿时,朝鲜人居然让侍女前来侍奉咱们,给我们送食不说,而把侍女丫环送来犒劳我们,这样的遍地义民的地方,可真是好地方啊。”

  “就是啊,多好的百姓啊!”

  ……

  整个平安道里,到处都是朝鲜官民百姓自发的犒军,既有官员,地主,也有书生,即便是寻常的百姓,碰到大明的士卒时,那怕是拿不出什么东西犒劳大军,也会跪在地上毕恭毕敬的磕头表示感激。

  只三五天的功夫,平虏军上下,就已经是尽知朝鲜人的“忠义”了。以至于全军上下,谈到朝鲜人时,无不是竖起大拇指来,顺便夸上一句“忠义之邦”,得,这样的褒奖倒是让朝鲜人倍觉荣幸,甚至更发的感激起天朝大兵。

  当然,这一切,绝对出乎朱国强的意料,毕竟,原本他以为只会得到朝鲜士人的支持,可谁也没有料想到,现在在满清的“帮助”下,朝鲜人居然对天朝天兵推崇到这种地步,这也难怪啊,一边杀人抢女,一边不打不骂,甚至买东西都给钱,这样么好的大兵,那里是大兵啊,分明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在过江后的第五天,率领着几百朝鲜兵和上千朝鲜力夫的林庆业终于来到了天兵大营,在表明身份后,自然得到了召见。

  刚一见到平虏大将军、德世子,他就立即跪下的请罪,为他曾经迫于王命领兵进攻天朝天兵请罪,对于这样的旧罪,朱国强自然选择了原谅,毕竟,像林庆业这样的“中华原教旨主义者”确实是他所需要的。况且,在历史上,他确实也算是为大明尽忠了,眼下正是用人之时,在吞并朝鲜的进程中,离不开他这样的“精神中国人”,其实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中国人,他们不仅在内心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行动上同样也是如此。

  至少对中华来说,迷途知返的精神中国人来说,确实是大明所需要的。

  对于世子爷的原谅,林庆业自然的感激涕零,接下来对世子爷的询问,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还主动说道。

  “……王上在“丙子胡乱”后降清,此举已经是“得罪天下”,虽说王上当日投降迫于无奈,但身为大明的臣子理应“舍身取义”,焉能为一已之私降清事虏,目前于朝鲜内部,许多官员皆认为王上理应退位,甚至有人主张“废昏立明”……”

  在说出这番话时,林庆业看着面前的世子爷,语气显得有些犹豫。之前已经对朝鲜大臣做了一番功课的朱国强自然知道,林庆业在历史上曾参与过废朝鲜王,回归明朝的“政变”,对此了解于胸的他立即说道。

  “李王虽是迫于无奈,可难挡背华弃明的之罪,朝鲜为我大明藩属三百年,世代忠义,如此忠义之邦,又焉能以此等背信弃义之人为王?当废之!”

  最后三个字传入耳中,林庆业的心头一震,看着世子爷,立即揖手道。

  “下臣明白。”

  随后他又试探道。

  “世子爷,听说世子与大君去年为大将军于沈阳救出,不知道世子与大君目前可在营中?”

  林庆业之所以过来,一是为了联络大明,询问他们是否支持“废王”,而另一个目的就是询问世子与大君的下落,毕竟黄台吉就是以此为借口入的朝鲜。

  “昭显世子尚在辽东,不过凤林大君就在营中,一会你可以去见他。”

  聪明人之间打交道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压根就不需要明说,林庆业也知道世子爷的意思,大明支持凤林大君为王,至于世子……就留在朝鲜。

  至于王上,压根就没有任何人关心他。

  当然,之所以亲自领兵来朝鲜,朱国强可不是为了实践“国际主义”的无私奉献,对于信奉利益至上的他来说,没有利益是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