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122章 夏言的选择
  夏言要去天津直隶州担任州同。

  消息迅速传开,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这个事情。

  朝廷哪里有秘密。特别是夏言这样朝野当中名气大的官员,而且颇受皇帝宠爱的官员,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夏言的升官速度是很快的,和夏言同一批的那些进士,就没有夏言这么牛气的。

  其实夏言的科举成绩是一般的。

  在大明朝科举史上可谓是天才辈出,不知道多少二甲进士,中进士的年龄不过二十岁上下。十八九岁的进士也不是一个两个,甚至大明朝还出来过不少二十岁上下的前三甲大佬。跟他们相比夏言28岁中举人,35岁才是进士,算是非常普通。而且夏言的殿试成绩也不好,最后是三甲进士,就是俗称的同进士。

  夏天中进士的时候,成绩一般,名气也一般。

  不像是杨廷和这样的少年进士。杨廷和虽然也是殿试成绩不好,成为了三甲进士。但杨廷和有年龄优势,加上杨廷和少年才子名气也大。当时很多朝中大佬,都对于杨廷和的才华非常欣赏和肯定。因此杨廷和殿试成绩虽然不好,但照样进入了翰林院,之后的升官速度惊人。不过夏言这样中规中矩的成绩,可没有那样的机会。

  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行人。不高不低,很普通的出身。

  三年之后进入六科,担任兵科给事中。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在六科混迹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成为六科的都给事中。然后离开六科,在六十岁之前混个四品官,致仕之前能成为三品官,算是祖坟冒烟。历史上夏言能够迅速崛起,靠的是大礼仪之争。之后在满朝文武的反对声中,支持嘉靖皇帝把天和地分开祭祀。这些事情得到了嘉靖皇帝的青睐,夏言才能够迅速升官,成为了内阁首辅。

  现在的夏言四十一岁,入仕其实不过六年时间。

  如果是平常情况,夏言这样成绩不好,也没有多少声望的,能够进入六科已经是烧高香了。可是夏言短短六年,竟然已经是混到了兵科左给事中,走过了很多六科官员十多年才能够混到的位置。且这两年朱厚熜一直很欣赏夏言,很多人都认为以夏言目前的升官速度,用不了两年就是兵科都给事中。在都给事中这个位置上积累经验,或者调到吏科担任都给事中之后,就能够跳出六科,去督察院担任佥都御史。这样就能够迅速的跳出六科,成为了朝廷中高级官员。

  佥都御史,可以去地方当巡抚。

  这是康庄大道。

  很多人甚至相信,以夏言在皇帝那边受宠的程度,这个过程也不过是需要五六年时间。也就是说五六年之后,夏言就可以巡抚一个地方。但现在是什么情况,夏言竟然要去天津直隶州担任州同。

  正五品的地方官,这对于夏言来说完全是发配。正五品的地方官和几年后的巡抚相比,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公瑾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朱厚熜明明非常喜欢夏言,怎么突然要发配夏言。夏言他们家里也来了一些人,想要探听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天来了两个人。

  一个是张璁,另外一个是严嵩。

  张璁是代表王瓒过来看看。王瓒作为大礼仪之争,支持皇帝阵营当中的领军人物,把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皇帝的官员都当做是自己人。王瓒还准备大力培养这些人,等自己入阁之后,这些人就是最大的力量。而这些人当中,夏言也是王瓒看好的一个人。因此听到夏言被发配,立马是派人过来看看。张璁和王瓒是好友,且王瓒知道皇帝欣赏张璁,所以这个事情就让张璁过来。

  至于严嵩,是因为严嵩和夏言都是江西人,这两年走的比较近。

  严嵩是聪明人。

  非常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同窗、同乡都是官场非常重要的关系。夏言作为被皇帝非常宠信的官员,和严嵩一样都是江西籍官员,严嵩怎么会放弃夏言这条线。

  这两年两个人关系一直很好。

  现在夏言被“贬官”,严嵩是过来探探口风。想知道夏言为什么被贬官,也衡量一下,看看夏言以后是不是还有继续交往的必要。

  “皇上怕是要发展海贸了。”

  夏言很是沮丧的回答。

  他不知道自己尽心尽力为皇上着想,为朝廷着想,皇上怎么就看不到自己的忠心。夏言是聪明人,从朱厚熜的态度已经知道,朱厚熜是不同意自己的海禁想法的。

  但夏言就是不理解。

  自己一片忠心,皇帝怎么看不到,反而是一意孤行,一定要发展海贸。

  “就因为此事?不是早就跟你说了,既然皇上留中不谈此事,你就不要纠缠此事。”

  张璁忍不住埋怨夏言。

  夏言这段时间上蹿下跳,一直在呼吁禁海。不过因为朱厚熜的态度模糊,所以王瓒早就知会过夏言,让夏言冷静一下。不要继续掺和这个事情。

  张璁也劝过夏言。

  没想到夏言根本没有听进去,果然最后是激怒了皇帝。

  夏言听到张璁的话,抬头看着张璁,心中叹口气。

  所有人都说夏言受到皇帝的宠信。但夏言可是知道,眼前的张璁才是真正的简在帝心。正德十六年五月份才中了进士,成为了榜眼,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正德十六年年末的时候,就以清查庄田的功劳,迁为翰林院修撰。现在才一年半时间,朱厚熜就准备让张璁担任经筵日讲的讲官,已经是通知了翰林院。

  因此已经有消息表示,张璁要成为翰林院侍读。毕竟给皇帝当经筵讲官,最少也应该是翰林院侍读。

  看看这个升官速度。

  多少在翰林院熬了二十年的翰林,也没能够跨过这一步,成为翰林院侍读。但张璁中进士还不到三年时间,就走过了别人十多年、二十年的官路。

  按照张璁的情况,只要在经筵当中得到皇帝的青睐。那么未来两三年之内成为侍读学士或者是侍讲学士都没有任何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通天大道。

  在翰林院熬资历,远远超过在六科熬资历。

  说实话就算是夏言,也羡慕张璁的升官速度。

  “庄子有言: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吴廷举之辈,为了一己私利,蛊惑皇上,要皇上大开海贸。此等为了一己之私,损害朝廷利益之事,我岂能不管。身为臣子,岂能因为自身祸福,看着皇上被蒙蔽而袖手旁观。”

  如果说夏言之前只是不喜欢吴廷举,和他是政见不合。

  那么到了现在,夏言对于吴廷举是从心底里厌恶。在夏言看来,吴廷举此等蛊惑皇帝发展海贸的奸佞小人,应该千刀万剐。他们就是朝廷佞臣。

  “公瑾兄(夏言),皇上应该是要你亲身感受海贸的情况,改变现在的主张。”

  严嵩开始一直不说话。

  因为严嵩不是张璁。张璁是代表王瓒这位大佬过来的,来看看夏言的情况。而严嵩只是因为私人关系,来看看夏言,主要是想看看夏言因为什么被皇帝贬官。所以张璁说话的时候,严嵩在旁边一直都是沉默。

  不过到了现在,严嵩已经是明白了。

  夏言被朱厚熜放逐已经是必然的事情,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因为这是关于朝廷政策的不同引起的。显然皇上要发展海贸,而夏言是朝野反对海贸,要求朝廷海禁的第一人。所以朱厚熜才把夏言撇出去。

  至于严嵩?

  发展海贸也好,海禁也好,都没有什么看法。对于严嵩来说,皇帝说是什么,他就支持什么。

  “惟中兄(严嵩)的意思是,我还有回京的一天。”

  夏言听到严嵩的话,眼睛一亮。

  夏言虽然说的很高调,也自认为自己是为国为民的大忠臣。但其实心里是慌慌的,并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坚持。夏言可不是海瑞,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不顾自己生死。夏言虽然也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同样夏言论钻营也是其中高手。现在听严嵩的意思,皇上还是会叫自己回京的,夏言当然是高兴。

  “当然。”

  在这方面严嵩很有自信。

  严嵩冷眼旁观,还是看出了不少东西。

  道:“公瑾兄,皇上要是没有这样的想法,怎么可能会让你去天津。天津马上就要成为北方地区的海运中心,联系山东、辽东,且还有运河。直沽也会成为北直隶最大的码头所在地。皇上让你去天津,就是希望你能够改变现在的主意。只要你改变海禁的主张,皇上肯定立马招你回京。”

  “不。”

  夏言摇头。

  夏言虽然不是海瑞这样坚持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喜欢钻营,喜欢揣摩皇帝想法的人。但夏言还是有自己的底线,对于自己的政治理念不会轻易的改变。

  夏言反对海贸,这是夏言根据自己在朝中看到的那些资料,以及这两年的海贸情报,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为了回京就改变想法。如果真的那么容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也不可能被朱厚熜驱逐出京城。

  “为了朝廷的稳定,为了沿海的安全,为了沿海百姓的安稳,禁海都是正确的。这一点我是不会改变的。”

  夏言这句话倒是让张璁是高看了一眼。

  张璁喜欢夏言这种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人。就算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比在政治上的墙头草好多了。本来张璁不喜欢夏言,觉得夏言此人太过于钻营。没想到这一次却能够如此的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被皇帝驱逐,也没有改变,这让张璁对夏言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严嵩心中却是嗤之以鼻的。

  皇帝虽然没有明确表现出来,但很明显是不支持海禁的。这样的情况之下,还在坚持海禁的夏言,在严嵩看来就是一个傻子。

  当然严嵩也没有表现出来。

  夏言和严嵩,在目前的情况之下,是天然的政治盟友。两个人都是江西人,明武宗时期朝野打压江西官员之后,目前朝野有前途的江西官员不多了。

  而且两个人都是大礼仪之争当中支持皇帝出身,算是战友出身。因此夏言好,严嵩也好,两个人现在需要抱团取暖,一起发展。

  所以严嵩不会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

  因此严嵩很认真的道:“公瑾兄,我认为你反对海贸,要求禁海,还不足以说服皇上。特别是公瑾兄,你没有地方任官经历,也没有处理过关于海贸方面的事情。你的所有主张,都是来源于朝廷的一些资料。可光是这些资料,皇上很难相信你的话。因此我认为你此次去天津任官也是有好处的。天津要成为北直隶最大的海运中心,说不定也会开展和朝鲜、倭国的贸易。到时候你掌握第一手资料,就会有更多的说服力。”

  “对啊。”

  夏言拍案而起。

  说的太对了。

  皇上不信任自己,更信任吴廷举,不就是因为吴廷举担任过广东布政司。在广东是处理过市舶司的事情。可是自己在这方面完全没有经验,论各种数据,论这方面的经验,自己完全不是吴廷举的对手。

  自己此次去天津,却有机会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么一想夏言就来了精神。当然夏言现在考虑的开始出现变化,那就是如何体面的离开京城。以及让皇上不忘记自己,还要和京城一些大佬聊一聊,让他们记住自己。别自己去了天津之后,京城全都忘了自己,让自己丢失了回来的机会。

  “秉用兄(张璁),你回去告诉王公,我想拜访他。”

  夏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瓒。

  目前京城当中,王瓒是夏言能够找到的最大的后台。谁不知道王瓒在大礼仪之争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皇帝在朝中最倚重的嫡系大臣之一,是未来内阁阁臣的第一人选。只要有王瓒的支持,那么未来就有回来的可能。

  “好。”

  “我就去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