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妖谋 > 第二十六回 春秋一梦间
  第二十六回春秋一梦间

  秦英她们是最后一拨回钟露阁的人。

  鸨母端坐在大厅中等到将近亥正,才看到两人安然无恙地归来。

  她们的模样和精神尚佳,只是外衣脏了些。

  使了两个小厮去打热水,鸨母又亲自将她们送进了后院。

  这是普通乐妓小厮不曾有过的待遇。

  不过秦英对此没什么特殊反应。恰到好处地施礼回谢,她精疲力竭地倒在了木板硬榻。

  明知道现在的自己又脏又臭,没沐浴之前不能这样放松休息,她还是呈大字卧在榻上面。

  过了一会儿,小厮敲门送热水,却发现没人应声。冒昧地推开厢门,只见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童睡熟了。

  他尽职地把浴桶放下,又尽职地把秦英叫醒。

  她对着浑身酸痛的身体叹气:

  自从化为人形,她就没做过打架之事。如今她像是活回去了。

  虽然今夜大部分耗费的是脑力,但体能开支也是巨大的。

  呆在可容纳两人的大浴桶里,她舒坦地一个指头也不想动了。

  最后秦英连水也没倒掉,便爬回榻与周公相会。

  这天夜里,她做了个亦真亦幻的梦。梦很悠长,却断断续续的。

  梦中的她褪去了孩童模样,长成了袅袅娜娜的少女。

  她坐在一间明亮的房中,正对着铜镜画粉妆,感觉身后有一道视线盯着。

  秦英回过头,用清透的声线道:“殿下,这是椒房殿西院,看望皇后娘娘的话应该去正殿。”

  身着黑色深衣的男子笑了:“特意绕远路过来的…可惜我这番心意不受人待见。”

  他的笑倒映在镜子上,秦英看着镜子也笑了:“殿下真会讲俏皮话啊。”

  下一刻。铜镜子碎了,人影支离。

  “我就问你一句话,埋在椒房殿院里的桐木人偶是你做的吗?”男子用愤怒悲哀的眼神看她。

  “不是的,我绝无背叛殿下之心。”秦英矢口否认,又叩首道,“陛下已下旨追杀谋逆的太子殿下和您。请您快点逃走吧。”

  男子摇头叹息:“逃,能走到哪里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祖父要我们死,我们不得不死。”

  “我会让您活下去的——殿下莫要忘记,我是长安城中最好的巫。”她抬头缓缓道。

  ……

  第二天早上醒来,秦英发现自己的眼泪沾满了枕头。

  与此同时,善解人意的梅三娘主动找到鸨母,为秦英请了一旬的假。

  梅三娘又趁着自己中午空闲,带着酥皮点心到偏厢探望秦英。

  坐在秦英的榻沿,她把布包里的吃食递上去:“我下午要和陌香、阿碧去一趟东市,有什么东西需要我捎给你吗?”

  秦英想了想后道:“到我的贴身荷包里取半两银子,替我买全套的《汉书》还有《后汉书》。”

  那个身份古怪的刘允,还有莫名其妙的梦境,让秦英有些迷茫困惑。

  她想从史书中寻找线索。可惜秦英花了整整十日,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查书,到底没从皇族谱上发现“刘允”的名字。

  但她若换个角度,从桐木人偶着手…

  便会发现桐木人偶最初起于民间,最后衰于宫廷。

  经过汉武帝的巫蛊之祸,用桐木人偶祈福诅咒的方法彻底断了传承。

  眼见啃书的进展不大,秦英便放弃了探寻刘允的身份,还有自己梦境的真假。

  她心眼小,爱纠结。但通常只会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

  正月二十六,黄历记载宜动土,开市,嫁娶。

  秦英起了个大早,去钟露阁大厅里的领事销假。

  领事的大茶壶见到秦英,亲切地问候了她的身体是否康复,接着给她包了一只红包。

  说正月没过完,红包能辟邪压岁。

  她哭笑不得地收下了,道了几句真心实意的吉祥话。

  大茶壶听罢,眼睛都笑得没影了,又让秦英有空去他家串门。

  秦英一边连连应是,一边把红包揣进怀里。怕领事再给她什么好处,脚底抹油般走了。

  她曾在这世间行走多年,自以为熟知人情冷暖,不料内心还是容易被触动。

  钟露阁的窗子是由薄纱糊起来的,相当透风,外面的声音时不时传进来。

  中午的日头刚过,秦英在一楼的小窗前更换垫子,一句粗犷的人声飘进了她的耳朵。

  “——这平康坊的数十家花楼春阁,还是钟露阁最好。”

  “侯尚书说的是,说的是。”

  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笑了笑又道:“今天我请客。大家一起去钟露阁。”

  她手腕猛地颤了颤,把垫子外面裹的锦缎撕开了。

  秦英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声音的主人:侯君集。

  上辈子,那人和自己斗了十年,最后在陛下面前诬陷自己,使自己惨死于大理寺。

  慌慌张张地撤下了那个坐垫,秦英跪在那里忘了呼吸。

  鸨母经过大厅,看她目光凝滞如同偶像,又看她手里拿着一张扯坏了的碎锦,便挑起形状姣好的眉道:“扣两次的月钱。”

  秦英沉浸在巨大的心理震动之中,压根没有听到鸨母的话。

  片刻,皂靴接触地面的足履声出现在钟露阁。正是侯君集一行人。

  为首的侯君集接了大茶壶递过来的干手巾,擦拭头面。

  他身着绯红色的朝服,腰上挂着水苍玉和金鱼袋子。把这个粗莽武人衬地甚是体面。

  侯君集五官很深刻,眉骨高耸,胡子没有经过什么修饰,散乱地蓄在下巴上。

  他带着众人穿过花卉点缀的宽敞厅堂,恰巧鸨母撩开了珠帘,露出笑得殷勤的脸。

  “侯大人好久没有过来了,还以为您已经忘了钟露阁的几位娘子呢。”她笑得很谄媚,就像一朵皱巴巴的牡丹花。

  听了鸨母的阿谀,侯君集面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回了句:“俗事冗杂,难得今日从中脱身。”

  鸨母轻笑一声,拿手怕遮住自己半老徐娘的面庞:“几位郎君是要观舞还是听曲?”媚眼如丝,扫过在场的一众官服男子。

  那些人当下觉得这天气有些燥热了。

  “传闻鸨母的白玉之琯已经有了知音者,可否让我们瞧瞧此人?”侯君集用的是问句,但他的神色十分笃定,不容拒绝。

  “大人是说梅琯?”她迟疑一下后又笑了,“当然可以,不过您得容她准备准备。”

  “好。”说罢侯君集便上了二楼。

  秦英躲在厅柱之旁,完完整整地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心里一阵阵发凉。

  这将是梅三娘和侯君集的初见,也是他们孽缘的开始,更是后面腥风血雨的引子。

  想阻挠他们的相见,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毕竟现在的她在权势面前,是如此微不足道。

  (作者话:有人问侯君集是不是会喜欢上女主,我告诉她,女主不会和这个人相爱相杀。侯尚书和梅三娘有纠葛。

  今天是上古言分类强推和无线热点封面推的第一天。而且第一次上推荐,好紧张的说。拜托推荐收藏给力些。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