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第四十章 我的道是无人走过的道
  王县令一时激动,夸赞了李咎几句,却引来了李咎的怀疑。

  李咎已经猜到王县令的身份不一般,而王县令的语气透露出来的他对青山县的位置摆放,把这个身份的圈子圈得更小了。

  一般般的富贵人不太会用“是我青山县之福”的措辞,再加上染织陈上次说到赵笠是县丞之子……

  县丞就在这,对这个书生很恭敬,几个条件加起来,这个书生的身份还用猜吗?

  李咎不动声色地说:“不敢受赞,未曾有功。等青山县人人都吃得起肉、吃得饱饭、穿得起衣服时,先生再夸我,我才能接受。”

  王县令觉得李咎真是又能干又有才华,又有品德还谦虚,为县里能留下这样的人才而感到十分欣慰,好感值几乎都快拉满了。

  李咎将写了“香皂”的纸拿掉,露出写着“水泥”和“混凝土”的纸。

  “虽然香皂一时间不能自产,还要等咱们青山县的油料庄稼丰产后才能提上日程,但是另一件神器却是只要劳动力就能做的。此物可以用来修路、筑堤、建屋子,并且赶在春耕前,我便要动手试制了。”

  王县令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这这这,竟然还有没掏出来的好东西?

  李咎似乎是看出来他的惊讶,微微笑着说:“不止这个,还有冶炼透明玻璃的方子,过冬取暖的法子,冶炼铁器的方子——主要是用来改良犁头和生产其他精密器物,还有能将布匹纱线的产量提高数倍的器械,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物件……”

  将王县令和赵县丞的期待感吊到最高之后,李咎话锋一转,“不过,还不是时候。就拿织布机来说,如果今天就有这样的机器在,几台织机就能满足全城的布帛需求,则依靠纺织为生的农妇岂不是失去了一个换口粮的途径?土地不增加,粮食不增加,她们吃什么呢?一个男耕女织的小户人家要失去一半的收入来源,民心又怎能安定?”

  王、赵二人一想,确实如此,李咎的顾虑十分正确。

  李咎道:“是以,急不来,还是要先处理好这些细节,否则不是利民,是害民了。我才有了个头绪,便是用其他的女红之物代替布匹。如今女子们在家也是要做活计的,只是活计不值钱,更不如布匹可当钱使用。我安心想个办法,令她们用其他方子挣钱,如此她们有了别的活路,我再将织机送上,就可解决布匹大量出现后对小门小户的民生造成的影响。此事等我仔仔细细地思考透彻了,写下来成个文章,再请诸位贤达一同谋划。”

  王县令连连称是,又问:“但不知道先生所说的文章,何时能成?”

  李咎算了算今年的事情,遗憾地说:“怎么也得明年。今年试种不知能否成功,倘若不能解决粮食的收成问题,一切都是空谈。只有人口增加到田地装不下了才能有人专门当工匠。只有粮食多到可以养活所有人了才能有人不去种田。我们在走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实在困难啊。我站在今日,不能猜测秋天的收成,故而此文成形,也只能是明年的事了。”

  王县令思忖片刻,道:“先生尽管去做想做的事情,要人给人,要地给地,只希望先生能为青山县找到那条人人吃饱穿暖的道路!”

  赵家父子也很是激动,这样的大事,若能插一手,将来王县令考评、擢升时,岂能不记他们一笔?他家想突破青山县、突破胥吏的身份,与其指望赵笠念书,还不如指望李咎明年来个亩产三千斤呢!

  必须好好抓牢这个金娃娃!

  李园之行,四人都很满意,个个都拿到了想要的东西。

  李咎拿到了本地最大的靠山,王县令发现了可以帮助他实现政治抱负的“隐士”,赵县丞父子搭上了最大的船,扬帆起航,指日可待。

  王县令来时满腹心事,去时春风得意,到了官邸马上就从自己的书童里选了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派去了李咎府上,随着书童一起到的还有他一年的嚼用和一封书信。

  李咎颇为意外,知道“王先生”着急,但是没想到能急到这份上。

  人来了也好,这个名叫“阿柱”的少年刚刚好弥补了李咎人手空缺。

  阿柱和哑巴差不多一样多,性格也和哑巴一样沉稳,同样熟悉农事,踏实肯干的同时不乏机灵劲儿。他的年纪比初三大一些,比初三通晓人情世故。况且他还有王县令给的面子,在青山县走动要方便很多。

  阿柱得到的授意是如实记录李园的耕种,要详细到日子和数量,播种的数量、播种的方法、使用的人丁数量和牲畜数量……一直到收获时所耗费的时间和丁口数量,必须全部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

  阿柱认得简单的文字,也会写一些常用的字,李咎见他的文化水平比初三略高些,安心要把他算到上学的人里一起上课,偏巧其他的事也渐渐地来了,需得先顾上发展大计的正事。

  阿柱到李园的当天中午,王得春打发第一拨长工也到了李园,分别是吴家五口人和其他六个老实汉子。

  这次收编人手,李咎自己没怎么出马,全部交给了三九、初三和幺娘等去办。

  如何选住下来的房子,如何分配衣服、铺盖,如何教他们按李园的规矩吃喝拉撒收拾打理等等。

  王县令只交代阿柱记下农事相关,但是阿柱莫名地觉得李园这些和别处迥异的规矩做派,也很值得记一笔。

  和每个李园人一样,阿柱也分到了一间屋子,他选在了初三兄弟俩隔壁,这样可以就近与他们哥俩聊天。

  只是初三一个口风紧,一个年纪小,想谈正事那是绝对没戏的,试探了两三次都没啥结果后,阿柱也就不强求了。

  等众人安顿下来,李咎掏出一个大名册,交于阿柱和初三去登记人口,按照名字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序,将年纪、事务、工钱、外貌、住所等所有资料一起造册登记。女眷则在三九和幺娘那里造册,同时有亲属关系的会各自在对方的册子里记一笔并标注另一方的资料位置。登记时,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用拼音代替。

  阿柱发现李园的六个“仆人”都会认字儿、写字,偶尔有不熟悉的字也会用一种他不认识的文字替代,过后请教了李咎再补上。他本以为这六个人都是认真上过学,或者跟了李老爷很久的,问了才知道,除了幺娘,其他人来到李园还不足十天。幺娘其实也只跟了个把月。而读书认字这件事情,扎扎实实的是进了李园才开始。

  这个认字的速度和效率就高得令人难以置信。

  阿柱是王县令家小公子的书童之一,跟着公子上了几次学,读书认字有多难,他身有体会。因为有特别用心地听课,阿柱认字比其他书童多,他一直还挺骄傲的。

  李园这群人的学习却让他禁不住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太笨了,有让他对李老爷亲自上的课、讲的书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