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铁十字 > 正文 第十章 新方针(下)
  “对苏作战的战略目标不是夺取、占领某个特定地点而是要消灭苏军有生力量如果能像去年那样取得基辅围歼战的胜利就令人非常满意。”霍夫曼强调道“今后我们判断战役胜利的标准不光看击毁的敌军装备和物资首先要看毙、伤、俘敌人数量只有打出4:1以上的交换比才算是成功如果是5:1、7:1这样的交换比就比较优秀可以考虑给部队长官授勋。为打出这个交换比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除若干必须要守的战略枢纽外其余战线、区域均可以灵活应变——我们在整体兵力上不占优势必须用大范围的机动作战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将是我们作战的精髓。至于某些地盘俄国人要拿就还给他们好了——反正只要我们打光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些地盘还会像成熟的果子一样自动落下来。”

  霍夫曼在地图上从北至南给东线划定了必须固守的战略要点依次为:列宁格勒包围圈、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库尔斯克、哈尔科夫、沃罗涅日、罗斯托夫塔曼和刻赤半岛克里木半岛。蔡茨勒默默看了一下如果将这些要点连线起来除部分区域外(主要是南线)整体战线大概是去年台风战役后的连绵战线比目前整体战线普遍往后缩了200-300公里整体防御面积宽度大约可以削减五分之一——兵力密度相应增加五分之一。

  霍夫曼接着又在南北两片海域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圈说道:“我们必须更改观念进一步重视这两片海域北边是波罗的海南面是黑海。现有物资和人员输送面临俄国糟糕的道路体系制约必须加强海运力量进行补充。北方集团军群可以指望从本土出发的补给船队南方集团军群可以指望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出发的补给船队因此列宁格勒附近以及克里木半岛附近将是重中之重。施佩尔目前东线运输条件是否已经改善?俘虏是否加速西运?”

  “我的元首。由于我们改变了补给和部队调防的策略。目前从东线回国休整的部队除必须要送回国内维修的t-34和2号、3号老型号外均不再携带重装备空出来的吨位数全部交给了俘虏运输9月到目前为止同比上月多运了12万人员。未来单月人次预计可以达到30-40万;同时由于党卫军暂停向东部输送犹太人空出来的运力转交给了国防军我们为东线补给兵力、物资、装备的节奏也加快了重型装备能确保第一优先顺序冬季装备目前正在紧张运输。预计到10月中旬可全部运输完毕并配发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将军向我保证类似于去年那样缺乏冬季装备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施佩尔想了一想“我赞同加强海运的方针但这需要给我们增加船只特别是黑海方面几乎没有我们的船。另外东线铁路轨距调整还将占用一部分劳动力因此国内接收的俘虏数量可能会少于我们运走的数量。”

  冬季装备的配备一直是霍夫曼十分关心的问题:历史上第一年的冬天在莫斯科郊外碰了头破血流大批士兵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第二年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第六集团军依然缺乏冬季装备最后损失了几十万。所以这次他痛下决心在9月份就把部队缩回来努力缩短补给线。宁可丢掉一些地盘也不能把人丢了。至于施佩尔关注的运输吨位两天后就要召开塞尔维亚问题会议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都将从领土调整中有所收获他相信可以凭借这些优惠条件从两国那里拿到需要的船只和必要资源。

  “蔡茨勒将军有一点你要注意在前线的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部队要尽快完成挑选保留他们当中最有战斗力的三分之一其他部队将陆续撤离东线。”

  “撤离?”蔡茨勒吓了一跳狐疑地问“撤到哪里去?现在前线有意大利第8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上述4个集团军加起来差不多有60万人只保留三分之一的话一下子就减少了40万兵力会周转不过来。”

  “一部分去塞尔维亚一部分转入二线。一部分回国。”霍夫曼解释道“我把原先在南斯拉夫的兵力抽调去东线这里差不多有9万部队;国内后备军将提供10个补充师这差不多解决了14万;空军利用富余人力搭建的野战师给了你们5个这又解决了7万人总共可以为东线补充30万部队。考虑到我们北部和中路减少了两个大型突出部这又解放了5-6个师。所以兵力总体是够用的甚至于因为换上了我们的部队东线整体战斗力还会上升一个层次。”

  “可是……”蔡茨勒拖长了声调委婉地表达了不满“您从前线又抽走了三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师去北非支援作战抽走的还是我们头等主力这个缺口该怎么办?”

  “这个……”霍夫曼居然一时间被问住了。

  “蔡茨勒将军武装党卫军前不久根据元首的命令完成了4个师级部队的组建可以投入前线。”希姆莱不动声色地接过了话题并给霍夫曼解了围“如果元首允许我将按照刚才会议确定的原则在冬季到来前额外再组建相当于2师又1旅的外籍党卫军部队这些部队同样可以投入对苏作战。”

  霍夫曼赞赏地看了希姆莱一眼:一边是前线将领说兵力不足一边自己刚刚又表态说要加大组建外籍部队的力度希姆莱马上反应过来并顺理成章地揽下了任务这个机会抓得真是挺好他点点头算是放行了。

  “那……好吧。”眼看木已成舟蔡茨勒知道反对也没什么用何况无论是罗马尼亚、匈牙利还是意大利人战斗力都不是太强他无非是想借机和元首谈谈条件罢了。

  “撤离这三国的军队不是我要削弱东线力量恰恰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霍夫曼进一步说明他这么做的理由“北非战场的战报你们应该都看了意大利人无能到除了作俘虏和给英国人送战功其他什么作用也发挥不出来白白耗费了大量资源。东线其他各国部队情况虽然好一点但也好得有限哪次战役不是这些盟国部队率先被俄国人突破而造成全线被动呢?所以我做出了调整相应兵力部署的决定。不过各国留下部队必须先补充完整才能撤走其他部队同时撤离过程中人员可以撤走但重装备必须留下用于加强留下部队的火力密度并提高战斗力各国在东线的空军和其他特种支援部队一律不撤。至于其他国家的部队诸如芬兰、西班牙蓝色师团、法国团、斯洛伐克师、克罗地亚部队因为本身数量较少全部保留编入我们各集团军统一指挥以体现神圣战争欧洲各国共同参与的特点。”

  听到这里蔡茨勒才高兴起来如果意、匈、罗三国4个集团军增补完成并将重装备全部留下前线实力损失就不会有40万这么多精心挑选过的20万部队战斗力也会提升一个档次他心里开始盘算究竟该保留哪些部队。

  “其实各盟国在前期作战中也算尽力我们不能用自己世界第一的战斗力去要求他们另外装备不足、性能低劣的因素也制约了他们的优势发挥。我听说有些部队比如意大利的骑兵部队、罗马尼亚的山地兵、匈牙利的掷弹兵在部分战役中打得还是不错的所以我决定在塞尔维亚问题上给予他们奖励。”霍夫曼强调道“这个行为对改善我们在盟国中的形象也有好处。意大利领袖给我打了三次电话向我抱怨古德里安将军尽在北非战场牺牲他的部队现在他受到的内部压力很大抽调部分部队回国是一种安抚行为对巩固他的地位有较大帮助。同时罗马尼亚、匈牙利内部对派遣如此多部队投入对苏作战也有怨言特别是占了近一半兵力的罗马尼亚两个集团军损失过大会损害安东尼斯库元帅的威信。将他们抽回来承担守备任务让他们维持原南斯拉夫地区稳定巩固我们后方安定是有好处的——我们的野战部队不适应也不应该去执行这种任务。”

  元首都说到这份上了蔡茨勒等人自然只能是点头赞同了。

  霍夫曼心里大大松了口气:总算是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这三颗防线上的定时炸弹给拆除了接下去再开战的话斯大林可就找不到那么多软柿子可以捏了。

  最后在霍夫曼又宣布了一项考虑多日的重要政策调整几句话一说出来立即引起了会议室里的喧哗所有人都惊呆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