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太子妃她有点怂 > 第68章大火
  婆子买来了螃蟹, 上屉蒸熟,一转眼就上了桌。

  谢骞吃得半醉, 剥了一手的蟹膏, 随手拿起薄如蝉翼的荷叶饼擦擦手指, 问孙檀“是谁下的毒”

  难怪罗云瑾的声音那么难听,原来是毒坏了嗓子, 实在是可惜了。

  孙檀摇摇头“教坊司里的勾当,我怎么会知道罗云瑾那样的性情, 不管到哪里都得罪人, 自然是教坊司的人下的手。他在内书堂上学的时候就古里古怪, 同窗没一个喜欢他的。我当时只当他是不善言辞才会被其他人孤立, 后来才知道他阴险诡谲,奸恶狠毒, 无可救药他先是成了阉人, 又被人毒坏了嗓子, 早已经是非不分,以后一定和钱兴一样祸害社稷”

  谢骞给他倒满一杯酒“刑余之人,身心残缺, 性情薄凉, 比不得寻常人。”

  孙檀一杯接一杯喝酒,很快就吃醉了, 不等谢骞费心思套话, 自己先红了眼圈“当年我奉命入教内书堂, 真的很想教出几个学生来, 圣人道有教无类,他们是阉人又怎么样照样能学诗书,懂大义。和我同为翰林编修的张守勤也对那帮宦官和颜悦色,从不为难结果呢罗云瑾从内书堂结业的第二天就告了张守勤一状拿着张守勤批判钱兴的文章去讨好钱兴”

  他神情激动,狠狠攥住了酒杯,面色狰狞“我亲眼看见张守勤被锦衣卫带走了,他走的时候手里还抓了支笔他被活活折磨了半个月半个月之后锦衣卫通知张家人去收敛尸骨拼凑不出一具全尸,张家老太太眼睛都快哭瞎了张守勤也是他罗云瑾的老师啊张守勤还夸他的字写得好”

  刻薄寡恩,冷酷暴戾,内竖终究是内竖。

  孙檀眼中闪烁着泪光。

  谢骞叹口气,他知道张守勤的事。张守勤急躁刚烈,眼里揉不得沙子,数次上疏弹劾钱兴,直接在奏疏中讽刺钱兴是阴险小人,钱兴早就衔恨在心,罗云瑾交出去的那篇文章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他拿走孙檀手里的酒杯,倒了碗酸汤推到他面前“斯人已逝,别太感怀了,世人都知道张编修是冤死的。”

  孙檀发了一会儿愣,呵呵冷笑,自嘲道“我也就会和你说这些我也怕死啊,张守勤被害死以后,你嫂子吓得整宿整宿睡不着,就怕哪天锦衣卫拍门,不怕你笑话,至今只要听到夜半有人登门鼓噪,我还是吓得一身冷汗我在翰林院写的文章一定要从头到尾仔细检查几遍,平时同僚闲话,说起司礼监那边,我马上闭嘴,一问摇头三不知,看到罗云瑾平步青云,我连屁都不敢放一个我不如张守勤啊”

  张守勤死后,孙檀在会极门前遇到前来接本的罗云瑾,那时他已经升任少监,在文书房当值,每天到会极门接奏本,送至司礼监交由掌印和秉笔太监批答。孙檀以为自己会痛骂罗云瑾一顿,或者直接和罗云瑾扭打,他连拳头都捏起来了,然而等身着少监服色、面无表情的罗云瑾一步步走到自己面前时,他胆怯了,迷茫了,退缩了。

  打了罗云瑾以后呢被锦衣卫扔进诏狱,和张守勤一样被活活折磨死丢下一家老小任人欺辱他寒窗苦读,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要不明不白死在一群阉人手里

  孙檀浑身是汗,脸色苍白,罗云瑾取走奏本,看都没看他一眼,转身走了。

  师徒俩的交锋以孙檀的怯懦收场。

  自那以后,孙檀再也没有当众提起过罗云瑾,只当没教过这个学生。

  谢骞剥了只螃蟹,拆出蟹黄蟹膏和蟹腿肉,盛在碟子里,递到孙檀手上,拍拍他的肩膀,笑眯眯道“我给孙兄当一回剥蟹丫头,请孙兄赏光。”

  孙檀平复下来,笑着啐他一口,正色道“你问起罗云瑾,是不是和翰林院那几个人一样想劝我出面招揽他你不必费这个心思了,罗云瑾此人生性凉薄,满身污秽,离他越远越好”

  谢骞摇头“我觉得他看起来面善,只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他在宫里伺候,你可能在宫宴上见过他。”孙檀冷笑,“他蛇蝎心肠,倒是生了副好相貌,虽然是个阉人,倒是有不少宫女争着和他对食。”

  谢骞手指利利索索剥着螃蟹,皱眉沉思了一会儿,问“听说罗云瑾天资聪颖,能过目不忘”

  孙檀冷着脸点点头“他确实很有天分,真说起来,他的天分比你还好天纵奇才,偏偏是个阉人。”

  谢骞双眼微眯。

  这世上能够过目不忘、而他又见过的人只有那么几个,不过那时候对方年纪太小了,眉眼都没长开,他当时是大江南北名噪一时的神童,自负才学,眼高于顶,只随意地瞥了对方一眼,没有留心。

  就是名字对不上。

  孙檀狠狠地咬开一条蟹腿,牙齿咬得嘎嘣响“其实当时内书堂不止他罗云瑾一个人过目不忘,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内侍,聪慧机灵,性子也很好,第一天看的书第二天就能倒背如流,每天辛苦当差还能咬着牙刻苦学习内书堂的内官里只有他和罗云瑾关系亲近,罗云瑾对谁都不假辞色,倒是对他很好。”

  谢骞想着罗云瑾的事,闻言一笑,随口问“又一个能过目不忘的既然他像你说的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学,不该寂寂无名才对,他怎么没进文书房”

  孙檀朝谢骞使了个眼色,声音压低“那个内侍是东宫近侍,当时东宫自顾不暇,要是被人知道东宫出了这么一个有天分的内官,他还有命活小内侍很聪明,顶替别人的名字上的学,没告诉别人他能过目不忘,一直表现平平,每次考试名次都只是中下,交的功课十次里只有三次得甲等,后来我偶然发现他偷偷翻阅翰林院典籍才知道他的本事太子那时被禁幽室,小内侍天天当差,白天上学,夜里背着人口授太子经史文章一直教到太子十三岁那年出阁”

  谢骞听到这里,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诧“竟有这样的事这个内侍倒是忠肝赤胆,有勇有谋,有气魄有远见”

  怪道从未上过学的太子出阁读书的第一天就以他广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和从容不迫的举止折服了讲读官,原来如此如果没有那个忠心耿耿的小内侍,太子只怕早就被养废了。

  谢骞两眼放光“那个内侍呢如今是不是仍在东宫伺候”

  如果这个内侍还在,一定是太子的左膀右臂,以后太子登基,此人是内书堂出身,必定升任司礼监太监。这内侍深明大义、聪明机智,既能教出太子这么出色的学生,想来应当通读经史,观其对太子的忠心,绝不是钱兴那种阿谀逢迎之流能比的,太子身边有这么一个才德兼备、又和太子有师徒名分的太监,文官做梦都会笑醒

  孙檀叹口气“东宫仆从能活到现在的不多太子出阁之后他就没来内书堂上学了,当时我和张守勤相约不把小内侍教太子读书的事情说出去,本以为可以相安无事,谁知道后来竟再也没见过他。我还特意去打听了六年前宫里走水,烧了好几座宫殿,死了不少宫人,他没有跑出来,活活烧死了。”

  谢骞眉头紧皱,摇头叹息“可惜”

  孙檀面带惋惜之色“是啊,可惜了宦官里也不是人人都像罗云瑾、钱兴那样厚颜无耻,那个小内官如果没死,翰林院也不会把主意打到罗云瑾头上。”

  小内官聪敏好学,待人有礼,性情淳厚,连张守勤都很喜欢他,时不时从阁中带几本书借给他。若他能活下来,文官何愁找不到一个能和文臣沟通的内宦

  谢骞叹道“却不知小内侍姓谁名谁”

  这样的内侍不该默默无闻。

  孙檀摇头“我不知道他的真名他用的是李三这个名字,我后来查过,李三的照管太监名叫李忠,李三和罗云瑾都是李忠照管的,李忠十年前就死了。”

  内侍初入宫时,会被派拨到一名资深位高的太监名下,这名太监就是内侍的本管太监,除此之外,还有一名照管太监负责教导内侍宫中规矩。本管太监就像是座主,他名下的小内侍都是他的门生,照管太监则类似于亲自教导小内侍的老师,和小内侍形同父子。

  李忠是直殿监的提督太监,专管洒扫廊庑的,无权无势,他名下有两个内官,一个是李三,一个是罗云瑾。真正的李三不知所踪,顶替他上学的小内官悄无声息地死去,李忠也死了,这世上大概只有太子和罗云瑾知道小内官的真实姓名。

  人都已经死了,孙檀没有接着查下去,毕竟只是一个宦官。

  谢骞擎着酒杯,感慨万分。

  那个顶替李三的名字入内书堂读书的小宦官和罗云瑾一样同属李忠照管,同样天资出众、勤勉刻苦,从孙檀的话来看两人关系和睦,相互扶持,后来李忠身死,他们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假李三为皇太子尽忠竭力,死在大火之中,罗云瑾则远离东宫,一步一步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造化弄人。

  一大盘螃蟹很快见了底,谢骞扶着吃醉的孙檀回屋,对迎上来的孙夫人说“孙兄酒后喜欢说胡话,劳嫂子亲自照看着。”

  今天说起张守勤的事,孙檀心里不大痛快,酒后可能会胡言乱语。

  孙夫人心里一惊,打发走下人,亲自守着酒醉的丈夫。

  谢骞告辞回家,命人去叫老仆,管家疑惑地道“您吩咐老胡回乡接老太爷,老胡早就走了。”

  他想起这事,摇头失笑,问管家“我记得咱们家有门亲戚,十多年没来往了是真定府那边的。”

  管家想了半天,一拍脑袋“您说的是表姑奶奶家表姑奶奶嫁去了真定府,表姑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年都会托人送醋给老太爷,他们那儿的醋好。”

  谢骞揉揉眉心,谢氏家族兴旺,老家府城有名号的人家几乎全和他们家沾亲带故,光是本家堂兄弟姐妹他就记不过来了,更别提那些八竿子打不着、往上数三代才能掰扯出一点亲戚关系的什么表姑奶奶。

  他问管家“表姑奶奶夫家姓什么”

  管家道“姓薛,和咱们家一样也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书香门第。”

  谢骞记得多年前见过的那个少年确实姓薛,所以他看到罗云瑾的时候没有反应过来,他皱眉问“表姑奶奶娘家的姓氏呢”

  管家仔细回想“好像是姓罗”

  谢骞闭了闭眼睛,叹口气。

  果然是他。

  难怪罗云瑾会躲着自己,也难怪他性情诡谲凉薄,本是高高在上、诗书满腹的世家公子,突逢大变,乍一下从云端坠入尘埃,谁还能保持本心

  宫后苑,浮碧亭。

  金兰头簪花围,穿天水碧广袖绫衫,云罗马面双襕裙,倚坐在抱厦栏杆前,看着宫女们捉螃蟹。

  今天天气好,她和几位王妃陪着周太后来浮碧亭观鱼赏花。

  浮碧亭坐落在池桥之上,四面开敞,黄琉璃瓦宝顶,绿色琉璃瓦剪边,桥下水池东西向,池中养了一池五颜六色、明艳斑斓的游鱼,宫妃们闲暇时喜欢在这里观鱼。亭外阶前一排桂树,金秋时节,桂子飘香,满树金黄,微风拂过,浓香沁人。绕阶的花池子里遍植菊花,点绛唇、二乔、绿水秋波、瑶台玉凤、胭脂点雪、残雪惊鸿、白玉珠帘千姿百态,姹紫嫣红。

  金菊环绕,芙蓉妩媚,丛丛盛放的花树间铺设了一条条大红毡,浓妆艳抹的宫妃们围坐在红毡上,一边赏花,一边吃酒,金黄雪白的桂花随风飘落,洒了她们满头满肩,暗香盈袖。

  德王妃眼巴巴地盯着面前剔红攒盒里满满当当的糕点面果看了一会儿,沉痛地扭开脸,正好看见苗条纤细的庆王妃往嘴里塞了一块藕粉桂花糕,顿时悲从中来,拈起一杯金盘露,一口饮尽。

  周太后年纪大,受不得凉,不敢去外边花丛里坐。金兰让宫女在抱厦里设了软榻,卸下四面窗格,请周太后靠坐在榻上,这样一来她可以一边观鱼,一边赏花,一边和宫妃说笑,看宫女在亭子前面的甬道上踢蹴鞠。清风阵阵,花香徐来,周太后兴致很好,让宫女取来肥蟹蒸上。

  螃蟹一只只捆严实了送到浮碧亭,一个宫女不小心脱了手,螃蟹满地乱爬,宫人连忙弯腰去捉,周太后看得哈哈大笑,花丛里的宫妃们也都站起来看热闹。

  不一会儿螃蟹捉完了,拿蒲叶一只只包上,上笼去蒸。

  薛娘娘拉着金兰一起剥橙子,做橙齑,“橙催蟹又肥,吃螃蟹还是得配上橙齑,而且一定要现捣的才新鲜好吃。”

  金兰笑道“不如先蒸蟹酿橙吃。”

  说着让宫女挑了几只黄软熟烂的大橙子,切开顶盖,用匙子一点一点挖出橙肉,将剔出的蟹膏塞进中空的橙子中,挤出橙肉里的汁水浇在蟹膏蟹肉上,再加少许黄酒和醋,盖上切开的顶盖,放入蒸笼。

  薛娘娘在蒸笼上做了记号“自己做的吃起来香甜,待会儿谁也别和我抢”

  剩下的橙子剥开橙皮,分开橙瓣,去掉果核,收拾干净了,捣成细腻的烂泥,加些细盐调味,等会儿蘸着吃。

  金兰剥完橙子,走出亭子洗手,抬头看到树上密密麻麻碎金似的花朵,抬手摘了一枝在手里拿着,低头闻花香,桂花香气馥郁。

  小满笑着道“今年桂花开得早,等丹桂也开的时候御茶房就要开始蒸桂花露了。”银桂金桂开得早,丹桂开得最晚。

  金兰捧了花枝在手里,掉头往回走,忽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

  小满忙扶住她“殿下当心脚下。”

  金兰走到甬道上,回头看刚刚绊住自己的东西是什么,只见花池子里的菊花丛不停抖动,金光灿烂潋滟,像是有活物在花中滚动。

  宫女吓得魂飞魄散“不会是蛇吧”今天宫妃在园子里吃酒赏花,她们提前驱过虫,也洒了雄黄粉,每一株花丛都仔仔细细检查过了,怎么会有蛇钻进来

  小满登时变了脸色,搀着金兰坐下,检查她脚上有没有伤口,有些毒蛇咬了人以后人不会有痛觉,发作起来却是药石罔效

  金兰没觉得自己被咬了,不过还是让小满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

  小满松口气,金兰脚上没有被咬的痕迹。

  他们忙乱间,花丛继续剧烈抖动,宫女拿着爪篱、兜网围了过来,一眨不眨地盯着花丛看,神情紧张。一阵让人毛骨悚然的窸窸窣窣声后,花丛里响起两声狗吠,花瓣抖落,纤细的花丝中钻出一只雪白滚圆的狮子犬。

  狮子犬抖了抖满身乱毛,对着众人昂起头,嘴里叼了一只螃蟹。

  众人一呆。

  原来是只狗。

  金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狮子犬通体莹白,藏在白玉珠帘层层叠叠的花瓣里,还真不容易被人发现,螃蟹一定是刚才趁乱爬进花丛里的,躲过了蒸锅,却没能逃出狗爪。

  小满瞳孔一缩,小声道“殿下,宫里只有郑娘娘养了狮子犬。”

  宫中有猫儿房,有专门负责养猫、养狗的宦官,嘉平帝的每一只猫、狗都有名字,那些猫狗每天精粮净肉,吃得比普通宦官还好。郑贵妃养了只狮子犬,嘉平帝为了哄她高兴,给这只狗封了官职,而且还命内官监比照着宫里的规矩支付俸禄,阖宫皆知。

  金兰想了想,道“让人抱着送回昭德宫去。”

  宫女弯腰想捉住狮子犬,狮子犬猛地一窜跑开了,宫女怕伤着狮子犬,不敢拿网兜网它,只能伸开双臂试图挡住它的去路。狮子犬很聪明,东跑一下西撞一下,始终围着金兰转圈圈。

  小满怕狮子犬发狂咬人,搀着金兰退开几步,狮子犬立刻跟了过来,对着她直摇尾巴。

  金兰往亭子里走,狮子犬也往亭子里迈爪子,她转身掉头,狮子犬马上跟着转身。宫女上前抱住它,它立马张开嘴巴,龇牙咧嘴一顿狂吠。

  宫女吓得四散而逃,她们不怕狗,可她们怕郑贵妃啊

  周太后听见这边吵闹,问宫女“那头怎么了”

  薛娘娘道“我去看看。”

  下了台阶,几步走到金兰跟前,正想和金兰说话,狮子犬冲到她面前吠了几声。

  薛娘娘脸色骤变,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狗

  金兰笑着摇手,让宫人搀扶吓得手脚发软的薛娘娘回去。狮子犬又不伤人,哄着就是了。

  正闹得不可开交,两名昭德宫的宫人上气不接下气地冲上桥,看到围在金兰脚下打圈的狮子犬,喜极而泣。

  金兰示意她们上前来抱走狮子犬。

  宫人小心翼翼往前走几步,狮子犬察觉到她们的来意,一个转身,钻进了金兰的襕裙里。

  众人面面相觑。

  不远处,盛装丽服的宫人们簇拥着郑贵妃的轿辇迤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