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秦谍 > 第一百零六章 皆大欢喜
  第二日,大殿前,刑部尚书崔纯不顾自己的形象,自顾自地打了个哈欠。

  一旁,站在附近的御史抬头望天,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

  这位两不相帮的刑部尚书正查着迟炳仁的案子,御史台的那些年轻御史头再铁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去找崔纯麻烦的时候。

  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崔纯心里有些疲惫。昨天听了王遵度的那番话,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加之今早还要上朝,根本没有睡上几个时辰。

  一边,捧着笏板的黄文耀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崔纯看他的眼神不太对劲儿……

  将目光从黄文耀身上收回,崔纯鼻孔里冷哼了一声,脸上很是不屑。

  昨天他打开那个瓷瓶闻了两下之后,吓得连忙找来大夫,开了好些补药回去,花了不少银子。他现在精神不振,一大半的原因都是要我这件事而担惊受怕。

  不多时,众臣排队鱼贯而入,一个个依次列好,行礼之后,站在阶下等着早朝的进行。

  站在最前面,崔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上前禀报:先是工部上书要求修缮魏国河道,又是户部哭诉国库银子不多,堂堂两部尚书像是赶集的妇人,就这么在早朝上争吵了起来。

  不同的是,没有人敢围观起哄,这两位吵的也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关乎国库数十万两白银的用途。

  在两人身后,诸多大臣都不敢插嘴,就这么看着两人争论。户部声称国库没钱,工部声称河道不修恐有大祸。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这也是魏国的老传统了,甚至在七国都是老传统。魏国国土辽阔,大江小河不计其数。因为多年战乱不止,很多在大周时期兴修的水利设施都已经失修。这方面正是工部的职责,但是管着银子的却是户部。加上秦魏多年纷争,魏国北境宛如吞金巨兽一般,像个无底洞一样耗费着魏国国力。在这种情况下,工部还年年都想要修缮水利,户部自然不肯。

  毕竟,偌大一个国家,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为了省银子,魏帝登基六年

  来都不曾翻新过宫殿,甚至百官俸禄都一再削减。

  户部上书弹劾工部不顾国情,工部上书弹劾户部尸位素餐,几乎是魏国朝堂之上每年年尾都会有的戏码,这朝上百官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听着下方的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两人争吵不休,魏帝揉了揉发涨的眉心,有些头疼。

  这两人看似是在争吵,仿佛与对方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可能吗?

  工部是有自己的银子和款项不假,但是每年要做的事情太多,这点银子就是杯水车薪,所以每年都要向魏帝申请拨银。而发银子的,就是户部。

  这种情况下,双方怎么可能势如水火?这分明是蛇鼠一窝!

  这两人说是在争吵,还不如说是在唱双簧!

  他们要的,是自己这个皇帝的决断。

  听着下面两人的争吵已经陷入尾声,魏帝坐直了身子,摆摆手,说道:“此事朕允了,交由内阁批复。”

  听到这么说,下方两位尚书停止了争吵,行礼之后退了回去。

  见两人退下,挥了挥手,示意早朝继续,显然没有退朝的打算。

  下方,一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魏帝就应该让喜宁宣布退朝了。今日没有开口,明显是在等待着什么。

  想到这里,一群人将目光移向了前方一人,其中以御史台官员尤甚,目光炽烈到仿佛要将那人洞穿。

  最前面,崔纯仿佛感受到了身后传来的目光,心里居然有些发毛。

  自己这番,是要被逼着和那群疯狗作对啊……

  不过想起来王四维让王遵度带来的口信,崔纯也不再犹豫,往前一步,道:“臣有本奏!”

  “讲。”在上面,魏帝看到崔纯出来,也是放下心来,说道。

  “前御史大夫迟炳仁于校事官牢中被害一案,刑部已有定论。”不顾身后传来的喧哗声,崔纯硬着头皮说道:“办案经过都在于此,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从袖子里取出来一本折子,递了上去。

  “呈上来。”

  听见魏帝如此吩咐,喜宁连忙跑上去,将崔纯手里的奏折取了上来。

  从喜宁手中取过奏折,翻阅一番之后,魏帝面无表情地说道:“王卿,你看看

  ……王卿!”

  台下,正靠着柱子打盹摸鱼的老头儿听到有人叫他,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左右看了几眼,他揉了揉眼睛,自言自语道:“下朝了吗?”

  说着,他居然就这么行礼就要退下。

  龙椅上,魏帝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王卿,朕知道你乏了,不过看看这奏折可好?”

  语气之中,竟无半点愤怒,反而像是在和王四维商量一样。

  在王四维后方,一群朝臣却是一个敢笑的都没有。

  能够让魏帝宠信至此,满朝仅有王四维。

  睡眼朦胧地从喜宁手里将那份奏折接过,王四维快速地看了两眼,将奏折递还给喜宁,不住点头道:“不错,不错!”

  他能有什么意见?写这奏折的是他学生,查案的是他后辈,问他的是他上司,他能有什么意见?

  老头儿能有什么意见?老头儿觉得不错!

  不得不说崔纯能够在朝中两不相沾做到这个位置,除去王四维的暗中相帮以外,他自己也是个人才。这奏折里巧妙地避开了黄家蔡家还有致远候的身影,将迟炳仁的死归咎于浔州江湖客的复仇和校事官的失责,巧妙地将这事情和迟炳仁的罪状联系了起来,还故意凸显了王遵度在这件事情里的地位,更是给了魏帝一个美妙的的答复:校事官失职,贼人依旧在逃,黄家没问题,致远候没问题,大家都没问题。

  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一名死囚在校事官大牢里消失,然后被安上行刺的名头出现在刑部大牢里。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