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231 辽东土地问题
  “驾驾驾——”

  “吁——”

  “哈哈哈。服了,鹿野先生(史道)骑马是真的不错。”

  “进之兄(杨锐),你忘了我是涿州人。”

  “韩昌黎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苏东坡也说,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看到鹿野先生,我是懂了。我在南直隶的时候,从来没有看过骑马如此好的文人。”

  杨锐恭维史道。

  史道下马,道:“早就听闻进之兄博览群书,果然名不虚传。”

  “鹿野先生,我这是班门弄斧。在你这样的两榜进士面前,我这样的武夫哪里敢说博览群书,羞煞我也。比起你们,我读的那点书,什么都不是。”

  两个人下马席地坐了下来。

  史道来到了辽东之后,一点没感觉到不适应。虽然很多官员都不愿意到边疆省份当官,觉得边关都是不毛之地,只有被发配的官员才应该去边关。可是史道完全不一样。相比起在浙江的时候,史道更喜欢辽东,在辽东史道做事情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史道本身就是涿州人,涿州一带文风比不上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科举成绩也比不上这些科举大省。

  但这里自古就是武风大盛。

  受到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影响,更欣赏那些文武双全之人。

  像史道这样的读书人,都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就算是读书人,对于一些弱不禁风的读书人,整体上是看不起的。所以史道身上也有涿州人的特点,不敢说是文武双全,但身体素质相当之好。

  辽东这边现在是属于真正的“化外之地”,属于是不开化地带。但也正是因为辽东初创,反而显得生气勃勃。史道很喜欢这里的气氛。

  穿着非常方便的衣服,骑马狂奔。

  这要是在浙江,不知道被人怎么嘲笑。甚至甚至会有很多弹劾奏章。但在辽东这边,基本上就没有人管这个,少了很多束缚。这是史道最喜欢的。

  “进之兄,辽东卫所屯田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这样拖着是没用的。”

  “鹿野先生,你应该知道,那都是卫所屯田,是辽东这边的卫所祖祖辈辈用了几十年才开垦的耕地。你现在要把这些屯田收回去,变成朝廷官田。你让卫所这些人怎么办?再说这些年这些卫所和朵颜三卫打仗,立功受奖的人多了去了。不少人都在辽东都司当官,辽东都司其实对于他们也没有多少办法。”

  杨锐是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

  就是负责和辽东官府扯皮。

  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卫所屯田上。之前杨锐是和辽东布政使司扯皮,当时扯皮是怎么划分辽东土地。要是按照辽东都司意思,整个辽东一大半土地都是隶属于卫所的。这样怎么可以。

  辽东开省之后,要安置那么多人。蒋瑶他们怎么可能同意辽东土地都是卫所的。蒋瑶的意思是,除了朝廷以前规定过的卫所屯田之外,其他的耕地都和卫所没有关系。

  不过这个辽东都司不可能同意。

  因为辽东这边的卫所传承上百年,除了早期朝廷划拨的屯田之外,卫所军户人口增长之后,在辽东还进行了开荒。反正辽东一直以来都是千里无人,荒地多的是。卫所军户当然开荒。辽东布政使司想要把卫所开荒的土地都收回去,辽东都司岂能同意。

  所以双方的要求相差太远,一直扯不清楚。

  等史道担任辽东土地司司长之后,史道直接就是狮子大开口。哪里有什么辽东都司,卫所的土地,辽东土地都要统一规划。卫所屯田都要收回来,成为朝廷官田。包括辽东卫所开荒的土地,也都要收回来。

  史道的方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辽东都司当然是坚决反对。

  结果史道和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杨锐两个人谈判好多次。

  “进之兄,卫所屯田情况如何,你比我清楚。现在卫所屯田到底在谁的手中,卫所军户都是怎么管理屯田,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不去捅破这个事情,是想要把事情放在辽东范围之内结束,不想要惊动朝廷,给大家一个台阶下。但要是卫所那边执意要阻挡,那我只能是清查屯田了。到时候发生什么事情,就不是我能够控制的事情。”

  “鹿野先生,何必呢?”

  杨锐很为难。

  杨锐是南直隶卫所出来的武将,不是辽东卫所出来的,和辽东卫所没有多少关系。

  可是现在的辽东总兵官杨镇,那可是“辽西杨家”出身,在整个辽东名气很大。包括他们杨家,多少人都在军队当中服役。不仅仅是杨镇家族,其他一些辽东世袭武官现在都在辽东军队当中。

  他们那些家族就干净了?

  卫所制度传承到现在,侵吞卫所屯田,把卫所军户当成是自家的家仆,是卫所将门世家最常见的事情。

  这要是清查卫所屯田情况,牵连多少辽东卫所世袭武官之家。这些人要真的不满这个,不知道会弄出什么事情。特别是辽东,虽然比不上宣府、大同,还有甘肃那边是前线。

  但辽东也是接壤朵颜三卫和女真部落的。

  要是出现什么叛乱,甚至是叛逃草原部落的情况出现,谁能够负责。

  “鹿野先生,若是因为此事酿成兵变,有卫所带人投靠朵颜三卫,你我都要担心项上人头。”

  杨锐把事情往严重来说。

  史道听到杨锐的话笑了出来。摇摇头道:“辽东不是宣府和大同,更不是陕西甘肃镇。宣府和大同对面就是鞑靼右翼,是朝廷最重视的敌人,实力强大。陕西甘肃镇离朝廷太远,朝廷有些鞭长莫及。这些地方朝廷都担心发生兵变,影响安全,所以很多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包括大同兵变的时候,朝廷也是选择安抚为主,就是担心出现你说的那些事情。但不要忘了,这里是辽东。”

  史道说这些边疆重镇的时候是神采飞扬。

  就像是指点江山一样。

  继续道:“辽东对面是谁?朵颜三卫,现在的朵颜三卫有什么实力,敢接纳朝廷叛军。而且辽东卫所的世袭武官,又有多少愿意叛乱,放弃现在安稳的生活。你多虑了。”

  辽东卫所,不是宣府、大同一带的卫所。

  本身实力没有那么强大,而且对面的朵颜三卫也不敢接纳辽东叛军。看到杨锐皱眉,史道继续道:“进之兄,你难道没接到朝廷通知。朝廷新任命了蓟辽总督,你可知道这位蓟辽总督是什么来路?”

  “鹿野先生,新来的总制我倒是有所耳闻,但具体的就不清楚了。”

  “新来的蓟辽总督盛应期,原来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在朝中地位很高。他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辽东,其实是‘贬官’的。你说盛应期才五十出头,他怎么可能甘心在辽东浪费时间。盛应期是一个性格很强硬的官员,既然来辽东了,那么必然是要做一番事业,然后重新回到朝廷的。原蓟辽总督李承勋最大的功勋是筑城,你说说盛应期来辽东要干什么?难道萧规曹随,也去忙活筑城的事情?不可能的。如果盛应期也去忙活筑城的事情,那么他的功劳怎么体现。所以他一定会找另外的突破口,那个是什么?现在辽东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卫所屯田的问题。到时候他要是出手,那就没有我这么好说话了。卫所那边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史道虽然四十二岁了,但脾气依旧没改。

  李承勋、盛应期这个级别的官员,他都是随便的评论。

  但听着史道的分析,杨锐的脸色的确是难看了不少。盛应期的名声,杨锐也是听说过的。而且杨锐是南直隶羽林前卫指挥使出身,盛应期有段时间担任过都水主事。

  有一次贡品出现了问题,不过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但涉及到的人,是京城这边的权贵和南直隶那边的权贵,所以当时调查此事的官员都选择大事化小,把事情归咎于天灾。可是盛应期出马,硬是触碰了那些大佬。因此盛应期的名声在南直隶也是很大的。

  如果盛应期真的查卫所屯田,那的确是大事情。

  “鹿野先生,真要是把卫所屯田变成官田,那么那些卫所军户怎么办?”

  “很简单。”

  史道笑了出来。

  史道对于李承勋是很不满意的。

  李承勋这个人能力是很强,但一心盯着筑城。为了筑城的成功,李承勋不愿意影响卫所军心,所以一直不愿意触碰屯田的问题。现在李承勋走了,盛应期要来。

  盛应期来辽东要干什么,史道其实根本不懂。

  史道只知道,盛应期本来是左都御史的热门人选,没想到却来了辽东。因此史道明白,盛应期来辽东绝对是因为朝中发生了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不过这个和史道有些远,史道没精力管这个事情。史道现在要用盛应期推行自己的土地政策。

  特别是卫所屯田问题。

  史道在浙江,可是从王琼身上学到了不少。

  王琼在闽浙推行的就是把卫所屯田收为官田,然后把这些耕地重新租给卫所军户。史道在辽东,就准备学习王琼整顿屯田的办法。

  “屯田归为官田之后,朝廷重新清查屯田数量。然后把他们租出去,当然卫所军户可以优先租田。等卫所的军户租官田之后,他们不再是军户,而是成为普通的民户,只要种地就可以。”

  “鹿野先生,我可是知道,官田的田赋远远高于民田。就我在南直隶的时候,官田赋税太高,大量租官田的佃户逃离。这些我都看过不少。你让卫所军户租官田,这不是为难他们。”

  杨锐摇头。

  大明朝的官田和民田,税赋是不一样的。

  一直以来都是官田税赋高,加上管理官田的管理人员欺压官田佃户,结果很多佃户受不了,直接扔了官田跑了。导致一些官田成为了荒田。杨锐在南直隶看过很多这种事情。

  因此听到要让卫所军户变成租官田的佃户,杨锐是不可能同意。或者说卫所那些军户也不可能同意。

  “进之兄,你的消息太落后了。朝廷已经改了原来管理官田的模式。现在朝廷取消对于官田的管理,不再设立专门管理官田的部门,地方官府也不插手官田管理。租官田的佃户只要到时间按时交税就可以。按照朝廷的田赋比例,加上一成的官田租金,整体租赋会低于租民田要交的。这一点我可以保证。”

  为了改变官田边荒田,或者是那些管理官田的人,专门剥削佃户。

  所以朝廷直接取消了官田管理人员。

  其实有人是提议,直接把官田变成民田。但被朱厚熜否了。好好地官田,要是变成民田,那么未来不知道会被哪个大地主全给兼并了。

  留下官田,一段时间清查一次官田,可以有效的保证土地兼并。

  所以朱厚熜和户部、土地部、税务总司讨论的结果是,直接废除官田管理机构。官田租给别人之后,不能买卖,不能转租。一旦自家不能继续租官田的时候,需要到新成立的土地部登记。土地部会重新安排其他人租田。

  看到杨锐思考,史道继续道:“这样的模式,比现在卫所军户在屯田种地负担轻了很多。进之兄,你不要以为我不懂卫所的事情。我在浙江跟着王总制(王琼)是请查过卫所的。卫所军户在军屯的情况如何,我也清楚了解。他们的生活很不好,要不然全国卫所军户逃亡情况也不可能那么严重。我可以代表土地司保证,让军户租田之后,只要他们自己不拒绝租田,那么未来他们家族可以世世代代一直租下去,朝廷不会把官田收回来。其实土地司的意思是,这块田等于就是他们家的。只要他们家按时交税和交租就可以。土地司不会出尔反尔。”

  杨锐想了好久,基本上明白史道的意思。

  其实所谓租官田,其实和自家的田没什么两样。只要给朝廷按时交税和交租,那么就可以继续租下去。而且史道的承诺是,租官田的租赋,不会高于租民田的租赋。

  那么这块田除了不能买卖和转租之外,和自己的田的确是没有两样。

  对于普通军户来说,这样的确是好很多。

  现在的卫所军户,过得日子并不好。卫所屯田被世袭武官家族控制,他们这些卫所军户就像是世袭武官家族的家仆。如果真的能够这样给他们租田,那么其实对于他们的生活是很好的。但杨锐也有自己的顾虑。

  对于普通军户是好的。

  但那些世袭武官家族呢?对于他们来说,这可是直接侵犯他们利益的。

  杨锐可不是辽东将门世家,他要是代表辽东都司同意这个事情,那么必然会得罪这些辽东将门世家,他以后在辽东还怎么做官。

  不过杨锐知道,史道这个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关于史道的事情,官场上谁不知道。杨锐虽然不是文官,但也听过史道做过的事情。在朝中弹劾当时权势滔天的杨廷和,弄得杨廷和都要辞职威胁。皇帝为了安抚杨廷和,只能是“发配”史道去了浙江。

  到了浙江也不安分。

  竟然跟常伦联合,两个人在浙江轰轰烈烈的丈量土地,轰动整个浙江官场,得罪无数的地方乡绅,弹劾奏章都到了朝廷,到了皇上前面。后来彭泽调查此事,史道竟然是安然无恙。

  不仅安然无恙,还升官成为了绍兴府知府。

  现在呢?

  混成了辽东土地司司长。

  杨锐知道,朝廷必然有支持史道的重臣。要不然史道这么能折腾,怎么能还在升官。

  朝廷有人在保他,史道就更是肆无忌惮。

  不管自己同不同意,史道都会推进这个事情。因此杨锐想了好久道:“鹿野先生,你的意思我懂了。但这个不是我答应,或者辽东都司答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此事直接关系到卫所,特别是关系到卫所那些世袭武官家族。若一定要推进此事,我建议鹿野先生可以找杨镇总兵官。若是能够说服杨镇总兵官,那么事情就能够完成一半。若有他的支持,那么我可以代表辽东都司也支持这个方案。”

  “杨镇总兵官?”

  “鹿野先生,你应该知道。杨镇总兵官世袭大宁前屯卫指挥使之职,而且这些年一直在辽西走廊防备朵颜三卫。和辽西世袭武官家族都非常熟悉,甚至这些家族之间都有姻亲关系。在辽东虽然卫所很多,但现在还保留足够战斗力,保留足够实力的,也只有辽西卫所。若能够说服辽西卫所接受这个方案,那么在整个辽东推广这个方案,都不成大问题。”

  史道点点头。

  杨锐代表辽东都司,杨镇代表辽西将门世家。

  光是说服其中一个人没什么用,要两个人都要说服。不够史道很快笑着道:“进之兄,你的意思是,你对于我提出的方案是赞成的,对。”

  “不会反对。”

  “那就好。杨镇总兵官那边,我来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