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92章 第九十二章
  八州官道运营步入正轨, 官道上每日车马络绎不绝。

  随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八州的经济越来越繁荣。

  尤其是庆州。

  庆州是八州的工业集中区,所产工业品, 通过陆路和水路运往全国各地。

  而今陆路更加通畅,加速了工业品的对外贸易, 所需工业品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下, 楼喻将需要更多的厂房和工人。

  厂房可以建,那么工人呢?

  大盛现在步入平稳期,各地生活水平逐渐恢复,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大,庆州工厂必须得提高产量。

  现在招工方便,直接在报纸上刊印招聘启事就行。

  虽然老百姓不一定能识字, 但不妨碍他们从别人口中听到消息。

  听说庆州要招工, 外州的就算了,其余七州不少人都蠢蠢欲动。

  尤其是沧州的百姓。

  沧州是庆州工业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地, 有不少百姓都在庆州当工人, 俨然将庆州当成第二个家。

  眼看他们日子越来越红火,其余百姓也眼馋啊。

  官道通达之后,去庆州一趟花不了多少工夫, 还不如在庆州租个屋,赚些钱,等得空了再回家。

  有些人犹豫不决, 不愿离开故土,有些人却坚定无畏,踏上去往庆州的路。

  整个八州都好似活了起来。

  流动的劳力注入庆州, 带动了庆州工业产量的提升, 从而增加了庆州的贸易收入, 这些收入又广泛应用于其它基础建设中,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而这些外来工人,在庆州赚了钱之后,又能反哺家乡。

  当然,楼喻不可能放任劳力进入工厂,毕竟田地还是需要人耕种的。

  而今造纸坊已经没有私造兵器的暗室了。

  楼喻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打造兵器,遂直接建了一个军器监,专门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兵器的研究和改进。

  霍煊原本在机械厂任职,现在被调入军器监,指挥并参与武器的改良工作。

  原本的机械厂,则交由技术不俗的工匠进行农业、工业领域的器械改良工作。

  如此一来,分工更为细致。

  若是能够改良农业器具,提高耕作效率,那么会有更多的人从农田上解放出来;若是能够提升工厂的机械效率,同样会解放出更多劳动力。

  问题都是一个一个解决的。

  楼喻从来不怕问题。

  说是不怕,问题还真就来了。

  他正在内堂与官员商讨政务,忽闻外头传来隐约的哭声,夹杂着武卫们的呵斥声。

  便看了冯二笔一眼。

  冯二笔会意,立刻出门去探个究竟。

  哭闹声是从总衙门口传来的。

  冯二笔来到门口,就见一大帮子人围在总衙门前,一个个哭得肝肠寸断。

  武卫们全都眉头紧锁,拿他们没有办法。

  冯二笔拍了一个武卫的肩膀。

  “怎么回事?”

  武卫转身,见到是他,忙行礼道:“冯大人,就是一群刁……一群百姓来闹事,您放心,小人会尽快赶走他们的!”

  冯二笔神色严肃:“他们因何闹事?”

  “就是丢了东西,说要请王爷给他们做主,可咱们王爷日理万机,哪有工夫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冯二笔皱眉:“怎么说话的?”

  武卫:“……”

  “老百姓的事怎么就是小事了?”冯二笔郑重道,“王爷做的事,哪一样不是为了百姓?日后不可再说这话。”

  “是!”

  武卫自知失言,额上冷汗直冒。

  冯二笔冷冷推开他,站在台阶上,看着被武卫们拦在外头的百姓,朗声道:

  “诸位乡亲都别激动,有什么苦楚咱们细细说,在衙门外哭闹也解决不了问题对吧?”

  有人愤愤道:“这位大人,能找的法子咱们都找过了,可钱还是拿不回来啊,咱们这一年都白干了!钱没了,拿什么过活?我家里上有父母,下有几个孩子,以后可怎么活啊!”

  “是啊是啊!钱拿不回来咱们都过不下去了!”

  “去找了衙门,衙门都说没办法!”

  “镖局的人不认账,公门的人又不管,咱们小老百姓还能有什么办法啊!”

  “我家里的老爹还等着钱买药治病啊,现在钱丢了,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你们庆州是不是欺负咱们是外地人,故意不帮咱们讨回公道啊!”

  “请东安王为小民做主啊!”

  “请东安王为小民做主啊!”

  “请东安王为小民做主啊!”

  众人七嘴八舌,后又纷纷跪在衙门外,请愿声此起彼伏,吵得冯二笔耳边嗡嗡作响。

  他大喊一声:“都别吵了!再吵治你们一个扰乱公衙的罪名!”

  众人惧怕府衙权威,要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也不敢跑来总衙请愿。

  听冯二笔这么一说,只好偃旗息鼓,一个个跪坐在地上哀泣吁天。

  冯二笔见此惨状,心中暗叹,语气稍稍温和了些。

  “谁愿意出来,将前因后果都说给我听听?”

  迟疑片刻后,便有人站出来,将事情原原本本交待清楚。

  他们来自莱州的一个小镇,平日里从事的都是一些手工活计。

  不过镇子小,没什么收入,庆州工厂红火后,他们听说到庆州工厂做工能赚钱,便决定结伴来庆州讨生活。

  他们来庆州已有一年多,算是庆州的老工人了。

  他们背井离乡,在庆州赚了钱,自然不忘补贴家里。

  怎么补贴?

  庆州和莱州离得比较远,他们在工厂做工,没有时间回家,只能托人捎回去。

  但捎钱不是件小事。

  尤其是一群人的钱,稍有不慎,就会被匪盗抢了去。

  大家想来想去,只好咬牙凑钱请了镖师。

  结果谁能料到,过了半个多月,都没等到那些镖师拿着回执过来找他们。

  按理说,半个多月,足够镖师们来回跑很多趟了。

  众人心里咯噔一下,忙跑去镖局问个清楚。

  结果镖局的人说:“咱们镖局没接这个单,你们找错人了。”

  一群人懵了。

  怎么可能找错了呢?他们手上拿的明明是这个镖局盖印的存单啊!怎么不认账呢?

  双方闹到了公堂上。

  经过官府鉴定,这存单确实不是镖局的,而是伪造的。

  他们是被诈骗团伙骗了。

  一群人全都傻了。

  被骗了?那钱怎么办?他们丢掉的钱可怎么办呀!

  骗子骗了钱之后,早已钻入茫茫人海中,盛国这么大,根本找不回来。

  钱没了,他们一家老小该怎么过活啊!

  衙门也没办法,他们不可能抓得到人。

  此案只能如此了结。

  冯二笔听罢也觉得棘手。

  这件事这要说起来,工人们无辜,镖局无辜,骗子才是罪魁祸首。

  但骗子找不回来,工人只能自认倒霉。

  可这么一大群人总不能不管。

  他便出声安抚道:“大家先不要急,我先进去通报大人们,怎么样?”

  “多谢大人!”

  “谢谢大人!大人一定要为小民做主啊!”

  冯二笔回了内堂,楼喻等人恰好也开完了会。

  他事无巨细地汇报方才所闻,说完静待楼喻吩咐。

  楼喻想了想,问众人:“诸位以为该如何?”

  范玉笙道:“即便发布海捕文书,能捉到骗子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杨广怀亦颔首:“世事无常。”

  工人们的确值得同情,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案子确实难办。

  楼喻又问:“各位部长有无建议?”

  身为财政部部长,楼荃对银钱相当在意。

  她肃容道:“外地工人捎银两回乡,的确没有保障,很容易被骗被劫。若是建立一个机制,能够保证银钱的安全,工人们方能真正心安。”

  工部部长方焕道:“以前除了行商,很少有老百姓背井离乡去外地讨生活,行商一般都会有固定合作的镖局,老百姓没什么经验,确实容易被骗。我同意楼部长的提议。”

  其余人也皆附和。

  眼前这件事管不了,但以后类似的事情可以预防。

  楼喻淡淡问:“那么,衙外请愿的百姓该如何?”

  众人一时犯了难。

  管吧,总不能直接给他们钱吧?不管吧,他们确实很可怜。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追回骗子,讨回钱财。

  可骗子无影无踪,该如何追捕?

  楼喻沉思片刻,说:“既然提到保护机制,那诸位都回去想一想,该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机制。两天后写份报告交上来。”

  “是!”

  范玉笙问:“衙外的百姓该如何?”

  楼喻吩咐道:“跟外头的工人说,总衙会妥善处理此事,让他们先回去等消息。还有,交待下去,让各个工厂的管事,劝告工人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寄钱回去。”

  “是!”

  众人退离内堂后,楼喻召来冯三墨,令暗部动用消息网搜寻骗子。

  如果能找回来自然万事大吉,如果不能,楼喻只能另想他法。

  经过数年发展,冯三墨所领暗部,已经遍布大盛各个州府。

  伪造镖局标识骗取钱财的骗子团伙,在暗部庞大的消息网中,很快显露行迹。

  尤其是这些人还胆大妄为地在庆州作案。

  庆州可是八州的核心地带,为了保证楼喻的安全,冯三墨暗中布置了极为紧密的消息网。

  在暗部的高效率下,诈骗团伙不到两天就被捉拿归案。

  骗子还没来得及花费银两,是以,工人们基本都拿回了自己的钱。

  他们纷纷跪在总衙外喜极而泣,对东安王的仁德和贤明赞叹不已。

  可钱是追回来了,现在又该怎么寄回去呢?

  一家老小都等着钱生活呢!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很难心安。

  楼喻这两天也没闲着,他正在为解决这件事殚精竭虑。

  他已经有些思路了,但具体细节还得完善。

  杨广怀等人也呈交了报告。

  但在楼喻看来,他们还是只将目光放在“保障工人寄钱安全”这一件事上。

  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只有这个机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才不算亏本。

  否则专门为这一件事建立新的体系,倒显得大材小用了。

  他召集众人开会商讨。

  “我看了诸位的报告,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可由官府设专门组织,为工人寄送钱财;第二,可让工厂与正规镖局进行长期合作,由工厂统一管理工人寄钱一事;第三,打击假冒伪劣,杜绝此类骗术;第四,规劝工人过年回乡时自己携带钱物。诸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众人尽皆摇头。

  楼喻先是表扬众人:“诸位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大家都等着“但是”。

  “不过,我倒是有几个问题想问。”

  众人皆手拿纸笔,神情专注,就等着听楼喻的指示记笔记。

  “杨先生,如果设专门的官方组织,人手从哪来?资金从哪来?”

  杨广怀回道:“可以招收人员作为小吏,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向工人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先集中工人的包裹,再按地域进行统一派发。此次出事的虽是莱州工人,但属下以为,不仅仅只有莱州工人有此困境。”

  楼喻不由笑了:“很好。”

  他又问范玉笙:“如果工厂与镖局合作,并统一代理工人寄送钱财之事,这其中,该如何运作?如何分利?”

  范玉笙道:“工厂可与镖局签订契约,定期为工人寄送钱财,依据包裹数量和距离长短收取佣金。”

  “如果有少数工人出现紧急情况,必须要寄送钱财呢?”

  “可以让他自行去镖局寄送。”

  “若是再次被骗,或私人寄送佣金过高呢?”

  要知道,之前莱州那些工人,就是为了平摊佣金才合在一起寄送银两的。

  也就是拼镖。

  镖局佣金一般是按照次数和路程远近收取的。

  从庆州走一趟镖去莱州,以前或许便宜些,但现在官道收费,佣金自然跟着上涨,一趟就得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对寻常百姓来说,是一笔巨款。

  镖局收费一直都比较昂贵,大盛的百姓要是想寄送物件,通常会找熟人代为转送,只有实在找不到熟人或物件尤其贵重,才会找上镖局。

  范玉笙无法回答。

  楼喻倒也不为难他,继续道:“至于后面两点,我简单说说。打击假冒伪劣,这点可以,但这不足以解决百姓寄物难的问题。规劝百姓自己回乡携带钱财也行,但还是那句话,若是有紧急情况必须寄送呢?”

  “更何况,咱们工厂的工钱每月发放,要是让工人存一年的钱再带回去,他们家里人该依靠什么过活?”

  众人都被问住了。

  楼喻温和道:“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首先,新机制具体如何运营,人员如何安排;其次,建立新机制的成本与盈利能否达到平衡;再有,能否帮助百姓寄送包括钱财在内的一切物品,包括信件、细软等;最后,如果新机制建立,这个机制将由哪个部门监管。诸位若有补充,可以畅所欲言。”

  众人:“……”

  王爷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全,他们哪还有可以补充的?

  楼喻便将自己写的计划书递给众人传看,郑重坚定道:

  “我想在八州,建立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范玉笙对新名词很感兴趣:“物流体系?”

  “不错。”楼喻解释道,“这个体系不仅事关民生,还将与战时军队后勤以及天灾物资输送息息相关。”

  有了平坦通畅的官道,确实会为物资的运送提供便利。

  但仅仅如此,就足够了吗?

  还不够。

  时间就是生命。

  他们还需要一个高效运转的物流体系。

  战时,庆州的军备要运往宜州,沧州的粮食要运往宜州,吉州的奶粉肉松要运往宜州,还有其余几州的物资,都要运往宜州。

  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调集。

  但若赶上天灾,物资调配又有不同。

  举个例子。

  当初湖州水患,楼喻不得不紧急从军队中调派人手运送物资过去,所有的人员和物资都是临时统筹的,调配起来极为混乱,耽搁了不少工夫。

  且庆州与湖州相隔路远,又耽搁了时间。

  如果当初沧州能有一个专业而成熟的物流体系,便可以就近进行支援。

  之所以从庆州调派,只是因为楼喻无法远程遥控,只能在庆州亲自参与调配。

  总而言之,八州境内,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保证物资可以在各州之间进行顺利流通。

  闲时可为百姓服务,战时可为前线服务。

  天灾时,可一方有难,多方支援。

  范玉笙由衷赞道:“还是王爷思虑周到。”

  其余人皆深以为然。

  楼荃道:“若要在八州建立这样的机制,恐怕要耗费不少钱财,先前修路已差点掏空了府库。”

  虽然楼喻赚得多,可他花得也多啊!

  “如果在现有的机制上进行整改呢?”楼喻问。

  楼荃不解:“王爷是指?”

  “咱们新修的官道,大多路段都以原先的官道为基础,只有少许改换了路线。如果我没记错,官道旁大多设了驿站吧?”

  大盛的驿站,一般用来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驿站的驿舍还可为来往的官员提供食宿、更换马匹。

  以前八州的驿站,都由朝廷进行管控。

  现在楼喻是八州的最高权威,驿站都得听他号令。

  而今官道修整,八州之间四通八达,往来便利,驿站的作用就变得微弱了。

  各个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等等。

  驿丁有驿长一人和驿卒若干。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驿卒们都得风雨无阻地传递信物。

  他们做的事,与现代的邮差、快递员并无多少区别。

  这些驿卒做惯了收纳、传递信物的活计,若是能纳入物流体系,绝对会是一份极强的助力。

  杨广怀道:“王爷是想在驿站的基础上建立物流体系?”

  “驿站经验丰富,咱们就不必一切都从头开始。”

  范玉笙道:“可驿站做的是传递公文要函之事,若是增加负担,岂非影响日后各州府衙效率?”

  “如今八州通达,传送公文函件所需的驿卒没有那么多。而且集中处理是个好办法,同一地域的百姓可定时定量投递,若遇紧急情况,百姓可付加急费,驿卒也不过多跑一趟,只要合理安排,负担不会太重。”

  一般来说,寻常的匪盗根本不敢招惹朝廷的驿卒,唯恐被官府通缉剿杀,所以信件或物资由驿卒传送相对安全。

  楼荃问:“如何定时定量?”

  楼喻道:“各州府皆设一处寄存点,百姓如有需求,可于约定的日期将要寄的物件存放在寄存点,由专人分门别类,再送至各处驿站,由驿卒寄送。”

  “这是定时,”范玉笙问,“定量呢?”

  “一开始建立,愿意选择咱们官方物流的百姓不一定多,所以用定时集中处理,减少等待的时间。若往后,百姓寄件多了,寄存点收到一定数量的物件,便要进行转运投递。”

  “可这么一来,还是会增加驿站的负担。”

  “刚开始,百姓寄得少,驿站人也少,等到以后,百姓寄得多,咱们便也培养出更多的驿卒了。”

  众人听明白了。

  可以趁前头没有多少任务的时候,让驿站培养训练更多的驿卒。

  一切都得慢慢来。

  “不过,就算是咱们自己的驿站,也不能完全保证银钱在运送过程中不会遗失。”

  楼喻不得不提醒他们一句。

  银钱同寻常货物以及信件不一样。

  强盗确实不敢招惹驿卒,但那是利益还不够足以让他们冒险。

  如果许多百姓要寄钱回去,驿卒携带那么多银钱上路,不可能不被眼红的匪盗盯上。

  他们劫掠信件公函无用,劫掠朝廷重要物资还需要跟一帮人拼命,因为运送重要大宗货物,不可能只派一两个驿卒。

  那么,携带银钱的驿卒呢?

  就算只劫掠一两次,那也会使无辜驿卒受到伤害,也会让百姓失去钱财。

  众人皆深以为然。

  “王爷是否已有良策?”范玉笙问。

  楼喻颔首:“寄存银钱者,可将银钱存入寄存点,并换取相应凭证。凭证一式三份,一份由自己保管,一份由寄存点留存,一份由驿卒送往寄送地。拿到凭证的外地亲朋,便可由凭证及本人身份证明,去当地寄存点换取相应的银钱。当然,这个方式只限于八州境内。”

  比如,甲要从庆州寄钱去莱州,他可以先在庆州寄存点换取凭证,由驿卒将其中一份凭证寄到莱州,被寄人就可以用凭证和身份证明,在莱州的寄存点换取等额的银钱。

  如果莱州寄存点的库银不足,可由当地府衙进行拨款。

  到年底,再由财政部统一核算。

  如此,就会规避银钱在路上流通的风险。

  而且,各州皆有寄存点,驿卒往返皆可携带物件,不会存在空跑一趟的情况。

  “此举大善!”范玉笙目露敬色。

  楼喻笑着对楼荃道:“不过,这对财政部来说又是一项重担,辛苦楼部长了。”

  楼荃诚恳道:“我们多做些工作不算什么,只要能避免百姓受损,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商讨后,新的体系暂时定下。

  莱州工人被骗一事传开后,外地工人们都不敢往家里头寄钱寄物了。

  可家里人急需用钱怎么办?

  就在众人唉声叹气时,城中贴上了告示。

  告示上说:东安王体恤大家寄物难一事,特意在八州境内建立物流体系,取名顺通物流。顺通物流由官府全权管控,寄件实惠,安全可靠。庆州寄存点位于南市分衙对街,有意者可至寄存点详细咨询。

  老百姓心里不由犯嘀咕。

  真是官府开的?真的实惠?真的安全?

  不过,这是东安王创建的,应该是可信的吧?

  大多数人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