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锦衣大明 > 第二百零七章 猜碑
  梁叛静悄悄地走上前,站在两个小鬼的身后,弯下腰越过他们的头顶,看到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围着一小块烧饼辛勤忙碌着。

  阿庆手里捏着一根竹棍,将地上散落的芝麻和面皮捅到一处,让蚂蚁去找。

  凉亭中坐而论道的两人也瞧见了梁叛,便停了说话,都笑眯眯地看了过来。

  本想开个玩笑,给两个小鬼的脑门上一人来一下的,不过想想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难得对一件事这么兴致勃勃,也就没忍心打搅。

  他又悄悄推开两步,背着手走到凉亭之中,同站起身的老和尚拱手为礼

  那老和尚合十笑道:“老僧本能,见过檀越。”

  “哈哈,老和尚不要客气,是我打搅两位谈兴,实在抱歉。”

  冉清便笑道:“你不要抱歉了,干脆请大和尚出一道题目来考考你,答得上来便罢,答不上来你需认罚。”

  冉清今日穿的是一件湖绿色的道袍,纤直合体,将人衬得分外淑静淡雅。

  梁叛难得见她笑容明丽,心情开朗,哪里会拂她的意,于是很慷慨地道:“好,就请老和尚出题。不过事先声明,这题不可太难,如果是诗词典故、文人雅趣那一套,干脆不要考了,直接罚我好啦!”

  本能和尚手捋白须哈哈大笑伸手先请两位客人落座,自己才坐下来道:“此题便是方才老僧同冉檀越所聊之物,说难不难,说不难也有几分难,一切需看缘法。”

  说着他右手捉住左袖宽大下垂的袖口,左手朝凉亭外面杂草之间的一座石碑一指,说道:“檀越请猜此碑乃何人所立。”

  猜石碑的立家本来不难,一般碑文上都有记录,可是梁叛站起来一看,那石碑面上光秃秃的,除了经年累月被风雨侵蚀留下的细小坑洼以外,连一个字也没有。

  是一座白碑,也就是无字碑!

  历史上最著名的无字碑自然就是武则天所立的乾陵无字碑了,这个稍微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

  如果有人把梁叛拉到乾陵外面,指着那座无字碑考他,这座碑是何人所立,梁叛肯定会锤他,因为这太侮辱智商了。

  但是现在老和尚指着这么一座位于永庆寺门外凉亭边上,毫不起眼的一座白碑,没头没脑地考他立碑之人,说实话梁叛也想锤他。

  因为这太坑爹了。

  其实南京倒是有两座很有名的无字碑,一座在牧牛亭,是秦桧的墓碑,称为“秦桧无字碑”。

  秦桧无字碑立碑的原因与武则天“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不同,相传是当年秦桧因为屡兴大狱、残害忠良,到他死后,竟无人愿意替他撰写碑文,最后只得立一座无字碑。

  这座碑如今便倒卧在牧牛亭杂草之中。

  第二座在梅岗,东晋谢安的墓碑。

  为他立无字碑的原因又有不同,据说是因为谢安功德难以尽述,褒既难,贬又不该,只好立了一座白碑。

  可是眼前这一座,又能有甚么来头?

  冉清见他一脸窘状,便掩嘴而笑。

  本能和尚也笑道:“檀越可以问老僧三个问题,不可与这石碑有关,老僧知无不言。”

  冉清道:“方才我也一样,只要这三个问题问的对了,自然便猜得到。”

  不用想,冉清肯定是问对了问题,所以便猜到了。

  怪不得之前老和尚说一切要看缘法,如果是这样的话,此言到真是不虚了。

  梁叛想了想,指着那永庆寺道:“请问大和尚,这永庆寺是何人所建?”

  本能和尚看了冉清一眼,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冉清也深情款款地看向梁叛,大概两人所问的问题相同。

  果然,那本能和尚笑着道:“两位檀越心有灵犀,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居然分毫不差你,那么这个问题劳驾冉檀越代答好了。”

  这老和尚倒是挺有意思,梁叛想着,便用眼光向冉清询问。

  冉清和他对视一眼,微笑着说道:“那我便班门弄斧了。永庆寺最初是梁永庆公主所建,这是书本上无可考的。只有元代张铉所纂《至正金陵新志》中有‘永庆禅院’的记载。到了本朝徐都督增寿在此处重建,这才得赐名‘永庆寺’。”

  这个答案中提到了两个建寺之人,一个是梁永庆公主,一个是本朝靖难之役内通燕军被建文诛杀的徐增寿。

  但是看这石碑的年代,显然不是本朝所有,那么徐增寿先排除了。

  至于那个梁代的永庆公主,冉清刚才也提醒了书本上无据可考,既然无据可考,即便这石碑果真是永庆公主所立,那也无从证明。

  所以答案也不会是永庆公主。

  梁叛想了想说出第二个问题:“此处原有哪些名人古迹?”

  本能和尚缓缓摇头而笑,似乎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梁叛这个问题又和冉清的第二问分毫不差。

  冉清这回给他竖了个大拇指,甜甜一笑,直接替本能和尚回答他道:“第一个便是永庆寺的遗址,相传永庆寺一度占地极大,从北门桥到旗手卫大仓都有遗迹。”

  她话音刚落,梁叛便摇摇头,要求直接略过,让她接着说下一个。

  冉清笑了笑,接着道:“距离此处往南不远,是谢公墩,谢安与王羲之共登临之处。李白作过一首《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的诗,王安石也作过好几首诗写谢公墩。其中有一首说‘我名公字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

  到此处便闭口不说了。

  梁叛一听好家伙,一下子又出来四个人:谢安、王羲之、李白、王安石。

  不过冉清特意提到两首诗,李白的诗《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题中便说了谢公墩在冶城西北,冶城在永庆寺东南方,冶城的西北就在永庆寺南。

  这个位置与冉清所指之处不差。

  但是王安石的诗中“我屋公墩在眼中”一句,说的是在王安石的房屋当中能够看到谢公墩。

  可王安石所住的地方据传为半山园,意思是从大概聚宝门的位置到紫金山都是七里地,此园恰好在当中,所以取名为半山园。

  那个位置如今在城东宫城玄武门一带,而此处在城西,一东一西,相去甚远。

  梁叛不知道的是,谢公墩遗址传到后世甚至一共有四处。

  可不管四处还是两处,又是个“不可考”的,梁叛又将这个谢公墩遗址涉及到的所有人物全都“pass”了。

  “最后一个问题……”梁叛思索良久,看向不远处,忽然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