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征途才刚刚起步
  众所周知最大的flag就是“等我回来就XX”,一般这人就回不来了。

  李咎不是迷信的人,但是也下意识地神神叨叨了一把:“不说这个了,你快去快回。只要咱们一日比他们强,那边的事就一日简单做得来。你倒是多看看他们的金价变化,过去两年你和老陈拿金银差价挣了不少,倒不知现在变了不曾?”

  “我记着呢。去年下半年起,恍惚他们瀛洲的金价就暴涨了三倍……嘻嘻,我倒是又抛了些,没亏,还挣了。这次去不论金涨还是银涨,我是打定了主意要挣他四成回来才够!”

  掌柜刘的的确确是个天选金融投机家没跑了。

  李咎思忖着以后等各地的经济都起来了些,倒是好让掌柜刘系统地学一学金融货币知识,然后把这一块儿支棱起来,以免通胀之类的事情发生。

  “挣钱是一方面,多观察是另一件事。将来说不定要靠你的心得做些大事呢?此外,记得帮我搜罗些种子。还有,让咱们信得过的人,看看能不能从北边绕道楚洲岛、楚洲海峡去海洋对面的大陆。如果有人愿意去,这趟要钱给钱,要物资给物资。”

  李咎指的是从楚科奇半岛经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进入北美后一路到南美的漫长路程计划。

  他早准备好了模糊地图,顺势给到了老刘掌柜。

  之所以不给细节地图是因为大雍这个时代的细节地理和未来并不一致,给了太细的反而可能会误导,还不如就给粗放的地图,剩下的靠他们自己摸索,慢是慢些,总好过盲目自信自大。

  对面的大陆就是美洲大陆,整个轮廓和尺寸全部给了出来,李咎还很贴心地大概标出了一些作物的产地和基本地形。

  掌柜刘是个冒险家、探险家,骨子里就有向往征途的潜能,李咎才敢拿这个给他。

  若是他把这地图给苏秀才、傅小贵,只怕他俩第一反应就是要反思自己哪里得罪了李咎才会被发配。

  掌柜刘接下地图,心下不由一颤:“侯爷如何知道得这么仔细?”

  “家中长辈去过,还记录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地方住的也是长相和咱们差不多的人,但是文化、语言大不相同。我家长辈猜测……”

  李咎顿了顿,把骗人的借口甩了出来:“我家长辈猜测,极有可能是徐福东渡的后人。他们遗忘了祖先的文化,成了现在的样子,好像也还是和秦朝那会儿差不离,而且人口极少。我们若是能找到他们,岂不是做了一件积德的好事?”

  李咎只说是猜测,可没说就是真的。

  掌柜刘果然信了:“这么说,竟是我们的先人之后?那是要仔细找找才好。我省得了。回去我先办好瀛洲的事情,再去这里亲自看看。”

  掌柜刘指着白令海峡以西的尖角陆地,那里被李咎标注为“北极楚洲岛”,就是现代位面的楚科奇半岛。他伸手作拃,先把比例尺量了量,又在地图上比划了一番,忍不住咋舌。

  “按照侯爷的地图,从瀛洲去往楚洲岛,不论水路、陆路,都是几千里路。陆上有我在关外的一个老场子,反而还近些,但是陆上不一定有路,若要翻山越岭,时间就不好说了。陆路凡六千里路,海路凡八千里,到底选哪条路,我得实地看看。这片海位置极北,冬天应该有浮冰,或可免了渡海的风险,但是却要冒着极寒的天气,到底哪个季节过去,也得再琢磨琢磨。过了海,对面的大陆全长有……得有三万里?上半截儿一万五,下半截儿一万五,可巧,还真是对半儿分的……”

  掌柜刘越比划越心惊,大雍全国最南到最北,也就一万五千里!对面那么大的一片土地,竟然还只是秦代的文明程度么?

  这么大的地方,若是被他拔得头筹,不说别的,李咎封个王,他自己至少也得封个侯!他年史书上必定要记载他掌柜刘,大名刘全发,找到了秦朝就流落在外的中原子民!

  掌柜刘顿时心头如火烧。

  李咎道:“其实我去是最好的,只是一时间走不开。这次希望你先探探路,果真记载是真的,我也收拾收拾,早做准备和你们一起去。”

  “侯爷,这可是三万里没人走过的地方,加上横着撇出去的,加上咱们这边儿的六七千里路,至少也有四万里路要走,没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回来!”

  李咎笑道:“我必是舍我其谁的人才有现在的我。再说,这不是先派你找人先打听着,为几年后的事情做准备呢?万一消息有误,也趁早换别的路子。咱们也不为别的,就为了咱们的那些种子作物,为了咱们养活的人,早晚也得去的。你想想,技术站做起来了,将来大家的钱多了,人也多了,各个作坊里能生产出几十倍上百倍的东西却不再要那么多人了……那时候人该去哪,东西又该去哪?你是个有天分的人,你这一路上,自己仔细想想。”

  掌柜刘应了声仔细记下,把地图和杂七杂八的书册卷起来放在包袱里,又得了李咎承诺必定护着他家人口和产业周全,方心满意足地辞别侯府,跨马南去。

  他走了,城阳和三皇子便联袂而来,是找他打听这次打开海禁的事来的。

  这时候开海贸的影响和李咎刚提出来的时候不太一样了。李咎提出来开海贸时,恰逢江南粮仓见底,又是灾年,是为了从海外收粮食进来才有此提议。

  他们都知道李咎对农、粮、牧的重视,人到了金陵住进了侯府,都没忘开个实验田。于是就更显得李咎一力支持的海贸很突兀。

  海贸这东西是从海外变出个市场给大雍,需求上去了当然供给就会被抬高,供给抬高必然争夺劳动力。

  如今的江南虽然经济日渐发达,但是粮食的价格也是一日高过一日——因为人力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本就有棉麻、花生等与粮食抢夺土地、水、肥,已是靠着京城皇帝陛下的强制命令才能维持住最底线的耕地投入——就这,还要靠年度靠谱驱策各地县官胥吏主动督促人们耕种粮食,否则他们照样敢粗管稻子细管棉花、花生。

  海港修缮开始后,江南的人工越来越贵,尽管有源源不断的灾民流民投入其中,也抵不住这里的缺口巨大。

  建设海港要人,修路要人,造船要人,水手、随从要人,各个行业要人,工厂里更要人……人工费暴涨,那劳动力密集的粮食的价格就彻底下不来了。

  李咎重农,又总是打压自家产业的商品的价格,旗下产业很少有真正向着挣钱的方向运行的,一般李咎折腾出个什么东西来,最多一年也就交给联营会去干,李咎自己绝少从倒卖东西上挣钱。

  人们看重李咎,不是看重李咎日进斗金的能力,而是看他随手盘活一个产业的技术,看他心怀贫苦的仁德,还有他那个不知积攒了几代十几代的家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