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姨娘要转正 > 第667章 潘知县的倒霉体质
  潘知县一愣,安亲王不会在试探他,他抬头看了一眼钟离延认真地眼神,没有开玩笑的意味。

  这……他该不该叫啊,叫了显得没有规矩,皇室最注重规矩了。

  尚寒羽瞥了一眼钟离延,手不动声色的掐了一下他的腰,笑了笑:“我姓尚,别听他乱叫。”

  “尚小姐!”潘知县感激的看了一眼尚寒羽,果然漂亮的女孩子都善解人意。

  尚寒羽淡笑着,没有多少表情,但眼睛一亮,这位潘知县倒是个知礼数,懂进退的。

  钟离延赞赏道:“为何不叫王妃?”

  “臣……臣知道王爷尚未成交,若是乱称呼这位小姐到不合规矩了。不过尚小姐人美心善,大方得体,与王爷相配……”剩下的就不必多少说了,要是说些什么百年好合,早生贵子,难免唐突了。

  听闻安亲王不近女色,看来传闻不可信,而是他身边有一位这样的天仙,瞧不上别的女人也是不奇怪的。

  钟离延爽朗一笑:“本王今日召你来便是赈灾粮一事?”

  潘知县激动道:“真的?”

  钟离延点头:“今日日落之前粮食必达大湖县。”

  潘知县起闻言,再次跪地:“臣替大湖县百姓谢安亲王。”

  “你是本王见过唯一一个和百姓一起饿肚子的官员,潘武好好做,你做的一切百姓都看得见。”

  钟离延很是赞赏,大梁能有这样的官员,乃是大梁之幸。

  “臣必当尽心竭力,不辜负殿下,不辜负百姓。”

  “今日日落这一批是本王身边这位鸿福楼的东家尚小姐资助的,其他之前被押扣的粮食会陆陆续续到达。”

  潘武怎会不知道钟离延的意思,拱手谢道:“多谢尚小姐,大湖县百姓定然会感激尚小姐的。”

  “本王听说,你在研究新的稻种和药材?”钟离延来了大湖县这么久,自然要好好查清楚这潘武是真君子还是假小人。

  要是真的是做戏,他不会给潘武晋升的机会。

  谁知道,他让清风一查,结果这位潘武……还真是不走运。

  潘武是江南人士,家境也算富有,不愁吃喝,也算的是贵公子。

  而他本人饱读诗书,文采飞扬,最主要还是理想抱负,小伙子虽然算不上风度翩翩,可五官也算端正,可因为他那一手字,丑的跟蜈蚣在爬一样,当年没有被考官看上,之落了个进士。

  后来被外放到覃县任县令,潘武年轻气盛是打算大干一场的,河东之地,土地肥沃,十分适合搞农业。

  潘武也是有雄心壮志的,花重金买种子,药材,还派人去其他地方学习,从早到晚跟着百姓一起研究,就是为了提高产量,可是逃不过他的倒霉体质。

  没多久就大旱了,一滴雨都不下,熬过了一段时间,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才种下去长出来小芽,蝗虫大军袭击了。

  那些个种子,药材浪费了不少粮食和土地,上面正愁找不到人出气呢,潘武这七品知县就被贬成了八品县丞。

  你说他倒霉,可还是能时来运转,大湖县的县令一个不小心落水,只好把这个家伙顶上去了。

  “……是,可惜……未有成果。”潘武十分惭愧,连希望都没有瞧见,每次都是扼杀在小苗上。

  “潘知县有此心便十分难得,还望潘知县不要灰心,若能提高粮食产量,于国于民都是大功一件。”尚寒羽笑了笑,她岂会知道不容易,当初华夏那位研究水稻的爷爷,也是几番波折才有了成就。

  钟离延在边疆开垦荒地,知道不容易,农耕是百姓之本,大梁也十分重视。

  “是,臣一定继续带人研究。”潘武其实并未死心,等熬过这个冬天,开了春,他还是要带着百姓耕田撒种,盼着有个好收成。

  “好,你且去县衙等着,送粮之人马上就到,不管是粮还是银子,潘大人尽管来者不拒,一切由本王担着。”钟离延喝了口茶道,给了潘武一颗定心丸。

  “臣遵旨!”潘武心中大喜,赶紧领旨,有钱又有粮,这是天上掉馅儿饼了。

  一个激动,走路都是飘的。

  待潘武退下后尚寒羽才道:“这位潘知县是个好官,还有眼力见。”

  “如何说?”

  “懂规矩,聪明,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要是真的顺从你喊王妃,你觉得像什么话?”尚寒羽抬起眸子,轻瞥了一眼。

  “看来这位知县很得你胃口?”

  尚寒羽点头笑道:“潘大人聪明大胆,却又极知进退,若在你面前夸我如何雍容高贵难免有奉承谄媚之嫌,如此说辞,既取悦了你,又保全自己,如此还不聪明?”

  “你在我面前夸奖别的男人,是不是不太合适。”钟离延低头看着她道。

  尚寒羽挑眉,傲娇的小表情,“谁让他夸我来着,不像你,一句夸奖都说出来。”

  “女人,都喜欢听假话。”钟离延揽住她腰,拉入怀中,不满道。

  “是,是,我喜欢听,可你又不说。”

  钟离延一脸黑线,现在这种气氛说不太出口……

  “勉强让你夸他一次,虽让潘知县能与百姓同甘共苦,丫头夸他也担得起。”钟离延默默的转移话题。

  “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尚寒羽捏着他的手心赞同道。

  “正是,要是他能有所作为,定然能往上面走一走。”钟离延笑道。

  明乐帝做的虽然不够完美,但这些事情上还是能办妥的,金子总会被人看见的。

  “你想让他进京?”尚寒羽问道。

  要不是潘武是个男的,总是被钟离延这样夸奖,她都要吃醋了。

  “潘武是个务实的,地方比京城适合他。”钟离延道。

  潘武虽然聪明,但也不是老狐狸,要是把他丢到京城那种狐狸窝,定然会畏手畏脚。他性格本就实在,能与百姓打成一片,放在外头才是好的。

  “还是太年轻,不够老练,再锻炼几年再说。”河东之地的官员如今动不得,等灾情过去,让明乐帝再一个个敲打。

  庆新米行虽没有收到京中书信,但河东太守放了狠话,若不把赈灾粮吐出来,大家一起玩完,安亲王来了河东,连皇帝都不怕的人,要是被查出来,那他们保不住小命。

  毕竟安亲王在溪河道惩治贪官,听说斩首示众那日血流成河,百姓拍手称好。

  一想到这些,他们就觉得脖子冰凉,饭也不香了,姑娘也不抱了,想方设法的到处凑粮。

  太守大人发了话,下面官员不管想什么办法,都要把粮凑出来,河东百姓这次要是吃不饱,脑袋都等着搬家。

  那些个家底殷实的还能把自己腰包往外掏,可那些刚家境殷实起来的,到手的银子转手又送出去了,哪里能拿得出银子买粮,能怎么办?命都没了,还当个屁官。

  于是,知县向知州哭诉,知州向知府哭诉,一级一级的哭上去,太守大人在书房摔了茶盏,知道的是来哭穷要银子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死了呢,在外头哭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