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开局识破李二身份! > 029朕要增设武科,尔等9意下如何?
  大明宫。

  御书房。

  “臣,叩见陛下!”

  长孙无忌、房谋杜断等五人先后而至,朝着李世民一拜。

  “免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直接进入主题。

  “你们也都知道了,朕最近在坊间认识了一个国士,他不仅解决了蝗灾的问题,而且他刚刚还给朕指出来科举不少的问题。”

  “什么?”

  “科举的问题?”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唐俭声音陡然拔高。

  要知道,科举可是由他负责的,说科举有问题,那不就是在说他有问题吗?

  长孙无忌、房谋杜断、高士廉也是脸色微变,这科举可是国之重器。

  若科举真有问题,他们这些人也都有责任的。

  “不错。”

  “科举不仅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哼。”

  “自陛下登基以来,科举已经举行了三次,臣虽不敢说尽善尽美,却也是矜矜业业,自问科举没有出现过纰漏。”

  “不知那国士觉得哪里有问题,还请陛下告知。”

  唐俭一脸的忿忿不平,他招谁惹谁了,竟然被一个草民指责科举有问题,还被天子给当面说出来了。

  怎么?

  他堂堂礼部尚书,不要面子的?

  “好。”

  “那朕就慢慢告诉你。”

  “第一,科举只考文科,却不设武科,可是忘记了我大唐四面皆有强敌环伺。”

  “长此以往,文强武弱,我大唐如何应对诸夷?”

  “这……”

  唐俭脸色变得凝重。

  “第二,科举的报考之人有问题,朕的目的是吸纳有志之士,而不是世家子弟的后花园。”

  “凡参加考试者,皆需要有名贵之人的推荐,试问普通人如何结实名贵之人?”

  “若真结实了名贵之人,恐怕也被那些世家大族收为己用,那他们到底是朕的臣子,还是世家的爪牙?”

  “第三,科举入选之人,皆由吏部进行审核通过,朕只知道一个名单,连人都不曾见过,这真的合理吗?”

  “第四,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吟诗作对,歌颂风雅,这样考出来的人是百姓的父母官,还是我大唐的蛀虫?”

  “第五……”

  李世民并没有将陆扬的话原原本本的说出,而是经过了挑选。

  比如说,陆扬针对五姓七望的问题,李世民都选择了隐藏。

  以现在陆扬的情况,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必然会惹来五姓七望的仇视,甚至会让陆扬夭折。

  这可不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

  即便如此,唐俭等人听完也是头冒冷汗,一脸的惶恐与震惊。

  “陛下!”

  “臣有罪,请陛下治罪。”

  噗通一声,唐俭直接跪了下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科举不仅有问题,而且问题还如此之多,犹如五雷轰顶,让他心胆俱裂。

  “臣等一时不察,犯下这等大罪,请陛下降罪。”

  长孙无忌等人也是跟着跪下。

  他们也没想到,在他们眼中尽善尽美的科举,竟然是这么的漏洞百出。

  “行了。”

  “朕不也没有发现科举的弊病吗?真要治罪的话,最该治罪的应该是朕才是。”

  “都起来吧。”

  李世民看着一脸惶恐的众人,心下莫名的有些开心,或许这就是陆扬的开心。

  “喏。”

  几人答应一声,缓缓站了起来。

  “今日朕找你们来,就是要与你们一起商议,这科举应该怎么完善,把这些弊病通通给抹去了。”

  “陛下!”

  “臣以为科举可以分为文、武两科,考试的内容则增加……”

  “臣以为,科举应该免去……”

  “陛下,臣以为……”

  五人都是当今顶尖的智者,问题一指出来,他们马上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李世民以及长孙无忌五人针对这些问题,一直谈论到子时方才有了一个粗略,各自回家。

  ……

  次日。

  朝会。

  “诸位爱卿!”

  “朕昨日与奇士商议科举之事,发现了科举有不少的问题,比如说科举只有文科,而没有武科,这一点就很不合理。”

  “朕决定增设武科,尔等意下如何?”

  “陛下!”

  “臣以为陛下所言不妥,武人都是一些粗鄙莽夫,大字不识一个,岂能登高雅之堂?”

  话音刚落,便有大臣表示反对。

  “老杂毛。”

  “你说谁是粗鄙莽夫?”

  话音落下,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程咬金)顿时心生不满,操着大嗓门,用铜铃般的大眼睛瞪着此人。

  被程咬金这么一瞪,此人顿时吓得缩了回去。

  “陛下!”

  “俺老程觉得,科举分文武才正常,这大唐不就是靠着武力打下来的?”

  程咬金看着被下回去的大臣,得意一笑,这才对着李世民说道。

  “不错。”

  “末将也赞同科举增设武科一事。”

  又是一将出列,正是李世民最为器重的鄂国公——尉迟敬德。

  “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科举增设武科实乃我大唐之福,臣,李靖,赞同!”

  所说尉迟恭是李世民最为器重的武将,那李靖就是大唐的军神,军中威望最高之人。

  他们三人先后开口,就代表着军方意见的统一。

  “臣,秦叔宝,赞同!”

  “臣,李绩,赞同!”

  一时间,武将纷纷出列,表示赞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