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63章 武举
  “万岁爷,此事为何不跟袁大人商量。严嵩,一个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实在是没什么分量。”

  严嵩走了之后,黄锦很是疑惑。

  这种事情,是绝对敏感的事情。朱厚熜是用兴献王孝期来给自己争取了时间。所以朱厚熜这种想法,是绝对不能随便透漏出去。

  因此刚刚是黄锦亲自伺候。

  朱厚熜不想入继,黄锦是一百个赞成。若朱厚熜入继,那么就成为了张太后的儿子。虽然张太后因为之前的事情,备受打击,目前只能在寿安宫蛰伏。

  甚至萧敬罢黜了寿安宫的一些有品级的太监,换了不少人。换句话说萧敬给寿安宫插入了不少钉子,监视张太后的一举一动。在宫中大家都已经明白,朱厚熜才是唯一的主子。

  但只要朱厚熜入继,张太后成为朱厚熜的嫡母,那么张太后的地位就再次竖立起来。毕竟以孝治国的大明朝,孝字非常重要。张太后以后不是以太后的身份,而是以嫡母的身份给皇帝懿旨,朱厚熜这边就会非常为难。嫡母,在这个年代就是母亲。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黄锦这些跟着朱厚熜崛起的内官,也会很头疼。

  “黄伴,记住。袁大人有袁大人的想法,不一定就会支持朕。而且袁大人是吏部尚书,地位敏感,不需要为这样的事情冲锋陷阵,浪费精力。”

  袁宗皋是朱厚熜第一嫡系。

  但袁宗皋也是读书人,而且也不是朱厚熜的提线木偶,而是有自己政治抱负的一个人。袁宗皋肯定愿意为朱厚熜做事情,对于朱厚熜看重的官员,也会进行提拔。

  可是一旦朱厚熜的想法和他的政治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不可能盲目听从朱厚熜的话。就像是朱厚熜对于惩治宦官,一直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同意督察院调查。要不然一般都是能拖就拖。

  袁宗皋就非常不满这一点,因此敦促朱厚熜处理宦官当中,袁宗皋总是最积极的。

  这就是大家理念不一样,出发点也不一样。

  朱厚熜是站在皇帝的位置上,用那些宦官转移杨廷和的视线。而袁宗皋是站在文官的角度,站在读书人的角度,总是认为宦官是历朝历代最大的祸害。因此积极支持杨廷和清理宦官的行动当中。

  朱厚熜发起大礼仪之争,朱厚熜也不敢肯定袁宗皋的立场。因为袁宗皋也是传统读书人,深受儒家宗法制度的影响。当然他是兴献王多年的部下,就算真的不同意朱厚熜的主张,也不可能在大礼仪之争的时候,直接站在杨廷和那边。顶多就是选择不支持、不反对,当个沉默的吏部尚书。

  正因为朱厚熜无法判断袁宗皋会怎么选择,所以这个事情反而是不能跟袁宗皋商量。

  而且朱厚熜其实也不愿意让袁宗皋为了大礼仪之争,去跟朝臣发生什么冲突。袁宗皋好好地做他的吏部尚书,帮朱厚熜看守吏部,就是对于朱厚熜最大的支持。

  “至于,严嵩。朕现在需要他,未来也需要他。有些事情太正直的大臣办不了,需要严嵩这样聪明的大臣。不仅聪明,懂得变通,而且能力还不错。”

  未来要做的事情多得是。

  其中不少东西,估计都和现在的主流发生冲突。朱厚熜是皇帝,怎么能自己上去和主流思想发生冲突。当然是需要严嵩这样的人上去。

  朱厚熜的很多想法,都是要让严嵩他们去实现。

  “再说,别看严嵩只是一个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但他是江西籍官员,弘治十八年的进士。目前朝廷有多少江西籍官员,且弘治十八年的那一批进士,现在都处于上升状态。严嵩此人长袖善舞,只要稍微活动一下,拉拢一些江西籍官员,拉拢一批弘治十八年的进士,那么声势就不会太小。”

  朱厚熜选择严嵩并不是盲目的,也不仅仅是因为严嵩在历史上很厉害。

  主要是因为严嵩本人是江西籍官员,朝廷当中江西籍官员不少。而且严嵩作为弘治十八年的进士,他们那一科进士混的都很好。光是目前在翰林院的就有不少,其中还有好几个都是朱厚熜的经筵讲官。

  他们这些人加起来,影响力会很大。所以朱厚熜才会选择严嵩此人。

  “黄伴,今天的事情绝对不能透漏出去。”

  “万岁爷,臣有分寸。”

  “那就好。”

  朱厚熜信任黄锦,因为他是自己伴当出身。

  但这种信任也是有限度的。

  等黄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说不定以后就怎么样了。在皇帝跟前,能够得到很多其他人不知道的消息。就如黄锦现在,就知道了朱厚熜很器重严嵩。未来严嵩肯定升官速度很快。

  这就是情报。

  如果黄锦想要跟刘瑾一样野心很大,那么这种东西就非常重要。黄锦可以比任何人更早知道,某个人未来会怎么样。可以提早和他们打好关系,未来大家可以组成政治盟友。

  又或者和一些其他朝臣结成盟友之后,给他们透漏皇帝这边的消息。这些消息真的是万金不换的珍贵东西。有些皇帝为什么玩深沉,让人捉摸不透。

  就是担心这样的事情。

  “万岁爷,司礼监萧大人求见。”

  在朱厚熜和黄锦讨论大礼仪的问题之时,萧敬过来找朱厚熜。

  萧敬来的比较频繁。

  萧敬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很懂进退。年纪大了,并没有倚老卖老,反而是越来越谨慎。一旦司礼监这边接到什么重要的奏折,萧敬都不会自己决定。

  都会过来请示朱厚熜的意见。

  “让他进来。”

  “臣萧敬参见皇上。”

  “平身。”

  朱厚熜虚扶一下,问道:“萧臣,司礼监可有什么事情?”

  “是。”

  萧敬拿出两份奏折递给朱厚熜,道:“广东右布政使伍文定、右佥都御史胡世宁,弹劾安边伯许泰,御马监太监张忠。”

  朱厚熜接过奏章。

  伍文定弹劾许泰、张忠,是弹劾他们两个人在宁王之乱的时候,抢夺王阳明的功劳。以及许泰和张忠带兵讨伐宁王的时候,在地方上横行无忌,扰乱地方。特别是到了江西,以宁王逆党的名义,逮捕了不知道多少人。敲诈了不知道多少富豪。整个江西士绅对于许泰、张忠两个人是咬牙切齿。

  胡世宁弹劾许泰和张忠,则是和江彬差不多。

  蛊惑先帝。

  许泰和钱宁、江彬一样,都是正德朝的宠臣,是正德皇帝收的义子。但杨廷和他们抓了江彬,却没有立刻抓许泰。是因为许泰家族是武官世家,许泰家族出来了很多将军。许泰的爷爷、老爸都是大明朝武官,甚至是当时名将。他们家是世袭武职,属于是功勋家族。

  因此一直留到现在。

  不过随着朝政越来越稳定,朝臣开始把矛头指向了许泰。

  奏折下面贴着小条子,上面写着“不诛此曹,则国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庙之灵不安,百姓之心不服,祸乱之机未息,太平之治未臻。”

  这就是内阁的票拟。

  意思很简单。

  内阁认为许泰必死,一定要处死。

  “许泰现在何处?”

  “先帝驾崩之后,许泰就赋闲在家。”

  “许泰何人?”

  朱厚熜对于许泰真的不是很了解。

  要不是因为这个弹劾奏章,朱厚熜都不清楚正德皇帝宠臣当中还有许泰这么一个人。皇帝也是普通人,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且皇帝本身要做的事情很多,怎么可能认识那么多人。

  “皇上,许泰袭职羽林前卫指挥使。是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许贵之孙,都督佥事许宁之子,是弘治十七年的武举会元,大家都称呼他为武状元。起先一直在边军,以副总兵协守宣府。镇压刘六、刘七之时,边军入内,许泰得到先帝宠信,收为义子,赐姓‘朱’。因为许泰家族名将辈出,且都为大明立有殊勋,因此抓捕江彬之时,未曾抓捕许泰。”

  “伍文定和胡世宁何人?”

  弹劾许泰,朱厚熜并不在意。

  许泰可能在正德朝的时候很受宠,权势很大。可是到了嘉靖朝,许泰就是一个小人物,早就是失去了獠牙,现在就等着任人宰割。这样的人朱厚熜并不是很在意。朱厚熜更关注的是,这些弹劾后面的事情。像伍文定,是广东右布政使,但现在并没有赴任,是刚刚批准没有多久的。

  胡世宁则是督察院右佥都御史。

  两个人级别都不低。怎么会突然之前弹劾许泰这个已经没有牙齿的老虎。

  “伍文定,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早年担任地方推官,敏善决狱,不惧豪强,颇为称颂。后因为魏国公侵夺民田之事得罪魏国公。因当时魏国公和刘瑾交好,刘瑾出手,伍文定进入诏狱。后刘瑾诛,伍文定出狱,入嘉兴为官。适逢宁王之乱,百官溃逃,独独伍文定未逃,且坐镇嘉兴迎接王守仁入城。以功迁为江西按察使,今年年初再次迁为广东右布政使。据传,许泰、张忠带兵来到嘉兴,传来王守仁已抓朱宸濠之消息。许泰、张忠大怒,就戏弄伍文定。把出来迎接的伍文定绑在外面。”

  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许泰、张忠都是正德皇帝宠臣。因为没有捞到平定宁王之乱的功劳,所以一怒之下就戏弄一下伍文定。可是过去两年时间,正德皇帝驾崩,许泰、张忠什么都不是。反而是伍文定一路升官,都已经成为了正二品的右布政使。

  “胡世宁,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正德七年(1512年)的时候,胡世宁担任江西按察副使(正四品)。正德九年胡世宁上奏,弹劾宁王朱宸濠有不臣之心,要求朝廷核查。宁王知道之后,勾结督察院,先帝近臣,诬陷胡世宁。当时胡世宁已迁为福建按察使,但还是被抓下狱,发配沈阳。四年之后朱宸濠之乱,朝廷平反胡世宁,任胡世宁为湖广按察使,去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听着这些大臣的故事,朱厚熜还是连连点头。

  不管是伍文定还是胡世宁,整体来说应该都是能臣干吏。像伍文定面对宁王,却能够从容不迫,保住嘉兴,接引王阳明入城。做的可以说是非常完美。

  还有胡世宁,早在几年前就大声疾呼宁王要谋反。在监狱都不改想法,继续上疏,要求朝廷彻查宁王。这些功劳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两个人也都是人。

  这都是早年结下的冤仇。现在伍文定和胡世宁弹劾许泰,内阁也要处死许泰,估计也有打压武将的想法在内。明武宗时期崛起的那些武将,都被杨廷和他们处理。

  朱厚熜明白杨廷和他们的意思。在文臣看来,以文驭武才是大明朝应该遵守的。所以明武宗提拔的那些武将,杨廷和他们都要打下去。朱厚熜虽然不是很满意,但现阶段朱厚熜也没有理由反对。现阶段朱厚熜最重要的还是要梳理朝政,慢慢的打压杨廷和的威望。其他的事情,朱厚熜也是没有办法。

  “就按照内阁的票拟处理。”

  “臣遵旨。”

  萧敬退出。

  朱厚熜对黄锦道:“派人找兵部尚书王宪,让他到乾清宫,朕有事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