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 于那国岛
  琉球分为三个国家——山南国、中山国、山北国。

  琉球群岛很大,包括大隅群岛、吐噶喇群岛、奄美群岛、冲绳群岛、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等群岛,其中以冲绳群岛中部的中山国实力最强,冲蝇岛北部的山北国实力最弱。

  所谓实力最强,也就是有三千到五千的常备军,国民七八万人。

  吴晗还从海盗小喽啰嘴里听到一个消息,那所谓的三千东洋武士,不仅仅只是倭国人,还有少量的琉球人。

  现在倭国是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掌管,可是他的父亲足利义满是个牛叉人物,统一了倭国战乱纷飞的南北朝,南朝好多武士因为战败,流浪到海外定居,是琉球的中山国王接待了他们,并且把他们组织在一起,给我们海盗做雇佣,一边还能分享我们的战利品,一边还得要我们的雇佣费。

  我们海盗一般也不喜欢招惹他们,只是他们喜欢怂恿我们海盗去抢劫,去拼杀,他们好得到渔翁之利,上次我们田明大头领其实是不敢动大明的官船的,恰巧你和大头领田明在宴会拼杀起来,让他们得到了内幕消息。

  这些倭人就劝田明大头领,现在明军数量不多,是报仇的大好时机,明军船上装载着无数的财宝,你可以负责带头,大家肯定一呼百应。

  田明自己也算了算,为了朝廷招安不招安,澎湖列岛旁边停留十几支海盗,海盗加一块快有两万的数量了。招安也不是为了钱吗!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吗!

  只要手脚放厉害点,放干净点,现在就能抢到钱,再把大明的官船销毁的干干净净,自己的仇也报了,钱也拿了,大明也找不到线索了,这岂不是三全其美的事情。

  田明当晚就把自己想办的事情告诉诸位海盗,巧的是大家都想这么干,就差一个带头人。

  当晚大家制定好计策,偷袭肯定靠不住,明军不戒备都见鬼了,到时候还会跑掉的。

  最后想到用老办法,这个老办法让海盗们成功得手无数次。

  在明军停靠的港口拴上好几条铁链子。先从从铁链子正面攻击,示弱把明军引过来。再悄悄从岸上爬到明军背后袭击,这样两面一夹击,准能让明军没一个能漏网的。

  谁知道真打起来的时候,负责铁链子正面攻击的海盗,被爆炸的艋撞船吓得不敢拦截,那些东洋武士也是半路才出手,才让你们逃掉。要是当时做事做好了,那有今天挨打的份。

  没想到这个小喽啰知道那么多内幕消息,吴晗想想还好那时候海盗不齐心,不然就没有今天的自己了,自己得好好感谢一下妈祖娘娘。

  随后那个小喽啰又告诉吴晗一个消息,关于那些倭人的据点消息。

  小喽啰叫李毅,李毅恨透了倭人,这些倭人上次打明军怕自己损失,就故意最后才出手。

  如今这次打明军,李毅让田明大头领说明军船上有许多财宝,他们这些倭人就倾巢而出,来到了就搞事(趁夜偷袭)。

  吴晗笑死了,怪不得倭人一来就没头没脑的和自己死磕,原来是金钱的魅力啊!倭人虽狡猾,但还是没有这个小喽啰奸诈。这样的人才,吴晗记下来了。

  吴晗和董平约定先去打倭人,俘虏几个倭人做人证,再去讨伐中山国,毕竟中山国曾经是太祖规定的永不征讨的行列,可是现在莫然帝就要灭琉球,打人之前需要去找个证据,好作为讨伐的借口。所以最群倭人就是最佳选择对象,这也是中山国王胡搞的代价。

  倭人盘踞的地方,叫,岛上原本有三千个倭人的,如今死了大半,现在估计也没啥战斗力了,要不是为了取证据,吴晗才懒得抓。

  刚刚好在去的路上,经过钓鱼岛,董平和吴晗,一个在岛南头竖立起一块石碑,一个在岛北头竖立起一块石碑,两块石碑上写的是一样的话,话是莫然帝叮嘱的,内容是——“大明国神圣领土不容侵犯,侵犯者将全国处于宫刑。”

  董平和吴晗笑了,自己万能的陛下哦,敌人看着这石碑也吓傻了,谁犯着为这个荒凉的岛屿,就让全国人都做太监!

  上,残存着一百多名东洋武士,他们在神社里祭奠前三天牺牲的伙伴。

  仅仅半天啊,就死去了一大半爱国武士啊!

  他们的首领安倍进散还想着如何恢复南朝,迎接天皇陛下归位呢!

  没想到三天前,所有的武士因为一场掠夺仗,基本都扑街了,他的希望完了,他的倭国也回不去了。

  就在东洋武士还沉浸在默哀中的时候,明军过来了,火炮轰平了海边上的哨塔,铁皮龙船封锁了所有的退路,又有四千多名大明士兵走到岛上来了。

  安倍进散带着手下退无可退,又没有信心应战,最后跑到一个地窖里。

  明军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个地窖。可是试了好多办法,这群武士就是不出来,董平和吴晗却一筹莫展。烧死把,或者活埋都不行的,他们需要这群倭人做证人。

  李毅却说很简单,他从吴晗那里要来了一箱珠宝。李毅捧着珠宝诱惑东洋武士说:“我们只需要你们帮大明证明一件事,证明你们是受中山国国王之托,才参与打劫大明商船的。这样你们不仅不会死,还能得到这箱珠宝。”

  看到闪闪发光的珠宝,这群东洋武士醉了,仿佛又找到那种辅佐天皇陛下归位,自己被封为大名或者将军的荣誉。

  倭人想同意,可又怕大明有其他诡计,让董平和吴晗写一份保证不杀他们的保证书,他们才肯上来。

  保证书一会儿就写好了,看大明真的不想杀他们,一百多个倭人才磨磨蹭蹭的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