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曹氏逆子 > 第234章 王允来管理乌恒人
  本来曹操想着派人去抓捕他们的,但是却被曹茂给阻止了。

  ;为什么不去抓他们?

  曹操带着满脸的不解询问道。

  ;我们现在趁着这个机会,灭掉袁尚和袁熙不好吗?

  曹茂听着他的话无奈的笑了笑。

  ;父亲,您说他们现在逃跑了,会去投靠谁呢?

  曹操毫不犹豫的说道。

  ;当然是去投靠公孙康呀。

  现在北方唯一能够独立的军阀就只有辽东的公孙康了,袁尚袁熙别无其他去处。

  ;这就对了吗!

  曹茂缓缓的说道。

  ;我们既然是已经来到了这里了,不如顺便就把辽东也给收了吧,不然等我们再去攻打辽东的话浪费时间精力,现在顺便一起收拾了吧。

  ;父亲,您想想从许昌到这里一路的军费要多少啊?我们现在正好有了一个,征讨公孙康的机会呀。

  ;我怎么没想到呢?

  曹操听完以后一拍大腿。要是以前的话,我们可能很难啃的下辽东这块骨头,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呀。

  曹操看着自己面前的大炮,不管是什么辽东,辽西的都不在话下了。

  其实之前的时候曹操对于辽东还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

  第一呢,是因为辽东这个地方太过于偏远了,物产也不够丰富,冬天还特别冷。就算是打下来了也不好管理。

  第二就是因为公孙康在辽东经营多年。虽然执行严刑酷法十分残暴,但是却也将辽东经营的非常稳定。

  曹操想要打下辽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可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所以在曹操的眼里看来,辽东只不过是个鸡肋而已,可有可无罢了。

  谋士们听见了曹茂的话,也都是非常赞同的。

  现在他们手里有了大炮,攻下辽东就会容易的多了,而且有了新路,就可以把辽东和中原联系在一起。不会像以前那么难以统治了。

  ;先整理一下乌恒的兵力,然后我们就起兵去讨伐辽东。

  曹操没有被激动冲昏头脑,立刻去辽东。

  乌恒这边几十万人呢,也得好好的整编一下,不然的话万一要是发生什么暴乱就不好了。

  ;对于乌恒,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曹操征求着谋士们的意见。

  ;我觉得乌恒可以继续的往南迁移!

  贾诩站出来说道!

  ;要是让他们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们无法约束他们,他们难免会再次产生造反的心思。

  ;再有就是这边的地势太靠北了,气候恶劣,是个不毛之地,占领了也徒增麻烦。

  曹操听了他的话点点头,心里还是很赞同的。

  ;贾诩军师的话,我只同意一半。

  就在这个时候,曹茂说了一句。

  ;哦?

  众人听见这话以后,不由得愣了一下,他们都觉着贾诩这话说的很对呀,为什么曹茂却说只同意一半呢?

  ;子陵,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曹操觉着自己的这个儿子肯定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了。

  曹茂缓缓的说到。

  ;土地这种东西都多一些,总是没有坏处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自己的用处。

  ;至于你们说的那些统治不方便,多修一些新路就可以了呀。

  ;虽然说北方的气候非常寒冷,但是地形广阔,适合放牧,未来可以把这里变成我们的巨大牧场,把大量的牛羊,制造出来的羊毛,羊肉,牛肉,牛奶,制品通过新路运到南方。

  ;这些东西,都是巨大的资源。

  ;这个……

  众人听着曹茂的话,对时都相互看了看,觉着这未必没有道理的。

  北方本来一直都是游牧民族的地盘,这里的牛羊资源非常的丰厚。

  而那些羊毛,羊皮等东西都是有着巨大的价值的。

  ;曹茂公子所言不错。

  这个时候贾诩也赶紧的改口说道。

  ;之前的时候是我考虑不周了。

  ;但是把乌恒人,继续留在这边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想要开发北方地区的话,最好是迁移大汉的子民过来。

  曹茂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

  ;只要我们给的利益足够,不怕没有人来。

  ;我们可以在这边儿给他们建造好一个个的城镇,修好道路免税,那些经商的人一个个的都会哭着喊着过来的!

  其他人听完以后点了点头。

  确实是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只要是哪里有利益,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前往哪里。

  通过那些商人把北方和南方联系起来再好不过了。

  ;等到时候再调集一些能人过来镇守这边儿。

  曹茂想了想,然后说道。

  ;我觉着王允可以的。

  王允现在跟随荀彧,已经历练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也是时候可以独当一面了。

  北方这边儿新建城池,迁移人口等等,会有很多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能够解决。

  而这个王允绝对具备这样的才能。

  历史上的王允可是连董卓,吕布都能算计的,所以这个事情他还是可以干好的。

  ;行!

  曹操点点头,算是答应了曹茂的举荐。

  对于王允这个人,曹操也是十分满意的。

  这个王允跟在荀彧的身边能力强,做事稳重,在这里绝对能够镇的住。

  于是曹操直接让人写好了任命书,回去把王允给调了过来。

  开始的时候,迁移乌恒人的事情,也就直接交给了王允来主持了!

  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去攻打公孙康身上了。

  一个月以后,王允来到了这边儿。

  曹操把这边的事情重新命名,命名王允韦太守主持各种事宜。

  王允领命,立刻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王允首先要做的第一条就是,跟曹茂要了很多的煤炭跟水泥。

  他的计划其实很清晰的,想要把这边儿这么大的一个地区管理好,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城池作为中心点。

  再通过新修的路把这些据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包围圈。

  但是想要建立城池的话水,水泥是最快的东西。

  并且水泥建造出来的房子又可以御寒,又可以保暖,还不据狂风暴雨比土坯建造出来的房子强太多了。

  再加上煤炭,北方的严寒就不足为惧了。

  曹茂不光给王允调来了水,你还给王允调集了很多的能工巧匠。

  曹茂学堂里面有专门培养各种工匠的,这个时候正好弄一些工匠可以出师了。

  刚看到那些年轻的工匠来到的时候,众人才忍不住的感叹,曹茂创办学堂,是何等的聪明。

  如果没有学堂的话,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培养出来这么一大批的人才呀?

  人,才是生产力的根本。

  他们到现在,才算是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有了这些工匠,建立一个新的城池,速度会快好几倍甚至是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