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八十六章 平台议政(二)
  兵部衙门的守门侍卫在大声呵斥了宁远来的军卒后并没有回去接着做自己未完的美梦,反而他急匆匆的朝内廷中奔去。今日兵部值班的正好是新任的兵部尚书洪承畴,当值的侍卫第一时间将宁远有万急军情的消息向他做了汇报。

  洪承畴自崇祯十二年初率领陕西诸军入保京师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且与内阁重臣杨嗣昌在诸多事宜上都配合的很是默契。于是得益于杨嗣昌的保举,洪承畴接任了兵部尚书一职兼任右副都御使总督蓟、辽军务。

  深夜下被下属叫醒的洪承畴一脸的严峻,烛光下他那原本就消瘦的面容更多了几分阴沉。在听完了汇报之后洪承畴淡淡的说道:

  “恩,此事我知晓了。再有来自辽东的军情一律拦下,明日天亮之后再说。”

  “小的遵命!”

  烛影一闪,房间内再次回复了宁静。洪承畴默默的注视着摇曳的烛火深深的叹了口气。如今的他变成了自己年轻时最痛恨的模样,但面对现实洪承畴也唯有坦然面对良心的拷问。

  边关的将士在饥寒交迫的境遇下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他知道。

  夜间抵达的宁远加急军情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

  因为他洪承畴过去就曾经是这些忠心报国者中的一员,他见识过战争一线的流血与牺牲;他怒骂过那些只顾着自己的官帽子而不顾将士们死活的朝廷大员们。他也曾经历过因为迟迟得不到兵部的批准而导致战局延误致使剿除乱民的战斗功亏一篑的情形。

  然而在今天,身居兵部尚书高位的洪承畴面对宁远紧急军情却选择了沉默。

  因为如果他接了宁远军报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奏报皇上,否则就是他这个兵部尚书有意的耽误军情。崇祯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若是深夜听闻有边关噩耗传来定是要龙颜大怒的,到时候所有的怒火都会倾斜到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头上来。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尤其是面对崇祯这样一个情绪化的帝王,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一招不慎自己可能就会落得个身败名裂万劫不复的下场。

  正因为如此洪承畴在兵部定下了规矩,深夜只收捷报而所有紧急军情一律等天亮之后再上奏。如此一来他这个兵部尚书第一时间拿不到紧急军情也就算不上了有意延误了。这个招式自使用以来就屡试不爽,崇祯对他这个兵部尚书的办事能力也是赞誉有加。

  洪承畴来到窗前静静的驻足眺望着宁远的方向,思量着明日早朝的时候如何应对崇祯可能的提问。因为不用看那军情的内容他也能猜出其中的大概。

  “定是皇太极又有所行动了。哎!这北京远不如西安待着舒坦,兵部尚书不好当啊!”

  洪承畴的一句感慨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的猜测并没有错。宁远的军情确实与皇太极有关,他思量着明日早朝的对策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洪承畴想来想去终究是遗漏了一些事情,准确的说是一个人。一个小的不能想再小的小人物,那就是那位前来传送紧急军情的宁远军卒。

  这位军卒名叫做马尽忠,时年二十三岁。他是宁远卫中的一员小旗。世代居于宁远,是个土生土长的辽东汉子。在大明帝国的卫所制度中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二十人为百户所,百户所下设总旗,总旗下又设小旗。对于正二品的朝廷大员兵部尚书而言,马尽忠这样的人物根本就不配在他洪承畴的耳中留下名字。既然兵部的人让他等着,那他便踏踏实实的到兵部驿站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天明再报便是了。

  可事实上却是马尽忠不仅让洪承畴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让这位堂堂兵部尚书大人将他的名字牢牢的记在了心里。因为这位宁远卫的小旗在离开兵部衙门后并没有和之前那些吃过闭门羹的人一样前往兵部驿站休息,而是策马扬鞭沿着御道旁石板铺成的千步廊直奔西面而去,他的目的地正是大明王朝的核心地带,天子的居所紫禁城!

  伴随着战马的嘶鸣声,马尽忠勒住了缰绳痴痴的注视着眼前这座雄伟皇城的入口—午门。虽然是在深夜,但城墙之上林立的火把还是将午门一代照的如同白昼一般,金黄色琉璃瓦与绚丽的彩画交相辉映、气势巍峨,宏伟壮丽,尽显出天子的威严。正当马尽忠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之时,午门上守城的军士大声的呵斥道:

  “城下何人!胆敢深夜闯宫!还不速速退下!”

  “城上的军爷!我是宁远卫的小旗!此处有副将吴三桂万急军务呈报!还请速速开门啊!”

  “万急军务?那你有无令箭和关防呢?”

  “这…”

  “既无令箭有无关防!那你还是速速前往兵部衙门递送!”

  “可兵部刚刚拒接了小人的急报,军情如火延误不得啊!”

  城头上当值的是一位御林军的偏将,也算是久经宦海了。一听这城下愣头青的话便知道了其中的奥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到这他大喊道:

  “放肆!你一个小小的军吏也敢议论朝政!本将军数三个数,你若是再不离开休怪本将无情了。弓弩手准备!”

  “三!”

  听到这话马尽忠的心一下子就凉了。他出身农民,清兵南下将战火渐渐烧到了宁远城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被迫拿起了武器进行战斗。他自幼没读过书,大字也不认识几个。但马尽忠知道“辽人守辽土”自己家土地必须靠自己的拳头来保卫,对于肝胆入侵的外族必须给他迎头痛击才可让这些豺狼畏惧而不敢再次入侵。

  如今大明的土地正在被清兵蹂躏,大明的子民正在被清人屠戮,大明的城镇正在被清兵焚烧。自己快马加鞭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从宁远赶到京城竟然会是这番光景,面前的这些大老爷们连看一眼军情的心思都没有,到处的推三阻四,到处的推诿扯皮!一瞬间马尽忠那热血男儿的气概被心中熊熊的怒火点燃了。

  “今天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把军情送到圣上的手中!必须要快!一刻都耽误不得!”

  “二!”

  突然间只见马尽忠狠狠的抽了一下马的屁股,战马疼的一声嘶鸣,紧跟着如离弦的利箭般冲向了午门。见此情景,城墙上的偏将军赶忙对自己的手下命令道:

  “放箭!速速给我放箭!”

  “嗖!嗖嗖!”

  一声令下,午门的城头上万箭齐发。而在这些夺命的利箭射中马尽忠前,他用尽浑身最后的力气也拉弓放出了一箭。马尽忠将军情奏疏插在了箭头上往城头射去!这一箭划着御林军偏将军的脸颊钉在了午门城楼的宫柱之上。

  马尽忠看着军情被成功的送上了午门,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但笑容就此定格在了他的脸上,瞬时间被无数的箭头刺入了他的身体当中。马尽忠当场被射下了战马。

  浑身插满利箭的马尽忠就那么躺在午门外仰望着天空,他的意识已经模糊不清,突然他仿佛看到了自家炕头上的婆娘正抱着不到一岁的儿子欢笑着迎接着他的归来,这幅画面转瞬即逝,紧接着无边的黑暗吞噬了马尽忠的一切。

  御林军的偏将军看着城下的死尸撇了撇嘴道:

  “这小子是不是疯了!真是自家找死!”

  人虽然是死了,可眼前的万急军情却让他犯了难。隐瞒不报那可是杀头的大罪。不得已,这位偏将军只能硬着头皮将这封被利箭刺穿的紧急军情送到了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的手中。

  握着手中的这个烫手山芋,王承恩也犯了难。但崇祯皇帝的脾气秉性他可是比任何人都拿捏的有分寸,关于辽东的军情一直是崇祯皇帝关注的焦点。思量再三王承恩最终还是直奔坤宁宫而去。

  此时的崇祯与周皇后的家宴已经结束,眼看着日夜操劳的丈夫有几分疲惫,周皇后便搀扶着崇祯在坤宁宫内睡下了。

  由于常常的睡眠不足,崇祯在床上躺下后翻来覆去的做着各种奇怪的梦,这些梦都是和他批阅的奏折有关。他先是梦到东北的皇太极又起兵南下了,到处是一片哀嚎求饶之声。突然他又梦到了杨嗣昌跪倒在自己的面前恳求速速筹措军饷以应对燃眉之急,可正当他们君臣二人议政之时,紫禁城外突然传来了喊杀之声,那声音由远及近仿佛已经来到了坤宁宫外一般。

  崇祯皇帝猛地大叫一声被噩梦惊醒了,冷汗已经浸透了他的龙袍。深呼了几口气的崇祯这时才发现了矗立在身旁的王承恩。

  “怎么了?”

  崇祯知道王承恩出现必定是要事汇报,于是便懒懒的问道。

  “回皇上,这里有一封宁远副将吴三桂的军情奏报。”

  听到宁远两个字崇祯一下子精神了起来,他“噌”的从龙榻上坐了起来一把夺过了王承恩手中的奏疏紧张的看了起来。

  还没等奏疏看完崇祯就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在坤宁宫内不停的走来走去。

  “气煞朕也!气煞朕也!皇太极欺我太甚!王承恩!把洪承畴给我叫来!”

  “天色已晚,陛下的龙体要紧啊!”

  看着崇祯如此暴怒,王承恩心里也是说不尽的心疼。他自崇祯出生开始便陪伴侍奉在其左右,虽说为奴但感情上却与家人无异。

  “此事拖不得!你速速去办!”

  “老奴遵旨。”

  王承恩正要转身离开又被崇祯叫住了。

  “且慢!不光是洪承畴,召首辅薛国观、枢辅杨嗣昌、户部尚书李侍问以及高起潜、曹化淳一同前往平台议政!”

  “老奴遵旨。”

  王承恩离去后,崇祯将所有的宫女和太监都屏退了出去。周皇后在一旁默默的注视着自己的丈夫,今晚她精心安排的天伦之乐就这样被现实无情的打回了原形。

  漫漫长夜,整个坤宁宫笼罩着沉重而不安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