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重生火红年代 > 第169章 169章:没有喝酒搞不定的事和独特的营销方式
  到了帝都,先在一家豪华酒店包了一间豪华包厢,然后寻到检验所,找到直接参与检测的几名专家,好言好语,低声下气的一番邀请。

  人家开始严正拒绝,但见他们实在很有诚意,便给了面子,随车来到酒店。

  山珍海味,美酒佳酿;专家们刚开始还有些拘谨,渐渐就放开了,喝了茅台喝洋酒,喝了洋酒喝啤酒……直喝了大半夜,几位专家喝的很满意,又坐着奔驰而归。

  接下来整整半个月,把检测所所有专家级别的人物,各级领导,一一都宴请了一遍。

  喝了洋酒喝茅台,喝了茅台和啤酒,欢声笑语,气氛热烈,有人喝醉了唱歌,有人跳舞,有人动手动脚的……酒席上的一些口号也很有智慧,很搞笑的。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市场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一喝九两,重点培养。”

  “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令田子欣大开眼界,没想到平时文质彬彬,涵养十足的专家们,在喝酒的时候竟是如此的好玩,如此的真性情。

  可见,人的本性是多么的复杂和多变。

  其中一位年纪大的老专家比较注重养生,直言喜欢喝中药泡的药酒,田子欣二话没说,直接去买了最好的两大缸上来,事后又给他家里送了五缸,可谓诚意满满。

  人家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了,把检验结果给了。

  ………

  初战告捷,四人欢喜了一场,马不停蹄,继续找相关部门拿资格证。

  手段也是一样,就是喝酒。

  喝了啤酒喝茅台,喝了茅台喝洋酒,喝它个昏天暗地,东倒西歪,胡言乱语。

  事实证明,对付田志森这种人,没有嫖搞不定的事;对付这些部门的人,没有喝酒搞不定的事。

  如果没搞定,那只能证明你没把人家喝好。

  田子欣和李东来酒量有限,韩山根和黄勇两位应酬部的副总可谓立了大功,出发前,二人就知道责任重大,也是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二人每天起来晨跑,锻炼身体,就是为了达到最佳的巅峰喝酒状态。

  二十几天来,带了的酒全部喝光了,烟也抽光了,还远远不够,就上街买。

  最后,资格证终于也拿到手了。

  ………

  从帝都胜利归来的第二天,田子欣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顺利参与三峡工程的建设,难度很大,不是靠喝酒就能搞定的。

  这是一项涉及国家战略层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不是你随便阿猫阿狗就能参与的,拿了资格证又如何,半年内全国拿到资格证的水泥厂有好几十家。

  郭援朝在帝都跑了几家部门,都没成功,碰了一鼻子灰,可见难度有多大。

  这玩意,也不是你广告打的猛,宣传做得好,或者是使用其他什么隐晦的手段就能成的。

  这天,他把自己锁在办公室,一边抽烟,一边仔细思谋对策。

  关键时刻,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拿的出与众不同的高招。

  烟雾缭绕,天庭流云间,灵光乍现,一个新颖,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于是提笔在纸上写下四个大字,“鹰的重生”!他准备写一篇文章呢。

  “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弯又长,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捕捉猎物;它的羽毛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痛苦又漫长的蜕变。

  它选择了蜕变。

  它努力的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窝,并停留在哪里,不得飞翔。

  它用喙击打岩石,直至完全脱落,静静等待新的喙长出;它用新长出来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

  新爪子长出后,便用新趾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

  五个月后,新羽毛长出来后,它终于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了30年的岁月……

  ………

  我们的水泥厂也快40岁了,也到了重生的关头,它能跟鹰一样重生吗,我们认为一定能的………

  那全国又有多少跟我们一样的企业需要重生呢,又有多少企业能重生呢?

  一定能的,只要我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难道咱们的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跟一只鹰比吗?

  一定能的,也必须能!

  只有全国的企业都重生了,咱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咱们的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咱们的国家才能强大,咱们的民族才能骄傲的站立在世界的东方……

  红星水泥厂:田子欣。1997年9月22日。”

  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他借鉴TCL总裁李东生大佬当年轰动一时的名篇,办抄半改的写了下来,再逐字逐句的修改,加入了自己的观点,然后才微笑的点点头。

  真是一篇有事实,有家国情怀,有冲天豪情的佳作,号召全国陷入困难的企业家们努力拼搏的战斗檄文。

  李东生的《鹰的重生》和张瑞敏的《与狼共舞》是两篇最著名的关于论述企业生存发展的名篇,一篇产生于TCL发展的瓶颈期,一篇产生于中国正式加入WTO前,外国企业即将大举进军内地,国内企业普遍产生了恐惧心理的时期。

  仔细的阅读了几遍,他觉得差不多了,便拨通了《中原经济周报》记者李婷的电话,就是上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向他连发三问的美女。

  “喂,李小姐,我是红星水泥厂的田子欣,你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田董,你好!”李婷彬彬有礼的回道,又问:“你是大忙人,怎么想起跟我打电话了,是不是想做个专访。”《中原经济周报》属于大刊物,发行量很大的。

  “不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想通过你们的周报刊登,可以的。”

  “行,你先把文章寄过来,如何符合刊登标准,稿费是一分都不会少你的。”

  “好,多谢了。”

  挂了电话,田子欣用信封装了文章,立刻打电话让工作人员进来,吩咐给中原经济周报寄出去。

  完了,他颇为得意的笑了,这篇文章一定会引起轰动,跟当年李东生和张瑞敏取得的效果一样。

  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在整个中国企业界的地位和声望,有了地位和声望,许多事情做起来就没那么难了,比如参与三峡工程水利项目。

  先推销自己,再推销工厂,最后推销产品,这是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