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和李白是同学 > 第八十五章 治国十条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封建王朝几千年之所以选择儒学作为国学。就是因为儒学里面有太多愚民的东西!

  统治者利用儒学,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宣传人从出生就有贵之分。还有君臣,父子,夫妻等一系列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所谓,其中的那个“牧!”字,基本已经把事物本质表达的非常清楚。

  老百姓对于不懂的东西都会选择相信。因为他们没有文化,也讲不出道理,所以只能听那些会讲道理的人的话!

  可这些天子懂啊!国家是啥?国家就是江山社稷,可江山社稷没有了百姓还就什么都没有了。

  要知道农民的粮食,妇人的布匹。工匠的器具。还有商人额货物流通,才是构成国家最起码的东西!

  所谓仕农工商,农工商离了仕都能活。你让仕离了农工商试试?

  可是老百姓再老实也是有底线的!虽然那底线低的可怜。要求也只是能活下去就行!一旦破了这个底线,你统治者再舌战莲花都不行的!

  姚崇的话让唐玄宗脑子“嗡!”的响了一下!“民变!”两个字,如一根尖锐的刺,一下扎中了唐玄宗的内心!-

  “会有那么严重吗?”唐玄宗还是带着侥幸的口吻问了一句。

  冷毅恰到好处的开口,“皇上,国库和各地存粮,若是救助一省百姓尚能维持!若是几省都颗粒无收,那就不知道会死多少人了!”

  唐玄宗猛的站起:“那就灭蝗!”

  “皇上圣明!再说皇上本是天子!上天之子又何惧区区蝗虫?”冷毅的话一下让忐忑的唐玄宗踏实起来。

  姚崇看了一眼冷毅,心里暗暗赞了一声!

  得了圣旨的两个人出来,去了议事所,卢怀慎和魏知古见到圣旨自是无话可说。本来唐初的议事所叫政事堂,在负责监察之职的门下省之内。

  可惜魏征死后,再也没有了那种敢于直言,不畏皇权的直臣。门下省逐渐失去了意义。

  武则天死后,政事堂就改到皇帝直辖的中书省,基本成了一言堂。因此大臣们的不同意见也就只能成了呱噪,而毫无意义了!

  几位宰相商议了一番治蝗的具体措施。无非是好的州县奖赏,不好的申饬。加上一些具体的治蝗措施,于是,长安的各种政令雪片一般被快马送往各处蝗灾州县。

  所有的百姓都动员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治蝗运动就在山东,河南,开展起来。

  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自发的尝试出各种有效方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深夜挖坑,在坑里点燃篝火。因为蝗虫的趋光,纷纷扎向火堆,瞬间烧死无数。没死的也被迅速掩埋。

  此方法被迅速报到长安,姚崇大喜,命令重奖发明之人。然后迅速推广。一时间,蝗灾很快就被遏制。

  甚至于,姚崇不辞辛劳奔波各地,亲自主持灭蝗事宜。有一次,开封有个地方官叫倪若水的,竟然还在那大肆宣扬,说蝗虫是上天降得灾祸。不能捕杀,要虔诚祈祷。以此感动上苍,收回蝗虫。

  被盛怒之下的姚崇差点砍了!这才诚惶诚恐的赶紧实施姚崇的治蝗方法。

  不过这厮也是个狠人,为了赎罪,竟然十几天吃住在田间,迅速坑杀了治下领域的蝗虫,姚崇也就没有把他治罪。

  蝗灾终于被迅速扑灭,举国欢庆。一时间姚崇名声大振,被百姓称之为,“姚青天!”

  唐玄宗心疾全去,自是大感慰怀。下旨把姚崇升为紫微令,这下,姚崇彻底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

  姚崇也是个真心为国之人,趁机献计。

  崇曰:“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幸边功,可乎?比来壬佞冒触宪网,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

  这就是著名的治国十条,大概意思就是,第一件,以仁德治政,不用苛刑;第二件,十年之内,不对外打仗;第三件,不许宦官干预朝政;第四件,皇亲国威不得占据朝廷要职;第五件,王公犯法与民同罪;第六件,租税以外不得额外加征;第七件,不崇佛,不营造佛寺;第八件,待臣以礼;第九件,许朝臣发表不同意见;第十件,严外戚干预政事。”

  就是这十条治国纲领,奠定了姚崇大唐名相的地位!也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要知道,不管什么朝代,战争打的就是钱财,国家的钱财哪里来?无非税收!

  可那个年代的权贵都是免税的,以至于贫民纷纷依附,甘愿为奴,为奴就成了权贵私产。命都在人家手中!其实百姓这样做,无非为了两个字。免税!

  还有佛教的寺院,那时候寺院许有私产。也是免税的!大批百姓自愿把田产捐于寺庙。

  没办法,人数稀少的权贵却占着大部分的土地。国家不能收他们税,只能转嫁在平民上,那时候粮食产量低,靠着几亩薄地为生的老百姓如何能承受这般重负,只能投效田地,卖为奴换才能活下去!

  还有皇亲国戚,那都是大唐律法管不到的人。无论犯了什么罪,都能趾高气扬的逍遥法外。别说百姓,就是地方官员也被他们欺压的苦不堪言!

  而这些人偏偏贪得无厌,不知收敛,成为大唐毒瘤!不治理早晚危害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