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末封疆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松山会战(五)
  随着一支雕翎箭无情的射穿咽喉,献血夹带着体温冒着丝丝热气从体内喷涌而出。最后一名身穿鸳鸯战袍的明军士卒瞪大着双眼惨死在冰冷的海水中,海滩上的惨叫与呼喊声也随着他的倒下戛然而止。

  科尔沁部的莽古思子亲王有些担忧的向阿济格说道:

  “十二爷,不留一个活口是不是有些不妥?”

  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看了一眼身旁的蒙古亲王莽古思子,并没有答话。他挥舞着马鞭狠狠的抽打在战马的身上,胯下的战马一声嘶鸣,扬蹄向前奔去。

  “正白旗的勇士们,割下汉人的首级,拔下他们的衣物,为这次狩猎成功而欢呼!”

  阿济格的高呼引得众满洲将士一片欢腾。

  “万岁!万岁!”

  望着手下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阿济格满不在乎的对身边的莽古思子说道:

  “弱肉强食,这些软弱的汉人生来就是要被我们强大的满洲人猎杀的,杀光他们没什么不妥的。”

  “报!”

  阿济格循声望去,一名派出去侦查敌情的正白旗游骑兵已经来到了近前。

  “启禀王爷!西南海域有船只驶来,共有二十余艘,看旗帜像是南朝的船队。”

  阿济格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他转了转眼珠,满是横肉的脸上露出瘆人的笑意,他对身边的莽古思子说道:

  “哈哈哈,原本我想着拿下这些南朝人的首级,有些收获就得了。没想到这次却是捞到了一条大鱼,看来上天对我阿济格不薄啊!”

  莽古思子想了想接着说:

  “十二爷的意思是,明军的船队是奔着此处来的?”

  阿济格收起了笑容,自信满满的说道:

  “不错!南朝在陆上向洪承畴运粮的途径已经完全被大汗掐死了。想要接济洪承畴,让他不至于饿死在前线,南朝皇帝唯一的选择就是走海路运粮。今天这支二十余艘战舰组成的船队,不是来运粮的又会是来干嘛的呢?小凌河城乃是明军屯粮的要塞所在,他们的目的地一定是那里。”

  “既然如此,那事不宜迟!咱们速速前去小凌河城外埋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几番交手,莽古思子已经对明军的战斗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他看来,洪承畴手下的明军已然是汉人中的精锐了,如此精锐之师尚且被清军打的大败亏输,那运粮兵的战斗力就更不在话了,听完阿济格的话,这位蒙古亲王忍不住跃跃欲试,想要再立新功了。

  阿济格点点头道:

  “亲王说的对,不过咱们得悄悄的埋伏下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才是。南朝汉人的胆子已经被我大清打没了,若是被他们发现咱们在岸边,那这些汉人没准屁滚尿流的直接开船逃回他们的京师去,连陆都不敢登了。”

  两人的对话引来了身旁士卒的一阵哄笑,这些头剃金钱鼠尾辫的正白旗清兵,一面熟练的用腰刀砍下阵亡明军的首级,一面用满语吆呼着让手下人尽快打扫战场。

  有些阴沉的天空下,海浪席卷着殷红的海水,将溺死与水中的浮尸无情的冲到海岸之上,天空中无数只海鸥展翅飞过,它们在高声的鸣叫着,对于胜利者而言,那是臣服的赞美之音,而对于被屠戮的明军而言,那是凄美的挽歌...

  魏渊默默的注视着殷红的海面一言不发,海面上偶尔还会有一两具身着鸳鸯战袍的明军将士遗体漂过。每当此时,魏渊便会命人想办法将尸体打捞上来,平放于船板之上,用白布盖好。对于魏渊而言,这是他能为这些客死他乡的大明男儿留下的最后一丝体面了。

  安排妥当之后,魏渊冷眼瞧向了船板上一侧已经被严加看管起来的祝玮等人。祝玮的大船在与魏渊的船队相遇之后,便被迫停了下来,无法再继续南逃了。

  经过一番简单的询问,魏渊便大致弄清楚了祝玮乘船逃跑的事实。进而通过幸存将士之口,魏渊更是知道了这位祝参军见死不救的所作所为。魏渊看向祝玮的眼神中充满了浓浓的寒意,一股杀意让人觉得不寒而栗。此刻祝玮正偷眼看向魏渊,他的视线与魏渊刚刚相交便立刻胆怯的收了回来,不敢再去看了。

  魏渊并没有理会抛弃战友的祝玮,此刻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魏渊取出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海岸线附近的情况,魏渊的这幅望远镜是京城基督教会的汤若望从德意志带来的最新产品,相较于传统的望远镜,精密度提高了不少。

  魏渊仔细观察了一阵,海岸上除了惨死的明军尸体外,没有一丝清兵的踪影。他收起望远镜,表情沉重的对身旁的宇文腾启说:

  “清兵已经不在此地了。”

  宇文腾启接过魏渊递来的望远镜,又仔细的观察了一番海岸边的情况。当看到海边因为被屠戮残杀而留下大量的明军尸体后,宇文腾启明白了魏渊表情凝重的原因。他默默的收起望远镜,沉思片刻后说道:

  “满人主将如果不是草包的话,就一定会在小凌河城附近设伏的。”

  魏渊点点头说:

  “不错!咱们大张旗鼓的开船而来,为的就是打草惊蛇。传令下去,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言罢,魏渊注视着海滩的方向,默默深鞠了一躬,在心里说道:惨死的大明朝的将士们,你们的英灵别散,我魏渊这就为你们报仇!

  小凌河城的运输码头位于城池以东,位于小凌河入海口三角地南侧。码头原本不大,锦州战役打响后,为了方便军粮运输才临时扩充了一些规模。即便是如此,小凌河码头依旧显得狭小简陋。

  码头与城池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连绵的丘陵使得小凌河城看起来比实际距离更远了一些。起起伏伏的丘陵地对于阿济格来说,是再理想不过的设伏地点了。此刻他麾下的正白旗军士与蒙古骑兵分左右中三部,在北、西、南三个方向丘陵的被风一侧分别埋伏了下来。共计5000多的精锐骑兵已经在码头附近张开了口袋,就等着运粮的明军自投罗网前来送死了。

  对于身后小凌河城中的明朝残军,阿济格丝毫的都没有放在眼中。尽管莽古思子一再提醒他要多加留意,但阿济格根本就不相信身后的明军还会有主动出击的勇气,事实也印证了他的想法。尽管小凌河城内的明军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城外满洲兵的动向,也能大概猜出他们的意图,可这些早已经被失败吓破了胆的守军们只是一味的龟缩在并不坚固的城池之后,祈祷着如凶神恶煞般的建奴骑兵早些离去。

  辽西走廊上苍劲的寒风呼啸而过,初春的大地上寒冷依旧。雄鹰在天空中不住的盘旋着,时不时发出的鹰唳在寂静的丘陵上显得格外响亮。临近正午时分,阿济格期盼许久的明军船队终于出现在了视野之中。尽管对于明军的战舰阿济格已经有了认识,可面前出现的庞然大物仍然令这位满洲王爷大吃了一惊,尤其是整支舰队的头舰,从远处看简直就像是能够异动的海上要塞一般,待到这艘头舰驶入港内阿济格才惊讶的发现,头舰看起来竟然比小凌河城的城楼还要高大许多,战舰的正面绘有狴犴这种猛兽的图文,使得船体看起来威风凛凛。

  阿济格不会知道,两百多年前的永乐年间,当这艘战舰第一次走出船坊,呈现在世人面前之时。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如阿济格一般露出过难以置信的表情。眼前这艘头舰曾经的主人是位宦官,他有着一个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三宝太监”——郑和。

  魏渊这支舰队的头舰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曾经乘坐过的“宝船”。为了这艘“宝船”,赵信花了大把的银子在管理船舶的市舶提举司内打点疏通,最终才从天津卫早已荒废的船厂内得到了这艘“宝船”,尽管已经历经百年的闲置,可这艘“宝船”的性能却是不减当年,经过短时间的修复之后便立刻投入了使用。

  就在满洲与蒙古军队惊叹于“宝船”船体之巨大之际,魏渊的船队已经缓缓驶入了码头之内。由于小凌河城码头内空间狭小,魏渊的舰队只有半数能够先期驶入港内,其余的战舰则停在了近海的海面上。

  巨大的“宝船”抛锚停稳之后,船上的将士开始有条不紊的将船上装载的粮草通过绳索一点一点的搬运下来,进港停牢的其他几艘战舰上也陆续开始有军士进行军粮的搬运了。其他几艘战舰虽比“宝船”小上许多,可在一般战舰中仍旧是属于重量级的,这些战舰浮出水面的船体部分至少都在4米高以上。

  眼见明军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搬运军粮上岸了,莽古思子派出传令兵向阿济格请示是否立刻发起攻击。阿济格撇着嘴,满是横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贪婪的笑意。他在心里盘算着,光是伏击歼灭这支明军也实在是太无趣了。若是能俘获眼前这些巨无霸般的大型战舰,进献到大汗面前岂不很是风光。

  “告诉亲王不要着急,等到南朝人将军粮全部卸下来准备搬运之时再发动攻击也不迟。”

  就这样,丘陵之后5000多精锐满蒙精锐骑兵犹如觅食的蟒蛇般静静的潜伏着,为了防止战马发出嘶鸣,每一匹战马的嘴上都用布勒了起来。在热火朝天搬运军粮的明军看来,不远处的丘陵地带除了枯树与杂草,就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