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22 打压王瓒3
  “皇上,若皇上不嫌臣粗鄙无能,臣愿意去辽东。”

  毛遂自荐。

  廷议的很多大臣,都颇为意外。

  竟然还有人毛遂自荐。

  现在辽东的情况很不错,但正因为很不错,反而不是一个好地方。首先辽东依旧是一个苦寒之地,比不上江南这种做官的好地方。如果是江南这样的好地方,大家都是抢着去。可是辽东生活质量差,对于官员来说,属于是边疆不毛之地。

  本身环境不好。加上李承勋在蓟辽总督位置上,已经做到了最好,辽东的基础已经打好了。现在的情况不管是谁去了辽东,除非是能够横扫朵颜三卫,或者是横扫女真部落,要不然都不可能超过李承勋了。或者说都要在李承勋的阴影之下。不管是后续怎么完成筑城扫尾工作,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李承勋基础打好了,仅此而已。

  有志于做大事情的人,都是不可能选择辽东的。

  这个地方顶多就是一个刷资历的地方。

  怎么还有人如此积极。

  等看到那个人之后,不少人更是惊讶。因为开口的是盛应期,这就更不应该。盛应期可是右都御史,是正儿八经正二品官员。现在又有王瓒、王宪他们的支持,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都是可以做的。

  怎么要去辽东?

  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那都是朝廷重臣。地方官员在地方再怎么威风,和朝廷重臣相比,肯定是差了很多。

  再说盛应期是什么人,在座的谁不知道。

  那可是钻营能力很强的官员,在地方当官的时候,一直在结交朝廷重臣,希望能够回到京城当京官。这样的一个官员,好不容易回到了京城,还担任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怎么就自己要去辽东?

  很多人惊讶,王瓒更是瞪大了眼睛。

  为什么?

  自己可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过盛应期,下一步要推他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相比,蓟辽总督的含金量差了十万八千里。都察院这几年权力大增,成为了朝廷当中,可以和吏部、兵部平起平坐的部门。王瓒需要盛应期帮他看着都察院。只要手握都察院和吏部,那么整个朝臣都要看王瓒的脸色。

  就算是费宏这个内阁首辅,杨一清这个大佬,都要看自己的脸色。

  可是盛应期在干什么?

  该死的。

  没有了盛应期,王瓒手中还真没有一个人可以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盛应期这样,完全是让自己措手不及,完全是打乱了自己的计划。因此王瓒看着盛应期的目光,简直是要吞了他一样。

  果然没有节操的官员,自己不应该接受。盛应期这样的墙头草,果然是不能信任。

  倒是费宏忍不住悄悄地看了看皇帝。

  费宏心里已经有了眉目。盛应期要接任左都御史的消息,满朝文武都已经知道了。可是盛应期突然毛遂自荐,要去辽东,肯定是中间发生了什么。

  费宏开始明白今天的廷议,皇帝这是要打压这两年风头正劲的王瓒。

  王瓒野心太大,这是让皇帝有些生气了。

  果然皇帝听到盛应期的话之后,连连道:“盛卿才华横溢,人品出众。卿要去辽东,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必然能够让辽东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可是卿要想清楚了,你要是去辽东,那就要在辽东最少待上三年时间。朕不会短时间之内调整辽东的人事,这样会影响辽东的发展。”

  “皇上,臣想清楚了。”

  盛应期现在是恨不得赶紧离开朝廷。

  朱厚熜和盛应期说完之后,盛应期可是一晚上都没睡好觉。请了自己心腹幕僚,和他们谈了好几个小时。盛应期不是笨蛋,盛应期的那些幕僚更不是笨蛋。

  要不然盛应期也不可能在地方政绩那么出色。

  讨论的结果,让盛应期浑身冒冷汗。

  树大招风。

  王瓒这几年和王宪联合,加上一些政治盟友,在朝廷当中实力持续上涨,野心一直在膨胀。凭借着大礼仪之争当中为皇帝出力的功劳,开始有些肆无忌惮了。甚至已经是触到了皇帝的底线。

  盛应期回想了王瓒要做的事情。不仅要在内阁当中占据多数,王瓒还想要控制吏部和都察院,这怎么可能。吏部是管理官员的,都察院是监督官员的,你都占据了,那还了得。

  盛应期以前没发现,和皇帝谈了一次之后,再回想这些日子朝廷的情况,立马是明白了。以前是身在局中,看不清楚。现在跳出来,立马就看出问题。

  王瓒太激进了。

  弄得整个朝廷不安稳,连两个内阁阁臣都不愿意卷入朝廷纷争,选择了致仕。

  可以看出朝廷目前的情况是多么的不好。

  自己怎么就鬼迷心窍,贴上了王瓒。王瓒虽然是皇帝的宠臣,但很显然朱厚熜这个皇帝是一个干事情的皇帝。看看皇帝重用的那些官员,哪一个不是能力出众,政绩出众的官员。王瓒这样入仕四十多年,一直在翰林院、国子监、礼部这些地方,没什么重要政绩,主要是修书的官员,皇帝怎么可能让他当内阁首辅。

  可惜王瓒野心增加,却和能力不匹配。王瓒完全是恃宠而骄,做法过火了。

  皇帝怎么可能允许王瓒让朝廷如此动荡。

  所以盛应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赶紧离开朝廷这个旋涡,去辽东避避风头。顺便在辽东做出点成绩。以自己的品级、自己的资历、自己的政绩,只要躲过这段时间,还是能够回来的。至于王瓒,如果依旧不知道收敛,很难继续留在朝廷。

  “大家怎么看?”

  蓟辽总督,是地方督抚,也是需要廷推的。朱厚熜虽然是皇帝,也不好越过这个规矩。好在现在是廷议,若是廷议当中通过了,等于就是廷推。

  大家都不说话。

  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没有一个蠢人。

  大家都发现了一丝丝的不同。毕竟之前朝野都在传说,盛应期要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怎么突然之间盛应期自己要求去辽东。

  加上李承勋和蒋瑶要入京,连贯起来就很是不寻常。

  朱厚熜看大家沉默,明白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情况,因此不敢发表意见。所以朱厚熜笑着道:“费卿、杨卿、蒋卿,你们几个人是什么看法?”

  朱厚熜直接点名。

  费宏无奈。

  皇帝看起来是要打压一下王瓒,但王瓒毕竟是大礼仪之争的大功臣,是皇帝的“宠臣”。谁知道以后还有什么样的造化,费宏其实也不愿意太过得罪王瓒。

  可是没办法。

  谁让自己是内阁首辅。

  费宏站出来道:“皇上,盛都御史在地方政绩出众,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去辽东绰绰有余,甚至是大材小用。”

  有什么可说的。

  其他不说,如果光是论资历和能力,盛应期一点不输李承勋,甚至品级、地位都高于李承勋。按理来说盛应期这个级别,如果再去地方是有些“贬官”的味道。

  盛应期担任蓟辽总督,真的是绰绰有余。

  朱厚熜看向了杨一清。

  杨一清开口道:“皇上,盛都御史可任蓟辽总督之位。”

  废话不多。

  杨一清年纪大了,现在只想要做一件青史留名的事情。那就是打击草原部落,重振土木堡之变之后,在边疆被动的局面。在致仕之前,打残鞑靼右翼,是杨一清最大的梦想。因此安排边疆地区的官员,并不是很在意他到底是谁,到底是谁的人。只要能够完成杨一清部署的任务,不要拖后腿的就行。

  正因为如此,杨一清才会为陈九畴说话。还有当年虽然是杨廷和主政,但在边疆问题上杨一清的话语权很重。但还是支持李承勋担任蓟辽总督。因为李承勋有足够的能力。

  现在对于盛应期也是一样。

  盛应期虽然名声不太好,但能力是没的说的。因此杨一清对于盛应期去辽东没有任何意见。相反能有盛应期这样的官员去辽东,杨一清是非常高兴的。

  “臣附议。”

  蒋冕也是很简单的说话。

  因为蒋冕做不到费宏、杨一清那样赞扬盛应期。盛应期这个墙头草,杨廷和在的时候,跪舔杨廷和。杨廷和走了,立马就翻脸不认人,投奔了王瓒。

  这种人是蒋冕看不起的。

  相比起把盛应期留在京城,打发到辽东更好。

  “嗯。吏部王尚书,你的想法呢?”

  “臣无异议。”

  王宪现在也是蒙的。

  王瓒明明跟自己说过,皇帝已经答应他的建议,让盛应期担任左都御史。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宪不明白。

  但王宪知道一点,那就是皇帝根本没有答应王瓒的建议。相反今天这个廷议上,朱厚熜的每一个步骤,都在打乱自己和王瓒原来的计划。不说别的,李承勋和蒋瑶两个人入京,盛应期去地方,这都是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王宪心里惶惶的。

  皇帝是什么意思,是不满自己和王瓒这段时间的做法。

  因此王宪不敢说什么,只能是同意。

  内阁首辅,两个内阁次辅,吏部尚书都同意了,这个事情几乎是板上钉钉。朱厚熜却继续询问,道:“汪尚书(汪鋐),蓟辽总督是总制军务,你们兵部的想法呢?”

  “臣无异议。盛都御史完全可以胜任蓟辽总督之职。”

  “其他人也说说。”

  “臣附议。”

  “臣无异议。”

  皇帝太过突然袭击,大家都没有准备。

  盛应期这个右都御史愿意去辽东,而且皇帝和那些朝廷重臣的态度如此明显,谁也不愿意触霉头。反正蓟辽总督的位置,又不是他们必须要争取的。

  “好,既然都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定了。盛卿。”

  “臣在。”

  “辽东就交给你了。”

  “臣定不负皇上重托。”

  盛应期长舒一口气。

  总算是从朝廷这个旋涡当中走了出来。

  至于得罪王瓒,盛应期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相比起留在朝廷,碍着皇帝的眼,去辽东是最好的结果。皇上都那么明示自己,如果自己还不知趣,那就是找死。

  “除了此事,朕再说说内阁阁臣的廷推问题。”

  内阁阁臣廷推,已经推迟了一个多月时间。

  朝野上下都在关注。

  现在听到朱厚熜说起内阁阁臣问题,大家立马是聚精会神。朱厚熜看着大家道:“今年已经是朕登基第七个年头,经过这段时间朕对于内阁也了解颇多。此次内阁阁臣补选廷推,朕想给内阁增加一个协办大学士的名额。协办大学士除了平时协助内阁阁臣处理日常政务,主要负责整理内阁会议的内容,保存这些档案。同时把内阁会议的内容,整理之后汇报给朕,也跟其他部门传达内阁会议的一些情况。这个协办大学士,朕看就由翰林学士李时担任。”

  协办大学士,一个很陌生的东西。

  不过内阁本来就不是一个和六部一样正规的部门,皇帝的意志很重要。朱厚熜登基之后,内阁阁臣名额确定为七个人,内阁名额就变成了七个人。现在皇帝要在内阁增加一个协办大学士,那也是皇帝的权力。

  皇帝还点名要让翰林学士李时担任协办大学士。

  没有人反对。

  为什么?

  因为翰林学士是有资格,可以直接进入内阁参赞机务的。也就是说,只要皇帝愿意,李时甚至可以占据一个内阁阁臣的名额。现在各方势力都在争夺内阁阁臣的名额,少了一个对手大家当然高兴。

  协办大学士,只是协助内阁阁臣的职位。如果说内阁阁臣是皇帝的秘书,那么协办大学士类似于内阁阁臣的秘书。和内阁阁臣完全不能相比。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内阁阁臣身上。如果李时不担任协办大学士,要是直接参与内阁阁臣的竞争当中,反而更不好。

  “内阁阁臣的廷推工作延迟了这么长时间,也该进行廷推。吏部王尚书也在内阁阁臣的候选名单当中。因此此次内阁阁臣廷推,就由内阁协办大学士,翰林学士李时负责。时间定在三天后,进行内阁阁臣的廷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