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黑旗风云 > 第三章 滩师
  此刻,刘晓坐在船上,不,应该说刘大坐在船上,望着滔滔的防城江,心中五味杂陈。

  防城江发源于广西扶隆北部,全长二百里,沿途汇集了扶隆江、那勤江、大录江、华石江等较多支流,流经扶隆、那勤、大录、华石、附城、防城,最后泄入防城港湾。

  防城江沿江拐角回旋、滩多、流急,舟船难行。每到春雨连绵,河水上涨,流势更为壮观,大有猛虎渡河、鱼龙跃波之势。

  防城江与距上思不远,因为防城江的存在,上思州的许多男子吃的都是“水上饭”,其中熟悉水性与礁石者,护舟出滩,其名则为滩师。

  滩师对水下隐伏的暗礁,了若指掌,历险如夷。但在风大浪急时,滩师也不敢冒险行船,须下锚等到风平浪静才敢过滩。

  有的时候,还需要搬滩,船到滩头,先由挑夫把货物卸下来,由纤夫将空船从上滩下码头拉到上码头,再装船走人。

  这样的活路对于船工和纤夫们来讲,就是一场赌博,一场用他们唯一值钱的东西——命,做赌注的赌博。

  闯滩成功,钱入口袋;一旦失败,则抛尸江中,葬身鱼腹。

  对于那些穷得只剩下一条命的拉船人,那一道道险滩便是他们的一道道生死关。

  即便这样,有时候命都不是他们自己的。

  “作为滩师,如果指挥闯滩失了手,‘扯船子’就要被牵索拖下水,尸体得到十几里外的桐麻湾去捞,有的连尸体都找不到。”

  刘二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刘大却能从中听得出来,纤夫和滩师差事的凶险。

  再悲再苦,防城江上滩师职业依然有人做,纤夫依然众多。

  看着刘大担忧的目光,刘二嘿嘿一笑安慰他:“我做滩师两年多了,像我这种人是活在刀尖上的,活一天,就做一天;死在哪儿,哪儿就是坟,没啥好埋怨的。”

  听了刘二的话,刘大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恐怕正是因为穷山恶水、激流险滩,才让刘二形成了豪迈豁达的个性。

  刘二和刘大并排坐在船头,他一边同哥哥说着话,一边指挥船工避开险滩礁石,渡险如夷。

  到了木头滩,但见乱石罗布,潜伏水中,一路不绝,中有航道,仍无险象。

  刘大以为滩险不过如此,刘二却笑道:“还早着呢!”

  果然,船行到原坪,远远就见水中巨石如犬牙交错,木船小心翼翼地在人头石、虎颈石的空隙中穿行。

  刘大的心情开始紧张起来,但这只不过是一路上的序曲而已。

  过了原坪,来到上滩,只见三座石峰潜伏中流,路狭水急,浪涌如山,船既要度风向,又要审水势,更要察暗礁。

  越过一柱,眼看要撞上另一柱,船工一个急转舵,刘二同时一点篙,才幸免触礁。

  连续三次周折,方从天柱中脱身出来,刘大捏了一把汗,刘二和船工们也松了一口气。

  接着一路经过雪滩、龙滩,都不甚险。

  “哥!等到了华石镇,我带你去见一个人!”刘二悄悄对刘大说。

  刘大与刘二虽然是兄弟俩,但这么些年来,刘二从没与刘大交流过,就好像没有这个哥哥一样。

  如今,哥哥的病突然好了,能与自己说话交流,让刘二突然觉得不再孤单,兄弟间的感情一下拉近了许多。

  “见什么人?”刘大好奇的问。

  “一个奇人!”刘二神性兮兮的说。

  “什么奇人?”刘大越发觉得好奇。

  “现在不能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刘二卖起了关子。

  刘大还要再问,却见刘二突然起身,望着远处,神情变的严肃起来。

  顺着刘二的目光向前望去,只见巨石如人,横卧中流,阻断航路,这就防城江是有名的下滩。

  下滩枯水时大船无法通过,须用小船驳运,叫做搬滩。好在现在还不是枯水期,他们无涯搬滩。

  水中槽石如伏龟,沉浮于水际,水底礁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船进入其中,如同进了水底迷魂阵,又如穿行在斧刃刀丛。

  在刘二的指挥下,他们乘坐的船终于勉强擦底而过。

  此时江上风起,水急浪高,船不敢再行,只得拢岸等候。

  经历了防城江上的九滩十八险,让刘大隐隐觉得,自己穿越后的人生航道,恐怕也会像这条江一样隐伏险礁,暗藏危机。

  刘大跟着刘二上岸,却没有机会再重新回到船上去,因为他们被人请到了另外的地方。

  来人是钦州府衙的两个官差,请刘二去钦州知府衙门。

  刘二从未和官府的人打过交道,不知道官差请自己去官府做什么?

  难道自己犯了什么法?

  面对从天而降的官府中人,饶是天生豁达的刘二,也不由有些踌躇。

  无论刘二怎么询问,官差就是不说,只告诉他去了府衙便知道了。

  官差对刘二说话还算客气,但他们的表情明摆明了态度: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无奈之下,刘二只能跟着他们去了。

  刘二要去官府,刘大自然也得跟着同去。

  上思距钦州府也就四十多里路,刘大和刘二跟着两个官差,很快就到了钦州城。

  进了钦州城门,刘二忧心忡忡,心不在焉。

  刘大却不似他一般,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四下张望。

  终于,他们来到知府衙门。

  刘大放眼看去,这是一处有照壁的大门,门口站着几个衙役。

  知府衙门坐北朝南,整座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透着庄严古朴。

  穿越而来的刘大,在后世什么样的高楼大厦没见过。本以为知府衙门会很气派,谁知却是如此破落模样,让他多少有些失望。

  在衙门的花厅内,刘二见到了骆知府和一名武官。

  骆知府了不客套,直截了当说了请刘二来的目的。

  原来钦江沿岸闹水灾,百姓受灾严重,民多殍亡。骆知府紧急上书求助,两广总督接报后,当即命南宁府调运漕粮五千石,分装十艘漕船驰援钦州府赈灾。

  考虑到钦江水路复杂,要想把漕粮远抵灾区,必须要找一名熟悉水情的滩师。

  骆知府四处打听,很多滩师都共同推荐刘二,众口一辞说刘二是百里挑一的滩师,只有他才能带着漕船顺利完成赈灾任务。

  于是,骆知府便差人将刘二请到了知府衙门。

  骆知府身边的那名武官,就是负责押送粮船的南宁府漕标运外委把总白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