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开局,大唐李二竟然是我女婿 > 第三十一第章 秒计定风云
  “玄龄,你们两人怎么来了,我不是令你们——”

  李世民话到口边,却又咽了回去。

  房玄龄自听得出,李世民在质问他们,为何不去修筑河道,却跟来皇宫。

  “河道之事,尚未开工,暂时不急!。”

  “我们之所以违令赶来皇宫见陛下,就是想助陛下早日推行科举制,救天下寒门子弟于水火!”

  房玄龄两人道明了自己初衷。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才想起适才李治先前曾说,推行科举制的办法。

  莫非,玄龄他们也有妙计?

  李世民便收起脸上阴云,饶有兴致道:“玄龄,你们两人倒说说看,推行科举制,到底如何做?”

  众人目光,齐聚向了房玄龄两人,皆心怀深深猜疑。

  他们皆是认定,李治所献之计,乃是推行科举制的唯一办法。

  这突然间房玄龄两人却说,另有妙计,他们自然皆是不信。

  “关键在于主管此事的人!”

  房玄龄却高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主事之人?”

  李世民脸上的兴致,因这句话,不由褪色。

  四周众人们,眼神也都变的失望起来。

  “我道是什么妙计,原来就这...”

  李治嘴角微扬,眼中掠过一道不易觉察的嗤之以鼻。

  房玄龄并无不屑,却也道:“太子殿下这计,虽然也算可行,但是却忘了一件事,科举制关系到世家大族的利益划分。”

  “他们已经画好了一块大饼,这时,来了一个不相关的人分食,谁会愿意?”

  “玄龄言之有理。”

  李世民微微点头:“治儿啊!你能想到不经过世家大族的意见,去实行科举制,确实难能可贵,说明你近来好好看待了此事,但想用此计,未免太低估那些世家大族了。”

  李治却面色平静,似乎早料到众人会如此否定他的计策。

  微微一笑后,他淡淡道:“父皇,既然如此,但只要咱们排出一个不怕他们的人不就好了。”

  “派出一个人?”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治儿适才的话你们两人应该听到了,”

  众人纷纷点头。

  “其实这也不难。”

  “父皇只需按照房大人所说,派出合适的人,去将这个科举制推行出去不就好了。”

  “而房大人和杜大人却推荐魏征,要知道,也只有魏征魏大人这种刚正不阿的人,才会不需要顾及世家大族的脸面,为天下人谋福利。”

  “如此,才是双赢的局面,我们只是要让科举制盛行下去,并不是说非要打压世族不可。”

  “这样一来,我朝便能将有用的人才,源源不断的纳入朝廷。”

  “介时,天下富裕,人才辈出的时代将会不远了。父皇以为如何?”

  李治满身自信,将苏云教给他的计策,原原本本道出。

  御书房内,立时炸开了锅。

  在场众人,无不精神大振,质疑的眼神,统统变为惊喜。

  房玄龄欣喜道:“陛下,太子这道计策,当真是神来之笔,必可使得科举制推行下去,我以为可行!”

  “太子这种想法,确实是够巧妙的,陛下,我看可行。”

  杜如晦也改变了立场,站出来支持附议。

  “真没想到,治儿竟能想出如此妙计?”

  李世民脸上的阴云已尽散,捋髯而笑,惊喜目光打量着自家儿子。

  蓦然间,李世民心头一震,猜到了几分。

  李治一拱手:“父亲,若用此计,科举制的推行,必然可行!到时候,黎民百姓定会赞颂父皇的英明神武!”

  这番话,说到了李世民心坎上了。

  “好!”

  李世民拍案而起,欣然道:“就依治儿之计,我们便立魏爱卿,为主事管理此次科举!”

  “诺!”

  众人慨然领命,斗志狂燃。

  事议定下,众臣散去,各做准备。

  李治也要告退,却被李世民单独留了下来。

  “父皇还有何吩咐?”

  李治拱手问道。

  李世民笑问道:“治儿,你老实说,这条计策,是不是你那妹夫教你的?”

  李治一愣,旋即面露尴尬,不由挠起了后脑勺。

  知子莫若父,父亲果然知他有几斤几两,看出这计策不是他自己能想出来的。

  “让父皇见笑了,这计策确实不是儿想出来的。”

  李治老老实实承认,但也遵守对苏毅的约定。

  “为什么不能说?”李世民好奇道。

  李治苦叹道:“因为那个人说了,他怕父皇知道是他献计,定会大肆奖赏,所以再三叮嘱儿不能说出他的名字。”

  李世民恍然明悟。

  用不着李治说出名字,李世民也猜得出来,必是凯旋侯想出的此计。

  如此妙计,天下间,除了他那好女婿外,谁又能想得出来呢。

  “你这个妹夫,这是铁了心要做一辈子隐士,真是让为父头疼啊...”

  李世民无奈的摇头苦笑。

  p:诸位多多收藏!有鲜花的送点鲜花!距离上架也不远了,感谢各位的支持!</p>