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明朝大昏君 > 第268章 孔子祭祀
  “需要这么多钱?”

  “是。”

  朱厚熜叹口气。

  打完仗之后,光是抚恤,以及重新募兵就花了很多钱,朝廷这些年的底子都要掏空了。现在还要对火器部队的武器进行维修,以及换一批火器,需要的钱更是让朱厚熜都目瞪口呆。

  现在火器部队的火器,很多寿命都很短。

  没打多少子弹,火枪就要维修,或者需要换一个。但火器部队不仅要打仗,而且平时还需要训练。只有不停地训练,才能够缩短开枪的时间,以及提高命中率。可是火器部队只要训练,就会报废大量的火器。这样火器部队每年都要换大量的火枪,包括火炮也是如此。

  更不用说部队刚打完仗,对于火器的消耗更大。

  可是换装备太贵了。

  兵部提出的更换一批火器,加上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训练一批火器部队,需要朝廷拿出七百多万的经费。这笔钱实在是太多,连朱厚熜都非常震惊。

  难怪朝廷养不起火器部队。

  “慢慢来。兵部制订一份火器换装和维修的计划,让内阁和户部审核一下。看看怎么给兵部拨款。”

  朝廷为什么需要休养,就是因为这个。

  朝廷不可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看来朝廷还需要进行“开源节流”才可以。现在朝廷财政已经好了很多,但真正用起来还是感觉入不敷出。

  “遵旨。”

  “还有何事?”

  “皇上,臣有本奏。”

  “呈上来。”

  礼部尚书张璁上前。

  黄锦立马上前接过张璁的奏章,交给了朱厚熜。朱厚熜看了一眼奏章标题,人立马来了精神。张璁担任礼部尚书之后,这两三个月一直是非常低调,在熟悉礼部事宜。

  可张璁就是张璁。

  作为历史上嘉靖朝最出色的改革大臣,哪里是老实的。

  他只是等机会。

  张璁奏章标题是什么?“议孔子祀典疏”,顾名思义就是议论孔子祭祀的问题。

  这可是孔子。

  张璁来到礼部之后,第一个开刀的竟然是关于孔子祭祀的问题。对于大明朝的读书人来说,这简直是大逆不道。孔子是什么人,孔子乃是圣人,是天下读书人之师。大明朝读书人,从小学习四书五经,说起来都是孔圣人的徒子徒孙。

  张璁竟然连孔圣人的祭祀问题都要议论。

  胆大妄为。

  不过朱厚熜喜欢。

  这样胆大妄为才是张璁的风格。张璁正是因为胆大妄为,才能够在湖广全面丈量土地,给朝廷增加了一亿亩的交税耕地。换成其他任何人,谁有张璁这种魄力和能力。

  因此朱厚熜翻开之后,简单的看了看。

  看完之后,朱厚熜更加震惊。

  张璁不是一般的胆大,简直是读书人当中的另类。张璁在奏章当中,直接表示应该要拆毁全国所有的孔子塑像,且禁止全国再铸孔子塑像。

  “应德,你读给大家听。”

  “遵旨。”

  朱厚熜叫的是去年,也就是嘉靖八年的状元唐顺之。

  朱厚熜虽然不敢说是明史专家,但唐顺之的大名是清楚的。嘉靖八年的进士,出来了不少名臣。历史上唐顺之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殿试第四名。房间传闻,唐顺之当时名气那么大,会试第一名,却没有拿到状元是因为得罪了张璁和杨一清。

  具体怎么样,朱厚熜现在也不清楚。

  但朱厚熜在殿试当中,直接点了唐顺之为状元。唐顺之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儒学大家、推崇“唐宋”文学,同样还是一个军事家,是抗倭名臣。

  殿试文章写的非常好。

  朱厚熜点唐顺之为状元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唐顺之在殿试之前,就是状元呼声最高的读书人。

  拿到状元之后,唐顺之进入了翰林院。因为皇帝的宠信,所以跟着翰林学士翟銮,一起参与内阁会议、廷议。当然不是说可以在这些会议上能够发言,而是作为记录员参加。

  不过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记录员,但这对于刚刚入仕的年轻官员来说,是非常大的锻炼。

  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朝廷重臣,接触朝廷各项政策的出台。而且能够近距离接触皇帝,可以让皇帝记住自己。朱厚熜叫了唐顺之,让他读张璁的这份奏章。唐顺之上前接过,开始给朝廷这些重臣读这份奏章。

  而此时朱厚熜则是看其他资料。

  这是随同奏章一起递给朱厚熜的。张璁不仅写了这份奏章,还找了很多资料,让朱厚熜明白自己的意图。其实就是为了说服朱厚熜准备的。

  全都是祭孔的花费。

  从曲阜开始统计。

  大明朝成立之后,朱元璋、朱棣接连给曲阜孔家2073大顷的祭田。一大顷等于三市顷,也就是说一大顷等于是三百亩。曲阜孔家的祭田就有六十多万亩。

  除了这个,明英宗的时候,朝廷又赐给曲阜孔家佃户五百家,两千青壮年,专门负责祭孔所需的祭品。之后的皇帝也是陆陆续续给曲阜孔家更多的佃户,让他们负责祭孔。

  当然这只是朝廷赐予的祭田和祭孔的佃户。

  曲阜孔家盘踞曲阜多年,曲阜知县历来都是孔家族人担任。孔家在曲阜就是土皇帝,曲阜大部分田地都是隶属于孔家的。当中侵占的官田、民田很多。而且只要是登记在册的孔氏子弟,朝廷都免了他们的人头税和徭役。

  结果现在曲阜祭孔典礼越来越繁琐,越来越隆重,花费的资金也是越来越多。一次祭孔花费的资金轻松超过几万两银子。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个曲阜,张璁当然不会扯这个。

  问题是全国各地,都在祭孔。

  而且祭孔典礼越来越隆重。

  从朝廷开始,祭孔已经成为了必须进行的典礼。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春秋两季祭孔,每一次祭孔礼仪都非常繁琐。朝廷祭孔,朝廷出钱。地方祭孔,肯定是地方出钱。可是地方政府怎么可能随便出这个钱。他们以祭孔为名义,压榨地方百姓。不过因为是祭孔的名义,那些读书人都不说话。

  毕竟这可是祭孔。

  谁敢说什么。

  当然大部分地方是春秋两季祭孔,但也有一些地方甚至一年四季,每一季都有祭孔典礼。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而且为了祭孔,全国各地都在给孔子塑像,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早在九十年前,也就是明英宗的时候,当时的礼部尚书胡濙(ying)就因为祭孔花费越来越多,因此对于祭孔的规模提出过限制。要求每个县祭孔的时候,猪七十斤、山羊二十斤、绵羊三十斤,一些不产山羊和绵羊的地方,可以用鹿、兔代替。同时一些地方如果没有多少粮食,就可以用当地特产,如一些果实代替。

  可惜九十年过去,不仅没有止住祭孔越来越隆重的迹象。

  张璁就是统计了这些。

  按照张璁的分析,全国上上下下春秋两季祭孔,耗费的资金以百万来数。且为了祭孔,大量的田地成为祭田。其他的田好说,祭孔的祭田谁敢动。

  那可是祭祀孔圣人的田。

  张璁准确的把握了朱厚熜的想法。告诉朱厚熜,全国祭孔运动,浪费大量的钱财。这里面就包括朝廷的钱。张璁知道朱厚熜非常关心朝廷财政问题,所以才会用这些数据告诉朱厚熜,祭孔必须要改革。

  在朱厚熜看这些资料的时候,唐顺之已经是读完了张璁的奏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瞬间引爆了科道官员的反对。

  拆毁孔子塑像?

  张璁怎么敢?那可是圣人塑像,怎么敢拆毁圣人塑像?以至于脾气暴躁的,直接问张璁,你是不是圣人弟子。

  张璁倒是很稳。

  面对这些人的责难,张璁稳稳地站着。等各种批评结束之后,张璁上前道:“皇上,祭典是万事之表,不可不正。但孔子塑像就是不正。”

  “如何不正?”

  朱厚熜其实也很好奇。

  张璁敢对孔子祭祀开炮,这可是得罪全国文人的事情。

  自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地位迅速提高,孔子更是拥有了神圣的光环。明朝开国之后,朝廷更是推崇程朱理学,结果孔子更是成为了不可侵犯的存在。

  张璁却选择从孔子祭祀开始改革。

  就是朱厚熜虽然也对于现在理学一统的情况不满,包括儒家的情况也是有所不满,有心改革目前的情况。但虽然想要改革,但并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实在是因为现在的读书人都是儒家学子,儒家的问题太敏感。

  因此朱厚熜很想知道,张璁要从哪个角度出手。张璁立马道:“程颐论人家祖宗影有一毛不类,则非其人。彼亲见其人而貌之,有毫发不肖,似尚非其人,况工人随意信手而为之者哉!”

  张璁说的很简单。

  那就是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东西,真人和塑像必然是有所区别的,绝对不可能一样。就算是对照真人塑像,也不可能雕塑出一模一样的。大儒程颐说过,只要“一毛不类”,也就是一根毫毛不一样,都不是本人。

  按照大儒程颐的意思,目前孔庙祭祀的孔子塑像,和真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只要和真人不一样,那就不是孔子。既然不是孔子,那么孔庙祭祀的是谁?天下人祭孔,是要祭祀孔子,可是祭祀一个和孔子不一样的塑像,那么等于是祭祀其他人。

  如果放在几百年后,这种扯淡话必然会被人抨击。大家会觉得张璁这个人是不是疯子,这种毫无逻辑的话都能够说出来。

  但这个年代不一样。

  这个年代的祭祀是大事,祭孔更是国之大事。

  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这就是张璁所谓的“祭典是万事之表,不可不正”的意思。所以张璁提出孔庙里的塑像和孔子本人没有关系,因此拜祭孔子塑像,就是在混淆祭祀。

  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他们没想到张璁竟然从这个角度谈孔子塑像的问题。

  诡辩。

  在很多人看来,张璁就是在诡辩。可是他们明知道是诡辩,但他们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击才好。就连朱厚熜都是非常惊讶,没想到张璁要改革祭孔,竟然是从孔子塑像开始。

  而且说的还有根有据。

  并不是无的放矢。

  因为张璁承认祭孔是大事,承认祭孔的重要性。但张璁就是不承认目前孔庙的孔子塑像,因为孔子塑像和孔子根本不是一回事情。

  张璁看到那些科道官员瞬间哑口无言,心中也是非常得意。

  继续道:“朱子有言:宣圣(孔子尊称)本不当设像,春秋祭祀只设主祭可也。今国子监有塑像,只是遵循前元之旧,非圣朝之制。”

  张璁明明要改革孔子祭祀,但为了顺利推行,一口一个都是圣人之言。

  从大儒程颐开始,现在又是谈朱熹。

  张璁的意思很简单,反对给孔子塑像,这不是我说的。是大儒程颐和朱熹说的,你们要反对就反对他们。可是现在的大明朝官员,基本上都是程朱理学的徒子徒孙。让他们说出程颐和朱熹的话是错的,真没有几个人敢站出来。张璁就是用程颐和朱熹压制那些读书人。

  接着张璁又是扣了一个大帽子。

  那就是朝廷目前有的孔子塑像,都是元朝留下来的。

  圣朝,也就是大明朝开国之后,从来没有以朝廷名义给孔子塑像。意思就是给孔子塑像,不是大明朝的制度,那都是前朝的事情。既然大明朝没有这样的制度,那么现在给孔子塑像是什么意思?

  尖牙利嘴。

  朱厚熜在上面是连连点头。

  喜欢张璁。

  改革永远不是容易的事情。改革需要魄力,但更需要能力,也需要平衡朝廷各方势力。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满朝文武全都反对。就连开始的时候支持王安石出山,甚至给皇帝推荐王安石的官员,都反对王安石改革。

  面对这种反对,王安石不是选择说服他们,而是采取粗暴简单的办法。

  全都贬官。

  有些反对派官员,只是对王安石变法当中,某一个条例有异议。这种官员其实都是可以争取的官员,但王安石并不去争取他们的支持。而是一律按照变法的反对派处理。

  结果改革推行反而是越来越困难。

  但看看张璁。

  孔子祭祀改革,这个东西几个人敢于改革。因为涉及到孔子的事情,反对声音肯定会很大。可是张璁就非常聪明,并不是上来就说自己要改革孔子祭祀问题。反而是从孔子塑像找出一个缺口。而且拉来程颐、朱熹这样的大儒给自己站台。

  让人根本找不到反驳的办法。

  “那要怎么祭祀?”

  “皇上,为了严肃祭祀,应下令摧毁全国的孔子塑像,且不允许官府和民间以后雕塑孔子像。祭祀应该用木主,恢复春秋祭祀。”

  木主,就是木制神位,木牌上写姓名,以供祭祀。

  朱厚熜微微点头。

  张璁说的话真是句句在理。

  因此道:“张卿此言有理。祭典乃万事之表,必须要正,不可出现模糊的情况。圣人塑像非圣人,这是混淆圣人祭典。木主祭祀,才是春秋祭祀所用。费卿,你认为呢?”

  费宏心中大骂张璁。

  让你当礼部尚书,就好好的当礼部尚书。

  积累经验之后,以皇帝对张璁的宠信,完全可以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或者是吏部尚书。甚至有机会直接入阁,成为内阁阁臣。这么好的康庄大道你不走,偏偏要折腾。

  孔子塑像和你有个屁关系。

  无事生非。

  在费宏看来,张璁就是无事生非。

  但既然皇帝询问,费宏必须要回答。摧毁孔子塑像,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并没有触及费宏底线。因为只是改变一种祭祀方式,以前是面对塑像祭祀,摧毁塑像之后,则是面对木主祭祀。只要维持祭孔,那么些许的改变倒是没有多少问题。

  现在皇帝都表示,祭祀当中塑像不正,费宏也不好坚持。

  因此道:“春秋祭祀,都拜木主。今圣朝遵循春秋祭祀,拜木主,没有任何问题。”

  “好。”

  朱厚熜大喜。因为张璁推进孔子祭祀改革第一步算是成功了。虽然不知道张璁最后想要的是什么,但第一步很成功,却是真的。因此道:“内阁和礼部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