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北冥天王 > 第589章 开我的车去
  “别的不说,当时若不是冯老将军带兵支援北境,他沈策执掌帅印的第一仗都未必啃的下来。”

  “就算他本人现身也得给冯老将军几分薄面,别说他的下属了,见到冯老将军还不得跪下来磕头拜见?”

  一名年轻将官,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立刻惹的包括周启天,冯云山在内的一众人等一阵笑声。

  “冯老将军一纸公函,喝退十万大军,将来可不要传为美谈了。”

  “以冯老将军的资历跟赫赫战功,就足以青史留名了,在加上这一笔,可谓锦上添花。”

  “......”

  一句句恭维之言,让安然坐在那里的冯云山,难免沾沾自喜,满面荣光。

  除此之外,心里难免有些心虚。

  那一仗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其实心知肚明。

  当时沈策只不过是一个初掌帅印的毛头小子,而他冯云山早已是威名赫赫的二星将官。

  资历老,名望高。

  按说,以他当时在军中的威望,就算他将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跟第二军团身上,外界也不会有什么质疑。

  而沈策作为一个尚未在军部站稳脚跟的后起之秀,大概也不会太过斤斤计较,多半会吞下去。

  毕竟他冯云山在军中德高望重,门生遍布朝野。

  为官之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沈策再不懂事,也应该知晓这些道理。

  可没料到,那小子简直就是愣头青,不死不休,居然直接将状告到了中枢院。

  这也就算了。

  那愣头青居然敢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冯云山龟行将军!

  冯云山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知轻重的后生。

  若不是有中枢院从中斡旋,只怕两人早就兵戎相见了。

  此后,冯云山便不断在北境战事上对沈策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不得不承认,他低估了那个毛头小子。

  诚然,沈策在排兵布阵,战法上显得十分稚嫩,甚至有时候看上去漏洞百出,不成章法,极其鲁莽。

  可就是这么个莽夫,他居然硬生生一路莽穿了北邻各国的数十支王牌之师,甚至也一路莽到了对方的国都,当着敌国国主的面砍下了领军主将的首级!

  冯云山逐渐明白过来。

  在绝对强悍的实力面前,所谓的排兵布阵,战术战法其实已经沦为取胜的次要因素。

  绝对强大的武力,才是沈策所向披靡的根本所在。

  ......

  当晚,晚些时候。

  凉州城富人区一处高门大院。

  正是赫赫有名的定远侯府。

  书房内,两鬓斑白,神态威严的赵天鸿一身宽松锦袍正在泼墨挥毫。

  宽敞的书桌上笔墨纸砚样样俱全,一旁还摆放着一杯红酒。

  不多时,海纳百川四个颇见功底的大字便跃然于宣纸之上,一番自赏,甚是满意,端起旁边的红酒,饮了了一大口。

  呯呯呯!

  几声敲门声从门外传来。

  “进。”

  房门被推开,儿子赵廊面带笑容出现在视线中。

  “父亲,时间不早了,您该休息了。”

  “有事?”

  赵天鸿“嗯”了一声,问道。

  “田家老爷子近日病情加重,听闻名医李仲正好就在咱们凉州,派人去请,屡次被拒之门外。”

  “今天田启祥亲自带人过去,不仅没请到人,还被李仲的手下打伤了。”

  “您看,能否下一道旨意给李仲,让他过去田老爷子看一下病。”

  “李仲不给田家面子,咱们定远侯府的面子总是要给的吧。”

  赵廊说明来意,不管这么说,现在赵田两家乃是亲家,于情于理,应该帮这个忙。

  “这个李仲仗着有点名望,是有点托大了啊。”

  赵天鸿笑着说道。

  田家在凉州怎么说也算是头部的几大豪门世家。

  反观李仲,固然有些名望,说到底也只是个大夫。

  何况,治病救人本就是大夫的天职,怎么还看人下菜碟儿呢。

  不仅拒绝给田老爷子诊治,还打伤人,这未免有点妄自尊大了。

  “谁说不是呢,也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赵廊附和道。

  “不过,考虑到田老爷子的病情,有求于人,也不能用强嘛不是,这才想请父亲下一道旨意,也算挫一挫这位李神医的傲气。”

  赵天鸿沉吟了一下,一边收拾自己的墨宝一边说道:

  “就这点小事,犯不上小题大做,你明天开我的车过去接人就是了,他李仲但凡懂点事,应该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定远侯府地位尊崇,岂是随便什么人都值得他赵天鸿动用到侯府的特权。

  他的座驾到场就形同他本人到场,料想李仲还不敢驳了他赵天鸿的面子。

  “好的,谢过父亲。”赵廊笑着说道。

  ......

  北境十万大军驻扎金南江畔之际,凉州城百姓对此倒是显得十分淡定。

  昨天一早,冯云山所领军的第二军团三十大军前推百里的消息传入城中,一开始百姓们像是受到了刺激,好像一下子扬眉吐气了一般,兴奋不已。

  毕竟此前有传言,那十万北境军是针对西凉王府而来,虽说短期只是在那里搞搞演习,还是让城中百姓,很是憋闷。

  尤其是过几天就是王府世子大婚的好日子。

  他们在那里喊打喊杀的,岂不是触人家西凉王府的霉头?

  如今西境战区的王牌之师,第二军团前推百里,其拱卫凉州城的意图不言而喻,顿时让全城百姓大大的出了口鸟气。

  你北境军十万大军是吗?

  我本土战区三十万大军就在那摆着,你算个是东西!

  然而,这股兴奋劲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沉寂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沉闷,紧绷,剑拔弩张的氛围。

  谁都清楚,一旦真的打起仗来,兹事体大。

  受伤的都是他们这些老百姓。

  姑且不论别的。

  两军对垒,难免有伤亡。

  牺牲的都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家里的子弟。

  试问,谁忍心让自家孩子冲锋陷阵,战死沙场?

  更关键的一个问题。

  为了什么?

  倘若那十万北境军当真是冲着西凉王府而来。

  他们家里的儿郎是为西凉王府而战吗?

  凭什么?

  作威作福,享受尊崇的是那些高墙大院里的贵人。

  死的却是自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