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希望xin
  想明白了微服出门的关窍,城阳便有点放飞自我,隔三差五就要带着人到四周八围闲逛。

  她担心被人认出来,一般也不往那些繁华地段去,只在山清水秀之间、凡夫俗子之中打转,要的就是寄情山水的野趣味,红尘俗世的烟火。

  京城人和金陵人的矛盾,城阳看出来了一二。虽然祖籍在金陵,城阳毕竟是长在京城,对京城当然更有归属感,一向觉得金陵人娇柔小性儿。直到出了城,见了好山好水和朴实的农夫,又感到其实天南天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人们都一样地辛劳求存。

  城阳渐渐地就沉入了江南的水光山色之中,活动范围从金陵周边一点点向外扩散,也看姑苏,也看淮扬,也看松江,也望钱塘。从早出晚归,到数日不着家门,也不过是两个月的功夫。

  后面的情况也正如三九所料的那样,金陵的豪族或有觉察到城阳公主行踪有异常的,碍于疏不间亲,或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缘故,也都只作不曾觉察。

  城阳将金陵以东以南的地界都逛得差不多了,才借口“说好了和三九一起去李园看看李家的除夕”来到了青山城。

  青山城的水泥双车道小路已经修到了山阳县城,虽然只有这么一条主干道,但配上大河小溪的水道,让整个大松郡的交通都便捷了不少。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从山阳县北边的淳南县跨过边界到了山阳县内,马车的颠簸感明显就小了许多,马儿跑起来也更平稳当了一些。

  从金陵出发,游山玩水陆路水路交替着走,走走停停的前后也不过十一二天的功夫就到了青山。

  只要天气不太差,城阳就会自己骑马出行,回青山过年的三九与她一道走,不过三九坐的马车,一路上还可以在车上寻思些事情记下来好与李咎商量。

  跟着城阳的喜晴等人都骑马来,三九这边李园的众人或几人一起雇车,或租了马匹骡子,结成浩浩荡荡的一个长队。

  城阳在队里忽前忽后地钻着,遇到感兴趣的就放慢马步,想到前面看看就纵马上前。沿途所见,越靠近青山,就越繁华,渐渐的可见村落的屋舍整齐洁净,老人和小孩儿结伴在路边做些小生意,或在村落中的场地里做些纺绩、编织、木匠的手艺活儿。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大约就是这样的场面。

  城阳走着走着,觉察出问题来,策马走到马车边上用马鞭轻轻敲车壁,解开风帽的一角问道:“赵娘子,有事相问。”

  三九推门探出一张桃花脸来:“怎么了?”

  “这些村子里怎么没有成年的男子,农活儿都妇女在做……好像妇女的数量也偏少?”

  城阳南下路上也看到过一些村落,对照所见过的村落这么一比较,就发现了其中的区别。

  三九道:“噢,这是因为自从前几个月先生梳理了产业,方方面面的地方要人手的不少,本地百姓发现给李园打理产业比种田种地的挣得多,是以就去先生那里务工了。先生管这叫进城打工。”

  城阳问道:“原来如此。那……田地不就荒芜了么?且众人愿意务工,那不是连身份也变了?”

  “倒也不算,毕竟根子还在地里,家里的田地也还是需要耕种的,所以仍然是农户。他们靠打工挣了钱就可以买牲畜,买更好的犁耙、铧头、风车。原本要三个人做的事,只要一个人就行了;原本要壮年男子才能做的事,如今少年、妇人也可做了 。如此一家五口,能产出的东西至少也能翻番。”

  城阳立刻就懂了:“啊,是这个道理啊。如此说来,赶一百个商人回去种地,也不如给一百户人家各发一头耕牛。你们家先生倒是看得很清楚嘛。”

  三九抿嘴笑,李咎在涉及粮食的事务上绝对做到了走一步看十步,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他不会放手招工。

  城阳公主从道边的村落里窥见了一些李咎的行事结果,接下来的路程她对周边的人物风土就更上心了,这样仔细的观察,确实让她从路人的角度感知到了更多。

  养路队、邮递队、自行车三轮车以前她都知道,只是今天才亲眼所见。

  养路队的人穿着一色的蓝夹袄黑背心,戴着风帽手套护膝,扛着扫帚,提着铁夹,赶着小毛驴,拉着带车厢的三轮车从路边边一队队地巡过,偶尔还有那么一队人边唱歌边路过。

  城阳就问:“今天这么冷,还有点薄薄的雪,所以他们下雨天下雪天也要出来巡逻吗?”

  三九回答:“是的。不仅要照常巡逻,还要走得更勤便些,因为天气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出状况。”

  “那岂不是又累又冷?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大冷天的奔命。”

  “因为是在为自己奔命呀。养路队的人呢,一半是退伍的兵卒,一半是这段路所属村镇的人。阳姑娘,您很聪明,您能自己想通更深的原因吗?”

  城阳抽抽鼻子,又把目光投向对面车道迎面走来的一队扛着养路旗的人。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精神矍铄的大叔。经过三九的提示,城阳判断他应该是行伍出身,年纪大了依然气血正旺,气质也和一般人不大一样,冒着小雪也没戴可以遮挡面部的风帽,只带着一顶六合小帽。

  他正唱着一首听不大懂意思的歌,可能是本地方言,歌词是三字一句的格律,他唱一句,后面的人跟一句。

  每个跟着唱的人都精神抖擞,不论是和队长一样年纪偏大的退伍兵卒,还是年纪轻轻的少年郎,甚至还有几个四五十岁的妇人,从风帽的一点点缝隙里能看出来他们的状态好得很。

  养路队注意到城阳他们这队人停在路边,明显主家是女眷,于是队里走出来一男一女主动询问:“几位老爷、娘子,可是车队遇到了麻烦?”

  护卫看看城阳,城阳摇摇手,护卫便拱手道:“多谢关照,无碍,主家休息片刻就走。”

  养路队于是又关切了两句,提醒他们前后的茶棚暖房以及村镇的距离,又凑成小队继续往前开走了。

  三九笑道:“娘子觉得如何?”

  城阳回过神来,回道:“退伍的人有武力,这个差事让他们可以使用武力养活自己。本地人呢,维护这一段路,就像在维护自家的产业一样,给自己办事当然不觉如何。而且,差事的工钱不低,能有这么一份差事也算是面上有光了,他们愿意在亲戚邻居面前夸耀。种种加起来,也算不得苦差事。”

  “而且,现在是农闲的季节,显得还要出来走动的人格外的老累,但是和农忙时相比有不同了。不管下雨下冰雹刮台风,不上路也要下地,没有哪个更苦更不苦。能多挣点总是好事。我和娘子说过以前我的日子是什么样,当年如果有个养路队肯收留我,我也会风雨无阻地巡逻。它不仅仅只是一份钱,更是一个体面地活着的希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