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卧唐 > 【151】 朝争
  小年二十五,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身穿四龙金袍端坐龙椅之上。文武百官手持朝笏分列左右。

  此时中书令房玄龄出列,行礼问道:“皇上,眼看年节将至,大石堡一战的折子都报上来两个多月,其它有功之臣的升迁已是毫无争议,而关于欧阳宇的......臣下认为也该有个决断了。”

  朝中重臣一听又是要讨论大石堡之战的问题,顿时来了精神,支楞着耳朵要听听皇上怎么说。这有关如何奖励欧阳宇的问题争论不休,都已经耗了快两个月,现在年节将至,看来是要有最终结果了。

  李世民微微沉吟,看了一眼站在右侧第一位的长孙无忌一眼,出声道:“辅机,你有何看法?”

  长孙无忌闻言,心中暗叹一声,自己的立场早已表明,为何又要拉自己初来表态?他趋步出列拱手道:“皇上,这大石堡一战,战情复杂,但战功却简单明晰。想突厥骑兵突然出现在我大唐境内几百里处,一路防线却毫无察觉,定是有人甘为走狗提供准群情报和引导。后据线索分析,乃是前隐太子之流和突厥人勾结所为。而至于战功,纵观战报可知,欧阳宇虽是一介草民,却实实在在的有些本事,头功之奖实乃事实,某认为不妨升其为兵部郎中。”

  旁边重臣一听,十人有八人脸现惊讶,一阵嗡嗡议论声响起,这是他们在表达心中不满。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继续说道:“皇上,这些年来除了朝廷向颉利纳贡,沿边各州郡也不断用钱粮向颉利赎买平安,这已是事实。而我军久不与颉利大战,已经没有几人熟悉颉利了。欧阳宇出生在云州,虽是年龄有些不足,却可从大石堡一战中看出他的才华和勇武,亦可想象他在边境之地生活多时,也是更为熟悉那里的情况。臣下以为不妨赐他个兵部郎中,专职应对突厥之事,也好为我唐军多备一个可造之才!”

  “什么?!”

  “这太过了啊......”

  他旁边的老臣封德彝走了出来,一脸严肃说道:“皇上,这恐怕不妥吧?老臣也看过此次战报,他出生之地不详,落脚在云州一猎户家中,如若从一介草民直接提到从五品的兵部郎中,这也太耸人听闻了。”

  长孙无忌一听,眉毛都快拧成了疙瘩,愤愤道:“封大人,又是“草民”之说。他既能杀敌,又有胆略,从并州都督徐世绩所言来看实乃罕有英才,难道有此上上之选不用而弃之荒野?”

  封德彝冷哼一声,抚了抚花白的胡须反问道:“长孙大人,你把一块顽石捧的如此之高,就不怕荆山之玉都弃我主而去啊!?有道是上品无寒门,讲究门第的规矩,是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延续了好几百年。有那么多豪门世家的英才不用,却非要中用一个出身卑微的欧阳宇,也显得我朝廷太无人了吧?!陛下,这件事您要三思啊!”

  他话声一落,朝中文武走出一大群人来,皆是附和他所说的话。

  “皇上,封大人说得对啊,我等羞与欧阳宇之流为伍。”

  “是啊!”

  长孙无忌一看,肝火顿起,心想这哪里还是唯才是用,简直是官必出豪门,将必出世家的歪论。将宽大的袖子一甩,指着众人怒斥道:“你们嚷什么嚷?人多就有理了!?”

  朝中顿时一片纷乱。

  李世民一看,一掌猛的拍在御案上,众人皆惊。李世民愠怒道:“长孙无忌,朕早就说过,不要提什么门第高下!翻出这个来说什么,唯恐天下不乱么!”

  “皇上,我......”长孙无忌心中委屈,有口难言。却被李世民一瞪,只好站回位置。

  封德彝一看,心中暗笑,脸上却是兔死狐悲的表情,轻声说道:“皇上,长孙大人也是举贤不避亲,在为朝廷着想啊!”

  李世民用手指挠了一下额头,温言道:“德彝,不过话说回来,这欧阳为了引走主力竟是受到昏迷重伤,且之前又是破了突厥骑兵的包围,要是没有他在,怕是人亡物散的下场!而且上次云州旱灾蝗灾之事,他也是出了大力气。这样吧,兵部郎中就免了,就给欧阳宇一个从六品上的振威校尉,让他先在并州徐世绩手下磨练一段时日,再做安排吧,尔等认为如何?”

  封德彝躬身行礼:“皇上英明,臣不是反对用欧阳宇这个人,只是用人要用得合规矩。要是都像皇上这样,不光臣信服,我看大家都会心悦诚服的!”

  一众人都是点头称是,李世民看上去略显疲惫,身旁太监眼尖,一声悠长的“退朝”声响起。

  太极殿旁的御书房,李世民静坐在矮几之后手批御折。而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却是坐于一旁,将头扭向一边,满脸的不忿,嘟囔道:“就这样一顶从六品乌沙帽就将功臣打发了,眼下正是突厥猖狂之时,正值用人之际。我这么说可不仅仅是为他争一个兵部郎中,而是为天下的寒门争一口气啊!你平日里总是说唯才是用,唯才是用,可你怎么就变得叶公好龙了呢!?”

  李世民停下手中朱笔,斜睨了他一眼,怒斥道:“放肆!你曾经立过大功,又是朕的布衣之交,情同手足。但是你现在不是秦王府的长史,而是大唐的吏部尚书!做事还这么率性,口无遮拦......”

  长孙无忌一听,竟是激动起来,腾的站起身,气呼呼的说道:“好,好,我不干了,不就是一个尚书么!我还回到长安市上当我的快活神仙去!比这舒坦多了!”说罢将袖子一甩,急急向外冲去。

  旁边的随侍太监一看,心想这还了得?这是给皇上尥蹶子那。赶忙跑上去半拉半扯将长孙无忌停了下了。

  “让他去!他这是和朕闹委屈呢!辅机!你的委屈朕心里有数。你们的委屈朕来解,可朕的委屈谁来解呢?隋朝的灭亡一般是杨帝的残暴,一半却是豪门官吏们的腐朽没落。这一点朕看得一清二楚,在继承大统的前一夜,朕就写下过一道诏书,打算把他们统统赶出朝廷去!”说道这里,李世民竟然也激动起来,起身将单臂一甩,作了个扫走的动作。

  然后边朝长孙无忌走来,继续说道:“唉,但是打开吏部送上来的官员名册一看,朕害怕了,为什么呢?丞相是豪门大族,六部尚书是豪门大族,就连州官县令也大多是豪门大族!把人都赶走了,朝廷怎么办?谁来征收税赋管理百姓?天下岂不要大乱了吗?”

  他长叹一声,一手搭在长孙无忌的肩膀上:“更为重要的是,世家大族已立足百年、盘根错节,祖孙父子相沿袭享尽了尊荣,老百姓虽然是口上骂他们荒淫无度,但心里却是好生羡慕!就连跟随朕南征北战多年的庶族大将,也是以攀附豪门为荣,面对这样的现实,朕不往后退行吗?”

  听到这里,长孙无忌早已没了先前的怒气,他哪里晓得做个九五之尊的皇上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委屈,“唉”的长叹一声转过身来。

  李世民摇了摇头继续道:“这退和忍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可不好受又能怎么样?我不是还得装模作样的训斥你?谁让朕是天子,谁让你长孙无忌是朕的自己人来着?”

  长孙无忌听到最后心中又是刺痛又是感动,“扑通”一声跪在地下,两眼含泪,颤颤巍巍请罪道:“皇上,皇上!你就治臣不敬之罪吧!”说罢俯首叩头不再起来。

  李世民俯身轻轻将他拖起,两手抓这他的臂膀,一字一句说道:“朕担着这个狼烟未平的国家,还要承受所有的委屈,多么盼着有一只手伸过来,替朕补上一块天啊。就拿欧阳宇这件事情来说,校尉虽小,可到底给了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不是?再有了正式的战功,朕就可以论功行赏,到时候戳升他为兵部郎中甚侍郎,不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么?”

  长孙无忌顾不得抹去脸上的老泪,心情跌宕。只是默默的点头。

  而此时,正是欧阳和秦风灭了狼群狼王在向晋阳的归途上......

  长安吏部和兵部的认命才在几天后刚刚发出,却迎来了并州都督徐世绩的急报。

  其中内容并未公布,只有六部尚书和李世民等有数的几个重臣才知晓。其中关于在伊盛兰酒楼将突厥和隐太子所遗之流的两名关键人物抓获的情报引起了大唐高层的震动,从刑讯逼出来的情报中将可预测,贞观三年的大唐将迎来突厥这外族的倾巢出动和大唐内部反叛势力的不断破坏,这一消息让刚缓了一口气的李世民又绞尽脑汁去想法应对。

  而附带的另一个消息——“特种部队”,却在战争即将爆发的大背景下顺利通过,不过李世民却下了一道暗折,此“特种部队”直属都督负责,再上一级直属兵部尚书和李世民本人负责,不得不说李世民有别与常人的军事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