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野岭迷宫 > 第八十六章:卧龙岭
  卧龙岭上的树林太茂密了,我们一直处在林墙的包围之中。都说站得高看得远,但在这山岭上,能见度都不超过十几米。触目所及,除了树还是树,就跟进了迷宫似的,难怪山里人对这片老林子讳莫如深,用顺子爹的话说:那是树精木怪的天堂,一个凡俗有去无回的地方。

  有了之前的经验,我们在临近的两棵桦树上搭了两个简易木屋。又在树干上绑了些方便上下的树梯,忙完这些天就黑了。

  这是我们进山的第五天了,比我们原计划的四天超出了一天。

  当白月爬上夜空,卧龙岭居高临下,长蛇沟笼起一条长长的水雾。最妙的是,除了水沟一带,别的地方干干净净,连丝毫的雾气也没有。朦朦胧胧,长蛇沟宛如白龙出世一般。我见外边清冷异常,又缩进了木屋里。

  山岭上的夜晚太冷了,冷风刮得呼呼乱响。聊了一会儿各自都有些困了,便回木屋睡觉。我准备轮岗守夜,杜鹃却说不用,树下树上都有暗哨,还有大黄和二黑在下面,不用担心,要真有动静,树身一晃动就会发觉,这也是木屋的好处。

  刘云飞钻进睡袋一躺下就睡着了,我却想着心事,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们以嘎仙洞为中心,在方圆二三十里的原始密林里寻找迷失已久的鲜卑山,寻找鲜卑山上的三山洞,可这一路走来,都没有见到像样的山洞。这里是我们西线的终点,此行结果如何现在还未可知。只是隐隐觉得,这片老林子似乎隐藏着许多秘密,欲求无解,欲问无答。单是这卧龙岭的来历就没有人知道。我曾问过顺子爹,顺子爹也不知道,只是告诉我,祖祖辈辈传下来就是这名字。就更不用说那些腰铃殿,围场,狝坛,狐三姑子的事儿……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既然有名有据,那就证明历史上某个时间段,这里曾经有过人类活动。至于是辉煌还是落寞,那就只有头顶上的长生天和山岭上的山神爷知道了。

  一想到长生天,不觉想起郭叔传我的星象来。都到了卧龙岭,趁此良辰美景,焉有不问星象之理!今夜白月皎皎,星辰灿烂,看来明天是个好天气。

  北中天北辰明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等七君连斗,光影灿烂,星移斗转,不觉斗柄以至西方,真个儿就像是把舀水的木瓢,不禁叹息时间如流水,倏忽已匆匆,斗柄方位正代表了秋季。此时紫微中宫群星璀璨,北辰高悬。正应了那句古语:北辰高坐北中天,紫微灿烂耀三垣。

  东方苍龙七宿飘忽不定,独角宿最亮,龙首如灯,目光如炬,炯炯有神,亢、氐二宿飘忽高逸,房、心、尾、箕等四星君组成的龙身也似玄缎半掩,影影绰绰,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真应了那句老话:天下山山有禄存,且待星峰仔细分。常人不识阴阳理,祸福皆从龙脉生。

  联想到卧龙岭和长蛇沟的地名由来,我突然觉得眼前的山川风物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仿佛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虽然我说不清缘由,但总觉得卧龙岭和长蛇沟绝非随便乱起的名号。有道是:天下山川作龙行,龙子龙孙各有名。无奈这些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太久远太久远,我不得而知,只是隐隐觉得跟传统的龙文化或多或少的有些渊源。

  在老祖宗那里,这龙文化太深了!

  相传,龙角似鹿,头似驼,嘴似驴,眼似龟,耳似牛,鳞似鱼,须似虾,腹似蛇,足似鹰……龙吐气成云,故有云从龙之说。古人认为其可翻云覆雨,和白虎、朱雀、玄武并称四大神兽,并丽于天,还被列为四大神兽之首,主下界一方吉凶,管天雨农事丰足,龙的神通可见一斑。

  而在地理风水中,则将地脉行止起伏,形象的称之为龙脉。有道是“青山绿水随龙转,大地起伏藏福缘”。晋代风水鼻祖郭璞子在风水中甚至还形象的说过:土者龙之体,有土方有龙,气者龙之势,有气方有神。还告诉世人,气打山头过,龙在地中行。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撼龙经》中也曾讲道:大率龙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龙身……龙神二字寻山脉,神是精神龙是质。从这些秘术中不难看出,古人对山脉深浅朝向走势,疾缓枯荣等等,早有深刻感悟!有道是:青山千里衔青福,宝殿龙楼去无数。或者,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鲜卑三山洞就藏身于某处龙脉宝山。

  只是这些涉及天地秘术,堪舆绝学,一直在方家口里讳莫如深,不足为外人道也。只记得郭叔曾告诉我,历代相传,自古皇陵,无龙不葬;历代之兴,无龙不乘。也不知道这卧龙岭和风水龙脉有多少瓜葛……

  这么一想,睡意全无。我索性起身,用在那本秘术里学到的半吊子水平,东拼西凑的观察起今夜的天文地理来。

  放眼看去,卧龙岭就像条匍匐的土龙,横亘在万山丛中,高低错落,若隐若现。山脚下长蛇沟回环于群山间,河面蒙着一层白雾,在月光的照射下,白雾如练,颇为壮观。

  记得秘术中曾讲到:碧水为气脉,雄山为肌骨。也有水为龙脉,山为龙骨的说法。论起山脉地势来,讲究的是一个山回水环。大凡上等地脉龙神,从远处看,其山势要若伏若连,要有绵绵不绝之势;又或是若游龙惊凤,或盘或踞,或腾或奔。从近处看,其山形或一枝独秀、或如苍龙饮水,或婉转回环。总体来说须得上承天光临照,下衔草木丰茂。因此山形地脉又有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说法。探求的是天地凶吉之辨,兴废成败之道,荣华富贵之术。顺于天,上究天人古今变幻。法于地,下探山川风物枯荣。一言以蔽之就是:龙若无缠又无送,纵有真龙不堪用。

  我眯着眼睛看了好一番,这卧龙岭不论是千尺之势,还是百尺之形,都有缠山护送,不失为一个上好的龙脉宝山。尤其是这卧龙岭和长蛇沟,相辅相行。郭叔曾提及过,天下阴阳地师寻龙,讲究的是:龙骨多在山中留,龙气尤须水中求。

  只是这些天地秘术,太过清净绝尘。神龙见首不见尾,即便发现了龙脉宝山,但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胸也是空。拜龙容易,结穴尤难,除非有缘的人。常人原不知,大凡真正的龙脉宝山,有土地神灵看护,是不会轻易现世的。若是机缘不到时间贻误,或是地点不对,或是人事八字不对,或是星辰失色,或是雨雾盖山,凡此等等,就是到了宝山,总有阴差阳错,难得真龙归。这也正印了那句老话:福地当得福者居。因此宋朝国师赖布衣曾仰天长叹:几回欲给人插葬,可恨纷纷福者稀。福地原来葬福人,恶类岂能与山衣……

  换句话说,这些天地之间的灵秀之气,若非天命所归,凡俗是承受不起的。就好比有的阴阳地师,替别人看了一辈子的地,自己到头来落得无地可栖,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这并不是说法眼底,而是天下气运,起落沉浮,周流更替,三十年为一世,六十年为一甲子,世运变化,甲子周流,龙形隐逸,各有定数。

  有道是命里只有七升,难求一斗,有些事不是人力妄为可改变的。正如那句老话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无百日好,天无百日晴。富不过三代就是极好的例子。那鲜卑宗庙应得了开国气势,自然是条难得的龙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