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21 王瓒的野心
  嘉靖六年五月。

  朱厚熜接到了林富和刘臬的奏折。

  告诉朱厚熜西班牙人来了。

  这让朱厚熜颇为意外。因为历史上虽然有西班牙人来到过亚洲,但西班牙真正腾出手来,开始经营东南亚,开始在东南亚占领殖民地,要等到二十年之后。因为现在的西班牙正在跟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打仗,正在抢夺地中海的控制权。

  可是现在西班牙商人提早二十年来到了大明朝,而且还提出跟大明朝通商的要求。

  朱厚熜知道,这就是蝴蝶效应,这就是朱厚熜来到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

  欧洲人被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堵住了,但他们不想放弃和亚洲大国,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地区做生意的机会。在他们以前的记载当中,中国和印度地区那都是黄金之国,富裕得很。因此他们想尽了办法。最后催生出来的就是两个航线。

  一个是大西洋航线,一个是非洲航线。

  开始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传说当中的富裕国度。结果走大西洋航线的,最后反而是找到了美洲大陆。而葡萄牙人则是利用非洲航线来到了大明朝,朱厚熜决定开海之后,葡萄牙商人赚的是盆满钵满。

  也吸引了这个年代实力强大的西班牙人的注意力,因此西班牙这边也是派遣商队来到了大明朝。

  朱厚熜还是很高兴。

  西班牙、葡萄牙这都是大航海早期的强国。和他们交流,对于中国的读书人认识世界,开阔眼界是非常有好处的。让中国的读书人知道,世界是很大的。

  因此朱厚熜的回答很简单。

  像对待葡萄牙人一样,正常通商。甚至可以派人和西班牙人积极接触,得到他们更多的消息。

  而且相比起葡萄牙,西班牙的实力更强,未来西班牙还会组建无敌舰队。更重要的是,朱厚熜知道西班牙手中有一个高产作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番薯地瓜土豆,也就是统称的番芋。

  这东西只要进入中国,那么和玉米一起,配合水稻、小麦,就能够保障大明朝的粮食安全。

  所以对于西班牙人的到来,朱厚熜是欢迎的。

  同时给锦衣卫批示,对于锦衣卫目前掌握的关于海外国家的情报,可以和市舶总司、鸿胪寺那边共享。让他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海外现在是什么情况。这样对他们和海外商人谈判,会有更多的好处。

  当然朱厚熜也知道,西班牙人既然来了,肯定要在东南亚找一个落脚点。那么必然会开始殖民东南亚。朱厚熜当然是不愿意西方国家殖民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是中国的附属国。

  但现在没有办法。

  朱厚熜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北边的草原部落。等朱厚熜解决了草原问题,才会把目光放在东南亚地区。当然西班牙人的到来,朝廷重臣当中真正重视的没有几个。也就是汪鋐这样和葡萄牙打过仗的官员,才会重视西班牙人的到来。

  大家对于海外国家,依旧是带有轻视的态度。

  所以说起来,也只有朱厚熜本人想的比较多。朝廷现在最关心的依旧是内阁阁臣的补选问题。

  内阁阁臣的空位,闲置了一个多月,怎么也不能长时间搁置。

  但各方面势力对于内阁阁臣都是势在必得,纷争不断。特别是费宏放出皇帝要让王琼入阁的消息之后,反对声音是此起彼伏。王瓒更是直接在乾清宫跟朱厚熜表示反对。

  “皇上,王琼入阁不可取。”

  “王琼起复担任闽浙总督之后,在福建和浙江表现很好,特别是整顿卫所做的非常好。王琼大才,入阁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皇上,王琼虽大才,但在朝中树敌太多。王琼入京,王琼入阁,必然会让朝廷动荡。为了朝野稳定,王琼也不该入京,更不该入阁。”

  王瓒再次开口反对。

  朱厚熜心中也是感叹,人的野心真的是随着自己的地位增长的。

  王瓒当年在礼部的时候,被吏部尚书毛澄压制,在礼部根本没有多少发言权。那个时候王瓒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做学问上,而不是朝廷纷争当中。

  甚至在政治斗争当中是比较迟钝的。

  可是现在呢?

  经历了礼部尚书,参与了大礼仪之争,成为了吏部尚书,到现在已经是内阁阁臣。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位置,王瓒的野心也是一直在膨胀。政治手腕,也是越来越熟练。

  王瓒其实并不是没有想过让王琼入阁,甚至想过和王琼合作。双方合作一起打击杨廷和派系的官员,效果肯定会更好。

  但左思右想之后,最后还是否定了王琼入阁的想法。虽然王琼入阁,打击杨廷和派系官员的效率会提高。但和王琼合作,实在是“与虎谋皮”。因为王琼不是那些仕途不得意,需要王瓒支持的官员。那些官员需要朝廷重臣的提拔,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愿意投奔王瓒这样的皇帝“宠臣”麾下,听从王瓒的吩咐。

  但王琼是什么人。

  那可是明武宗时期,和杨廷和分庭抗礼的大佬人物。现在朝廷那么多重臣,又有几个能够比得上王琼名声大、威望高。王琼就算现在一时之间落魄,但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够重新崛起。这样的大佬,王瓒心中是非常忌惮的。

  让王琼入京,甚至入阁,王瓒并没有信心可以压制他。在王瓒心目当中,王琼远比蒋冕他们更可怕。王瓒可不想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权衡利弊之后,王瓒是反对王琼入京的。

  借口也是很明显。

  王琼在朝中树敌太多。说白了现在的朝中大臣,没有几个人愿意王琼入京。这样的大佬入京,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王瓒直接表示王琼入京,会影响朝野安定。

  可是朱厚熜知道,最近一年朝廷不安稳,其实就是王瓒不安稳。

  王瓒和王宪两个人不满意现在的地位。他们想要更进一步,想要跟当年的杨廷和一样,按照自己的政治理念施政。王瓒瞄准的是费宏的内阁首辅位置。

  正因为王瓒和王宪两个人不满意现在的位置,才会让朝廷如此的动荡。

  其他势力,都是跟着王瓒和王宪,一起推动朝廷风波而已,都是想要浑水摸鱼的。目前朝廷不安稳的根源就是来自王瓒和王宪他们。

  “那你认为谁适合入阁?”

  “吏部王尚书,都察院高都御史。”

  王瓒在内阁受够了单打独斗。

  内阁当中,费宏是内阁首辅,杨一清是负责北疆军务,都是一等一的内阁大佬,在内阁手握重权。就算是不在内阁拉帮结派,地位也是很稳固的。

  而蒋冕和毛纪两个人,在内阁资历很深。两个人的内阁资历甚至比费宏和杨一清还要深,加上他们两个人很多事情都是同进同退,同声同气,所以在内阁发言权也很重。

  反而是王瓒作为皇帝的“宠臣”,在内阁一直受到排挤。内阁阁臣都瞧不起王瓒这样“谄媚”皇帝成为内阁阁臣的大臣,再说王瓒的能力,也得不到他们的肯定。有些“谄媚”皇帝登上高位的“佞臣”,别看他们被人鄙视,但这些人手腕还是很强,能力还是很强。但王瓒多年在翰林院、国子监、礼部这些部门转悠,实际处理事情的能力一般般,得不到内阁阁臣的承认。

  这让王瓒非常生气。

  王瓒知道自己要不是得到皇帝的宠信,在内阁根本待不下去。这是王瓒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王瓒认为,这都是因为在内阁自己没有同盟的原因。这一次终于有了一个好机会,内阁阁臣出来了两个空额。

  王瓒要彻底改变内阁的情况。

  所以王瓒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直接就推荐吏部尚书王宪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友玑进入内阁。

  “若他们入阁,吏部尚书之位和左都御史之位呢?”

  “皇上,可先让礼部左侍郎王时中和都察院右都御史盛应期掌部物。过段时间可以重新廷推吏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的位置。”

  朱厚熜微微点头。

  看上去没说什么,但心中只能是感叹,王瓒的野心太过膨胀,胃口也太大了。

  不仅仅要加强自己在内阁的实力,而且还不愿意轻易放过吏部和都察院这两个重要部门。吏部左侍郎王时中,因为当年和刘瑾阉党有所关联,受到满朝文武的抵制。但王时中能力很出色,因此早些年袁宗皋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给朱厚熜推荐了王时中,让王时中进入了吏部,开始担任礼部右侍郎。

  当时袁宗皋和王瓒、王宪都是朱厚熜大礼仪之争的主要支持者,算是政治盟友。因为王时中这个袁宗皋提拔的官员,也自然而然和王瓒、王宪走的很近。

  王时中在朝中实在是没有根基,又受到很多朝廷重臣的排斥。加上这几年一直在王宪手底下,因此只能是和王瓒、王宪保持有好的关系,稳定自己在吏部的位置。王瓒这是要让王时中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继续掌控吏部这个重要部门。

  还有都察院。

  盛应期,这可是一员能吏。

  盛应期脾气不小,明武宗时期就连那些权阉都不愿意和盛应期直接发生冲突。因为盛应期就像是一个愣头青一样,谁要是敢在他眼前犯事情,他才不管你是谁。像盛应期在地方当官的时候,很多官员对于贩卖私盐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但盛应期眼睛里可揉不得沙子,抓了不知道多少贩私盐的官员家人和权阉家人,得罪了一大批人。

  包括巡抚地方的时候,严查当地的粮库。

  不管是户部仓储,还是地方仓储,甚至是军队仓储,他都是严厉打击。以至于他在南直隶的时候,一年之内竟然是追回了两百万石的粮食,抓了一大批粮仓蛀虫。然后用这些粮食,组建了备荒粮仓,用于灾民使用。这笔粮食直接用于宁王之乱之后,遭受灾害的江西灾民身上,稳定了百万灾民,功劳甚大。

  这就是盛应期。

  当然盛应期这个人不仅仅做事情如此刚硬,而且巡抚地方的时候,平定地方叛乱那也是一把好手。甚至还有过单刀赴会,平定土司叛乱的事情。

  真正文武双全的官员。

  但你要是认为,他是一个正直道德的官员,那就大错特错了。盛应期一直在地方当官,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时间。早年刚刚入仕的时候,盛应期以当时内阁首辅李东阳门生自居。当然李东阳也认盛应期这个门生,因为盛应期的确是能力出众。

  此时还没什么。

  明武宗登基之后,盛应期就开始左右摇摆。等李东阳致仕之后,盛应期就更是表现出自己墙头草的本事。在朝廷重臣那里,到处钻营。甚至和明武宗的一些宠臣,包括一些权阉都保持来往。

  明武宗驾崩,杨廷和权势大涨,盛应期就完全投靠杨廷和。杨廷和其实并不喜欢盛应期,因为盛应期政治节操太差。杨廷和是那种非常爱惜羽毛的官员,当然不喜欢盛应期。因此盛应期虽然级别不低,而且能力也出色,但杨廷和还是牢牢地把盛应期压在地方,不让他有机会入京。

  杨廷和致仕,盛应期已经看出蒋冕他们是不可能有杨廷和这样的威势。

  因此立马是抛弃了蒋冕,投奔了王宪这些皇帝“宠臣”。盛应期别看才五十三岁,但盛应期是少年才子,十九岁就中了进士,在官场上已经三十四年时间。

  有资历、有能力,对于缺乏人才的王瓒来说,盛应期这样处于盛年的官员是非常需要的。盛应期早在明武宗末年就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立下战功。王瓒和王宪合作提拔盛应期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盛应期就是这样矛盾的官员。

  他在地方,到处钻营,投奔朝廷重臣。但他在地方当官的时候,政绩斐然,能力是没的说的。

  现在正好可以让他接任左都御史。

  完美的计划。

  朱厚熜心中甚至有些生气。

  王瓒是立下了大功劳,大礼仪之争功劳最大。但朱厚熜也给足了王瓒好处,让王瓒从一个礼部左侍郎,一直到现在的内阁阁臣。乃至于这些年很多重要位置,朱厚熜很多都是给了王瓒推荐的官员。就是堂堂大九卿之一的通政使位置,朱厚熜都给了王瓒推荐的宋景。

  朱厚熜自认为对于王瓒还是很够意思的。

  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

  王瓒一直想要成为杨廷和那样的内阁首辅,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这个朱厚熜是真的不可能同意的。不是朱厚熜小看王瓒,而是王瓒真的没有内阁首辅的魄力,手腕。更不用说王瓒没有朱厚熜想要的改革能力。

  这几年朱厚熜一直是放任王瓒。

  毕竟是自己的功臣,是自己的“宠臣”。可是朱厚熜知道,王瓒这样的情况不能放任下去。要是这一次答应了王瓒,王瓒下一步瞄准的就不再是陈九畴、李昆他们,而是直接瞄准杨一清、蒋冕他们。

  这样朝中就更不稳当了。

  之前陈九畴的事情,朱厚熜虽然没有直接说,但还是隐晦的敲打了一下王瓒。可是很明显王瓒根本没有往心里去。

  因此朱厚熜对王瓒道:“王卿,先回去。此事朕知道了。”

  “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