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1990:大国之芯 > 203章 异构融合处理器!
  “据我所知,计算机研究所这边旗下的曙光科技公司生产的的高性能曙光计算机一年的营业额只有一亿元的样子,靠着这个业务是没办法支撑起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研制工作的。”

  周晓东开口说道:“另外计算机研究所除了曙光科技公司的产品项目之外就还有联创集团公司,不过后者现在已经是不受贵所的控制,现在这家集团公司愿不愿意采购这样的处理器就是两说。”

  “……”

  听到周晓东的话,何正清眼中露出了非常尴尬的神色来。

  当初计算机研究所自己掏钱建立的联创集团公司到现在陷入了股权争夺战,计算机研究所这边的人员遭到了刘传志为首团队架空,计算机研究所这边虽然还持有不少股份,但是刘传志通过各种手段将联创集团公司的营收利润给转移到走了,丢给计算机研究所这边的是一个账面亏损的公司,根本就拿不到钱。

  这几年计算机研究所这边和刘传志为首的团队一直在扯皮,动静闹得很大,刘传志自身在上面能量不小,计算机研究所这边也动不了刘传志,这件事变成了一笔烂账。

  现在计算机研究所这边已经和刘传志闹掰了,又控制不了联创集团的具体事务,周晓东提到这件事让何正清等人感到颇为尴尬的。

  “这次一号首长同意给我们研制这款高性能通用处理器拨款几亿元的研发经费,如何把这笔经费用到刀刃上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周晓东开口说道:“如何能够从国内市场快速获得不错的营收来持续推动通用处理器非常重要,如果不赚钱,光靠国家持续不断地投入经费支撑,我丢不起这个人。”

  “……”

  何正清和黄秋燕院士都是楞了一下。

  “周董你说说其他的技术方案。”

  何正清开口说道。

  “我的另外一个通用处理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构融合处理器架构,这种架构的设想目前海外是没有的。”

  周晓东此时让跟着过来的赵阳从公文包里面拿出了几份资料图纸出来。

  “这是我前段时间设计构想的一种通用处理器架构技术方案,今天拿过来跟各位技术专家具体商讨一下。”

  周晓东开口说道。

  黄秋燕此时接过这份资料图纸,赫然发现这份资料图纸上里面是一款处理器非常详细的功能架构图,并且周晓东已经将这种功能架构运行的设计原理做了详细的标注解释。

  她仔细地看了几眼后眼睛就被这份资料图纸给吸引住了,眼中露出了惊喜的光芒,看得极为认真。

  计算机研究所另外几名研究员此时都是被这份设计方案给吸引住了,如获至宝一般仔细地翻看着资料图纸。

  陈继云此时也拿到了一份资料,他也是被这份资料给吸引住了,其他的学生此时都围过来小声地进行讨论着。

  “哇,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设计……”

  “咦,这款处理器指令流水线还能这样设计?”

  “啊,这还设计了浮点运算单元呀……”

  ……

  周晓东此时见到黄秋燕院士等人都是非常认真地翻看着自己的这份设计方案资料,整个房间里面此时安静无比,只能听到翻动纸张的声音,他脸上露出了颇为自豪的笑意来。

  这是前世当中他自己设计开发的一种异构融合计算的处理器架构,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通用计算,这次他将这种设计方案给带了过来。

  这种处理器架构是前世周晓东的创新设计,这种功能架构里面,处理器可以是不同类型的。

  一般的双核或者四核处理器中包含同样的两个核和四个核,提供一样的性能,拥有相同的功耗。

  周晓东设计的这种架构可以让处理器中的核可以有不同的性能和功耗,可以智能化地应付处理不同的运用场景。

  在一般使用场景,这种处理器使用低功耗核,而运行一款复杂的运算场景时,使用的是高性能的核。

  为了做到这一点,周晓东为这款处理器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内核,一种是低功耗的内核,一种是可以执行乱序执行的高性能核。

  不管是精简指令集架构还是复杂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其原理都是要使用指令流水线来进行处理,第一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第二步检查和解码指令,第三步执行指令,周而复始。

  采用流水线的好处在于当前指令在第二步的时候,下一条指令已经处于第一步,当前指令在第三步中执行的时候,下一条指令正处于第二步,而下下条指令处于第一步中,如此循环。

  为了更快地执行指令,这些流水线可以被设计成允许指令们不按照程序的顺序被执行,一些巧妙的逻辑结构可以判断下一条指令是否依赖于当前的指令执行的结果。

  这种逻辑判断结构设计十分的复杂,需要大量的数学家来进行研究算法。

  周晓东设计的这种异构融合计算架构处理器有两种内核,一种内核采用顺序执行,因此功耗低一些,而另外一种高性能的内核使用乱序执行,所以更快但更耗电。

  为了让这颗处理器更加智能地应付不同的使用场景,周晓东为这颗处理器写了一套智能的算法调度指令代码。

  当然,这样的算法指令代码他是不会写在设计方案里面的,而是已经变成了技术专利。

  “你们几位觉得这个设计方案如何?”

  黄秋燕此时放下手中的资料图纸,看着另外一众研究员问道。

  “黄院士,这个技术方案使用的新技术太多了,风险很大呀……”

  “黄院士,这个设计思路是完全创新的,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研制测试……”

  周晓东笑着说道:“如果我们的创新力度不大的话是很难摆脱国外处理器架构设计思路的桎梏,不过各位不用太过担心,毕竟这款处理器的设计方案里面的一些算法模型我们用验证平台进行过模拟仿真测试过,设计思路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