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封塘报
  冬雪过后的紫禁城,皑皑白雪的尘封下,天子居所的威严与神秘感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美感。天尚未破晓,整座皇城透露着轻柔的呼吸与睡眼惺忪的梦呓。

  马上要过去的黑夜对于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来说,是他众多不眠之夜中的又一个。西边的星辰还未散去,夜幕下的乾清宫显得有些清冷。这座原本彰显天子威严,金碧辉煌的殿宇,没有了往日的威严与气势,朱漆红柱更是在暗淡的光影下多了几分阴森。

  整座乾清宫院中静悄悄的,偌大的殿宇内只有崇祯皇帝和值夜班的太监、宫女寥寥数人。寂静的紫禁城内时不时的传来打更所发出的铜铃声,但打更的小太监们每当走进乾清宫附近时都及其的小心,他们收起铜铃不发出一点声响来,生怕惊扰了“圣驾”。

  崇祯在乾清宫的西暖阁处查阅着一份又一份让他感到苦恼的奏折,每当眼睛看的酸疼之时,疲惫的崇祯皇帝总会抬眼看看窗外,此刻借着天边朦胧的些许光亮,他发现纵然寒潮袭来、大雪压枝,但乾清宫院内的树木依然生机盎然、绿意葱茏。崇祯呆呆的望着那些顽强的松柏许久,自言自语的说道:

  “朕的黑夜何时才能过去,朕的大明又该如何扛过这严冬呢?”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这位不到三十岁的少年天子真的是有些吃不消了。关外的满清每次入关,大明朝的统治腹地便会承受一次沉重的打击。清兵所到之处,城乡残破,人口锐减,生产难以恢复。他原本有心与皇太极议和,怎奈满朝文武各个高谈道义伦理,宁可国破也不愿与满清议和。可是如果不议和,那满清又怎会给大明时间休养生息呢?每隔上个一年半载,这群东北的饿狼们就会入关大肆劫掠一番。边军难以抵挡,武将各个怕死,单单是对付一个满清就已经够让他头疼的了。

  然而更让崇祯夜不能寐的还是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些流寇们。张献忠谷城新叛,湖广和河南震动,中原的民变乱局又变得难得收拾起来。李自成虽说消停了许久,但迟迟没有得到这位闯王的死讯,崇祯的心头便像是时刻被乌云笼罩着一般难以安心。

  东北方向,崇祯已经任命洪承畴担任蓟、辽总督,专负责针对满清的军事行动。剿匪方面,他则是大力扶植杨嗣昌,先是将与杨嗣昌政见不和的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缉拿下狱,而后又命杨嗣昌全权负责中原剿匪事宜。

  “能做的朕已经都做了,希望杨、洪二人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才是。”

  崇祯心里想着,渐渐眼皮沉了下来。

  紫禁城外隐约有断断续续的鸡鸣声传来,乾清宫的窗户上已经透出了微弱的青色曙光。堆满奏疏的御案上,雕刻精致的香炉已经熄灭。摆放在宫殿一角的,做工精巧的西洋自鸣钟正在滴答滴答地走着,突然,金质的小吊钟发出了“当当当”的连续声响来。

  清脆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守在西暖阁外正在打瞌睡的小太监被这响亮的钟声惊醒,急急忙忙起身,小心翼翼的掀开西暖阁的珠帘向里窥探,崇祯皇帝俯在御案之上已经睡着了。隐约之间还有些许的鼾声发出,柔软的晨光洒在了这位帝国主宰的身上,熟睡的他与寻常的青年并没有任何的不同。

  小太监见状急忙来到御案旁细声细语地说道:

  “万岁,请到御榻上休息!”

  崇祯睁开有些朦胧的双眼,屋内洋溢的温暖让他感觉很是舒服。原本他还想仔睡一会儿,可一看西洋自鸣钟,已经快到早朝的时间了。于是崇祯立刻吩咐道:

  “朕要梳洗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正好躬着身进入西暖阁,听了崇祯的话赶忙劝道:

  “万岁爷为国事如此操劳焦劳,长此以往您的龙体又如何吃得消啊。陛下您还是暂且休息一下。”

  王承恩在崇祯皇帝还是信王的时候就一直伺候在他身边,两人的关系既是主仆又像是亲人,因此有些话别的太监不敢说,王承恩却敢。

  崇祯叹了口气说:

  “哎,朕又何尝不想呢?可是如今关外的皇太极和中原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可是无时不刻都在想着窃取朕的江山。他们一日不除,朕即使睡又如何能睡的踏实呢?好了,速速准备早朝。”

  王承恩默默注视着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既心疼又无奈。

  随着小太监的一声呼喊,乾清宫霎那间就苏醒了过来。负责服侍皇上梳洗穿戴的宫女们双手捧着器具鱼贯而入进入西暖阁。在匆匆地吃了几口尚膳监送来的素点心之后,崇祯便乘坐御辇前去上朝,准备面对那些让他无比心烦的各类奏章了。每次上朝,总会听到一些不顺心的但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他烦闷无比。

  果然今日的朝堂之上气氛很是压抑,先是户部详细的奏报了各处官军欠饷的情况,随后便是各部主官开始哭穷,那架势仿佛他们今日如果不能要下银子来,明天所有的开支都将支付不起了一般。崇祯冷眼的瞧着手下这群“朝廷栋梁”的拙劣表演,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朝堂之上如同讨债现场的情形。崇祯对付他们的办法倒也简单,装聋作哑,任凭你如何哭穷,我就一句话“反正我没钱,爱咋咋地!”

  崇祯的心里清楚的很,朝廷六部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尤其是兵部和户部。他们之所以天天的哭穷,不过是在打皇帝内帑的主意罢了。

  就这样,在一片毫无意义的争论过后,崇祯怀着烦躁无比的心情退朝了。而朝廷百官们也结束了一天之内最重要的一次表演,除了少部分人面带愁容之外,很多大臣们有说有笑的走出了金銮殿,他们有的着急赶回去赴午宴,有的则已经约好了三五知己出去寻欢作乐。仿佛那正在烘烤着大明帝国的乱世战火与他们毫不相关一般。

  恰在这时,文书房太监把几封十万火急的文书送到养心殿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的值房中来。掌印太监王德化不在,由几个秉笔太监看了一下,一个个大惊失色。王承恩在这几位轮值的秉笔太监中名次最前,就由他拿着这几封火急文书追出东华门。

  新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一脸愁容的回到了兵部衙门,如今辽东形式紧迫,谁都不愿意接兵部这个烂摊子。陈新甲文人出身,如今也只好被赶鸭子上架了。他刚刚进门,当值的兵部主事便急匆匆的迎了上来。

  “大人,有三封塘报!”

  “塘报?”

  陈新甲反问了一句。

  “是辽东的还是中原的?”

  基本上辽东的塘报都不是好消息,因此兵部的官员最怕接到辽东的塘报。

  “回大人,是三封中原的塘报。两份是杨阁老的,一份是南阳府的。”

  “南阳府?”

  这下陈新甲是彻底的糊涂了,杨嗣昌身居督师之位负责剿灭张献忠,有塘报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南阳府也有塘报就不大正常了,莫非是有流寇攻击了南阳府不成?想到那南阳府还有一位唐王千岁,陈新甲立刻紧张了起来。要了藩王有了闪失,那他这个兵部尚书只怕也是性命堪忧了,怀着急切的心情陈新甲首先打开了南阳府的那份塘报。在草草扫了数眼之后,陈新甲不由得大惊失色。他顾不上兵部尚书的形象,手里紧握着三封塘报三步并作两步的朝门外跑去,边跑边喊着:

  “速速备轿!我要即刻入宫!”

  银装素裹的紫禁城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云端的凌霄宝殿一般。文书房的小太监双手捧着三封塘报风风火火的直奔养心殿内司礼监太监的值房中而来,几个正在查看奏疏的秉笔小太监随手接过了这三封塘报,刚刚看了几眼便不敢有一丝的耽误,将它们恭恭敬敬的呈到了当值的秉笔太监王承恩手上。王承恩一目十行的看了个大概便急忙起身问道:

  “陛下现在何处?”

  “回公公,陛下刚刚起驾钦安殿。”

  钦安殿是紫禁城内的一处道场,里面的雨花阁内供奉着道教神龛。虽说崇祯皇帝一直对佛道之事并不太信奉,但自他登基以来,几乎年年闹灾,不是旱就是涝,不得已崇祯只能既希望于神明来保佑自己的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听罢此言之后王承恩立刻拿着这三封塘报直奔钦安殿而去。

  崇祯很是虔诚的走进雨花阁,叩拜了玄天上帝,焚了青同,默默祷告着。当他结束法事缓步走出钦安殿时,心情好了许多,脸上也难得的挂上了若有若无的笑意。宗教确实能让人们在心灵上找到慰藉,去平复那些躁动的心。

  刚刚出门的崇祯一眼就瞧见了在殿外焦急等候的王承恩,他微微点了下头。王承恩立刻心领神会的小跑着来到了跟前。

  “启奏万岁,兵部尚书陈新甲有重要塘报呈上。”

  “哦?塘报?”

  一下子崇祯的心头刚刚散去的阴霾再次聚拢了起来。不用打开他都能猜出个大概,不是辽东哪个卫所又陷落了就是中原的流寇又起事了。想起这崇祯的心头不觉就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摆了摆手说道:

  “罢了,你读给朕听。”

  “老奴遵旨。”

  说着王承恩很是恭敬的打开了第一封塘报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读了起来。

  “崇祯己卯年乙亥月癸丑日,臣嗣昌督军,围张贼于玛瑙山,大破之...”

  王承恩一边读着一边偷偷观察崇祯表情的变化,见皇帝陛下喜上眉梢,他的声音也渐渐提高了声调。第一封塘报刚刚读罢,崇祯刚刚还挂在脸上的那一副愁云瞬间就已经烟消云散了,他搓着手不住的说着。

  “好!好啊!杨阁老真乃朕的肱骨之臣啊!”

  看着皇帝如此的高兴,王承恩也跟着开心。他低头看了看手中剩下的另外两封,暗暗将南阳府的塘报压到了最下面。

  兴奋了一阵子之后崇祯说道:

  “另外两份塘报呢?统统读给朕听。”

  王承恩赶忙遵从的打开第二封塘报读了起来。

  “臣嗣昌保举南阳府团练总兵魏渊,此番大破张贼于玛瑙山,魏渊之谋举足轻重...”

  (PS:近日有位朋友跟杰木提建议,希望看到现代化的科技被尽快的开发出来,主角的现代化进程应该进行了种种。但本人创作本作之时便已经确定了故事发展的梗概,超越当时历史客观,坦克碾压马刀,机枪屠杀弓箭等桥段在本作中是不会出现的。但还是感谢那些关心明末封疆的朋友们,杰木会和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