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第二百零八章 卖粮2
  李园的车队在吃瓜群众们的目送中缓缓开出了青山城。

  吴书生与赵县丞等便服相送,百般叮咛嘱咐,直到车队的人马都消失在山道上,方各自散去。

  青山城的日子还是照旧过着,人们打理田地、家宅,闲暇时再物一份短工,只要肯付出劳动,至少也能混个温饱。着实找不着小工,只在济贫处、码头、商行外守着,总有抢到短工的机会。

  青山城的人比着别处的人自然不一样,外面来的偷偷摸摸卖粮的人,才刚踏进青山城附近的村庄,了就被人认了出来。

  最先到达青山城外的玉鹤县来偷偷卖粮的几人。他们穿林渡河,一路上饿得前胸贴后背,只敢拿野果野菜就着酸饭团子果腹,看着车上白花花的米却丝毫不敢动。有时候远远看见村庄,他们也不敢进村,只能由大伯爷去讨水讨饭回来,唯恐几个人带着两千斤粮食就被别人盯上吞没了。

  这样藏着掖着走着赶路,总算是将粮食安安全全送到了青山县城。

  刚进入青山县时,他们并没觉得青山县如何繁华。山水是一样的平静,平民是一样的苦,农夫们一样在地里刨食。青山城所属的村子里的人们,今年多打了一些钱,于是家里稍微做了一些添置,大约是李园的廉价土布、油盐酱醋、锅碗、蜂窝煤等必须品。就这么一点点添置少得可怜,外边看过去丝毫不觉得他们的日子好过了。

  玉鹤县的几人不免嘀咕了一路:都说青山县怎么怎么好,可是他们一路走来,所见和玉鹤县也没什么区别,大家不都是住在破屋子里,穿着一身乱七八糟看不出样子的衣服么!顶多青山县的农人的鞋子还不错,至少路上看到的行人穿着的鞋都有底儿有天。

  非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越穷越远的村子人越少。这种少不是天然人少,因为屋舍和田地并不少,就是单纯的人少了。

  不过随着路程越来越靠近县城,大家就渐渐地懂得了为什么村长等人都说青山人命好。

  接近县城的村庄已经显露出了不一样的繁华,村庄里井井有条,道路也齐整极了,甚至每二到三户人家就有一头耕牛,老人小孩儿也能穿着整齐的衣服在外面走动,不少在场院里纺纱织布的女人打扮得也比较光鲜。鉴于打扮一定发生在吃饱穿暖之后,可以推断他们现在在吃饱、存粮之后,还有余钱。

  这就很让人羡慕了……他们村里除了家里有着几百亩地的地主,谁还穿得起新衣服哇!

  这样的村庄附近收粮的人肯定是愿意出价的,大家因为惦记着家里,也愿意在路上卖粮,只要价格合适。不想因为粮价不错的缘故,农人们极愿意卖粮——他们唯恐晚了一步粮价就像周边其他县城一样跌了,故而都得赶着粮价好的时候卖清。青山城的粮行、地主、商人等早早就已经完成了下乡收粮的活儿,此时便是想找到他们也是不能了。众人只好继续赶路,一赶就赶到了城里。

  衣着褴褛、神情萎靡的人在青山城是格格不入的,青山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外地来讨生活的,他们见了太多活不下去来碰碰运气的人们,已经鉴别出了经验。

  玉鹤县的几人是推着货来的,显见是为了卖货。他们不知道进城要收多少钱,显得局促不安,又有些忧心忡忡。

  因为日子舒坦,好些已经做不动体力活的老大爷老太太在路边摆着茶摊、棋盘,边闲聊吃茶边做些手工活儿,边挣小钱边打发时间。他们注意到这队年轻的陌生人,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窘迫,大爷大婶儿们叽咕一番,其中长得最面善的一个就主动出来,用官话和他们招呼了:“哎,后生仔们进城卖东西呀?”

  老大爷摇着大芭蕉扇,膝盖上放着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儿。红肚兜崭新崭新的,一看就不便宜;那小孩儿白嫩嫩的,胳膊像藕节一样圆润 ,也不像是穷人家的小可怜。老爷爷带孙子,看着就让人觉得安心,不像是坏人。

  玉鹤县的几人忐忑不安地商量几句,由赶车的大伯爷出面。大伯爷堆出皱巴巴的笑,拿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回道:“老人家好呀!是啊是啊,我们想进城卖点儿山货,打几件过冬的衣服给娃穿。”

  老大爷眼前一亮,带着伙计们就围了过来:“我们帮你看看卖的是什么,告诉你往哪家卖去!城里的商人多了,奸商好人都有,你们人生地不熟的,怕被花言巧语的骗了!”

  另一个同样抱孙子的老太太接道:“你们被骗事小,传出去以为我们青山城出奸商那就不好了。我么城里的都是好人,奸商都是外头来的,今年生意好做,人忒多了,可不奸商也多了么!”

  一群自来熟的老人们凑上来,玉鹤县的人看着他们中气十足又穿得光鲜,不敢有所阻拦,只得下意识地去遮掩。但是两千斤粮食哪里好遮掩?几个老人一摸就知道了,为首的老大爷十分诧异:“你们是哪个村的,怎么才来卖粮?我们官仓都把夏粮收尽了,该送去山阳的也送去了,就这两天功夫要封仓了哩。”

  玉鹤人听出来这不是要抢劫的意思,也没有报官的意思,可以放心了。倒是夏粮收尽即将封仓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官府不收粮了,粮行的米价还能稳?

  大伯爷支应道:“我们是小南山村的,因家里有事,耽搁了几天,没赶上粮行收粮食,只好自己押了来卖。我们这粮,都是白花花的好米,还能卖不?”

  “小南山村?”老人们又是一阵叽咕,把个事情叽咕明白了,老大爷才说:“哦……听说了,听说你们那边几个大粮行都压价压得极低,即便赶上了也不能卖他们!得,你们这一趟也是几百里路,不容易啊!放心好喽,即便城里的粮行不做人,李老爷肯定是做人的。粮商若是压价压过了头,你们去李园后门卖也是一样的。李园晓得伐?就是李大善人老爷家啊,我跟你们说啊,我们这日子过得好了全靠他老人家怜贫惜弱,不计成本帮衬着……”

  老人们把李咎一通夸,一半是夸他一半也是炫耀自己日子好过,从可怜巴巴的几个玉鹤县人身上赚足了羡慕,他们才将城里的粮行位置点了,又将李园的位置告诉他们。

  大伯爷千恩万谢,将粮行和李园怎么走记了下来,又犹犹豫豫地问:“进城的话,一个人交几个钱?我们这不算是商队?听说商队交钱多哩。”

  “哟哟,你们那还收城门税呢?青山城不收这个,俺们的官府只从商行抽税都富得流油了,还有那公田里的粮食,白花花淌不完流水一般,还能看的上这几个小钱?你们能有多少钱,能刮下多少?真真李大老爷的话说得对,‘蚊子肚里刮脂油’,缺德,缺德得都冒了烟了!”

  玉鹤县人在众人的同情声中满不是滋味地进城了,只留下城外的闲人们仍在讨论这一行可怜的人,顺便高兴自己命好,赶上了好官好地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