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70章 第七十章
  虽然楼喻一行人快马行路, 但到底比不过驿站的效率。

  他们还没到京城,议和的结果就已经呈上御案了。

  皇帝和朝臣皆感震惊。

  无条件归还澹州城?!阿赤那德真的不是鬼上身了吗!

  哦,不对, 阿赤那德现在已经变成鬼了。

  不用拿钱粮换城,皇帝心中自然高兴, 遂面带笑容问:“此次使团立了大功, 诸位爱卿认为, 该如何嘉奖功臣呢?”

  诸臣互相对视一番。

  杜迁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 食君之禄, 为君分忧。出使议和,为大盛夺回城池,本就是为人臣子的本分。使团能得此荣光,不过是因为陛下您的恩泽。”

  其余人:“……”

  这马屁拍得有点恶心人。

  人辛辛苦苦出使北境, 又不费一毫一厘拿回城池,您一句“本分”就打发了?要不要脸哪!

  照这么说,在边关打仗的将士都只是本分?打赢了也不用封赏?

  那谁还愿意去打仗?

  宁恩侯谢信和杜迁同为忠皇派, 按理说本该附和他几句。

  但自从谢策断了左臂, 谢信就有些心灰意冷了。

  况且杜迁针对的是谁, 他很清楚。

  本以为楼喻出使北境,就算人没出事,名声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结果,也不知是天上哪路神仙帮忙,或者是阿赤那德死前脑子抽了做好事, 这次出使竟帮了楼喻扬名天下!

  不管这次议和结果是谁出的力, 只要楼喻是正使, 他都占据着最大的功劳。

  但楼喻已经是庆王世子, 还能封赏什么呢?

  赏赐金银布帛不用说,难的是金银之外的东西。

  大概圣上也是因此而头疼吧。

  因为原本就没想过事情会办得这么漂亮!

  皇帝正欲开口反驳,以表自己会厚待有功之人,范太傅忽然出列。

  他面容清癯,长髯飘飘,恭敬道:“陛下,此次使团能够不费一毫一厘收复澹州城,可谓是功不可没。依老臣看,杜尚书此言,未免寒了功臣的心。”

  皇帝:“范爱卿言之有理,那依卿之见,该如何嘉奖?”

  范太傅:“不如等使团回京,再做定夺?”

  皇帝眼睛一亮,他想不到,但可以让楼喻自己提啊!

  在绵州歇了一夜,楼喻一行人继续前行。

  李树带人在前面开道,楼喻被护在中间,身边还牢牢贴着霍延。

  冯二笔、宋砚、严辉缀在两人马后。

  剩余护卫殿后。

  他们快马半日,寻了一处空地歇息。

  冯二笔正要给楼喻递水,却见霍延已经送了过去。

  他皱皱眉,怎么这一路上,霍延都在抢他的活计呢?

  他在返程前夜密谋时才知霍延的存在。

  得知霍延每晚都在殿下榻上睡觉时,冯二笔整个人都是懵的。

  想到殿下榻上陌生的头发,想到殿下还为他打掩护,他直觉哪里不太对劲。

  可当时事情紧急,他没有心思多想。

  然而,自打离开草原,霍延就一直黏着殿下,甚至抢他的活计,大包大揽殿下的日常起居。

  只是前几天不够熟练,包揽得少。

  这两天渐渐摸清了殿下的习性,就毫不客气地占了他的位置,实在太气人了!

  冯二笔鼓起脸,问道:“殿下,您要不要吃烤鸡?奴去给您烤!”

  他们在绵州买了一些鸡,鸡是宰杀清理干净的,可以直接架在火上烤。

  霍延立刻开口:“我去烤。”

  冯二笔:“……”

  他眼睁睁看着霍延手脚麻利地生火烤鸡,心里面拔凉拔凉的。

  冯二笔终于忍不住,凑到楼喻身旁,期期艾艾问:“殿下,您是不是不要奴了?”

  楼喻诧异看他:“你怎么会这么问?”

  “殿下,您现在的起居都被霍统领包圆了,奴都成闲人了,奴心里头不安。”冯二笔撅起嘴。

  楼喻不由笑了,眉眼染上几分甜意。

  “你之前胳臂受伤了,得了空就多休息,也不是坏事。”

  冯二笔举起左臂:“都已经好了!”

  “那就体谅一下霍统领,咱们的霍统领精力旺盛,得让他多干点活分散一下注意力。”

  楼喻说着看向烤鸡的霍延。

  正巧霍延抬眸,二人目光相撞,均心头一跳,气氛陡变缠绵。

  冯二笔道:“可这是奴的分内事啊,霍统领要是想做事,可以做别的呀,为什么要抢……”

  他话还没说完,却见楼喻忽地起身,走向正在烤鸡的霍延。

  “殿下?”

  楼喻回头,笑眯眯道:“我正好想学学怎么烤鸡。”

  冯二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楼喻紧挨着霍延坐下,借宽大的衣袖遮挡,悄悄搭在他闲置的手上。

  霍延立即回握,唇角翘得老高。

  “你耳力好,二笔说的话应该都听见了。”

  楼喻凑近他,笑意绵绵。

  “嗯。”霍延转过脸,“殿下怎么看?”

  两人相距不过毫厘,彼此气息交缠。

  昨夜的画面从楼喻脑中闪过,楼喻轻咳一声,将手从他掌中抽出,起身吩咐冯二笔:“二笔,你来烤,我去那边有些事,霍延同我一起。”

  冯二笔喜笑颜开,连忙跑过来接手。

  不远处有个草垛,约莫能遮掩一人身形。

  楼喻带着霍延绕到草垛后,隔绝众人视线。

  他将人推靠在草垛上,欺近一步,挑眉道:“反正回到庆州,你整日都在军营,也没工夫抢二笔的活计了。”

  霍延半句废话都没,直接搂腰揽背,低首亲过去。

  有了昨夜的预热,这次两人发挥得不错。

  他们不再仅限于蜻蜓点水,而是开始了你追我赶、攻城略地。

  隆冬的野外,风是寒冷的,两人的心却是滚热的。

  他们在小小的草垛后,忘我地释放内心的激荡。

  李树负责警卫,眼见楼喻和霍延一直没回来,心中不由突突,忙问:“殿下和统领怎么还没回来?”

  冯二笔也纳闷:“是啊,肉都快烤熟了,殿下还没回来。”

  李树皱眉:“我带人去找。”

  他立刻叫了几个护卫。

  草垛后,霍延听到脚步声,不得不松开楼喻,低笑道:“有些事,冯大人能做,可有些事,只有我能做。”

  说着,又在楼喻唇上轻啄。

  脚步声越来越近,楼喻也听到了。

  他推开霍延,理了理被揉皱的衣裳,迈步走出去。

  正好同李树撞上。

  “殿下,您在这啊!”李树惊喜道,“统领人呢?”

  霍延随后现身,一本正经道:“队中有外人,我同殿下便在此议事。”

  外人指的是严辉。

  李树了然,憨笑道:“那是属下打扰了。”

  “无妨,”楼喻摆摆手,“我们议完了。”

  回到烤架处,鸡肉已经烤熟。

  冯二笔给楼喻剔好肉,正要递过去,却见霍延已经将肉送到楼喻面前。

  “……”

  他看看霍延剔的肉,又看看自己剔的肉,不管从美观还是尺寸来说,好像都比自己要好哇。

  冯二笔落寞地瞅着楼喻吃肉,这一看就发现不对了。

  “殿下,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楼喻摇摇头:“没有啊。”

  “您是不是上火了?”他盯着楼喻嘴唇,“嘴巴有些红肿。”

  楼喻:“……”

  他低下头轻咳一声:“没有,你看错了,肉快凉了,吃你的。”

  “哦。”

  吃饱喝足后,又开始赶路。

  十二月中旬,一行人终于赶至京城。

  因为之前霍延不在队伍之中,且身份敏感,遂不能一起入京。

  一行人停在风波亭外。

  楼喻对霍延道:“咱们还要在京城待上几日,你先去城外庄子上等我。”

  霍延不舍且担忧:“好。”

  “你还可以见见两位将军和夫人。”

  “好。”他应了一声,俊目深邃,“殿下定要保重。”

  霍延自然更愿意陪着楼喻一起入京,他想牢牢护在楼喻身边。

  但他除了说“好”,什么也不能做。

  楼喻笑夸他:“真乖。”

  随后,霍延前往庄院,楼喻则带着严辉及一众护卫入了京城。

  各方势力几乎同时得到消息,纷纷惊讶不已。

  杜迁:“什么?只有楼喻和严辉回来了?其他使节呢?还有禁卫军呢?”

  谢信:“杜芝不见了?一个禁卫军都没有?”

  皇帝:“怎么就回来了正使和副使?其他人呢?到底怎么回事?快让楼喻和严辉来见朕!”

  楼喻和严辉刚回京城,还没喘口气,就被皇帝召进宫。

  其余大臣也在。

  皇帝虚伪地安抚:“阿喻和严爱卿出使北境,历经一路风尘,着实辛苦了。”

  严辉义正辞严道:“回陛下,出使北境议和,收复我大盛国土,是微臣的本分。”

  楼喻则哭诉:“陛下,臣这辈子还没去过那么远、那么冷、那么苦的地方!您以后可千万别让臣去了,都是一群蛮夷,哪里比得上咱们大盛民康物阜、松茂竹苞?您不知道,北蛮的风都跟刀子似的,割得人生疼!”

  既诉了苦,又捧了皇帝一把。

  毕竟说大盛好,就是在说他这个皇帝当得好嘛。

  皇帝闻言心情愉悦,不由笑道:“朕知道你这次辛苦了,放心,朕不会少了给你的赏赐,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告诉朕。”

  “真的吗?”楼喻双眸乍亮。

  皇帝笑着颔首:“真的,有什么想要的,你现在就可以说出来。”

  楼喻假装垂眸沉思。

  所有人都在等他的回答。

  庆王世子会要什么赏赐呢?

  结果等了半天,楼喻都没动静。

  他思考的时间实在太长,连皇帝都失了耐心。

  有大臣擅于察言观色,见皇帝面色微沉,便道:“不知世子殿下可有想好?”

  楼喻终于回神,抬首一脸苦恼道:“陛下,您这不是在为难臣嘛。”

  皇帝愣了一下:“朕在为难你?”

  “是啊。”

  楼喻满目诚挚道:“陛下,您这般仁厚慈爱,臣过得很满足,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的,父王、母妃和阿姐都很感念陛下的恩泽呢。您说要给臣赏赐,臣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但是不说的话,又会拂了陛下的厚意。臣实在为难。”

  众臣:“……”

  实在是太会拍马屁了!

  不过,话题是不是跑偏了?

  他们不是来问使团其余成员下落的吗?

  皇帝龙颜大悦:“可是阿喻这次立了大功,必须要赏!”

  楼喻满目崇敬,一脸感激:“陛下对臣太好了!”

  他便不再客气。

  “陛下,臣自己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倒是想为爹娘和阿姐讨些赏赐。”

  皇帝哈哈一笑,豪爽道:“你说说看。”

  “父王比较喜爱字画。”

  “那朕便赏你一幅前朝书圣的真迹。”

  “母妃和阿姐都爱漂亮的衣裳和首饰。”

  “赏云雾绡五匹、珍珠头面十套。”

  云雾绡可是大盛相当名贵的布料,基本上都是贡品,只有宫里的高品阶贵人才能穿。

  楼喻眉开眼笑:“臣谢陛下赏赐!”

  “就这些?”皇帝问。

  其余人也觉得有些少。

  楼喻便又赞美道:“陛下仁德厚世,臣着实感动!臣思来想去,确实有一个请求,只是惭愧在心,不敢说出口。”

  “阿喻有话不妨直说。”皇帝慈眉善目道。

  越是缺什么,就越想从别人嘴里得到什么。

  皇帝清楚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就是喜欢听别人夸自己。

  再说了,这次能无条件收复澹州,确实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他心情本就畅快。

  心情一好,自然就好说话。

  楼喻叹道:“陛下隆恩浩荡,泽被天下,这皇城因为您坐镇而繁荣昌盛,臣每次来到京城,便觉得自愧不如。”

  “怎么说?”

  “京城的百姓生活富足,皆因陛下治理得好,可是咱们庆州的百姓离陛下实在太远了,他们没有那个福气能够沐浴到陛下的恩泽,日子实在有些艰苦。”

  皇帝听罢,觉得他说得好有道理。

  一直听外头州府报灾报难,他早就厌烦了。

  京城这么安定,怎么外头就能那么乱呢?

  肯定是那些官没本事没能力!

  他眉目更加慈和:“朕自然希望全国的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可是朕一人的精力有限,倒是苦了庆州百姓。”

  楼喻趁势道:“陛下,臣知道您至圣至明,恢宏大度,故臣斗胆想为庆州百姓求一个圣恩。”

  皇帝笑眯眯道:“阿喻但说无妨。”

  “您看,臣这次出使北境,也算是出了力,还给朝廷省了许多钱粮,臣便想着,要是陛下能给庆州百姓免去三年赋税就好了。”

  堂中一片沉寂。

  众臣心道:还真敢说啊!

  皇帝沉吟不语。

  楼喻当然知道皇帝不会轻易答应,所以一开始就提高了价码。

  他假装羞愧地挠挠头:“臣就是看他们过得太苦了,臣又没什么能耐,只能想到这个法子。要是三年不行,两年、一年都可以的!要是陛下能降下恩泽,臣相信,庆州百姓都会记住陛下的恩德,争相为陛下筑立金身!陛下的仁德将万古流芳!”

  皇帝就算不去主动打听,也清楚如今外头的百姓会如何骂自己。

  他当然不会觉得自己是错的。

  世上愚民那么多,怎么会明白他的思想呢?

  但——

  谁不想受到百姓敬仰?

  反正庆州多山地,又穷又偏,估计每年的赋税没多少,免了也没什么影响。

  如果免个几年税就能得到百姓的崇拜和爱戴,好像不亏啊。

  皇帝正要答应,杜迁突然出列。

  “陛下,赋税乃国之根本,怎可轻易减免?”

  他是户部尚书,在这件事确实有发言权。

  楼喻落寞地低下头:“那还是算了吧。陛下,您就当臣没说过。”

  杜迁:“……”

  总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

  严辉一直在旁瞧着,不由暗叹。

  若非他知晓喻世子真实面目,定也会被他这副表象骗到。

  杜尚书啊杜尚书,您儿子都没了,还在这跟喻世子较什么劲儿呢?

  当然,杜芝身死的消息还没传回来,可怜的杜尚书还不知道。

  皇帝已经被楼喻捧得飘飘然,觉得一个小小庆州的赋税算得了什么,恐怕还不够支撑京城一个大户一年的用度吧?

  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皇帝想要金身,想要更高的声望。

  遂道:“杜爱卿,若是能让庆州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些,朝廷少收三年赋税又能如何?”

  “可一旦庆州免税,其余州府……”

  “毕竟是庆州的世子立了功,朕嘉奖庆州百姓也是理所应当的嘛。”

  这句话一出来,众臣都明白了。

  皇帝是铁了心要免庆州三年赋税。

  不过幸好,喻世子没有狮子大开口,也就三年而已。

  可是,谁又能保证三年后,大盛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楼喻大喜:“臣叩谢皇恩!”

  见楼喻占了便宜,杜迁很不甘心。

  他曾让杜芝找机会为三郎报仇的,结果却让楼喻活蹦乱跳地回来了。

  大郎到底是怎么办事的?!

  他皱眉诘问:“敢问世子和严侍郎,为何只有你二人回到京城?使团其他人呢?”

  严辉道:“启禀圣上,微臣正要向您呈报此事。”

  皇帝:“那严爱卿就为朕和诸臣详细道来。”

  他其实不太在乎其余使节的生死,他纯粹就是好奇。

  严辉便将王庭内乱、使团趁乱逃离王庭、新王放他们一马、惊险拿回澹州等事都说了。

  当然,这些话都是之前跟楼喻商量好的。

  “陛下,殿下和微臣担心培努返回攻城,让澹州再次陷入战乱,届时不好出城,遂决定先快马回京复命。其他使节和二百余禁卫军尚在后头。”

  “原来如此。”皇帝表示理解。

  是该先回来向自己复命。

  杜迁却问:“二百余禁卫军?不是三百吗?”

  “唉,”严辉叹了一声,“杜尚书有所不知,使团前往阿骨突部王庭时,在路上碰到狼群,禁卫军有些折损。”

  狼群啊,那确实。

  皇帝安抚道:“诸位都受惊了,待其余使节回京,朕定设宴庆功,不会少了封赏。”

  严辉自然谢恩,但他话还没说完。

  “不过,杜副统领在王庭内乱时,不幸被阿赤那德所杀,眼下遗体正由五十名禁卫护送回京。”

  “……”

  殿内一瞬间寂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看向杜迁,包括皇帝在内。

  杜迁差点软倒在地。

  他面色惨白,不敢置信:“你说……什么?”

  严辉面露遗憾:“杜大人,请节哀。”

  其余大臣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杜迁。

  杜迁浑身冰冷,冻得他理智全无,竟直逼楼喻:“是不是你害了大郎?!”

  楼喻惊诧地瞪大眼睛,里面充斥着茫然无措以及被冤枉的委屈。

  “杜大人,下官方才说得很清楚,是阿赤那德杀了令郎。”

  在严辉看来,楼喻确实没有主动伤害杜芝。

  杜芝自己踏入阿巴鲁的局中,怪不得别人。

  当然,若是杜芝能像自己一样对喻世子礼貌和善些,想必也能得喻世子点拨,便不用奔赴黄泉了。

  世间一切皆有因果,杜芝只能自认倒霉。

  “阿赤那德现在死了,你们当然可以将罪责推到他身上!”

  杜迁根本不信严辉说的话。

  严辉皱眉:“杜大人,下官理解您丧子之痛,可这件事完全就是意外!王庭突然内乱是谁都想不到的,咱们好不容易趁乱逃出来,要不是新王放咱们一马,咱们就都回不来了!内乱之后,禁卫军入王庭寻找杜副统领,却在王帐中发现了他的尸体。”

  “死在王帐就是被阿赤那德所杀?”杜迁怒红双目。

  严辉眉头紧皱:“王帐有幸存的侍从,自然是从他们口中问出的。”

  他将杜芝被阿巴鲁骗去王帐了出来。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原来蛮族人也这么有心眼啊。

  只可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阿赤那德和阿巴鲁都预想不到乌帖木的出现。

  而今,乌帖木成为北境新王,阿巴鲁率部逃往漠北,阿布图不知所踪。

  经过这次,北境蛮族应该暂时无暇南下,大盛边关有保障了!

  至于杜芝的死,大家除了觉得惋惜了点,就没有其它想法了。

  为免杜迁继续发疯,皇帝只好出面安抚,赐封杜芝谥号为“忠毅”,并给了杜家一些赏赐。

  杜迁只能感恩戴德。

  又有官员出列说:“陛下,杜尚书痛失长子,可否允其幼子归家,也好让杜尚书得些安慰?”

  皇帝一愣:“杜卿幼子是?”

  他已经完全忘了“杜三郎入紫云观听经”一事。

  总管在旁小声提醒了下。

  皇帝恍然大悟,应道:“杜家三郎聆听道法日久,想必已经不再疯痴,便允其归家罢。”

  杜迁再次谢恩,伏在地上老泪纵横。

  杜芝的死已成定局,杜迁悲痛过后,已经恢复了冷静。

  他不甘心。

  凭什么楼喻和严辉还有那么多使团成员都没有出事,单单就他家大郎出事了呢?

  其中必有猫腻!

  一个会开了这么长时间,皇帝也累了,遂宣布结束。

  楼喻走出宫门,李树等护卫立刻迎上来。

  他正要开口,忽觉如芒刺背。

  楼喻转身,便与杜迁冷戾的目光对上。

  他拱拱手,同情道:“杜尚书,请节哀。”

  杜迁眼睛通红,死死盯着他片刻,冷哼一声,步履蹒跚地上了杜府马车。

  “殿下,这人谁啊,怎么凶神恶煞的?”李树问。

  楼喻淡淡道:“一个可怜人罢了。”

  皇帝要为使团设庆功宴,需得等使团成员全部抵达京城。

  楼喻这些时日便住在行馆。

  大概朝廷是真的没钱了,这次的行馆住宿条件比上次要差很多。

  被子又薄又硬,饭食又冷又馊,每天连炭的供应量都少得可怜。

  这还怎么住人啊!

  问就是上头没发钱,行馆拿不出钱改善住宿条件。

  行馆主事一脸冷漠和不屑,反正爱住不住。

  冯二笔气呼呼地回来告诉楼喻。

  楼喻道:“行馆的费用都由户部按例拨款,杜迁是户部尚书,你认为在我住的这段时间内,行馆会有钱置办用具吗?”

  “他这是公报私仇!”宋砚捏紧拳头。

  楼喻摇首失笑。

  若是在往常,以杜迁的性格,不会做得这么明显。

  这次大概是真的气昏了头,竟使出这么拙劣不堪的伎俩。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端看怎么操作。

  “二笔,你替我去京城最大的店铺买冬被,要买最便宜的。阿砚,你去城中最大的炭行买炭,也要买最便宜的。”

  两人都算得上机灵,闻弦歌而知雅意,连忙笑着出门了。

  当然,一出行馆,两人就收敛了笑容,变得一脸愁苦。

  京城最大的店铺,自然是顾客盈门,而且大多来自富贵人家。

  冯二笔相貌清秀,气质不俗,身上穿的衣裳也不是普通人家能穿得起的,店中的伙计立刻迎上来,笑问:“贵客需要点什么?”

  他面色微愁:“我来给我家殿下买冬被。”

  伙计一听,殿下?!

  这是个贵客啊!

  遂连忙将他往奢侈区引,滔滔不绝地给他介绍各种上品良被。

  冯二笔指了指:“这个多少钱?”

  伙计伸手比了个数。

  冯二笔含糊道:“有没有便宜一点的?”

  伙计不由瞅他一眼,堂堂殿下居然买不起吗?

  他心里嘀咕,脸上依旧带着灿笑,又介绍稍微便宜点的冬被。

  冯二笔低着头,轻咳一声:“还有更便宜一点的吗?”

  伙计无奈,问:“敢问贵客,您能接受多少钱的冬被啊?”

  冯二笔面色微红,悄悄比了个手势。

  伙计:“……”

  他笑意淡了几分:“我说这位客人,您不会是来逗小人玩的吧?咱们店没有这么便宜的货,请您另择他家吧。”

  冯二笔瞪圆了眼:“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您要的货,小店没有。”伙计客客气气回道。

  冯二笔脸上泛红,恼羞成怒道:“我家殿下只是这次出门没带钱!又不是真的买不起!”

  伙计:“敢问是哪位殿下?若是身上没带够银两,小店可以将货送到府上,到时再付账也行。”

  两人的争执声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老百姓都喜欢看热闹,尤其喜欢看贵人的热闹。

  他们都听到“殿下”两个字了。

  冯二笔支支吾吾就是不开口。

  人群中有好事者嗤笑:“不会是故意装大户来骗人的吧?”

  冯二笔微红眼眶:“才不是!”

  掌柜的亲自来处理纷争。

  他温和笑问:“敢问贵客府上在何处?小店可以亲自送上门的。”

  冯二笔嗫嚅道:“没有府宅。”

  人群哗然喧闹起来。

  哪位殿下能没有府宅,甚至连冬被都买不起?

  这人肯定是骗子!

  掌柜的倒是圆滑,依旧笑容满满道:“那小店就没办法了,贵客还请去其它店铺吧。”

  “可是,京城就你们家的被面品质最好,我家殿下身份尊贵,自然得用上品。”冯二笔据理力争。

  他夸了店铺,掌柜的心里也畅快,倒也没有那么反感了。

  人群中有人笑道:“身份再尊贵,没钱买又有什么用?总不能抢人家的东西吧?”

  “是啊是啊。”

  “小伙子,我看你就换一家吧,瞧着也怪可怜的。”

  “除了这家,还有几家品质也不错的,你家殿下估计也能睡得惯。”

  人群附和声钻入冯二笔耳朵。

  冯二笔本来只是在演戏,可是不知为何,突然就觉得格外委屈。

  眼泪蓦地往下掉,怎么擦都擦不完。

  围观人群见状,直直愣住了。

  不就提了个建议吗?也没说什么重话啊,这咋就哭起来了呢?

  伙计还年轻,没怎么经过事儿,见人哭了,便有些心软,忙安慰道:“你别哭啊,咱们不是欺负你,而是实在卖不了那个价啊!”

  掌柜的语重心长道:“小伙子,哭解决不了问题,你要真有困难,不妨说出来,大家伙儿替你想想办法。”

  “是啊是啊,这么大人了,哭多丢人啊?”

  “你有什么难处就说出来给咱们听听,看能不能帮上忙。”

  老百姓还是相当热心的。

  冯二笔抹抹眼泪,通红着眼睛道:“我家殿下之前出使北境,不方便带那么多银两出门,所以我们身上没有钱。”

  出使北境?

  这么大的事儿京城没人不知道。

  出使北境的不就是庆王世子殿下吗?

  听说世子殿下不费一钱一粮,直接从骨突王手里拿回了澹州城!

  这可是极大的功劳,天下无人不赞。

  出使北境,路途遥远,确实带不了多少钱。

  不过——

  “世子殿下不是住在行馆吗?怎么自己出来买被子?”

  冯二笔眼泪又掉下来。

  “行馆的被子又薄又硬,连春被都不如,还不给咱们提供炭,殿下冻得直打哆嗦,实在没办法,才让我出来买被子。殿下是让我去买便宜的,但我心疼殿下啊。殿下在草原上过得那么苦,为什么到了京城还要过得这么苦啊?呜呜呜呜。”

  他这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搞得围观众人心里面止不住地发酸。

  是啊,明明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却连床暖和的被子都没有,这也太让人寒心了!

  冯二笔继续哭道:“不仅没有被子,行馆发的炭也很少,还不够一个时辰烧的,呜呜呜呜,殿下那身子骨怎么熬得住?”

  “你们有没有问行馆主事的?”

  “问过了,”冯二笔带着鼻音回道,“主事说上面不拨款,他们也没有钱采买物件,所以行馆提供的饭食都是又冷又馊的。”

  “这也太过分了吧!”

  冯二笔趁机继续卖惨:“殿下本来在草原就吃不好睡不好,没想到回到京城连草原都不如,我心疼殿下啊!”

  “这不是让功臣寒心吗?”

  “上面连这么点钱都拨不下来?”

  “不是故意不拨钱吧?”

  “为什么?世子殿下不是立了功吗?给咱们朝廷省了那么多钱粮,结果连日常起居都没法照顾吗?这也太过分了!”

  “天哪,行馆是怎么办事的!”

  “不是行馆的问题吧,方才小兄弟说的是上面不拨钱。”

  “给行馆拨款是户部的职责吧?户部都是吃干饭的吗?就这么苛待功臣?”

  周围人声讨声越来越激烈。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一个为大盛立了功的人,不应该被这么苛待!

  忽然有人说:“掌柜的,我愿意出钱替世子殿下买冬被!”

  “我也愿意!”

  “我来!”

  冯二笔红着眼睛看着他们,心中盈满感动。

  他朝众人深深鞠躬,道:“殿下说,他身为大盛子民,为大盛拿回城池是应该的,大家不必……”

  “小兄弟,你别说了!掌柜的,你快送几床最好的冬被去行馆,都记在我账上!”

  “不!记我账上!”

  “记我的!”

  大家热情洋溢,只为给功臣提供最好的待遇。

  “刚才小兄弟不是说行馆连炭和正经的吃食都没有吗?依我看,大家分配一下,送被的送被,送炭的送炭,送吃食的送吃食,大家也别争了。”

  “这个好!就这么办!”

  大家伙儿热情高涨,似乎参与这场“送温暖”活动很是与有荣焉。

  连冯二笔都被挤出去,什么话都插不上了。

  掌柜和伙计费了好大劲儿才勉强压住人群的骚动。

  掌柜的面向大家,郑重道:“世子殿下是咱们大盛的功臣,眼下却连床暖和的冬被、连盆足量的炭、连份像样的吃食都没有,我听了心里实在难受啊。这样,大家都别跟我抢了,世子殿下的冬被,小店全包了!请诸位成全小店的这份心意!”

  “好!掌柜的好魄力!”

  “掌柜的太有心了!”

  “像你这样心怀天下的掌柜不多了!”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送些炭和吃食吧!”

  “走走走,这就去!”

  于是,这一天,京城又出现了一场奇观。

  两群人浩浩荡荡从不同方向,往行馆走去。

  正好在行馆外撞上。

  一个是布庄掌柜,一个是炭行掌柜。

  两人异口同声:“你怎么在这?”

  又看看身后一大群或怀抱冬被、或手拎炭包、或端捧食盒的百姓,愣了愣后,不由了然笑了。

  行馆守门的傻眼了。

  这什么情况?

  “咱们都是给殿下送礼的,还请大人通融则个,让咱们进去,咱们保证不闹事,放下东西就走!”

  守门人连忙禀报主事。

  主事一口茶喷了守门人满脸。

  他惊跳起来,尖声道:“什么情况!”

  守门人自己还没搞明白呢,哪能说得清?

  主事的只好亲自来到行馆外,见这么多百姓捧着东西,感觉气都要喘不过来了。

  “大人,咱们是来给世子殿下送东西的,您能不能让我们把东西放进去?”

  主事眉头一皱:“知道行馆是什么地方吗?哪能想进就进!都散了都散了!”

  “我们要是散了,殿下可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咱们行馆有的吃有的睡,需要你们送吗?”主事一脸不悦。

  能住在京城的,多少沾点富贵,倒也不是很怕一个行馆的主事,双方便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就在吵得不可开交时,有人高呼:“殿下来了!殿下来了!”

  楼喻身着月白衣袍,身披朱红大氅,身形颀长挺拔,秀目挺鼻,立于行馆石阶上,仿若神仙中人。

  唯一的不足就是,世子殿下面色苍白,眉染轻愁,清瘦而单薄。

  他眼眶泛红,郑重朝众人躬身一拜,说道:“诸位厚意,楼某心领了。这些都是你们自家的家当,还请留着自用,我在行馆住得挺好的,诸位不必挂心。”

  有正义感强的好事者喊道:“那也等咱们进去看了之后,才能确定殿下过得好不好啊!”

  “没错没错!”

  “不全部进去也行,让一两个人进去看看总可以吧?”

  主事的被吵得头疼,大喝道:“这里是行馆!尔等不要在此放肆!”

  “放你娘的肆!”

  一声高吼震天动地,全场皆默。

  众人纷纷回头去看到底是哪位勇士!

  一位身着官袍的中年男人昂然肃立,相貌平平,气质板正,不怒自威。

  都是京城人,谁还不认识谁?

  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高默高御史啊!

  别看他取名“默”字,真要辩论起来,那一张利嘴可谓是横扫朝堂无敌手。

  久而久之,谁都不愿跟他正面对上,就怕被他的唾沫星子淹死。

  行馆主事心中一抖,连忙向守门人使眼色。

  守门人:大人,您眼角抽搐了吗?

  人群自发让出一条道。

  高默神情冰冷地走到行馆前,对楼喻拱拱手道:“下官高默,见过世子殿下。”

  “高大人不必多礼。”楼喻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