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红楼之挽天倾 > 正文卷 第四百四十五章 忠顺王:最好是他……亲自监斩!
  第四百四十五章 忠顺王:最好是他……亲自监斩!

  红楼之挽天倾第四百四十五章忠顺王:最好是他……亲自监斩!

  书房之中

  橘黄色的灯火如水一般,铺染开来。

  贾珩品着香茗,将口齿间的甜腻之香压了压,从袖中递过去一方手帕给宝钗,温声问道:“最近姨妈可有再说着妹妹亲事?”

  “这段日子,没有再提着了。”宝钗接过手帕,柔声说道。

  自宝玉挨打之后,薛姨妈已熄了“金玉良缘”的心思,反而因为薛蟠将要送往五城兵马司的迫在眉睫之事感到忧心挂念。

  “那就好。”贾珩轻声说着,忽地心有所觉,讶异道:“外面好像下雨了?”

  彼时,屋外庭院中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雨打屋檐、竹叶的声音清越,在宁静的夜晚中传得格外遥远。

  崇平十五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至,降落在关中大地。

  宝钗心有所感,盈盈起得身来,走到轩窗之前,眺望着雨景,轻轻叹了一口气。

  贾珩这时则从一旁的椅子上拿起朱红色披风,动作轻柔地给宝钗披上,温声道:“夜深了,我送妹妹回去罢。”

  如今夜深人静,自也不能久待,惹人疑心。

  宝钗转过螓首,水润泛光的杏眸凝视着少年,“嗯”了一声,任由贾珩体贴地帮着系着朱红披风前的绳子,一时间,羞喜不胜与怅然若失,在心底齐齐交织着。

  待出了书房,莺儿连忙起身,笑道:“姑娘,雨伞已备好了。”

  贾珩伸手接过雨伞,对着一旁的宝钗说道:“妹妹,走吧。”

  二人沿着抄手游廊向着梨香院行去,裹挟着细雨的微风,吹在脸上,有着丝丝缕缕的凉意,二人默默行着,一路无言。

  贾珩一直将宝钗送至梨香院,目送着其进入梨香院,这才提着灯笼返回厢房。

  厢房之内,灯火明亮,粲然辉煌,一方张红木凋以鸾凤的床榻上,朱色帏幔以金钩钩起,一个容止婉美、娴静端丽的女子,靠在炕几前,正自作着针线。

  贾珩举步进入厢房,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问道:“可卿,还没睡呢?”

  秦可卿扬起秀美妍丽的脸蛋儿,明眸顾盼流波,问道:“薛妹妹送过去了?”

  贾珩拿起一盏茶,品着茶汤,眸光微垂,道:“送过去了,再有几天,文龙也要到五城兵马司了。”

  秦可卿笑了笑,只是不说话。

  反而将贾珩弄得心头发虚,放下茶盅,近前而坐,拿过自家妻子手里的织绣,温声道:“晚上灯火不亮,仔细别熬坏了眼睛,哎,这缝的是什么?”

  最后一句,倒像是没话找话。

  “给你缝件袍子。”秦可卿嗔白了一眼贾珩,将手中的绣花针,别在蔑筐内成匝的线团上,明眸盈盈如水,柔声细语道:“白天想缝,只是里里外外忙得慌,也没空暇,也就这个时候才得空些。”

  贾珩听着,不知为何听着隐约有一股酸熘熘的感觉,笑问道:“今个儿,怎么没和尤三姐她们一起摸骨牌?”

  “天天玩着,也挺没意思的。”秦可卿轻声说着,国色天香的玉容上有着几分暗然,赫然是鼻翼间隐有一股熟悉的香气萦而不散。

  以前还知道沐浴,现在真是……掩饰都不加掩饰了呢。

  贾珩:“……”

  伸手轻轻搂过秦可卿的削肩,轻声道:“也是,也不能天天坐着,不然都长胖了……嗯,那个等下个月,天气暖和一些,草木也发芽了,咱们两个去城外踏踏青?”

  《控卫在此》

  差点儿递刀子过去,只怕一句,“如薛妹妹一样,岂不正合夫君的意?”

  当然,可卿不会拿黛玉的剧本。

  秦可卿却扬起晶莹玉容,美眸中现出欣然,笑道:“夫君下个月有空?”

  贾珩笑了笑道:“如论没空,哪天都会没空,也只不过是忙里偷闲而已。”

  秦可卿闻言,玉容明媚,嫣然一笑道:“那下月咱们去城外转转。”

  贾珩点了点头,说着,唤着宝珠、瑞珠,吩咐道:“都收拾收拾罢,该歇着了。”

  两个丫鬟应了一声,将炕几撤去。

  帏幔落下,夫妻二人除去衣裳,宝珠吹熄了灯火,一夜缠绵,恩爱不尽,自不必言。

  ……

  ……

  忠顺王府,枝桠扶疏的梧桐树掩映下是一座飞檐斗拱的阁楼,此刻灯火璀璨,明亮如昼。

  丝竹管弦之音以及歌姬的吴农软语,飘入窗外微风细雨之中。

  二楼,靠着一架锦绣山河屏风,忠顺王侧在软褥铺就的罗汉床上,懒洋洋地看着轻歌曼舞的歌姬,身旁两个侍女喂着剥好的葡萄。

  这时,长史周顺匆匆进入阁楼厅中,在羊毛地毯上立定,拱手一礼,道:“王爷,琪官儿找到了。”

  “什么?”忠顺王爷闻听此言,如弹黄一般,从罗汉床上霍然正身,一时触碰屁股伤势,皱了皱眉,旋即勃然大怒,冷声道:“他人呢?”

  周顺瞧了一眼忠顺王脸色,低声道:“王爷,琪官儿好像受了一些伤。”

  “受伤?怎么回事儿?”忠顺王爷压下心头的怒火,皱眉问道。

  周顺解释道:“琪官儿说,是去城外为王爷追查一件事儿,方才迟归。”

  忠顺王爷面色变幻,冷笑道:“他好好的王府不呆,非要到城外作甚!快快引他进来。”

  这般久时间过去,忠顺王的一些龙阳兴致也渐渐熄了,反倒是想起琪官儿在唱曲上和应对上的讨喜来,否则也不会如此念念不忘,命人大肆检捕。

  不大一会儿,蒋玉涵在两个婢女引领下,步入厅中。

  蒋玉涵着粗布衣裳,身形略显狼狈,头发凌乱,脸上也见着淤泥、炭灰,拱手道:“小的见过王爷。”

  “本王自诩待你不薄,你为何要离了王府?”忠顺王一见来人,脸色阴沉,喝问道。

  蒋玉涵面色发苦,叫屈道:“王爷容禀,小的连屋内衣物、细软都未收拾,何曾要离了王府?只是前日帮着王爷留意一桩事,忽地有了收获,去城外寻访,这才晚归。”

  这位旦角出身的伶人,神情浑然天成,目光也不见躲闪。

  忠顺王怒火熄了三分,只是面上冷意不减分毫,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蒋玉涵压低了声音,解释道:“王爷,小的与荣府的宝二爷有些交情,平日听闻王爷和周长史与贾家不睦,心头暗暗留意,故而常与贾家中人来往,此事王爷也是知道的,因前日与琏二爷一同喝酒,倒是发现了贾家的一些端倪。”

  蒋玉涵此言倒是实情,与贾琏也来往过几次,只是其属意宝玉,一时倒也并无男男之情。

  忠顺王皱眉问道:“什么端倪?”

  蒋玉涵道:“王爷道这琏二爷缘何最近出手阔绰?原是在京城附近的县镇开了几家店面,经营着皮货、山参生意。”

  忠顺王凝眉道:“皮货、山参生意有什么稀奇的。”

  蒋玉涵低声道:“听宝二爷说,这位琏二爷倒是常常往平安州去走生意。”

  忠顺王闻言,目光闪了闪,面色迷惑。

  不怪忠顺王不知,忠顺王执掌内务府,各种皇庄、庄田不知凡凡,还真看不大上这等走私贩私的营生。

  这会儿,忠顺王看向长史官,问道:“周长史,你可知什么缘故?”

  周长史冷声道:“王爷,边境之地与草原诸部互市,只怕这贾琏做得就是这般买卖,前日,王爷不是让调查着这琏二?下官原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正要和王爷禀告。”

  蒋玉涵闻言,心头暗松了一口气。

  “怎么说?”忠顺王眸中冷光闪烁,急声问道。

  周长史道:“平安州节度使崔岭,原是荣国府贾代善的部将,此人与神威将军贾赦交情莫逆,崔龄执平安州帅印,贾赦常派其子前往平安州做买卖,下官觉得这生意多半是来路不正!”

  忠顺王眸光一亮,恍然大悟大道:“莫非是走私?”

  周长史低声道:“王爷,这些年,朝廷财用窘迫,边将走私贩私蔚然成风,以下官猜测,这贾赦父子多半与崔岭勾结串通,向着草原走私,以获暴利,只是不知是否走私有铁器、粮食等紧俏货物。”

  忠顺王面带煞气,冷笑道:“那就让人查一查,如果确是走私贩私,贾家势必成为众失之的,甚至栽那贾珩小儿一个里通敌国,也不不是难事!”

  周长史道:“下官原本还有疑虑,正要寻人去查,如今听琪官儿一说,看来是八九不离十了。”

  忠顺王点了点头,而后,转头看向蒋玉涵,问道:“琪官儿,你是怎么想着留意贾家的?”

  蒋玉涵面色不变,低声道:“王爷与贾家颇有仇隙,时常与周长史提及,小的就暗中留了意,借着与贾府结交之机,以报王爷之恩。”

  忠顺王道:“你能有此心就是了,倒也不必亲自去城外调查,如是遇到险处,又当如何?”

  “王爷所言甚是,是琪官儿虑事不周。”琪官拱手道。

  忠顺王皱了皱眉,问道:“你既和那荣府之中衔玉而生的那位公子多有交游,其人秉性究竟如何?”

  想了想,如能让琪官儿帮着打探贾府的消息,互为左证,似也不错。

  蒋玉涵回道:“宝二爷此人,性情乖张,不大读书,只在平日一同玩乐。”

  “此人倒不足为虑,如贾家都是这等子弟,倒是好了。”忠顺王点了点头,随口说着,道:“你和贾府这位也不要断了来往,顺便打探下贾府,尤其是宁国府的消息。”

  随着贾珩执掌锦衣府,几度清理贾府暗线,贾家眼线已被抹除的七七八八,忠顺王对贾府的内情也渐渐不知。

  蒋玉涵拱了拱手,点头称是。

  忠顺王摆了摆手道:“好了,早些回去歇着,也洗洗身上的淤泥,成什么样子。”

  琪官拱手道谢离去。

  待琪官儿离去,忠顺王低声道:“周长史,以为此事,是寻御史还是本王亲自上疏弹劾。”

  周顺诧异道:“王爷想亲自弹劾?”

  忠顺王冷哼一声,道:“本王只想亲眼看着贾赦等人下狱、夺爵、论死!方消心头之恨!”

  还有什么比亲自带人抄了贾家,听着贾家女卷的痛哭流涕,更美妙的事情?

  躲在背后放冷箭、看笑话,他不屑为之!

  如果有可能,最好他亲自会审此桉,不,亲自监斩!

  周长史皱了皱眉,思忖着其中利害,不多时,舒展开来,低声道:“王爷所想,倒也不是不可,前日锦衣府就对王爷颇为不恭,还有世子一事,贾家对王爷一欺再欺,只是圣上那边儿颇为宠信贾珩小儿,王爷如今当面锣对面鼓地对上……”

  “本王就是要当面锣对面鼓地对上,不能藏着掖着!”忠顺王脸色阴寒如冰,沉声道:“小儿以幸进登高位,政敌众多,除夕之时,百官喊打喊杀,但圣上尚需他领兵,容他一时,本王如今树起旗帜,正好为以后借大势绞杀于他!”

  周长史闻言,眼前一亮,道:“王爷此言不无道理,贾家身为武勋,贾珩小儿又执掌京营,如今荣国袭爵之人,却罔顾皇恩,里通敌国,此事一旦传扬开来,势必朝野哗然,群情激愤。”

  当然,这种说法显然不成立,贾赦走私经年累月,而贾珩才执掌贾家多久?而且走私贩私,也攀扯不上里通敌国。

  忠顺王摇了摇头,冷声道:“这次恐怕动不了他,除非他吃了败仗,或者谋反,可纵然这次动摇他不得,也要先断他荣国一臂!”

  他为国家宗藩,又是天子兄长,原是天家立下兄友弟恭的牌坊,只要不生造反之念,他无所畏惧,反倒是贾珩小儿,一旦吃了败仗,就是他倒霉的时候。

  不过他等不及了,荣宁二国公府,除其一爵,先收点儿利息。

  他已经迫不及待看着贾家鸡飞狗跳的模样了。

  周长史心绪也有几分激荡,拱手道:“那下官就回去调查。”

  忠顺王摆了摆手,道:“去罢。”

  周长史拱手离了阁楼,准备寻人手调查,凡事一旦有了方向,就有了针对性。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又是三天时间过去,神京城内也为淅淅沥沥的春雨笼罩着,而随着吏部、都察院、吏科,将官员访册下放到科道言官,围绕京察一事,六部、寺监诸衙暗流涌动。

  一时间,揭贴、劾疏间杂着一些官员的自陈奏章,频频向着都察院、吏部、通政司呈送,就连教坊司的青楼都少有人光顾,科道言官,都猫在家里写奏疏、填访册。

  这一日,正值中午,贾珩从锦衣府返回,刚刚在书房坐定,就听得晴雯进来禀告,贾母打发了鸳鸯来,说是到荣庆堂用饭。

  “是二老爷回来了罢?”贾珩一边起身,一边问道。

  时隔几天再见鸳鸯,这位鸭蛋脸面、身材高挑的少女,目光相接而来,脸上明显带着几许羞怯,只是声音清脆依然:“是二老爷,刚从工部回来。

  贾珩点了点头道:“去看看罢。”

  他这几天也在密切留意着经察动静,也填了不少访册,有五城兵马司的,有京营的,这次都察院与吏部几乎是将咨访和评语、考成,集中在一起进行考核。

  而贾政不出意外,其向都察院的自辨疏,除却让都察院派御史往工部例行查问外,并没有起太大作用。

  因为依京察流程而定,本衙堂官考语,只是京察罢黜、升迁官员的一部分依据,还有考成记录、咨单访册,汇总三样文书,然后于堂审之时诘问,最终才能汇总成处置结果。

  章节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