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西凉董卓进犯,刘辩已经做了几手准备。

  其一,命东郡太守曹操回京。

  其二,加固城池防御,并且任命荀攸等人为四城寻访使,负责寻访四城,这对固守城池也相当有好处。

  其三,任命王越为卫将军,都统诸军事。

  其四,任命张辽为中郎将,率兵一千,屯兵于函谷关。

  刘辩在朝堂之上宣布了昭命。

  众臣皆为惊讶。

  毕竟西凉董卓兵强马壮,而且此人素来怀有异志,他与董重虽然并非同宗,确实相互串联勾结。

  实在一丘之貉!

  如今董卓提雄兵前来,洛阳城池可危在旦夕。可是刘辩如此年轻,竟然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提前把事情布置妥当。

  这实在让众臣心中对这位年轻的皇帝,更是佩服不已。

  可刘辩却并不在意。

  他命令军机处各臣,迅速草拟诏书,并且传令天下,细数董卓的罪恶。虽然这么做没有实际上的作用,但却能够占据道义制高点。

  那也是相当重要的!

  经过一番雷霆手段之后,刘辩觉得自己也算是暂时压制住了局面。

  朝会结束之后,刘辩起身来到后宫。何后和何进,都是相当的紧张。

  “皇儿,洛阳城当真无事?”何太后声音颤抖的说。

  一旁的何进脸色也很尴尬。

  “臣无能,劳陛下受累!”

  何进跪倒在地。

  看到何进这副表情,刘辩也是有些好笑。这位舅舅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也确实忠心可嘉。

  刘辩马上扶起何进。

  “大将军身负军国大任,虽然朕已经安排各路兵马,但是还需要大将军居中调度,你可不能说此丧气之语!”

  面对刘辩安慰性的话语,何进的眼圈红润。

  他又如何不知,刘辩话中之意。

  何进跪倒在地。

  “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而在所不辞!”

  刘辩伸手扶起何进,目光看向了远方,顺着洛阳皇宫的方向向西,天边的落日正在渐渐的落下,而在那落日的余晖之中,铁蹄的声音渐渐的靠近。

  刘辩似乎能够听到那铁蹄震慑的声音。

  那是来自于西凉的强豪,董卓,董仲颖!

  这也是刘辩自打来到这世上之后所要面对的第一强敌!

  不过他已经把一切安排妥当,所以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紧张。

  而此时此刻,董卓的大军,已经至西凉呼啸而来。

  董卓的大军,足足有五万,这还只是先锋部队而已。实际上董卓在西凉还握有重兵。

  他是一个身材肥大的胖子,但是骑在战马之上仍然是气势十足。

  作为一员大将,董卓在战场之上那可是拼杀而出,绝对是雄武之极。

  他镇守西凉已经多年,一直以来都是外和诸戎,内修兵戈,经过几年的蛰伏,让他的实力,董卓的野心可是急剧膨胀。

  他已经有了争雄天下之心!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董卓投靠了董太后,可没想到京城的局势瞬间万变,董太后竟然被刘辩废杀。

  董卓愤怒至极。

  这些年,董卓在董太后那里可是投资巨大,如今董家的势力微弱,这当然不是董卓愿意看到的事。

  董卓骑在战马上,肥硕的身躯包裹在金色的铠甲之下,那双并不大的眼中闪过寒芒。

  “稚子皇帝,安能坐稳江山?这大汉天下,必归我董卓所有!”

  董卓的信心可是相当的十足。

  就在此时,从西南方又转起了尘埃。

  许多的骑兵从西南方狂奔而来。

  这些骑兵都身上穿的是蛮族服饰,他们胯下的战马也是那种匈奴野马,个个都是凶狠。

  而为首者,是一名蛮族武将,他正是匈奴右卫将军齐宣。

  此人在匈奴之中也是五部之一,手下更是有着五千骑兵,这五千骑兵风卷残云,那声势甚至胜过几万大军。

  而在齐宣的身边,还有一个白衣儒生,此人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眼中却也透露阴狠之意。

  “主公!”

  这儒生看到董卓之后,马上打马向前。

  他翻身下马,跪倒在地。

  “学生李儒见过主公!”

  此人便是董卓的左膀右臂,谋主李儒。

  而在他身边的匈奴齐宣,也翻身下马。

  “董将军,你派遣李先生来我匈奴请兵,我可来了!”那齐宣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冷。

  他作为匈奴部帅,可不是随意就能受人差遣。

  这一次董卓以清君侧的名义,来讨伐刘辩,自然也不敢单独带兵前来。在自己的盟主李儒的建议之下,这才许诺重金邀请齐宣入关。

  董卓为了个人的欲望,根本不在意是不是会有什么隐患,此时的董卓心在天下,已经接近于癫狂。

  “齐将军大可放心,只要攻破洛阳,洛阳城中的一切,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只要将军想要,可众兵劫掠!”

  董卓说道。

  听闻词语,那齐宣自然高兴。不过他心中对董卓多少有些鄙视。他觉得董卓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可恶。

  可是齐宣自然不会多说。

  他本也是为了利益而来,对于汉朝的这些事,包括朝堂上的纷争,他都不感兴趣。

  一旁的李儒已经看清了这一点,他马上打马向前。

  “主公,齐将军,攻破洛阳城自然是应有尽有,可现在并不是商议此事的时候,咱们需要加快进军速度,派先锋部队先打下函谷关,若是函谷关无法拿下,到时候朝廷集结有生力量,那可就危险了!”

  李儒焦急的说道。

  他在前往匈奴接应齐宣之时,也在观察着朝廷的所有动向。

  对于李儒而言,朝中的一切动向,关乎着董卓用兵的成败。他当然相当在意。

  “皇帝虽然年幼,但是看起来倒是颇具英明,若是不能疾破函谷关,反倒被动了!”

  李儒忧心忡忡。

  一旁的齐宣却哈哈大笑。

  “董将军请放心,我愿率领先锋五千匈奴铁骑,踏平函谷关。凭我手下骑兵席卷如风,函谷关只需一日就可攻,只要攻下了函谷关,洛阳城就在我等的掌握之中!”

  小刘非常有信心的说。

  他的信心当然并不是空穴来风,他手下的五千匈奴铁骑,确时席卷如风。

  “那就请小齐将军发兵!”

  董卓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