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超级战兵 > 正文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关于佛祖 2
  【求订阅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写作坚持把最好的故事呈现给支持“

  一丝不苟”的您们!】

  阿难陀——多闻第一

  阿难陀简称难陀意为“庆喜”、“欢喜”。他是提婆达多之弟甘露饭王之子是佛祖的堂弟。他幼小时就抱出家之志曾师事十力迦叶。佛祖五十五岁时他皈依佛祖。由于他年轻聪明又是佛祖的堂弟出家后便被众弟子推举为佛祖的侍从(侍者)。他专心侍奉佛祖形影不离直至佛祖涅盘时止跟随佛祖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他长于记忆凡是佛祖所说教法他都能铭记不忘在佛祖弟子中数他闻法最多因此而赢得“多闻第一”的称誉。

  佛祖涅盘后迦叶尊者为保存佛法召集了四百九九九名已证得阿罗汉的佛弟子结集佛法阿难因未证得圣果被拒绝在外。他为此生大惭愧便于当&无&错&小说{}夜勇猛精进终于在一夜之间证得阿罗汉果加入了结集佛法的队伍。在结集大会上阿难诵出了包括《四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在内的全部修多罗(修多罗是梵语意为佛经)圣典。他对佛祖一生言教的结集和后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阿难在佛弟子中不仅才华出众佛学渊博而且人品也高洁不凡。当他被推为佛祖侍者时为避免嫌疑他提出“佛祖的新旧衣服他决不穿”等三个要求受到佛祖的称赞。他性情温和待人谦和诚恳。在佛弟子中他的人缘最好尤其是女众更喜欢与他接近。他曾请示佛祖恩准其姨母波闍波提夫人出家。佛教僧团中比丘尼的产生与阿难在佛前奔走呼吁是分不开的。

  王舍城结集后阿难四处弘法。二十年后他接大迦叶尊者之法成为僧团的领袖。这时他六十六岁。当活到一百二十岁时他目睹人世我执深重。不依佛法行事佛的大弟子又相继离去于是便决意涅盘。相传在他即将入灭之时位于印度恒河两岸的摩揭陀与毗舍离两国为争他的舍利关系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为了平息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阿难利用神通力量在恒河上空入灭将身体化作两半分与两国供奉一场战火平息于未燃。阿难临涅盘时还为众生着想正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

  罗睺罗——密行第一

  罗睺罗尊者。又名为“罗睺罗”、“罗云”等名意译“覆障”、“障月”、“执月”等名。他是佛祖的亲生儿子。其母叫耶输陀罗。他七岁时随母见佛十五岁时从舍利弗出家是佛教僧团中最早出现的沙弥。罗睺罗刚出家时十分顽皮喜欢打妄语经过佛祖严格调教后善根萌发痛悔前非从此严持净戒。依教修道。凡是佛教戒律中规定僧侣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都严格守持从不放逸违犯。因此在佛弟子中获得“密行第一”的称号。他除守戒严密外还具有忍辱的美德。《大智度论》记载说。有一次他游方归来他的宿舍被别的僧侣侵占了衣钵等物全被扔到了门外。按当时佛律。比丘为大沙弥为小沙弥不得与比丘同宿一室。因此。他只能另觅住处。当时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他只好躲到厕所里坐禅忍受着臭气和雨水的侵袭。又有一次他外出乞食路遇一伙歹徒袭击他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不嗔不怒。罗睺罗七岁时曾向佛祖乞遗产佛祖当时答应留给他“七圣财”。这七种财产是: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综观罗睺罗的一生他严持净戒、忍辱精进应该说完全继承了佛祖留下的这份遗产没有辜负佛祖的期望。

  摩诃迦叶——头陀第一

  摩诃迦叶意为“饮光”。是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中的富家子弟。他从小厌离世俗因父亲逼迫曾娶临国毗舍离一富豪女妙贤为妻但是妙贤与他志同道合他们一直过着分居生活。结婚十二年后父母双双亡故迦叶出家的时机终于成熟了。他辞别妙贤外出寻师访道先后访问了几位名师但都不合他心意。一天他来到竹林精舍听佛祖说法颇觉契合本心于是就跟随佛祖出了家。不久又把妙贤接到女众僧团中同修梵行。

  迦叶皈依佛教后虽然成了佛教僧团中的一员但从不住在僧团中他认为僧团中的生活太优裕不宜修出世法门总是独自一人在深山野外坟辨、尸骨旁修禅打坐。他的修行方式共有十种:1、选择空闲之地而住;2、常行托钵乞食;3、居住一处;4、日食一餐;5、乞食不择贫富;6、严守三衣钵具;7、常在树下思维;8、常在露地静坐;9、着粪扫衣;10、住坟墓之处。迦叶的这些修行方式佛教称之为“头陀行”。头陀意为“抖擞”即抖掉烦恼尘垢之意。迦叶长期修此苦行从不懈怠因而在佛弟子中有“头陀第一”的称号。佛祖也十分信任他称赞他是未来佛法的真正住持者并把衣钵传授给他。

  迦叶得释尊传法在佛教禅宗史上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据《大梵王问佛决疑经》记载有一次佛祖受梵王之请到灵鹫山说法。佛祖升座以后却一句话不说只是手里拿着一朵波罗花给大众看。在座的人都不理解都在凝神细看这时唯有迦叶尊者见佛示花破颜徽笑。佛祖随即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同时还把平日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给了迦叶。迦叶因此成了佛祖的继承人。我国禅宗也因此把他奉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祖涅盘后迦叶便担起了住持佛法的重任。在他的领导和主持下开展了对佛祖言教的结集工作。这次结集地点在王舍城由五百名已证得阿罗汉果的大比丘参加会上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结集出经和律两大部佛典。这是佛教史上的首次结集。迦叶发起的结集佛典工作对佛祖言教的汇集、保存和此后佛教的广泛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传迦叶年届古稀时将法传给了阿难。然后独自一人到王舍城西南八百里的鸡足山(山上有三峰屹立状似鸡足)山峰间的盆地里打坐入定等弥勒出世时他将把佛祖传授的衣钵交付弥勒。

  迦旃延——议论第一

  迦旃延是佛祖时代国人。他自幼受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精通吠陀圣典、占星术及各种印度古文字其中于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尤为精深。相传当时印度国内有一座古碑上面的文字无人能识。国王贴出榜文诏示全国:有能识者予以重赏。迦旃延揭榜应征很轻易地译出了碑文。碑文虽然译出来了。可是碑文的内容却令他费解。遵照舅父的指点他到竹林精舍请教佛祖佛祖为他详细地讲解了碑文的内容。原来这座碑讲的是断烦恼、证菩提的道理。迦旃延听了佛祖的讲解对佛祖的学识及思想十分佩服。就这样一座古碑把他引进了佛教的真理世界。

  迦旃延出家后除了精勤修道还积极地投身于佛教的弘法事业中。他思维敏捷辩才无碍说理透彻。在佛弟子中得到“议论第一”的称号。由于他擅长议论很多外道都慑服在他的论辩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开示下步入佛道。《贤愚经》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阿盘提国有一位贫苦无依的老妇女。因家境贫困走到河边放声痛哭欲寻短见。迦旃延见状急忙上前安慰。迦旃延得知那妇女是因贫穷所致。便善巧方便教她“卖贫”之法。卖贫的方法是行布施。老妇依此而行布施终于生到忉利天宫。这个故事叫“迦旃延教老母卖贫”。迦旃延弘法的地方多选在当时佛法尚未普及的西印度。可见他还是佛法传播的开路先锋。

  富楼那——说法第一

  富楼意译“满愿”、“满祝”等。他出生于迦毗罗卫城一个婆罗门长老家中。与佛祖同日而生。佛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他从佛祖出家。他在佛弟子中以“说法第一”着称。他得此称号主要是因为他擅长说法。据记载他说法时“先以辩才唱发妙言使众生欢喜;次以苦楚之言使闻者结解”。可见他说法采用的是层层深入、循循善诱的方法。富楼那还是佛弟子中有名的布教师。为了传播佛法让众生普沾法益他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生命东奔西走广播法雨使无数众生迷途知返弃暗投明。当时印度西部有个偏僻的“输卢那国”那里文化落后人性暴戾佛法没有传入是难以弘法的地方。富楼那为了拯救那里的愚顽众生知难而进请示佛祖准许他去那里弘法。须菩提尊者对他进行了一番考验知道他确有为法忘躯的精神就同意了他的请示。临行之时佛祖还专门为他送行。富楼那去到该国收了五百名弟子并建了五百座僧伽蓝(庙宇)获得了布教的成功。

  须菩提——解空第一

  须菩提意为“善见”、“空生”等含义。他出生于王舍城婆罗门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但性情倔强好嗔。据说他是由山神引导而皈依佛祖的。须菩提也有自己的特长他“善解空义志在空寂”在佛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他常把“空理”贯穿于自己的一切言谈举止中。一次他在罗阅城耆?崛中缝补衣服佛祖突然来到该城当地百姓纷纷前去迎接、礼拜。他本来也想前去迎佛但就在他将要动身的一霎那骤然一念思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空理不应以色身去看待佛祖真正的礼佛是要明了诸法性空的谛理而没有前去迎接。他的这一作法后来得到佛祖的高度赞许佛祖称他是“第一个迎接佛祖的人”。由于须菩提善解空义他对一切事物都能不起执着不起诤讼胸襟宽广豁达自在佛祖因此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优婆离——持律第一

  优婆离意为“近执”、“近取”。他出身于印度四种姓中最下等的首陀罗阶层原是迦毗罗卫国皇室中的理发匠。由于他本性忠厚老实工作勤奋认真皇室中的人都喜欢他。佛祖回迦毗罗卫城省亲时皇室中阿那律、阿难等王子都要求随佛祖出家。他也有这个愿望但又为自己出身低微而苦恼。佛祖看出了他的志向允许他与诸王子一起出家。他善根深厚佛祖说他是过去迦叶佛座下的持律大弟子并让他先诸王子而受戒出家。他出家后严持戒律秋毫无犯佛经中记载他“自从依佛受戒以来未曾犯戒如毫厘”因此在佛弟子中有“持律第一”的美称。他虽以持律着称但是对于佛祖所制戒律并不墨守成规佛经中经常有他关心有病比丘而请示佛祖开许的事例。他不仅个人对戒律严格守持而且还帮助佛祖制戒时时处处维护佛祖的戒规。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佛典结集中他是律藏的诵出者。他对后世佛教僧团的整洁佛教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